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棒喝》~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附治案
余雖略知痘證理法,而少閱歷,不敢輕為人治。適有至交聞樸堂,年五十餘。無親昆弟,止一子,甫二齡,於丁亥季春出痘。時值寒水客氣,多雨少和。聞其發熱三日而見苗,見苗即身涼。余謂順證無慮,故不視之。經醫者用藥,服五六日,忽言證危難治,於是驚惶,邀余觀之。
其痘雖多,尚分顆粒;惟因稟弱,面白氣虛;痘出脾臟,故形平扁。脾為太陰濕土,陽氣不振,脾臟痘毒,必由胃達肺。故宜疏利肺胃之氣,毒始透發。醫以涼血攻毒,入心肝經藥治之,餘毒壅胃,遂致咬牙,痘頂塌陷,而見壞象。余用參耆保元湯,加芎、歸、厚朴、山楂等扶氣疏毒。
煎熟未進,適有關切之人,言余方不合痘科成法,斷不宜服。囑令仍服前醫涼藥,並有蜂房等毒物壞胃者。於是更形委頓,粥食少進,咬牙尤甚,自分無救。余知之不忍袖手,又走觀之。乃謂吾友曰,余非痘科,無怪人不之信,但云吾方不合痘科成法,豈涼血攻毒,為治痘一定之法耶。果爾,則止須刻印是方,痘家自治可矣,古人設立諸法,皆為無用。
即示以痘科書所載各方,吾友始能釋疑,余遂勉為救治。因其咬牙特甚,毒氣壅胃,乃以余之前方,去川芎,加升麻、葛根、牛蒡、紫蘇、杏仁,開提肺胃壅毒。一日連進兩劑,服後,吐出痰涎甚多,吐中有升發之意。故次日咬牙減少,痘形略起,惟色白無光彩,大便溏而醬色,日三四遍。
此脾胃虛寒,急防毒陷。遂用參耆、山藥、丁香、肉桂、當歸、厚朴、角刺等,又連進兩劑。次日咬牙已除,飲食亦進,痘形漸起,漿甚清稀。即於前方加附子、枸杞、鹿角膠,扶陽助漿。次日諸證較好,即去桂附,仍用丁香,加桂枝和絡。次日頭面漸回,腿腹各處,漿脹甚粗。
又去桂枝,加朮以收漿。又調理數日,痂落漸愈。
夫痘毒之出,全賴元氣鼓運,而人稟質,有陰陽強弱不同,故痘有虛實寒熱之異。昔人論治之法,溫涼補瀉皆備。豈可以涼血攻毒,走心肝經藥,為治痘定法乎。乃不知此,反謂余方不合成法。出痘家,多信不能辨,則受枉者多矣,良可慨也。心肝兩臟痘,為有餘之證,不藥亦可愈。
脾肺兩臟痘,為不足之證,必助氣疏毒。若以治有餘之藥,治不足之證,初起本順,反變為險矣。然用補之道,原有權衡,非可混施。痘既出齊,毒勢向外者多。若元氣怯弱,餘毒不能外出,數日後,元氣不支,則外毒反從內入而死。故出齊時急須辨之,如色紫赤,或乾枯者,此火毒閉結,須清火活血,兼利其氣。
大便燥結,必用生地大黃等藥。若痘色淡紅,或白,其頂平塌,或陷者,此陽氣大虛,急須甘溫助氣,兼活血利氣。氣血活而元氣壯,毒自外出化漿。但其進退之機甚速,治之必預審而預為之地。若遲誤一二日,即不能挽回。即如是證,已現壞象,及余治之,又惑於旁言,遲誤一日有餘,危險極矣。
白話文:
我雖然對痘疹的理論和方法略知一二,但因為缺乏實際經驗,不敢輕易為人治療。剛好有位很要好的朋友聞樸堂,年約五十多歲,沒有親兄弟,只有一個兩歲多的兒子,在丁亥年春天長痘子。當時正值寒冷多雨的季節,天氣很不穩定。聽說他兒子發燒三天後開始長痘,長出痘子後反而退燒了。我認為這是順利的病症,所以沒有去看他。經過醫生用藥治療五六天後,忽然說病情危急難以治療,於是朋友驚慌失措,請我去看。
