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五 (1)
卷之五 (1)
1. 咳嗽脈法
關上脈微為嗽。肺脈為急,為咳而唾血。脈弦澀而嗽,為少血。偏弦為飲,洪滑是痰。又云:咳,脈浮濡者生,浮緊者死。沉細伏匿者死。咳而羸瘦,脈堅大者,死。咳而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
大凡肌瘦形脫,身熱不去,咳,嘔,腹脹且泄,並脈弦而急者,皆死症也。
白話文:
[咳嗽的脈診方法]
如果關上的脈搏微弱,這表示有咳嗽的症狀。當肺部的脈象急促,則可能是咳嗽且伴隨吐血的現象。脈象呈現弦澀且咳嗽,顯示身體可能缺乏血液。若脈象偏弦,可能有水飲問題;若是洪滑的脈象,則可能是痰多的情況。
另有一說:咳嗽時,脈象浮而濡軟的人病情有望康復,脈象浮且緊繃的人病情較為危急。脈象沉、細或隱藏不見的人,預後不佳。咳嗽且身體消瘦,脈象堅硬且大的人,情況嚴重。咳嗽且形體衰弱,同時伴有發熱,脈象細小、堅硬且緊繃的人,病情危急。
總的來說,如果身體消瘦、形體衰弱,體溫持續高燒不退,咳嗽,嘔吐,腹部脹滿且有腹瀉,再加上脈象弦且緊,這些都是預後不良的症狀。]
2. 治咳嗽大法
咳嗽之症大法,要分肺虛、肺實為主。虛則補正氣,實則瀉邪氣。如肺虛久嗽者,宜用五味、款冬、紫菀、兜鈴等以補之;如肺實乃火邪,宜黃芩、天花粉、桑白皮、杏仁等以瀉之。訶子味酸,有收斂降火之功,五味善收肺中之火熱,乃肺經有火熱必用之藥。杏仁散肺氣,若肺中有實邪,及因風寒外束,鬱熱於中者,宜用之。
桑白皮雖能瀉肺氣,然性不純良,用之多者宜慎焉。兜鈴去肺邪,補肺宜多用生薑佐之,以其辛能發散之故。瓜蔞苦寒且有膏,以其甘能補肺,膏能潤肺,苦寒折熱,治嗽之要藥也。紫菀味苦辛甘,善泄肺熱、補肺,以其苦辛散熱,甘以補肺。如風寒外束,鬱熱於肺而嗽者,宜三拗湯加知母;脈大而浮有熱,加黃芩、生薑。
寒嗽者,古方以生薑切作薄片,焙乾為末,以糯米糊丸如芥子大,每空心米飲送下三四十丸,良效。凡黑瘦之人素有熱鬱者,遇冬寒則發嗽,甚乃寒包熱。宜細辛、半夏、生薑諸辛以散之。如風入肺久嗽者,用鵝管石、雄黃、鬱金、款冬花為末,以生薑一片置舌上,以艾拌藥末於姜上灸之,吸菸入喉。(一本有南星、佛耳草)。
凡遇冬寒月則發喘嗽者,乃寒冷外持,鬱火於內,不得外泄,炎上而作喘嗽。治宜發表散外寒,利氣疏里郁。宜枳殼、麻黃、桔梗、防風、陳皮、甘草、柴胡、木通、黃芩等分,嚴寒之時去黃芩、加杏仁。火鬱而嗽者,宜降火清金豁痰。用黃芩、海石、瓜蔞、青黛、桔梗、半夏、香附、青皮、訶子共為末,煉蜜丸芡實大,臨臥噙化三五丸。其症痰少聲多,面赤干嗽者,乃火鬱之甚,難治,乃痰鬱火於肺中。
宜先用桔梗苦辛之藥以開之,仍用補陰降火之劑為主。(此不得志者多有之)。
凡痰火逆而上者,必先治火,治火之後,看痰與火孰急,如痰急,宜先豁痰而後降火。陰虛火動而嗽,宜四物合二陳,加炒黃柏、知母、五味、麥冬。
凡好色之人,元氣虛弱,咳嗽不愈者,宜瓊玉膏最捷。肺虛甚者,人參膏以生薑、橘紅佐之,有痰加痰藥,此乃好色腎虛者多有此症也。
凡咳嗽聲嘶者,乃氣血受熱,宜青黛、蛤粉蜜調服。早晨咳多者,乃胃中有食積,至此時火氣流入肺中,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宜知母、石膏之類降之。午後嗽多者,屬陰虛,宜四物加黃柏、知母。黃昏嗽多者,乃火氣浮於肺,不宜用涼劑,以五味、五倍、訶子等斂而降之。
嗽引脅痛,宜青皮疏肝氣,後以二陳湯加南星、香附、青黛、薑汁。嗽而心煩不安,宜六一散加辰砂。
白話文:
【治療咳嗽的大原則】
