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砭》~ 小兒 (1)

回本書目錄

小兒 (1)

1. 小兒

小兒之疾,熱與痰二端而已。蓋純陽之體,日抱懷中,衣服加暖,又襁褓之類,皆用火烘,內外俱熱,熱則生風,風火相煽,乳食不歇,則必生痰,痰得火煉,則堅如膠漆,而乳仍不斷,則新舊之痰日積,必至脹悶啼哭,又強之食乳以其止啼,從此胸高氣塞,目瞪手搐,即指為驚風,其實非驚,乃飽脹欲死耳。此時告其父母令減衣停乳,則必大慍,謂虛羸若此,反令其凍餒,無不唾罵。

醫者亦不明此理,非用剛燥之藥,即用參、耆滋補,至痰結氣凝之後,則無可救療,余見極多。教之適其寒溫,停其乳食,以清米飲養其胃氣,稍用消痰順氣之藥調之,能聽從者,十愈八九,其有不明此理,反目為狂言者,百無一生。至於痘科,尤屬怪誕。痘為小兒之所必不免,非惡疾也。

當天氣溫和之時,死者絕少,若大寒大暑,其元氣虛而稠密者,間有不治。其始欲透發,其後欲漿滿,皆賴精血為之。乃未發以前,即用大黃、石膏數兩,以遏其生髮之機而敗其元氣,既而即用蚯蚓數十,蠐螬數個,及一切大寒大毒之品,如蜈蚣、蠍子、雞頭、豬尾之類,又將地丁、銀花等粗糲之品數兩,煎汁而灌之,增其毒而倒其胃,此等惡物,即令醫者自服之,亦必胃絕腸裂而死,況孩提乎?凡用此等藥者,必豫決此兒死於何日,十不失一,其父母反盛稱其眼力不爽,孰知其即死於彼所用之藥也。或有元氣充實,幸而不死者,遂以為非此等大藥不能挽回,而人人傳布,奉為神方矣。

更可異者,強壯之年,醫者黃芩、麥芽俱不敢用,以為克伐,孩提之子,則石膏、大黃成兩亂用,毫不顧慮,忍心害理,至此已極,無奈呼天搶地以告人,而人不信也。又有造為螳螂子之說者,割開頤內,取出血痰,此法起於明末海濱妖婦騙財之法,惟蘇、松二處盛行,割死者甚眾。

蓋小兒有痰火者,吃乳數日,必有一二日頤腫厭食,名曰妒乳,用薄荷、朴硝為末,搽一二次即愈,即不治亦愈。至所割出之痰塊,或大或小,人因信之,不知頤內空虛之處,人人有此,割則復生,並非病也。不然何以普天下之小兒,從未有患螳螂子而死者,獨蘇、松有此病耶?此亦一害,故並及之。

張按:張戴人云:余嘗告陳敬之,若小兒病緩急無藥,不如不用庸醫,但以蒸餅湯浸令軟,丸作白丸,紿其妻妾以為真藥,使兒服之以聽天命,最為上藥。歲丙戌,群兒皆病泄瀉,用藥者多死。蓋醫者少達濕熱之理,以溫燥行之,故皆死,惟敬之不與藥,用余之言,其兒獨存。

雄謂:此即不服藥為中醫之義。徐洄溪批葉案,亦有欲停一切醫人之藥之說,良以明醫罕覯也。而婦女無知,焉知此理?故戴人以蒸餅丸為小兒真藥,蓋取其和中化滯、行水調脾,與百病皆無礙,且可以安婦女之心也。良工深意,煞費苦心,贅此以告為人父母者。

白話文:

小兒的疾病,主要就是熱和痰這兩個問題。小孩子本來就是陽氣旺盛的體質,整天被抱在懷裡,衣服穿得又多又暖,加上像襁褓之類的,都用火來烘烤,導致體內外都熱。熱就會生風,風火互相助長,又不停地餵奶,就一定會產生痰。痰被熱火煉過,就會變得像膠漆一樣堅硬。如果又持續餵奶,新舊的痰就會一天天累積,最後一定會導致脹氣、煩悶啼哭。大人又強迫餵奶來止哭,從此胸口脹滿、呼吸困難、眼神呆滯、手腳抽搐,就被當成是驚風。其實這不是驚風,而是因為吃太飽脹得快要死掉了。這時候如果告訴他們的父母要減少穿衣、停止餵奶,他們一定會非常生氣,認為小孩都已經這麼虛弱了,還要讓他挨餓受凍,一定會破口大罵。

