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棒喝》~ 卷之三 (22)
卷之三 (22)
1. 論易理
以其借光於日,光隨日轉,人居下一方觀之,故有晦朔弦望之異,其月體豈有盈虧生死乎。總因世人,只能見形論形,不知理之所在,請觀拙集各篇自明,可毋贅矣。
又即生人言之,男子陽,女人陰;男帥女,女從男。夫為妻綱,敵也云乎哉。
陽先陰後,陽倡陰隨,陽施陰受,造化自然之理。故《易》言乾統天,坤順承,諸義上已詳明矣。且陽性既能帥陰,何故又要扶之;陰性既能承陽,何故又要抑之。更可見扶抑二字,斷非聖人之意,亦非爻象之理也。
且孩提陽盛,生氣日進,自幼而長而壯而強,步步生旺。五十以後,陰氣主事,便衰而病而老而死,步步死機。陽之關係生命也如是,扶陽抑陰,安可盡非乎。
若據此說,則必扶陽抑陰,為醫學綱領矣。正是景岳似理非理之說,明明迴護景岳也。開首既云余駁景岳為是,乃又迴護之,殊不可解也。夫陰陽進退消長,而萬物生長化收藏,出於造化自然之理。人為萬物之靈,稟陰陽太極之氣,而同其機括。
試問少年生長之時,豈止陽旺而陰不旺乎?老年衰敗之際,莫非止有陽衰而陰不衰乎?何以見少年為陽主事,老年為陰主事?果爾,則少年者,皆當用涼藥助陰,老年者皆當用熱藥助陽乎?惟陽生命所關,世之虛勞傷陰者,多不可治,莫非不關生命乎?可見仍是景岳之說,豈非迴護景岳哉。
又曰,前已明言,子駁景岳為是,豈又左袒哉,今與子論易,非論醫也。
答曰,醫理且置,請問論易何如?
曰,醫、易俱作自聖人,作醫聖人,未嘗不能作易,作易聖人,未嘗不能作醫。但醫為療病說法,著重在人身一邊,從先天順講到後天。就教人順承後天,陰平陽秘,足以治病便止。於易中逆追先天道理,不盡泄也。
醫為療病說法固然,但《靈》《素》之言,從天地說到人身,從人身說到天地,互舉互證,文如連環,三才一貫之道,暢發無餘。先天后天道理,原已包括於中,在人自去領會。先生將順承逆追,打作兩橛,還欠參悟。請細觀《靈》《素》,返究《易經》,再論何如。
易則全為發明大道,必盡究先天后天如何,由後天而逆追先天。原其所始,要其所終,前無古,後無今,包括二氏,牽籠百家。聖人儘性至命實學,實在於此。
此亦老生之常談也。夫原始要終,知生死之說,人皆熟聞。然其所以為始,所以為終者,又誰能知之。故曰,不知生,焉知死。既不能知,徒執空言,正如盲者之摸象,摸著足者,言象如柱;摸著尾者,言象如帚。紛爭不決,明眼旁觀,未免失笑。是故雖為聖人之實學,實為吾輩所茫然,不過作老生常談而已。
醫家聖人所不盡泄者,易聖人都盡發之矣。
聖人都已盡發,何故世間猶無明易之人乎。蓋所謂盡發者,文字語言也。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意不能盡理也。故曰善易者不言易,良以易理,不在語言文字故也。世人但知文字語言,所以仍不能明易也。
白話文:
論易理
太陽的光照射到月亮,月亮的光隨太陽轉動,我們從地球上觀察,因此看到月亮有陰晴圓缺的變化。月亮本身並非真的會盈虧生死。總之,世人只看到現象就妄下結論,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請參考我其他文章,便能明白,在此就不多贅述了。
再從日常生活中來說,男人屬陽,女人屬陰;男人領導女人,女人順從男人。丈夫是妻子的依靠,這有什麼錯呢?
