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棒喝》~ 卷之四 (3)
卷之四 (3)
1. 評《痘科正宗》
論曰,古人謂痘為先天之毒,此定論也。是其父母七情六慾五味偏勝之毒,中於二五妙合之時。人之一身,先生腎臟,所謂天一生水也。故痘毒即蘊於腎,藏之若無。感天地邪陽太旺之氣,而始出肇於腎,升於脾,由脾而肝而肺而心。毒從容一步,則輕緩一步,所以出自心肺上乘之地為順,出於脾腎之間為逆。
按此,則已信古人之說矣。何以又謂古人論治非是。古人既知痘毒之源,豈反不知治之之道乎。痘毒未發,蘊於先天。先天之氣,常人莫睹其形,故痘毒未發,亦無形象。腎者,後天形質之本,今言毒蘊於腎,是以腎為先天矣。可見其不識人生稟賦源流,先天后天之理也。先天后天之辨,毒氣感發之因,皆有妙理。
予於《原痘論》中,已申其說,今言感邪陽太旺之氣,其毒始出,理雖如是,義猶未盡。蓋春夏陽旺,而秋冬亦多出痘。正因痘毒之源,有六氣之異,必其感觸同類之氣而發。故如兄弟姐妹,雖同臥起,而有或出或不出者,可見其毒,非止一氣所成故也,至於毒發次序,亦具至理。余於《治痘論》中,已詳其義。
今言出自心肺上乘為順,脾腎為逆,盡屬揣度,毫無實理可憑也。夫論痘治痘,不求陰陽五行之至理,生命稟受之源流,原氣毒氣之辨別,而但憑臆斷,失之遠矣。乃更是己非人,豈不謬哉。
又曰,痘而曰毒,其猛烈可知矣。毒既猛烈,非火而何以猛烈也。毒既為火,是毒盛即火盛,火盛即毒盛。毒者火之根,火者毒之焰。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此以毒火為一體非二,則欲盡去毒者,必將盡去其火乎!昧理甚矣。《經》曰,水火者,陰陽之徵兆。是火者陽之用,陽者火之體也;水者陰之用,陰者水之體也。今言毒者火之根,火者毒之焰,然則古聖所稱陰毒者,必云毒者水之根,水者毒之流乎!真無稽之言也。
又曰,痘既為毒,毒既有火,其不可補助,又可知矣。
觀此「有」字,則又非毒即火,火即毒矣。推敲不實,自相矛盾也。試問有火之毒,不可補助;無火之毒,可否補助乎。天下痘毒,皆為有火,抑亦有無火者乎。殊不知毒之與火,判然為二,豈可含混臆斷,而概用攻瀉乎,後當辨明其理。
又曰,人之一身,氣血而已,痘毒一萌,即流入於血中。毒輕者,血載之而氣領之。先出一點紅,血也,顆粒郛廓,氣也。漿者,血之所化也。所以化者,氣煦之也。膿成飽滿者,血之充溢也。光澤明潤者,氣之精華也。血盡結痂者,血之還元也。是皆氣收之也。痘固賴氣血以始終其功,故善治痘者,先調氣血。
氣血,即陰陽所化。陰根於陽,陽根於陰。故氣中有血,血中有氣。若血中無氣,則為死血,焉能載毒?氣中無血,則浮游無根,焉能領毒?夫氣血由陰陽所化,而陰陽實根於先天之混元。痘毒發於先天混元,而流於後天血氣之中,一身內外,無不周遍。今言毒出而流於血中,不及乎氣,是不知氣血互根之理矣。
白話文:
評《痘科正宗》
古人認為痘瘡是先天之毒,這是一個確定的說法。認為痘瘡是父母七情六慾、飲食偏嗜造成的毒素,在人體二五之年(大約二十五歲)交合之時發作。人體首先生成的器官是腎臟,這如同《易經》所說“天一生水”。所以痘毒最初蘊藏在腎臟,如同潛伏一樣沒有表現。當受到天地間邪陽過盛之氣的影響,痘毒才開始從腎臟發出,上升到脾臟,再由脾臟到肝臟、肺臟、最後到心臟。毒素每前進一步,病症就輕緩一步,因此從心肺等上焦發出為順,從脾腎等下焦發出為逆。
