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病書》~ 二、氣運論

回本書目錄

二、氣運論

1. 二、氣運論

五運六氣之理,天地運行自然之道。宋人疑為偽書者,蓋未體驗也。《內經》論氣運諸篇,當與大《易》、「月令」參看,與大《易》相為表裡者也。統言之,天地陰陽,一氣之流行也。分言之,則有兩儀、四時、五行、六氣、七政、八風,相為流行,對待制化,以化生萬物者也。在天原未傷人,在人之氣體有偏,觸其相剋之氣而病。

如陽虛者,易傷濕、燥、寒之陰邪:陰虛者,易傷風、火、暑之陽邪也。精通氣運之理,有先知之妙。時時體驗其氣之已至未至,太過不及,何者為勝氣,何者為中氣,何者為復氣,何者為化氣,再用有者求之,無者求之,微者責之,盛者責之之功,臨症自有準的。今人概不之講,夢夢處方,張冠李戴,民命何堪!

白話文:

[二、氣運理論]

五運六氣的原理,是天地運作的自然法則。宋代有人懷疑這是偽造的書籍,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實際去體驗和理解。《黃帝內經》中關於氣運的篇章,應該與《易經》以及「月令」相互參考閱讀,它們之間互為表裡,相互補充。總的來說,天地間的陰陽,就是一氣的流轉。若要細說,則有兩儀、四時、五行、六氣、七政、八風,這些元素相互流轉,彼此制衡,共同作用於萬物的生成上。原本在天界,這些並不會傷害人類,但人的身體本質可能有偏差,當接觸到相剋的氣場時,就可能導致疾病。

例如,陽氣不足的人,容易受到濕氣、乾燥、寒冷等陰性邪氣的侵擾;陰氣不足的人,則容易受到風、火、熱等陽性邪氣的侵害。若能精通氣運的理論,就能有先見之明。隨時察覺氣候的變化,分辨出哪些是過度的氣象,哪些是尚未到來的氣象,哪些是主導的氣象,哪些是中和的氣象,哪些是反覆出現的氣象,哪些是轉化的氣象。再根據現有的情況尋找原因,不存在的狀況推測原因,微小的跡象追根究底,強烈的表現深入研究,這樣在臨牀上就會有確切的診斷。然而,現在的人大多不研究這些,隨意開藥方,常常張冠李戴,讓百姓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