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醫選評》~ 正文 (4)

回本書目錄

正文 (4)

1. 正文

今之病家、醫家,均不之察,凡有病輒投以藥,不愈,更醫以藥,旋已旋藥,甚至病久脾虛,飲食不進,不思顧其生化之源,而猶亂投湯藥之劑,致中氣受傷,變證百出而死者不少矣,可不慎歟?

凡脾虛濕盛、氣滯、痰凝者,皆不可妄投守補,尤忌滋填,設誤用之,多蹈此轍。

藥無所謂王霸也,用藥亦無所謂王霸也,而有王道霸道之喻,亦用之者有王霸耳。用藥者常變以審時,經權以濟事,當補即補,當攻即攻,當寒即寒,當熱即熱,曷王霸之有分哉?用之者善,甘草、參、耆王也,附子、硝黃亦王也。春生秋殺之天道也,當即無藥非王也;用之不善,則附子、硝黃霸也,甘草、參、耆亦未始非霸也。冬燠夏寒之愆咎也,不當即無藥非霸也。

是則王霸不在藥,而在所用;亦不在於用,而在善用與不善用。今世之談醫者,咸以參、耆、甘草類能補益,稱為王道;硝黃、附子類能攻伐,稱為霸道,是泥於藥之有王霸矣;泥藥之有王霸,遂泥於用之亦有王霸矣。噫!果用藥有王道霸道之岐哉?此惟可與知者言也。

藥無定性,貴於用之者得其當,固是定論,若學識未優,而孟浪以施峻厲之劑,則豈止霸道哉?直是費人之事矣。

藥有偶中而病愈者,有誤中而病愈者,未可居功於不疑,當猛然省,翻然悔,惶悚無地,則學日長,而識日高。昔如一木匠趙與鐵匠杜,行次乞宿,其家有病人不納。杜紿曰:此趙君世醫家也,蒙上司見召,失路至此,必病者之當愈也。主人遂延人,診之,曰:一藥可愈。

潛出,得牛糞一塊,作三十粒,下以溫水,胸中頓覺如蟲行,一湧而出小蜣螂狀者二三升,病如脫。越宿禮餞而去。嗚呼!此二人小人也,欲苟一宵之寢,以穢物治人,蓋偶中耳。竊恐二人此去,必且謂醫學無難,而居然世醫家,幾不自識其初心矣。又有一病身冷而脈沉伏者,醫認為陰,投以桂、附等熱藥,一婢煎之,適傾廢,茫無以應,借黃連香薷飲一杯代之,不謂一飲而瘥,是何也?陽證似陰,非陰也,醫誤以為陰也。

設藥不為婢誤,醫之誤不可言矣!設藥不為醫誤,婢之誤不可言矣!幸其相誤,而因誤以中病,乃得生耳。吾不如此醫亦居功不自疑否?如居功,恐又為此婢竊笑也!此二事深可為近世醫家提醒,故謹志之。

用藥如用兵,暴虎憑河且不可,況僥倖偶中而不知惶悚者,何足以言醫也!

人皆以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八味為補中益氣湯。噫!此固補中益氣湯,特元氣下陷之補中益氣湯耳。蓋中者脾胃也,氣即脾胃之氣,元氣也,立方者以參、耆、甘草等藥善補中州之元氣而用之也。因元氣之下陷,不得不佐升、柴以舉之,非升、柴之能補中氣,亦非中氣之必佐升、柴而後補也。

白話文:

[正文]

現在的病人和醫生,都不了解這個道理。凡是有病就立刻用藥,治不好,就換醫生再用藥,反覆不斷地用藥,甚至病久了脾胃虛弱,飲食不進,也不去考慮人體生化之源,仍然胡亂使用湯藥,導致元氣受損,產生各種變證而死亡的不在少數,難道不值得警惕嗎?

