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陰蹻脈論

陰蹻脈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亦長八尺,生於足少陰然谷之後,上內踝,循陰股入陰,至胸裡,入缺盆,出胃經人迎之前,入鼻,屬目內眥,合於太陽。女子以之為經,男子以之為絡。其為病也,令人陽緩而陰急。此經之病多取足少陰之交信(內踝上二寸),蓋以交信為郄云。

白話文:

陰蹻脈也是從腳跟開始,沿著內踝向上行進,到達咽喉部位,然後與衝脈交會貫通。這條脈總長八尺,起源於足少陰經的然谷穴後方,往上經過內踝,沿著大腿內側進入生殖器官,到胸部內部,再進入缺盆穴,接著穿出至胃經的人迎穴前方,最後進入鼻子,連接眼睛的內角,與太陽穴相會。在女性身體中,它作為經脈存在;在男性身體中,則作為絡脈存在。當陰蹻脈生病時,會使人出現下肢鬆弛,而上身緊繃的症狀。若要治療此脈的疾病,通常會針灸足少陰經的交信穴(位於內踝上方二寸處),因為交信穴是此脈的郄穴。

2. 陽維脈論

陽維者,維於陽為諸陽之會。與陰維皆絡於身,若陽不能維於陽,則溶溶不能自收持。其脈起於足太陽之金門,與手、足太陽及陽蹻會於小腸之臑俞,與手、足太陽會於三焦之天髎(在缺盆之上)膽之肩井,又與足少陽會於陽白,上循膽之本神、臨泣,正當腦空,下至風池,與督脈會於風府、啞門。其為病也,苦寒熱。

白話文:

陽維脈是連結各條陽脈的重要脈絡,與陰維脈一起遍佈全身。如果陽維脈無法正常運作,身體就會失去自我控制,呈現鬆弛無力的狀態。

這條脈絡起源於足太陽膀胱經的金門穴,並在此與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以及陽蹻脈相交於臑俞穴。再向上延伸,與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會合於三焦經的天髎穴(位於鎖骨上方),以及膽經的肩井穴。接著,又與足少陽膽經會合於陽白穴,再沿著膽經的本神穴和臨泣穴,正好經過腦部的腦空穴,最後下降至風池穴,與督脈會合於風府穴和啞門穴。

如果陽維脈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發冷或發熱的症狀。

3. 陰維脈論

陰維者,維於陰為諸陰之會。與陽維皆絡於身,若陰不能維於陰,則悵然失志。其經起於足少陰之築賓,與足太陰會於脾之腹哀、大橫,與太陰、厥陰會於脾之府舍、肝之期門,與任脈會於任之天突、廉泉。其為病也,苦心痛。

白話文:

【陰維脈論】

陰維脈的作用是在陰部區域連接各條陰脈,它與陽維脈一起網絡全身。如果陰維脈無法在陰部正常運作,就會導致人精神恍惚,失去意志。

這條脈絡起源於腳底腎經的築賓穴,再與脾臟的太陰經在腹哀穴和大橫穴相遇。之後,又與太陰脈和厥陰脈在脾臟的府舍穴和肝臟的期門穴交會。最後,它會與任脈在天突穴和廉泉穴相會。

當陰維脈出現問題時,常見的症狀是心臟疼痛。

4. 奇經八脈總論

經云:脈有奇常者何?蓋人之氣血常行於十二經常脈之中,若常脈滿溢,則流入奇經。其八脈者,任脈任於前,督脈督於後,帶脈束於中,衝脈為諸脈之海,陽維則維絡諸陽,陰維則維絡諸陰,陽蹻本諸太陽之別,陰蹻本諸少陰之別。譬諸聖人設溝渠以備水道,而無濫溢之患,故總八脈為一篇,以備參考云。

白話文:

經典上說:什麼是特殊的脈象和一般的脈象呢?人的氣血通常會在十二條主脈中運行,但如果這些主脈的氣血過於充盈,就會流入所謂的奇經八脈中。

這八脈分別是:任脈在身體前方運行,督脈在身體後方運行,帶脈環繞腰部,衝脈被視為所有脈絡的海洋,陽維脈連結所有的陽脈,陰維脈連結所有的陰脈,陽蹻脈源自太陽經的分支,陰蹻脈源自少陰經的分支。

這就好比聖人設置溝渠來預防水流的泛濫,使氣血能夠正常流動而無溢出之虞。因此,我們把關於奇經八脈的知識整理成一篇文章,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