《醫家心法》~ 二十五法方論 (2)
二十五法方論 (2)
1. 木中之金,左金丸
治肝經鬱火,酒濕發黃,胸脅痛不可忍,每食吞酸,如醋浸心,噯出於口,齒不可合。
吳茱萸(一兩),黃連(六兩)
木中之金,是金來逆凌也,為賊邪,亦曰縱。所引方論俱不合。
白話文:
治療肝經鬱火導致的酒濕發黃、胸脅疼痛難忍、每餐都吞酸,像是醋浸泡著心臟一樣,不停地打嗝,而且牙齒都合不攏的症状,可以用吳茱萸一兩、黃連六兩。木中之金,是金來逆凌木,屬於賊邪,也稱為縱,所以引用的方論都不合適。
2. 木中之水,滋腎生肝散
治肝火鬱於胃中,以致倦怠嗜臥,飲食不思,口燥咽乾,及內虛小便自遺,頻數無度。凡傷寒後,熱已退而見口渴者用之。
白話文:
治療肝火鬱積在胃中引起的疲倦嗜睡、食慾不振、口乾咽燥,以及身體虛弱導致小便失禁、次數頻繁的情況。通常適用於傷寒後,熱已退但仍然口渴的患者。
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以上分兩,照六味古方減用。柴胡,當歸,白朮(各一錢),五味子(五分),炙甘草(三分)
木中之水,是母來乘子也,為順,名虛邪。水寒上乘,當別有方證。
白話文:
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等中藥的用量,減半為六味古方的用量。
柴胡、當歸、白朮(各 1 錢)、五味子(5 分)、炙甘草(3 分)
3. 火中之火,歸脾湯
治心火衰微,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敗,外見咳嗽吐痰,寒熱往來,盜汗,急以此方去木香,加白芍治之。凡見脾胃衰弱,飲食不思,大便泄瀉,總由君火不明所致,此補本法也。凡各種虛證,補中益氣湯所不能效者,投以此方。余嘗以此方加酒炒白芍、北五味子以斂心神,奏效更神也。
白話文:
當心火虛弱時,無法滋養脾土,導致脾土虛弱而剋制肺金,外在徵兆會出現咳嗽咳痰、寒熱交替、盜汗等症狀。此時應急用此方藥去除木香,加入白芍治療。
凡是脾胃虛弱、不想吃東西、大便腹瀉的症狀,總是由於心火不足所引起,此方是補心火的根本方法。對於各種虛證,補中益氣湯不能奏效的,都可以使用此方。
我曾經在此方中加入酒炒白芍、北五味子來收斂心神,效果更加顯著。
人參,白朮,茯神(各錢半),黃耆(炙),當歸(各二錢),棗仁(炒一錢),遠志蜜(炙錢半),木香(磨五分),甘草(炙三分),龍眼,黑棗(各三枚),生薑(三片)
白話文:
人参、白术、茯神各半钱,黄芪炙,当归各二钱,枣仁炒一钱,远志蜜炙半钱,木香磨五分,甘草炙三分,龙眼、黑枣各三枚,生姜三片。
右方加丹皮、山梔,名加味歸脾湯。
火中之火,爍石流金矣。涼颸一扇,大暑西流而作解。若威福過甚,寧不畏在下者,起而承之乎?
白話文:
在藥方中加入牡丹皮和山梔,這個配方稱為加味歸脾湯。
像是火中的烈火,能夠熔化石頭和金屬。當有一陣清涼的風吹來,酷熱的夏日就能得到紓解。但如果權力過於強大,難道不怕底下的人民起來反抗嗎?
4. 火中之土,遠志飲子
治風入大腸,傳為風痢,膿血並見,但裡急後重而腹不痛者,此方主之。
白話文:
治療風邪侵入大腸,導致風痢,出現膿血,只有裡急後重而沒有腹痛的症狀,這個處方適用於此情況。
遠志(一錢),白朮(錢半),黃耆,當歸(各二錢),防風(六分),炙甘草(五分),或加桔梗。
火中之土,乃母虛而子反乘之,逆道也。在五邪為實,實者瀉之,當別有方法。
白話文:
遠志(6克),白朮(9克),黃耆、當歸(各12克),防風(3.6克),炙甘草(3克),可以視情況再加桔梗。
5. 火中之金,龍骨丸
治腎氣不足,不能上交心火者,此方最宜。
白話文:
治療腎氣不足,無法與心火相互交濟的情況,這個處方最為適合。
龍骨(煅),蓯蓉(酒洗去鱗膜),補骨脂(鹽水炒),二蠶沙(各二兩二錢),五味子(一兩),右各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火中之金,是妻來乘夫,寡畏而司晨也。三綱紊而可無法以治之乎?
白話文:
中藥材:
- 龍骨(煅燒過)
- 蓯蓉(用酒洗去鱗膜)
- 補骨脂(用鹽水炒過)
- 二蠶沙(各二兩二錢)
- 五味子(一兩)
製作方法:
將以上所有中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
6. 火中之水,導赤散
治心火亢盛,小腸鬱結,不能通利,此方主之。白濁、沙淋等證,合逍遙散。
白話文:
治療心火過盛,小腸產生鬱結,無法排便順暢,可以使用此方。白濁、沙淋等症狀,可搭配逍遙散使用。
生地,甘草梢,竹葉,一本作生地、木通、黃芩三味,與此方異。又黃芩下有「或用黃連,或用甘草」八字注。
火中之水,洪濤泛溢,天下憂其溺矣。寧不思敷土之禹功乎?
白話文:
生地黃、甘草根梢、竹葉。另一種版本是用生地黃、木通、黃芩這三味藥,與這個方劑不同。另外,黃芩下方有「或用黃連,或用甘草」這八個字的註解。
7. 火中之木,養榮湯
凡屬大虛證,勿論其脈與證,但服此方,其病悉退。此十全大補湯對子也。十全大補,但分氣血,此則五臟皆補,無乎不到。虛寒極者,予嘗加附子以治之。三陰瘧(一本作陰虛)更妙,較古方小異。
白話文:
凡屬大虛證,不管脈象如何,只要服用此方,病情都會好轉。此方與十全大補湯類似,十全大補湯只針對氣血,此方則五臟皆補,無所不顧。虛寒極盛者,我曾佐以附子治療。三陰瘧(另一版本作陰虛)的療效更是絕佳,與古方略有差異。
人參,當歸(各三錢),白朮,白芍,黃耆,茯苓(各二錢),陳皮,遠志肉,棗仁(炒研),肉桂(各錢半),熟地(五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五分),姜,棗
白話文:
人參、當歸(各 9 克)
白朮、白芍、黃耆、茯苓(各 6 克)
陳皮、遠志肉、棗仁(炒研)、肉桂(各 4.5 克)
熟地(15 克)
五味子、炙甘草(各 1.5 克)
生薑、大棗
火中之木,為母來乘子,抱薪救火也,在五邪為虛,在病為風熱,在中見為兩火相煽,沿燒林木矣。當別有方法。
白話文:
就像火中的木頭,母親來到幫助孩子,卻像抱著薪柴去救火一樣,在五種邪氣中屬於虛證,在疾病中則表現為風熱之證,在中醫診斷中,會看到兩股火勢互相煽動,就像延燒森林一樣。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