凡是脾胃虛弱、濕盛、氣滯、痰凝的,都不能隨便使用溫補的藥物,尤其忌諱滋補過度,如果錯誤地使用,就會重蹈覆轍。

藥物沒有所謂的「王道藥物」和「霸道藥物」,用藥也沒有所謂的「王道」和「霸道」,所謂「王道霸道」的比喻,只是用藥者有高明和拙劣之分而已。用藥者應該隨時觀察病情變化,靈活運用醫術,該補就補,該攻就攻,該用寒涼藥就用寒涼藥,該用溫熱藥就用溫熱藥,哪有什麼固定的「王道」和「霸道」之分呢?用藥者善於用藥,甘草、人參、黃耆就是「王道藥物」;附子、硝石也是「王道藥物」。春天生長秋天收斂是天道,此時用藥,沒有什麼藥不是「王道藥物」;用藥不善,那麼附子、硝石就是「霸道藥物」,甘草、人參、黃耆也未必不是「霸道藥物」。冬天溫暖夏天寒冷違反常理,用藥不當,沒有什麼藥不是「霸道藥物」。

所以,「王道」和「霸道」不在於藥物本身,而在於使用藥物的人;也不僅僅在於使用,更在於善於使用與不善於使用。現在談醫的人,都認為人參、黃耆、甘草之類的藥物能補益,稱為「王道」;硝石、附子之類的藥物能攻伐,稱為「霸道」,這是拘泥於藥物本身有「王道」和「霸道」的說法;拘泥於藥物本身有「王道」和「霸道」,就進而拘泥於用藥也有「王道」和「霸道」的說法。唉!用藥真的有「王道」和「霸道」的區別嗎?這只能和懂得的人說。

藥物沒有固定的性質,貴在用藥者用得恰當,這是肯定的論斷。如果醫學知識不足,卻輕率地使用峻猛的藥物,那豈止是「霸道」呢?簡直是在害人。

有些藥物偶然湊巧治癒了疾病,有些藥物錯誤地使用卻也治癒了疾病,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不加反思,應該猛然醒悟,痛改前非,感到惶恐不安,這樣醫術才能進步,見識才能提高。從前有個木匠趙和鐵匠杜,趕路時請求人家住宿,那家人有病人,不肯收留他們。杜就騙主人說:這位趙先生是世醫,蒙上司召見,迷路到此,一定能治好您的病。主人於是請他們進去,診治後,說:一劑藥就能治好。

他們偷偷出去,弄了一塊牛糞,做成三十粒藥丸,用溫水送服,病人胸中頓時感覺像蟲子在爬,嘔吐出像屎殼郎一樣的東西二三升,病就好了。第二天主人設宴送別他們。唉!這兩人是小人,為了貪圖一夜的住宿,用污穢之物治人,純屬偶然湊巧而已。我擔心這兩人以後會認為醫學很容易,就冒充世醫,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還有一次,病人身體冰冷,脈象沉伏,醫生認為是陰虛,用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一個婢女煎藥,不小心把藥打翻了,一時沒藥可用,就拿黃連香薷飲一杯代替,沒想到一喝就好了,這是為什麼呢?陽證像陰證,並不是真正的陰虛,醫生誤認為是陰虛了。

如果藥物沒有被婢女弄錯,醫生的錯誤就說不出來了!如果藥物沒有被醫生弄錯,婢女的錯誤就說不出來了!幸虧他們都犯了錯誤,由於錯誤而治癒了疾病,病人因此得以活命。我這樣的醫生是不是也應該居功不自傲呢?如果居功自傲,恐怕又要被那個婢女暗地裡嘲笑了!這兩件事非常值得現代醫生警惕,所以我謹記下來。

用藥就像用兵,冒險行事不可取,何況是僥倖湊巧治癒疾病卻不知惶恐的人,怎麼能稱為醫生呢!

人們都把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八味藥物稱為補中益氣湯。唉!這確實是補中益氣湯,只是治療元氣下陷的補中益氣湯而已。所謂「中」,指的是脾胃;所謂「氣」,就是脾胃之氣,也就是元氣,處方者因為人參、黃耆、甘草等藥物善於補益中焦的元氣,而使用這些藥物。由於元氣下陷,不得不輔以升麻、柴胡來提升元氣,並不是升麻、柴胡能補中氣,也不是中氣一定要輔以升麻、柴胡才能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