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8)

1. 附方

補中益氣湯,內傷門。

白話文:

這是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內傷的方劑。

大小承氣湯,大小陷胸湯,大小青龍湯,黃連解毒湯,白虎湯,瓜蒂散,俱傷寒門。

白話文:

  • 大小承氣湯大小陷胸湯大小青龍湯:用於治療傷寒。

  • 黃連解毒湯白虎湯瓜蒂散:也用於治療傷寒。

益元散,生脈散,俱暑門。

白話文:

益元散和生脈散,都屬於治療夏季暑邪的方劑。

稀涎散,中風門。

二陳湯,痰門。

大補丸,黃柏一味,為末,煉蜜丸。

白話文:

稀涎散,治中風。

二陳湯,治痰。

大補丸,以黃柏研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

2.

痛風即古之痛痹,近世方書謂之白虎歷節風。因其走痛於四肢骨節間,猶虎咬之狀故也。原其所由,盡因血虛受熱,血已沸騰,或即復入寒泉受濕,熱血得寒凝滯,阻塞經絡關節,是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治法宜用辛溫辛涼之劑,開通鬱結,流散寒濕,使其血行氣運而痛自止。

白話文:

痛風就是古時候說的痛風,近代的醫書稱為「白虎歷節風」。因為它會在四肢關節間遊走疼痛,就像老虎咬人一樣,所以有這個名稱。究其原因,都是因為氣血虛弱而受熱,氣血已經沸騰,或者又被寒氣和濕氣侵入,熱血遇到寒氣就會凝滯,阻塞經絡關節,因此產生疼痛。到了晚上,疼痛會更劇烈,這是因為陰氣較重。治療的方法應該使用辛溫辛涼的藥物,疏通氣血鬱結,散發寒濕,讓氣血運行通暢,疼痛自然就會停止。

丹溪謂:此症有痰,有風熱,風濕、血虛等異,而治有不同焉。是以因風者,宜小續命湯;因濕,蒼朮、白朮加竹瀝;因痰,用二陳加酒炒黃芩、羌活、蒼朮、竹瀝之類;因血虛,宜四物加紅花、桃仁。大抵此症,宜用蒼朮、川芎、南星、白芷、當歸、酒芩等為主,在上加羌活、威靈仙、桂枝,在下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學者宜自致意,不可草草誤人。

血虛雖四物為主,但地黃、芍藥二味,性多澀滯,非通利流行之劑,亦在所忌,用之須宜仔細。

白話文:

朱丹溪說:這個病有痰、有風熱、風濕、血虛等不同的類型,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如果是由風引起的,適合用小續命湯;如果是由濕引起的,用蒼朮、白朮加竹瀝;如果是由痰引起的,用二陳湯加酒炒黃芩、羌活、蒼朮、竹瀝等藥物;如果是由血虛引起的,適合用四物湯加紅花、桃仁。總的來說,治療這個病,宜用蒼朮、川芎、南星、白芷、當歸、酒芩等藥物為主,在上可以加羌活、威靈仙、桂枝,在下可以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學醫的人應當仔細學習,不可草率怠慢,誤人誤己。

3. 痛風脈法

《脈經》曰:脈澀而緊者,痹也。

又云:少陽脈浮由弱,弱則為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疼痛如掣。

白話文:

《脈經》說:脈象澀且緊,是因為患有痹症。

又說:少陽經脈浮而且弱,弱表示血液不足,浮表示有風邪,風邪與血相互作用,會產生抽痛的感覺。

4. 治痛風大法

痛風之症,多由濕痰濁血流注為病,因其道路遠僻,非烏附雄壯之劑不能達,是以此症必須烏附以為引經,但不可用為主治。分其腫與不腫而療,必在行氣流濕,疏風導痰,活滯血生新血。切不可肉食,蓋肉屬陽火能助火。須先以二陳湯加酒浸白芍藥,少佐黃連以降心火。宜以蒼朮、南星、川芎、白芷等為主,看在上下部分,隨經加減。

白話文:

痛風症主要是由濕痰濁血阻塞經絡引起的疾病,由於其發病部位深層,必須使用烏附等辛溫強烈的藥物才能到達。因此,治療此症必須使用烏附作為引經藥,但不能作為主藥。

根據是否有腫脹來區分治療方法:

  • 有腫脹:氣血不通,要行氣活血,祛濕化痰,促進新血生成。
  • 無腫脹:寒濕壅滯,要疏風祛寒,化痰除濕。

治療時需忌食肉類,因肉類屬陽火,會助長火熱。

具體用藥:

  • 常用的藥物有二陳湯(陳皮、茯苓、半夏)加酒浸白芍藥,少量黃連降心火。
  • 主藥包括蒼朮、南星、川芎、白芷,根據症狀適當加減。

如在上,屬風,主方加桂枝、羌活、威靈仙。

白話文:

如果位於人體上半身,屬於風證,主要的方劑應加入桂枝、羌活、威靈仙。

如在下,屬濕,主方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

白話文:

對於像我這樣的濕氣體質,主要藥方中應加入牛膝、防己、木通和黃柏。

如氣虛,主方加人參、白朮、龜板。

白話文:

如果出現氣虛的症狀,主要方劑可以加入人參、白朮和龜板。

如血虛,主方加當歸、川芎、桃仁、紅花。

如挾痰,主方加南星、半夏、生薑。

白話文:

如果氣血虛弱,主要的方劑中應加入當歸、川芎、桃仁、紅花。

5. 丹溪治痛風活套

痛風之症,因狀多端,並宜辛溫辛涼,行氣活血之劑為主治。如痛有常處,或痛處赤腫灼熱,或渾身壯熱,此乃欲成風毒,宜敗毒散為主加減。

白話文:

