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砭》~ 陰證
陰證
1. 陰證
六淫之邪,不但暑燥火固屬乎熱,即風寒濕亦變為熱。經云: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云: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故外感,總以散熱為治,惟直中陰經之傷寒,必現脈緊便青,畏寒倦臥,不喜飲,舌無胎,種種寒象,當用溫散,此千不得一者也。何近日之醫,舉天下寒熱雜感病勢稍重者,皆指為陰證,即用參、附、薑、桂,服後而熱更甚,並不疑為熱藥之故,即用熟地、麥冬等以為補陰配陽之法,竟忘其為外感矣。
白話文:
六淫之邪不僅暑熱乾燥之氣本來就是熱性,即使是風寒濕氣也會轉化為熱。經書上說:發熱的疾病,都是傷寒之類的病症。又說:人體受到寒氣侵襲,就會發病發熱。因此,外感之病總以散熱為治療原則。只有直接侵襲陰經的傷寒,才會表現出脈搏緊而有力、青色,畏寒懶得動,不想喝水,舌苔無垢等一系列寒象,此時應採用溫散的方法治療。這種情況實屬罕見。當今的醫生,凡是天下寒熱雜感的病情稍重者,都認為是陰證,於是使用人參、附子、生薑、桂枝等熱性藥物,服後熱氣更甚,也不懷疑是熱藥造成的,反而用熟地黃、麥冬等藥材,以為可以滋陰助陽,完全忘記了這些患者是外感之病。
要知陰證無發熱之理,間有寒極似陽而外現熱證者,其內證必現種種寒象,然亦當驅散其寒,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之類,亦並無補寒之法也。乃以溫熱之邪,硬派作陰證,而全用溫補,真千古之奇聞也。又有以夢泄房勞之後,而得外感者為陰證,更屬笑談。
白話文:
要理解「陰證」的特點就是不發燒。有時候因為寒氣過於嚴重,反而像陽證一樣出現發熱的症狀,但這時內在的症狀一定會呈現各種寒的徵象。此時也應該驅散寒氣,例如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一類的藥物,但沒有任何補充陽氣的方法。有人將溫熱的病邪硬生生地當成陰證,完全使用溫補的方法,這真是千古以來聞所未聞的奇聞。還有的人認為在遺精或房事過度後,因為外感風邪而生病的情況屬於陰證,這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說法。
夫邪果入陰經,即無房勞等事,亦屬陰證;如邪不入陰經,則自有本證治法,與陰何干?若云外邪乘虛入腎,則尤當急驅腎中之邪,豈可留邪爍腎?又有用熱藥之後,其熱勢益增,忽轉而改用大寒,乃是以藥試病矣。
白話文:
如果邪氣確實侵入了陰經,那麼即使沒有房勞等事情,也屬於陰證。如果邪氣沒有進入陰經,那麼就有對應的治法,與陰邪無關。如果說外邪乘虛而入腎,那麼更應該急於驅逐腎中的邪氣,怎麼能留著邪氣灼傷腎臟呢?有些人使用了熱性藥物後,病情加重,突然改用大寒藥物,這就好比用藥來試探病情。
要知一病有一病之方,豈無對病和平之藥,乃始投之火,即轉而投之水,何也?然其死也,病家不咎熱藥之誤,而咎寒藥之誤,何也?蓋人之死也必漸冷,服熱藥而反冷,則信以為非藥之故;若服寒藥而冷,則明明以藥使之冷矣。故熱藥之殺人不覺,而寒藥之殺人顯然,所以醫者寧可用補用熱,雖死而猶可免咎也。
白話文:
要知道每種疾病都有相應的方劑。難道沒有針對疾病的溫和藥物嗎?偏偏先給病人用熱藥,然後又改用寒藥,這是為什麼呢?等到病人去世時,家屬不責怪熱藥的過錯,卻責怪寒藥的過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人死了以後必定逐漸變冷,服了熱藥後反而變冷,家屬就會相信是藥物引起的;如果服了寒藥後變冷,那麼明顯就是藥物導致的變冷了。因此,熱藥殺人是不被察覺的,而寒藥殺人卻很明顯,所以醫生寧可使用補益熱性的藥物,即使病人因此死亡,醫生也可以免於過錯。