醫生也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是用太過剛烈燥熱的藥,就是用人參、黃耆之類的補藥。等到痰結成團、氣機凝滯之後,就沒有辦法救治了,我看到太多這種例子了。教導他們要讓小孩的寒熱適當,停止餵奶,用清淡的米湯來養護他們的胃氣,稍微用一些化痰順氣的藥來調理。能夠聽從的人,十個有八九個都能好。那些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把我的話當成胡言亂語的人,一百個裡面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至於出痘,更是荒誕離奇。出痘是小孩一定會經歷的,不是什麼惡疾。

在天氣溫和的時候,死的人很少。如果在寒冷或酷熱的天氣,體質虛弱又氣血不流通的,偶爾會有無法治癒的情況。出痘開始的時候需要透發,之後需要漿液飽滿,這些都需要靠精血來完成。可是在還沒出痘之前,就用大黃、石膏好幾兩,來抑制它生發的機會,並且損耗元氣。之後又用蚯蚓好幾十條、蠐螬好幾個,以及一切大寒大毒的東西,像是蜈蚣、蠍子、雞頭、豬尾之類的,又把地丁、銀花等粗糙的藥物好幾兩,煎成藥汁來灌食,增加毒性又傷害胃。這些惡毒的東西,就算讓醫生自己來吃,也一定會胃爛腸破而死,更何況是小孩子呢?凡是用這些藥的,一定可以預測這小孩會在哪一天死去,十次都不會失誤。他們的父母反而稱讚醫生眼光精準,哪裡知道小孩是死在他們用的藥之下。如果有元氣充沛,幸運沒死的,就以為是這些猛藥才能救活,然後大家就傳播,把這當成神方。

更奇怪的是,強壯的成年人,醫生連黃芩、麥芽都不敢用,認為會耗損正氣。可是對小孩子,卻把石膏、大黃當成兩來亂用,毫不顧慮。他們的殘忍無情,實在是太過分了。我只能呼天搶地地告訴大家,可是沒有人相信啊。還有捏造出「螳螂子」這種說法的人,割開下巴裡面,取出血痰,這種方法起源於明朝末年海邊妖婦騙錢的手段,只有在蘇州、松江一帶盛行,割死很多人。

小孩子有痰火的,吃奶幾天,一定會有一兩天下巴腫脹、厭食,這叫做「妒奶」。用薄荷、朴硝磨成粉,擦個一兩次就好了,就算不處理也會好。至於割出來的痰塊,有大有小,大家就因此相信了,不知道下巴裡面空虛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割了還會再長,並不是什麼病。不然為什麼全天下的小孩,從來沒有因為「螳螂子」而死的,只有蘇州、松江有這種病呢?這也是一種禍害,所以也一併提到了。

張按:張戴人說:我曾經告訴陳敬之,如果小孩子生病,情況緊急又沒有藥,不如不要用庸醫,只要把蒸熟的餅泡在湯裡弄軟,做成白色的藥丸,騙他的妻妾說這是真的藥,讓小孩子吃,聽天由命,這是最好的藥了。丙戌年,很多小孩都拉肚子,用藥的都死了。因為醫生很少通達濕熱的道理,反而用溫燥的藥,所以都死了。只有敬之不給小孩吃藥,聽我的話,他的小孩才活下來。

雄說:這就是不用藥才是中醫的道理。徐洄溪批評葉天士的醫案,也有想要停止一切醫生用藥的說法,實在是因為好的醫生太少見了。可是婦女沒有知識,哪裡知道這個道理呢?所以戴人把蒸餅丸當成小兒的真藥,是因為它能調和脾胃、化解停滯、利水,對各種病都沒有妨礙,而且可以讓婦女安心。良醫的用意深遠,真是煞費苦心,特別寫在這裡告訴為人父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