陽氣先於陰氣,陽氣主導,陰氣順從,陽氣施予,陰氣接受,這是自然造化的道理。《易經》說乾卦主宰天,坤卦順從承載,這些道理在前面已經詳細闡述過了。既然陽氣能主導陰氣,為什麼還要扶持它?既然陰氣能順從陽氣,為什麼還要壓制它?可見「扶」和「抑」二字,並不是聖人的本意,也不是爻象的道理。
孩提時期陽氣盛,生命力日益增強,從幼年到成年,到壯年,到強壯,步步生旺。五十歲以後,陰氣主事,就開始衰老、生病、變老、死亡,步步走向衰亡。陽氣與生命如此相關,扶陽抑陰,怎麼能完全說錯呢?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麼就必須扶陽抑陰,作為醫學的綱領。這正是張景岳似是而非的說法,明明是在迴護張景岳。文章開頭說我反駁張景岳是對的,卻又迴護他,實在令人費解。陰陽的進退消長,萬物的生長收藏,都源於自然造化的道理。人作為萬物之靈,秉承陰陽太極之氣,與自然運行的規律相同。
試問,少年成長時期,難道只有陽氣旺盛而陰氣不旺盛嗎?老年衰敗之際,難道只有陽氣衰弱而陰氣不衰弱嗎?怎麼能說少年時期陽氣主事,老年時期陰氣主事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少年都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來滋陰,老年人都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助陽嗎?既然陽氣與生命攸關,世上許多虛勞傷陰的病症都難以治療,難道這些病症與生命無關嗎?可見這還是張景岳的說法,豈不是在迴護張景岳嗎?
你又說,前面已經明確說過,你反駁張景岳是對的,怎麼又偏袒他呢?現在我和你討論的是《易經》,不是醫學。
我回答說,醫學的道理先放一邊,請問討論《易經》如何?
他說,醫學和《易經》都是聖人所創,創造醫學的聖人,未必不能創作《易經》;創作《易經》的聖人,未必不能創作醫學。但是醫學是講述治療疾病的方法,重點放在人體這一方面,從先天講到後天。教導人們順應後天,陰平陽秘,足以治病就可以了。在《易經》中逆向追溯先天道理,卻沒有完全闡述。
醫學是講述治療疾病的方法固然不錯,但是《靈樞》、《素問》的論述,從天地講到人體,從人體講到天地,相互印證,文章像環環相扣一樣,闡明了天地人三才一貫的道理,沒有遺漏。先天後天的道理,本來就包含在其中,人們自己去領會就行了。你把順應和逆向追溯分開,還缺少參悟。請仔細研讀《靈樞》、《素問》,反覆推敲《易經》,再討論如何?
《易經》是為了闡明大道,必須徹底探究先天和後天如何運作,從後天逆向追溯先天。探求其起源,了解其終結,沒有過去,沒有將來,包含了陰陽二氣,涵蓋了諸子百家。聖人窮究性命之理的真實學問,就在這裡。
這也是老生常談了。講究事物起源和終結,知道生死之說,人人皆知。然而,其所以為開始,所以為終結的原因,又有誰能知道呢?所以說,不知道生,怎麼知道死?既然不能知道,只是空談,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摸到腳的說像柱子;摸到尾巴的說像掃帚。爭論不休,明眼人一看,不禁會笑。所以,雖然是聖人的真實學問,卻讓我們感到茫然,不過是老生常談而已。
醫學聖人沒有完全闡述的,易經聖人都已經完全闡明了。
聖人都已經完全闡明了,為什麼世間仍然沒有真正明白《易經》的人呢?因為所謂的完全闡明,只是文字語言。文字不能完全表達言語,言語不能完全表達思想,思想不能完全表達道理。所以說,善於理解《易經》的人不談論《易經》,因為《易經》的道理不在語言文字上。世人只知道文字語言,所以仍然不能明白《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