雄按:何報之云:凡病非寒則熱,非實則虛,第五志過動,既能生火,外感之邪,悉皆化火,是寒熱虛實,無不有火。然則病多屬火,河間、丹溪之言,豈不信哉?而張景岳輩不達其旨,竭力詆讕,並滯下、消渴、吞酸、蟲疳等證,明明屬熱者,亦概目之為非火,且反謂之為寒,真菽麥不辨者矣。或云上世人所稟厚實,可任寒涼,晚近人所稟薄弱,止宜溫補,謬也。
白話文:
雄按:何報說:所有的疾病,要不是寒症就是熱症,要不是實症就是虛症。過度激發第五志(「志」,指心、肝、脾、肺、腎五臟對應的情志)會產生火氣,外感邪氣也會化為火氣,所以寒症熱症、實症虛症,都會有火氣。既然如此,那麼疾病大多屬於火症,河間、丹溪的說法,難道不可信嗎?而張景嶽之流不懂這個道理,竭力詆譭他們的說法,並且把很明顯屬於熱症的疾病,像滯下、消渴、吞酸、蟲疳等,全都說成不是火症,反而說成是寒症,真是連豆子和麥子都分不清了。有人說,古時候的人體質強壯,可以承受寒涼藥物,而現在的人體質虛弱,只能用溫補藥物,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丹溪去景岳不過二百餘年,如果稟賦強弱,相懸如是,將數千百年之後,人皆變為陰鬼乎?一笑。又葉氏《景岳發揮》云:今醫每言龍雷之火,得太陽一照,火自消靡。此言甚悖。龍雷之起,正當天令炎熱盛暑酷烈之時,未見天寒地凍凜冽祁寒而龍雷作者,則知仍因陽亢,而非熱藥所能治矣。蓋陽為火,陰為水,水衰陽無所附而浮於上者,宜滋補真陰,則孤陽下附。
白話文:
從朱丹溪到張景嶽,不過兩百多年,如果體質強弱的差別這麼大,那麼再過幾千年,是不是人都會變成虛弱不堪的陰鬼呢?這真是令人發笑。
葉氏在《景嶽全書發揮》中說:現在的醫生常說,龍雷火會在太陽照射下自然消散。這種說法非常荒謬。龍雷的發生,恰恰是在天氣炎熱酷烈的盛夏,而從來沒有見過在嚴寒凜冽的時候發生龍雷的,由此可知,龍雷還是由於陽氣亢盛所致,並非熱藥所能治療。
因為陽性屬火,陰性屬水,當水氣衰弱時,陽氣無處依附,就會浮於體表。因此,應滋補真陰,讓孤陽下附。
若可用熱藥者,乃仲景所謂戴陽、格陽二證,是內真寒而外假熱,陰極似陽,仍是寒證,故用熱藥,此處務要講究明白。魏玉橫則曰:內真寒而外假熱,諸家嘗論之矣;至內真熱而外假寒,論及者罕矣。《醫碥》又云:桂、附引火歸原,此為下寒上熱者言之。若水涸火炎之證,上下皆熱,不知用此引火,引歸何處?今日醫者動用桂、附,輒云引火歸元,殺人如麻,可嘆也。
白話文:
如果可以使用溫熱藥物,那是仲景所說的「戴陽」和「格陽」兩種病證,也就是內部實際上是寒證,但外表卻假象的表現為熱證,陰證到了極致類似陽證,所以仍然屬於寒證,因此使用溫熱藥物。這個地方一定得仔細區分清楚。
魏玉橫說:內部實際上是寒證,但外表卻假象的表現為熱證,許多醫家都討論過;但是內部實際上是熱證,但外表卻假象的表現為寒證,討論這個的就很少。《傷寒論》又說:桂枝、附子引火歸原,這是針對上熱下寒的病證而言。如果水液枯竭導致火炎的病證,上下都是熱證,不知道用這個引火的方法,要引火歸到什麼地方?如今的醫生一味使用桂枝、附子,隨便就說引火歸原,結果害死了許多人,實在令人嘆息。
(雄)謂:更有熱壅於上,氣不下行而兩足如冰,面赤煩渴,儼似下寒上熱之戴陽、格陽者,皆不可認為陰證,而用熱藥使其漸冷,以圖殺人不覺之巧也。
白話文:
雄先生說:還有些人,是因為熱氣鬱積在頭部,氣機無法下行,導致雙腳寒冷如冰,臉色發紅,覺得口渴,看起來像是上虛寒,下實熱的戴陽病、格陽病。但不應當把這些人認為是陰證,而使用熱性藥物,讓他們的體溫逐漸下降,這種做法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