在處理咳嗽的問題上,我們必須區分是肺虛還是肺實。若是肺虛,我們應當補充身體的正氣;相反的,若是肺實,則應當清除邪氣。例如,對於長期咳嗽且肺虛的人,我們可以使用五味子、款冬花、紫苑、兜鈴等藥材來滋補;如果肺實是由於火邪引起,我們則可選擇黃芩、天花粉、桑白皮、杏仁等來清熱解毒。
訶子因其酸味,具有收斂和降火的效果,五味子能收斂肺部的熱氣,是肺經有火熱時必用的藥物。杏仁有助於散發肺氣,如果肺中有實邪,或因為風寒侵襲,導致肺中熱氣聚集,這時就適合使用杏仁。
桑白皮雖然能夠清肺,但其性質並非完全溫和,使用時應當謹慎。兜鈴有助於去除肺部的邪氣,補肺時最好搭配生薑,因為其辛味能幫助散發。瓜蔞性寒且含膏汁,甘味能補肺,膏汁能潤肺,寒性則能清熱,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紫苑味道苦辛甘,能幫助排除肺熱、補肺,因其苦辛能散熱,甘味能補肺。
對於風寒外侵,導致肺中熱氣聚集而咳嗽的人,可用三拗湯加上知母;如果脈象顯示熱氣較重,則可再加入黃芩和生薑。
對於冬天容易感冒咳嗽的人,古方建議用生薑切片,烤乾磨成粉末,再用糯米糊製成小丸子,每天早晨空腹時服用三四十粒,效果很好。通常身材瘦弱、本就有熱氣的人,在冬天遇到寒冷時易發作咳嗽,甚至出現寒包熱的情況,這時應當使用細辛、半夏、生薑等辛味藥材來散寒。
對於長時間受到風邪影響而咳嗽的人,可用鵝管石、雄黃、鬱金、款冬花研磨成粉,再將一片生薑放在舌頭上,將藥粉和艾草混合在生薑上,進行灸療,同時吸入煙霧。
對於冬天容易喘息咳嗽的人,這是因為寒冷氣候使身體外在受寒,內部熱氣無法排出,導致向上蒸騰,形成喘息咳嗽。治療時應當發汗以驅除外寒,疏理氣血以消除內熱。建議使用枳殼、麻黃、桔梗、防風、陳皮、甘草、柴胡、木通、黃芩等量的藥材,嚴寒時則去掉黃芩,加入杏仁。
對於因熱氣鬱積而咳嗽的人,應當清熱降火、豁痰。可以使用黃芩、海石、瓜蔞、青黛、桔梗、半夏、香附、青皮、訶子等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子,睡前服用三五粒,讓其在口中慢慢融化。若症狀表現為痰少、聲音沙啞、臉色紅潤、乾燥咳嗽,這是熱氣鬱積在肺中的情況,比較難治療。
對於痰和火氣上升的情況,首先應當治療火氣,待火氣消退後,再根據痰和火哪個更急迫來決定治療順序。對於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可使用四物湯結合二陳湯,再加上炒黃柏、知母、五味子、麥冬。
對於過度性行為導致元氣虛弱,咳嗽久久不能痊癒的人,瓊玉膏是最有效的選擇。對於肺虛嚴重的人,人參膏配合生薑、橘紅,若有痰則加入化痰的藥物,這通常是因過度性行為導致腎虛所產生的症狀。
對於聲音沙啞的咳嗽,這通常是因為氣血受到熱氣影響,建議使用青黛、蛤粉,以蜂蜜調和服用。對於早晨咳嗽頻繁的人,這通常是因為胃中有食物積滯,到了這個時候,火氣會流到肺中,可使用知母、地骨皮來降低肺火。對於上半天咳嗽較多的人,這通常是因為胃中有火氣,可以使用知母、石膏等藥材來降火。對於下午咳嗽較多的人,這通常是因為陰虛,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黃柏、知母。對於傍晚咳嗽較多的人,這通常是因為火氣上升到肺部,不應使用涼性藥物,而是使用五味子、五倍子、訶子等藥材來收斂和降火。
對於咳嗽伴隨肋骨疼痛的人,應當使用青皮來疏肝氣,然後再使用二陳湯加上南星、香附、青黛、薑汁。對於咳嗽伴隨心煩不安的人,可以使用六一散加上辰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