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醫門棒喝》~ 卷之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2)

1. 治痘論

肺臟少血,血少氣窒,故難成漿。須用甘溫,培土以生金;辛涼芳散,利肺以疏毒。必使內氣充而毒盡出。其聲清,喉不痛,飲食二便安調者,內無留毒,漿雖不足亦無妨。蓋血少不能作漿,而肺氣鼓舞於外,抬為空殼,雖無漿,而毒出皮毛矣。若內證未清,毒留難出,則多危殆,必助氣利氣,以托其毒。

故脾肺二臟之痘,皆為險證也。

若痘出腎臟,腎屬水,在至陰之地而主骨,如坎卦之一陽在二陰中也。元陽弱而毒盛者,伏於腎而蘊骨間,不能升發。腎司閉藏,無宣毒之能。陽既不振,發熱亦微,精神委頓,腰痛如被杖,或便溺自遺,其身黑點,隱隱在肉內。此為逆證,難治。又若五臟不固,毒盛一擁而出,不分顆粒,元氣不勝毒氣,氣血不能周流,其毒團結不化。

如矇頭、托腮、鎖喉等類。諸惡象,自古皆稱逆證,昔人論之詳矣。如察其內證,尚有可治之道。辨其為何臟之痘,或兼數臟者,參合其理,而思善法以救之。如是而源流既清,分五臟為綱,列各證為目,條貫縷析,則虛實吉凶之辨,庶免岐混,似可為治痘之規矩尺度。未知然否,候明賢教正為幸。

白話文:

治痘論

肺部血液不足,血液不足則氣機阻滯,所以痘漿不易形成。必須使用甘溫之品,滋補脾土以生肺金;再用辛涼芳香之藥,宣通肺氣以疏散毒邪。務必使體內氣血充盈,毒邪才能完全排出。如果聲音清晰,喉嚨不痛,飲食及大小便都正常,則體內沒有殘留毒邪,即使痘漿不足也沒有關係。因為血液不足不能形成痘漿,但肺氣鼓動於外,痘疹如同空殼,雖然沒有痘漿,毒邪卻已排出體表。如果內在病症未清,毒邪滯留不易排出,則非常危險,必須益氣利氣,以促使毒邪排出。

因此,脾肺兩臟受邪引起的痘疹,都是危險的症狀。

如果痘疹發生在腎臟,腎屬水,位於最陰暗的部位,主宰骨骼,如同坎卦中的一陽爻藏在兩個陰爻之中。元陽虛弱而毒邪旺盛者,毒邪潛伏於腎臟並蘊積於骨骼之間,不能上升發散。腎臟主司閉藏,沒有宣泄毒邪的能力。陽氣不振,發熱也輕微,精神萎靡,腰痛如被棍棒打擊,或者大小便失禁,身上出現黑點,隱隱約約地藏在肉里。這是逆證,難以治療。又如果五臟虛弱,毒邪盛極而突然爆發,痘疹不分顆粒,元氣不足以抵禦毒邪,氣血不能正常運行,毒邪凝聚而不化解。

例如蒙頭、托腮、鎖喉等症狀,這些惡劣的表現,古來都被稱為逆證,前人對此已有詳盡的論述。如果仔細觀察其內在病症,還是有治療的辦法。要辨別是哪個臟腑的痘疹,或者兼及幾個臟腑,參照其道理,思考好的治療方法來救治。如果這樣,就能理清病理的源流,以五臟為綱要,列出各種症狀為條目,條理清晰地分析,就能辨別虛實、吉凶,避免混淆,這似乎可以作為治療痘疹的規範準則。不知是否正確,懇請明賢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