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砭》~ 吐血
吐血
1. 吐血
五十年前吐血者絕少,今則年多一年,其證本皆可愈,而多不治者,藥誤之也。蓋血證因傷風咳嗽而起者十之七八,因虛勞傷損而起者十之一二,乃醫者概以熟地、人參、麥冬、五味等滋補酸斂之藥,將風火痰瘀俱收拾肺管,令其咳嗽不止,元氣震動,津液化痰,不死何待!凡風寒補住,必成癆瘵,無人不知,今竟無一人知之矣。
蓋吐血而嗽者,當清肺降氣,略進補陰之品;其不嗽者,乃喉中之絡破,故血從絡出,並不必服藥,其甚者,只取補絡之藥以填損處,自可除根,即不服藥,亦能自愈,歷試不爽。乃病者進以不服藥之說,則雖或面從,背後必非笑隨之,進以熟地、麥冬、人參、五味等藥,則甘心就死,前者死矣,後者復然,豈非命乎?
張按:血之吐也,證因匪一,溫涼補瀉,隨病而施,豈可但補其虛而不究其病耶?
白話文:
[對於吐血的情況]
五十年前,出現吐血癥狀的人非常少,然而現在這種情況卻逐年增加。其實,這種病症原本是可以治癒的,但許多人最終未能康復,主要原因是治療方法的錯誤。通常來說,八到九成的吐血病例是由於感冒咳嗽引發的,剩下的一到兩成則是因為身體虛弱或勞累過度所導致。但是,醫生往往會開具像熟地、人參、麥冬、五味子等滋補和收斂的藥物,這些藥物反而會把風火痰瘀都困在肺部,導致咳嗽不止,震動了身體的元氣,使津液轉化為痰,這樣下去,病情如何可能好轉呢!
如果風寒被補藥困住,很可能會發展成為肺結核,這點大家都知道,但如今竟然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對於那些有咳嗽伴隨吐血的患者,應該要清肺降氣,適當使用滋陰的藥物;而那些沒有咳嗽直接吐血的,是因為咽喉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從破裂的血管中流出,這種情況通常不需要服用藥物,即使病情較重,只需要使用補絡的藥物來修復受損的部位,就可以根治,即使不吃藥,也有自行康復的可能,這一點經過多次實踐已被證實。然而,當我們告訴病人不需要服藥時,他們雖然表面接受,背地裡卻常會嘲笑或質疑,但如果我們開具熟地、麥冬、人參、五味子等藥物,他們卻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去服用。前面的人因此死亡,後面的人卻依然如此,這難道不是命運嗎?
張氏認為:吐血的原因各異,治療應根據病情選擇溫熱、涼性、補益或瀉下等不同方法,怎能只一味地補虛而不探究病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