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醫門棒喝》~ 卷之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6)

1. 方制要妙論

《內經》有七方之制,曰:大、小、緩、急、奇、耦、復。徐之才推廣其義,設為十劑曰: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然仲聖為萬世祖,其制方要妙,更有出於七方十劑之外者。古來多不體究,雖稱名家如喻嘉言,而猶昧昧,反謂桂枝能監製麻黃之發表,何況世俗淺學,無怪乎疑仲聖之方,為夾雜不敢用也。要妙者,藥性氣味也,配合制度,實不外陰陽五行之理耳。

蓋藥性有四:寒為陰、熱為陽、溫為少陽、涼為少陰。氣有五:氣腐走腎,腎屬水;氣臊走肝,肝屬木;氣焦走心,心屬火;氣香走脾,脾屬土;氣腥走肺,肺屬金。味有六:咸先入腎、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淡無五味,故不入五臟,而走腸胃三焦,能化氣利水也。

夫人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氣有偏駁則病。藥得陰陽五行之偏,是故以偏治偏,必歸於平而後愈。若不明陰陽五行之理,藥性氣味之殊,配合制度,未得其法,反與病忤也。即以人身分陰陽,則臟腑在內為陰,軀殼包外為陽。以氣血分陰陽,則血為陰,氣為陽。以營衛分陰陽,則營為陰,衛為陽,以臟腑分陰陽,則臟為陰,腑為陽。

以軀殼分陰陽,則淺深層次而有六經。其極表在皮腠間為太陽,稍深在肌肉間為陽明,又近筋骨間為少陽;又進為太陰,為少陰,為厥陰。厥陰者,六經之極里也。然軀殼臟腑本來一貫。

故太陽經,內通膀胱小腸之腑,而皮腠屬於肺臟;陽明經,內通大腸胃腑,而肌肉屬於脾臟;少陽經,內通三焦膽腑,而筋屬肝臟、骨屬腎臟;太陰經,內通脾肺臟;少陰經,內通心腎臟;厥陰經,內通心包肝臟也。

人與萬物,同稟陰陽五行之氣。故藥之陰者,能入人身陰分,陽者,入人身陽分,各從其類也。藥之氣為陽,味為陰。氣味又各有陰陽,氣焦香為陽、腥腐臊為陰;味辛甘淡為陽,鹹苦酸為陰。陽者,動而升浮,所謂本乎天者親上;陰者,靜而沉降,所謂本乎地者親下也。

升浮之力有厚薄,則入於人身,有淺深不同,故有入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經之分。沉降之力有輕重,故或入於腑,或入於臟之不一。是故升浮而兼溫熱,則走表力猛,而發泄。此麻黃湯,所以能治陰寒外閉也。沉降而兼寒涼,則走里迅急,而通利。此承氣湯,所以能破邪熱內結也。

是麻黃湯,專用其氣,取性之溫熱以治寒;承氣湯,專用其味,取性之寒涼以治熱。

陰寒之邪,在人身陽分,故以走人身陽分之陽藥,以治陰邪。陽熱之邪,在人身陰分,故以走人身陰分之陰藥,以治陽邪。皆為正治之法也。若非陰寒外閉,又非陽熱內結,而邪正混淆,陰陽否隔,而為中滿者,則用生薑乾薑,溫熱而升浮者,通其清陽,黃連黃芩,寒涼而沉降者,破其濁陰。陰陽通和,則邪去正安,此瀉心湯,所以能治痞滿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提到有七種藥方劑型,分別是:大、小、緩、急、奇、耦、復。徐之才進一步闡述,提出了十種劑型,分別是: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然而,張仲景是醫學界的祖師,他開立藥方的高明之處,有些甚至超出這七方十劑的範圍。可惜的是,過去許多人沒有深入研究,即使是像喻嘉言這樣的名醫,也對此不甚了解,反而認為桂枝能夠抑制麻黃的發汗作用。更何況一般淺學之輩,難怪他們會懷疑張仲景的藥方,認為成分雜亂而不敢使用。所謂的精妙之處,就在於藥物的性味以及搭配方式,其實都遵循陰陽五行的原理。

藥性有四種:寒屬於陰,熱屬於陽,溫屬於少陽,涼屬於少陰。氣味有五種:腐敗的氣味走腎,腎屬於水;臊臭的氣味走肝,肝屬於木;焦糊的氣味走心,心屬於火;香氣走脾,脾屬於土;腥味走肺,肺屬於金。味道有六種:鹹味先入腎,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淡味沒有五味,所以不入五臟,而是走腸胃三焦,能夠化氣利水。

人稟受陰陽五行的氣而生,氣如果有偏頗就會生病。藥物也具有陰陽五行的偏性,所以用藥就是用藥物的偏性來治療人體的偏性,使之歸於平和才能痊癒。如果不懂得陰陽五行的道理,不了解藥物性味的差異,搭配藥方不得其法,反而會與病情相違背。就人體而言,內部的臟腑屬於陰,外表的軀殼屬於陽;以氣血而言,血屬於陰,氣屬於陽;以營衛而言,營氣屬於陰,衛氣屬於陽;以臟腑而言,臟屬於陰,腑屬於陽。

從軀殼來分陰陽,則由淺入深分為六經。最表淺在皮膚之間的為太陽經,稍深在肌肉之間的為陽明經,更接近筋骨之間的為少陽經;再深入為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厥陰經是六經中最深層的。然而,軀殼和臟腑本來是一體的。

所以,太陽經內通膀胱和小腸的腑,而皮膚屬於肺臟;陽明經內通大腸和胃的腑,而肌肉屬於脾臟;少陽經內通三焦和膽的腑,而筋屬於肝臟、骨屬於腎臟;太陰經內通脾和肺臟;少陰經內通心和腎臟;厥陰經內通心包和肝臟。

人和萬物都稟受陰陽五行的氣而生。所以,藥物屬陰的,能進入人體陰分;藥物屬陽的,能進入人體陽分,各從其類。藥物的氣屬於陽,味屬於陰。氣味又各有陰陽:焦香的氣味屬於陽,腥腐臊的氣味屬於陰;辛甘淡的味道屬於陽,鹹苦酸的味道屬於陰。陽性的藥物,其特性是動而上升、發散,所謂「本乎天者親上」;陰性的藥物,其特性是靜而沉降,所謂「本乎地者親下」。

升浮的力量有強弱,進入人體就會有淺深的差異,所以有進入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經的區別。沉降的力量有輕重,所以有的進入腑,有的進入臟,各不相同。因此,升浮並且兼具溫熱性質的藥物,走表的力量強勁,具有發散的作用。這就是麻黃湯能夠治療陰寒外閉的原因。沉降並且兼具寒涼性質的藥物,走裡的速度迅速,具有通利的作用。這就是承氣湯能夠攻破邪熱內結的原因。

麻黃湯主要運用其氣,取其溫熱的性質來治療寒邪;承氣湯主要運用其味,取其寒涼的性質來治療熱邪。

陰寒的邪氣侵襲人體的陽分,所以要用走人體陽分的陽藥來治療陰邪。陽熱的邪氣侵襲人體的陰分,所以要用走人體陰分的陰藥來治療陽邪。這些都是正治的方法。如果不是陰寒外閉,也不是陽熱內結,而是邪正混雜,陰陽阻隔,導致腹部脹滿,就要用生薑、乾薑,這類溫熱且升浮的藥物來疏通清陽;用黃連、黃芩,這類寒涼且沉降的藥物來攻破濁陰。陰陽調和,邪氣就會消退,正氣就會安穩。這就是瀉心湯能夠治療痞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