按照這個說法,似乎已經相信了古人的觀點。但為什麼又說古人治療痘瘡的方法不對呢?古人既然知道痘毒的來源,難道就不懂治療的方法嗎?痘毒未發時,潛伏在先天之氣中。先天之氣,普通人看不見,所以痘毒未發時,也無形可見。腎臟是後天形質的根本,現在說痘毒蘊藏在腎臟,卻把腎臟當成先天之物,可見他們不懂得人體稟賦的來源和先天後天之理。先天後天之辨,以及毒氣感發的原因,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我在《原痘論》中已經闡述了這個觀點,現在說痘毒因感邪陽太旺之氣而發作,雖然道理如此,但還不夠完善。因為春季夏季陽氣旺盛,但秋季冬季也多發痘瘡。正是因為痘毒的來源,受到六氣(指風、寒、暑、濕、燥、火)不同的影響,必須遇到相同類型的氣候而發作。所以兄弟姐妹,即使同吃同住,卻有的發病有的不發病,這說明痘毒的產生,並不是單純一種氣候因素造成的。至於痘毒發作的順序,也包含著深刻的道理,我在《治痘論》中已經詳細說明。
現在說從心肺等上焦發出為順,從脾腎等下焦發出為逆,都只是猜測,沒有任何實際根據。論述和治療痘瘡,不探究陰陽五行、生命稟賦的來源、元氣和毒氣的區別,而僅憑臆斷,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是自己誤解古人的意思,豈不是謬誤嗎?
又說,痘瘡就是毒,其猛烈程度可想而知。既然毒這麼猛烈,不是火又能是什麼讓它如此猛烈呢?既然毒是火,那麼毒盛就是火盛,火盛就是毒盛。毒是火的根本,火是毒的火焰,二者是一體兩面。
這種把毒和火看作一體而非二體的觀點,那麼想要完全去除毒,就要完全去除火嗎?這種說法太糊塗了。《內經》說,水火是陰陽的徵兆。火是陽的運用,陽是火的本體;水是陰的運用,陰是水的本體。現在說毒是火的根本,火是毒的火焰,那麼古聖人所說的陰毒,是不是應該說毒是水的根本,水是毒的流動呢?真是無稽之談!
又說,痘瘡既然是毒,毒既然有火,那麼就不能扶助它,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觀察這個“有”字,那就說明不是毒就是火,火就是毒了。這種推論不符合實際,自相矛盾。試問,有火的毒不能扶助,沒有火的毒能不能扶助呢?天下所有的痘毒,都是有火的,還是也有沒有火的?殊不知毒和火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怎麼可以混淆不清,一概用攻瀉的方法治療呢?以後我會詳細說明其中的道理。
又說,人體只有氣血而已,痘毒一起,就流入血液中。毒輕的,血液攜帶它,氣引導它。首先出現一點紅點,那是血;顆粒和輪廓,那是氣;水泡是血液轉化的;水泡的形成,是氣的溫煦;膿皰飽滿,是血液充盈;光澤明潤,是氣的精華;血液凝結成痂,是血液的還元,這都是氣收斂的結果。痘瘡的發生發展都依賴氣血,所以善於治療痘瘡的人,首先要調節氣血。
氣血是陰陽轉化的產物。陰依賴陽,陽依賴陰。所以氣中有血,血中有氣。如果血中沒有氣,就是死血,怎麼能攜帶毒素呢?氣中沒有血,就是漂浮無根,怎麼能引導毒素呢?氣血是由陰陽轉化而來的,而陰陽的根本則在先天之混元。痘毒發於先天混元,而流於後天血氣之中,全身內外,無處不遍及。現在說痘毒發出流入血液中,而沒有提及氣,這是不知道氣血互相依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