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砭》~ 中風
中風
1. 中風
中風,北人多屬寒,宜散寒;南人多屬火,宜清火;而祛風消痰,則南北盡同。古方自仲景侯氏黑散、風引湯而外,則續命湯為主方。續命湯共有數首,不外驅風,其隨症加減,皆有精義,從未有純用溫熱滋補,不放風寒痰火一毫外出,以致重病必死,輕病則使之不死不生,惟日服人參以破其家而戀其命,最可傷也。
又有稍變其說者,用地黃飲子以為得陰陽兼補之法,亦大謬也,此方乃治少陰氣厥不至,舌瘖足痿,名曰痱證,乃純虛無邪,有似中風,與風寒痰火之中風正相反,劉河間之書可考也。乃以此方治有邪之中風,其害相等。余每年見中風之證,不下數十人,遵古治法,十愈八九,服溫補之藥者,百無一愈,未甚服補藥者,尚可挽回,其不能全愈,或真不治者,不過十之一二耳。
奈何一患此證,遂甘心永為廢人,旁人亦視為必不起之證,醫者亦惟令多服重價之藥,使之直得一死,而可無遺憾,豈不怪哉!願天下之中風者,斷勿以可愈之身,自投於必死之地也。
張按:類中風雖無風邪外襲,必有虛風內鼓,或兼痰火,苟無脫象,切不可純用溫補也。
白話文:
【中風】
中風這種疾病,在北方的人多是由於寒冷所導致,治療上應當著重在驅散體內的寒氣;南方的人多是由於體內火氣過盛,治療上應當以清除體內的火氣為主;然而,無論南北,消除風邪和化痰都是同樣重要的。在古方中,除了張仲景的侯氏黑散、風引湯之外,續命湯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劑。續命湯有多種配方,但主要目的都是驅除風邪,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加減藥物,都有其深層的醫療意義,從來沒有單純使用溫熱滋補的藥物,完全不考慮風寒痰火的情況,這樣會導致嚴重的病情必定致死,輕微的病情也會陷入半死不活的狀態,病人每天服用人參,不僅耗盡家財,還對生命產生過度依賴,這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再有一種稍微改變說法的,認為地黃飲子可以達到陰陽同時滋補的效果,這是大大的錯誤,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少陰氣厥不至,舌頭無法發音,腳部萎縮,稱為痱證,這種情況完全是虛弱,並無邪氣,只是類似中風,但與因風寒痰火所引起的中風正好相反,可以參考劉河間的書籍。但是有人卻用這個方劑去治療有邪氣的中風,這樣做的危害同樣嚴重。我每年見到的中風病例不下數十例,遵循古方的治療方法,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患者都能痊癒,服用溫熱滋補藥物的患者,一百個裡沒有一個能痊癒,如果服用的補藥不是那麼多,還有機會挽回,那些無法完全痊癒,或者真正無法治療的,不過是百分之十到二十而已。
然而,一旦得了這種病,人們就甘願永遠成為殘疾,周圍的人也認為這是必然無法康復的病症,醫生也只會讓病人服用昂貴的藥物,讓他們直到死亡,才能沒有遺憾,這不是很奇怪嗎?我希望天下的中風患者,千萬不要將自己可治好的身體,自行投入必死的境地。
張醫師補充:雖然類中風並無外來的風邪侵襲,但體內必定有虛風在活動,可能伴有痰火,只要沒有瀕臨死亡的徵兆,絕對不可以單純使用溫熱滋補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