痛風是一種症狀多變的疾病,治療上主要使用辛溫或辛涼溫和氣活血的藥物。如果疼痛部位固定,或者疼痛處發紅、腫脹、灼熱,甚至全身發燒,這表示風毒即將形成,此時應以敗毒散加減為治療主軸。

如肢節痛,須用羌活。風濕亦宜用之。

如肥人肢節痛,多是風濕與痰飲流注經絡作痛者,宜南星、半夏為主。

白話文:

如果有關節疼痛,應該使用羌活。風濕也適合使用它。

如果是肥胖的人關節疼痛,大多是風濕與痰飲流入經絡導致的疼痛,應該主要使用南星和半夏。

如瘦人性急躁而肢節痛發熱者,用血熱也,宜以四物湯加酒炒黃芩、黃柏。

白話文:

如果瘦弱的人性情急躁,四肢關節疼痛並發熱,這是氣血過熱引起的。此時應當用四物湯,加用炒過的黃芩和黃柏。

如肢節疼痛脈滑者,乃濕痰壅塞經隧,宜蒼朮、南星燥濕痰,木香、枳殼、檳榔行滯,在下者加牛膝、漢防己。

白話文:

如果四肢關節疼痛且脈搏滑利,表示濕痰阻塞經絡,應使用蒼朮、南星來去除濕痰,木香、枳殼、檳榔來疏通阻塞。在下半身疼痛的情況下,再加入牛膝、漢防己。

如肢節腫痛,脈澀數者,乃瘀血也,宜桃仁、紅花、當歸、川芎,或佐大黃微利之。

白話文:

如果肢體關節腫痛,脈搏沉滯有力且跳動得快,這是瘀血的表現,應該使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可以搭配大黃稍微瀉一下。

如倦怠無力而肢節痛,乃中氣虛兼痰飲流注,宜以人參、白朮、半夏、南星。

白話文:

如果感到疲勞、乏力,且四肢關節疼痛,是脾胃氣虛,又有水飲痰液停留在體內造成的。可以用人參、白朮、半夏、南星等補脾益氣、化痰利濕的藥材治療。

如因痰,宜二陳湯加酒洗黃芩、蒼朮、羌活。

如因濕,宜蒼朮、白朮,佐以薑汁、竹瀝及行氣藥。

如濕鬱周身走痛,或節間痛,遇陰寒即發,宜白朮一味酒服。

白話文:

如果是因为痰引起的病症,应该服用二陈汤,并用酒洗净黄芩、苍术、羌活后加入汤剂。

如果是因为湿气引起的病症,应该服用苍术、白术,并加入姜汁、竹沥以及行气药物。

如果湿气郁结导致全身疼痛,或者关节疼痛,并且遇到阴寒就会加重,应该用酒服用白术。

如病久,兩腳痠軟疼痛,或膝腫如鼓槌,乃亡陰也,宜以歸、芎、芍、地補血之劑治之。若挾氣虛,加參、耆;挾風濕,加防風、羌活、白朮之類,切不可純作風治,專用風藥以燥其血,而終莫能愈。

白話文:

如果疾病時間長了,兩腳發酸發軟疼痛,或者膝蓋腫脹像鼓槌,這是因為身體裡陰液不足了。應該用當歸、川芎、芍藥、地黃等補血的藥物治療。如果同時還有氣虛的症狀,可以加入人參、黃芪;如果有風濕症狀,可以加入防風、羌活、白朮等藥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單純地把這種情況當作風濕來治療,只使用辛燥祛風的藥物,因為這會導致血液更加燥熱,最終無法痊癒。

如手臂痛,是上焦濕痰橫行經絡作痛,宜半夏、酒芩、南星、白朮、香附、蒼朮、陳皮、茯苓、威靈仙、薄桂、甘草、生薑。

白話文:

如果手臂疼痛,是上半身濕熱痰液在經絡中流竄作痛所致,宜使用半夏、黃芩、南星、白朮、香附、蒼朮、陳皮、茯苓、威靈仙、肉桂、甘草、生薑來治療。

凡治頭風用薄桂者,蓋薄桂味淡,其性輕揚,能橫行胸脅手臂之間,引南星、蒼朮等至患所。

威靈仙治上體痛風最速,但虛弱人不宜多用。

白話文:

凡是治療頭部風濕病使用薄桂,是因為薄桂味道淡,它的性質輕揚,能夠在胸部、脅部和手臂之間橫向行走,引導南星、蒼術等藥物到達病患處。

威靈仙治療上半身的風濕病最快,但是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多用。

凡痛風之症,世俗多用石絲藤、過山龍等草藥煮酒治此症,血虛之人大宜忌之,蓋此藥性熱而燥,不能滋血潤筋,惟善燥濕。若病之淺,濕痰得燥則開,瘀血得熱則行,故有速效。若病之深而血少者,愈服愈虛,終莫救。戒之戒之。

白話文:

凡是痛風的症狀,世間上多用石絲藤、過山龍等草藥煮酒來治療。但血虛的人非常不適合這種做法,因為這些藥物性質燥熱,無法滋養血液和潤澤筋骨,只能去除濕氣。如果是病情較輕的,濕痰被乾燥後就會化開,瘀血被熱力化解後就會流通,所以會有快速的效果。但如果病情較嚴重、血氣不足的人,服用這些藥物只會越補越虛,最終無法挽救。因此必須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