他兒子的痘子雖然很多,但還算分明,只是因為體質虛弱,臉色蒼白、氣息虛弱;痘子長在脾臟部位,所以看起來扁平。脾是屬於太陰濕土,陽氣不足,脾臟的毒素一定會從胃傳到肺。因此,應該要疏通肺和胃的氣,毒素才能順利透發出來。之前的醫生用了涼血解毒、進入心肝經的藥來治療,導致毒素壅塞在胃部,進而出現磨牙、痘子頂端塌陷等不好的現象。我用了參耆保元湯,加上川芎、當歸、厚朴、山楂等藥來扶助正氣、疏散毒素。
藥煎好還沒喝,剛好有朋友關心,說我的藥方不符合痘疹治療的常規,絕對不能吃。建議還是服用之前醫生開的涼藥,還加入蜂房等會損壞脾胃的毒物。結果情況更加惡化,吃不下粥,磨牙更加嚴重,朋友覺得沒救了。我知道後不忍心袖手旁觀,又去看了看。我對朋友說:「我不是專門治療痘疹的醫生,難怪別人不相信我,但說我的藥方不符合痘疹常規,難道涼血解毒就是治療痘疹唯一的標準方法嗎?如果真是這樣,那只要把這個藥方印出來,痘疹患者自己就能治療了,古人設立各種治療方法就都沒用了。」
我立刻把痘疹醫書上記載的各種藥方給他看,我的朋友才釋疑,我於是勉力幫忙治療。因為他兒子磨牙特別嚴重,毒氣壅塞在胃部,我就用我之前的藥方,去掉川芎,加上升麻、葛根、牛蒡、紫蘇、杏仁,來開通肺胃、疏散壅積的毒素。一天連續服用兩劑,服藥後吐出很多痰液,吐的同時感覺有向上升發的力量。因此,第二天磨牙的狀況就減少了,痘子也稍微隆起,只是顏色蒼白無光澤,大便稀溏且呈醬色,一天排便三四次。
這是因為脾胃虛寒,要趕緊預防毒素內陷。於是,我用了參耆、山藥、丁香、肉桂、當歸、厚朴、皂角刺等藥,又連續服用兩劑。第二天磨牙的症狀消失了,飲食也開始進食,痘子也漸漸隆起,漿液很清稀。接著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附子、枸杞、鹿角膠,來扶助陽氣、幫助漿液生成。隔天各種症狀都有好轉,就去除肉桂和附子,還是用丁香,加入桂枝來調和經絡。又過一天,臉部痘子漸漸消退,腿部和腹部等處的漿液腫脹得很厲害。
我再去掉桂枝,加入白朮來收斂漿液。又調理數天,痂皮逐漸脫落痊癒。
痘毒的發出,完全依靠元氣的推動,而每個人的體質有陰陽強弱的不同,所以痘疹有虛實寒熱的差異。古人論述治療的方法,溫涼補瀉都完備。難道可以只用涼血解毒、走心肝經的藥,作為治療痘疹的固定方法嗎?卻不明白這些道理,反而說我的藥方不符合常規。治療痘疹的醫生,大多相信這些不能辨別的說法,那麼被錯誤治療的人就太多了,真是令人感嘆。心和肝的痘疹,屬於有餘的病症,不吃藥也能痊癒。
脾和肺的痘疹,屬於不足的病症,一定要幫助氣機疏散毒素。如果用治療有餘的藥,來治療不足的病症,剛開始可能看起來順利,反而會變成危險。然而,使用補的方法,原本就有權衡的標準,不可以混亂使用。痘疹已經全部長出來,毒素向外擴散的情況居多。如果元氣衰弱,剩餘的毒素不能排出,幾天後,元氣無法支撐,那麼外在的毒素反而會從內侵入而導致死亡。因此,在痘疹全部長出來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辨別,如果顏色呈現紫紅色,或是乾枯的,這是火毒閉結,必須要清熱活血,同時疏通氣機。
如果大便乾結,就一定要用生地、大黃等藥。如果痘子的顏色是淡紅色或是白色,頂部平坦塌陷,或是凹陷的,這是陽氣大虛,一定要用甘溫的藥來幫助氣機,同時活血利氣。氣血活絡而元氣強盛,毒素自然會向外排出形成漿液。但是病情變化非常快,治療必須提前考慮並做好準備。如果延誤一兩天,就無法挽回。就像這個病例,已經出現不好的徵兆,我已經在治療了,又被旁邊人的話迷惑,延誤了一天多,真是非常危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