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 (3)
卷之十 (3)
1. 治霍亂方
桂苓甘露飲
治暑熱霍亂。蓋霍亂之症,皆由中氣虧敗,外邪干之而成。法當補中氣為本,理外邪為標。是以用人參、黃耆、白朮、甘草補益中氣,茯苓、澤瀉、滑石等分利小水以泄火,石膏、寒水石以清熱,木香和氣導滯,葛根解肌止渴,桂枝通血脈和榮衛。
人參(甘溫,二兩),黃耆(甘溫,三兩),白朮(苦甘溫,二兩),炙草(甘溫,一兩),茯苓(甘淡平,二兩),澤瀉(甘鹹寒,一兩),滑石(甘寒,一兩半),石膏(辛寒,兩半),寒水石(甘寒,兩半),葛根(苦甘涼,一兩),桂枝(辛甘溫,五錢),木香(辛溫,五錢),上共為細末,每白湯調服三五錢。
六和湯
治霍亂吐瀉不止。此乃中氣虧敗,脾胃不和所致。法當補中氣和脾胃。故用人參、白朮、甘草等補中氣以止瀉,砂仁、藿香、白扁豆以止嘔,半夏、杏仁降逆氣,厚朴以疏滯,香薷以清暑,赤茯、木瓜等以理濕。
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甘草(甘溫,六分),砂仁(甘溫,七分),藿香(辛溫,八分),扁豆(甘溫,一錢),半夏(苦辛溫,七分),杏仁(甘平,七分),厚朴(苦辛溫,七分),香薷(苦辛溫,二錢),赤茯(甘淡平,一錢),木瓜(甘溫,七分),加姜三片,棗三枚,水二盅,煎一盅。
通脈四逆湯
治寒霍亂,身冷脈絕,法當溫中散寒。經云:熱可勝寒。又云:辛以散之。是以用吳茱萸、附子、細辛等以散寒,桂心和榮衛,助通草以通血脈。寒則不無傷血,故加歸、芍以救血,佐甘草緩中和藥。
吳萸(苦辛熱,三錢),附子(辛熱,一錢),細辛(辛熱,七分),桂心(甘溫,七分),通草(淡平,八分),當歸(辛甘溫,一錢),白芍(苦酸寒,八分),炙草(甘溫,五分),加姜三片,水酒各半,煎服。
白話文:
【治療霍亂的藥方】
桂苓甘露飲
這是用來治療因夏季高溫導致的霍亂病症。霍亂通常是由身體內氣虛弱,加上外在病邪入侵所造成。治療原則上應先補充體內的元氣,再處理外來的病邪。因此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甘草來增強體內的氣力,茯苓、澤瀉、滑石等利尿排熱,石膏、寒水石來清熱,木香調和氣機,消除食滯,葛根能解渴並緩解肌肉緊繃,桂枝能促進血液循環,協調身體機能。
配方為:人參(2兩),黃耆(3兩),白朮(2兩),炙草(1兩),茯苓(2兩),澤瀉(1兩),滑石(1兩半),石膏(1兩半),寒水石(1兩半),葛根(1兩),桂枝(5錢),木香(5錢)。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三至五錢,用熱水沖服。
六和湯
這款藥方是用來治療持續性的霍亂嘔吐與腹瀉。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體內元氣不足,脾胃功能失調所導致。治療原則上應先補充體內的氣力,調和脾胃。因此使用人參、白朮、甘草等來補充體內的氣力,防止腹瀉;砂仁、藿香、白扁豆來止吐,半夏、杏仁來降低反胃,厚朴有助於消化,香薷能清暑,赤茯苓、木瓜等能祛濕。
配方為:人參(2錢),白朮(2錢),甘草(6分),砂仁(7分),藿香(8分),扁豆(1錢),半夏(7分),杏仁(7分),厚朴(7分),香薷(2錢),赤茯苓(1錢),木瓜(7分),加入三片薑和三枚紅棗,用水兩杯煮成一杯。
通脈四逆湯
這是用來治療寒性霍亂,身體冰冷且脈搏微弱的情況。治療原則上應溫暖身體,驅除寒氣。根據古書記載:「熱可以勝寒」,「辛辣可以散寒」。所以使用吳茱萸、附子、細辛等來驅寒,桂心能協調身體機能,配合通草以疏通血液循環。寒氣可能傷害血液,因此添加當歸、白芍來補血,甘草則有助於緩和中焦,使藥效更佳。
配方為:吳茱萸(3錢),附子(1錢),細辛(7分),桂心(7分),通草(8分),當歸(1錢),白芍(8分),炙草(5分),加入三片薑,水酒各半,煮沸後服用。
2. 附方
香薷飲,見暑門。
五苓散,黃疸門。
理中湯,傷寒門。
二陳湯,痰門。
機要漿水散,見瀉門。
四物湯,血門。
藿香正氣散,傷寒門。
四君子湯,氣門。
平胃散,見濕門。
建中湯,腹痛門。
白話文:
-
香薷飲:這是用於治療夏季感冒的處方。
-
五苓散:這是用來治療黃疸的處方。
-
理中湯:這是用來治療傷寒的處方。
-
二陳湯:這是用來治療痰多的處方。
-
機要漿水散:這是用來治療腹瀉的處方。
-
四物湯:這是用來調理血液問題的處方。
-
藿香正氣散:這是用來治療傷寒的處方。
-
四君子湯:這是用來調理氣虛的處方。
-
平胃散:這是用來治療濕重的處方。
-
建中湯:這是用來治療腹痛的處方。
3. 厥門
4. 論
厥者,四肢卒然或冷或熱,昏懵無知之謂。方書分陰厥、陽厥不同,原其所因,未有不由元陽真陰虧敗所致。而丹溪所謂厥症,乃因氣虛血虛是也。其陰厥者,由人攝養失宜,元陽虛竭,不能遍充肢體,以致陰氣獨留,故症身涼不渴,脈遲而微;陽厥由人嗜恣無節,真陽虧敗,陽氣無依,浮漫欲散,故症煩渴,譫妄,身熱,脈數或大。狀雖不同,總由虛損,並宜補益為本。
是以熱厥法當大補其陰,以制陽光,寒厥法當峻補其陽,以消陰翳。《內經》所謂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是也。愚見如此,學者宜自詳焉。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四肢突然發生冷熱不明,意識模糊的狀況,這種情況在古醫書中被分為陰厥和陽厥兩種。究其原因,多半是由於元氣(陽)和真陰(陰)的損耗所導致。丹溪提出的厥症,則認為是由氣血不足所引起。
陰厥的情況,通常是因為人們生活作息不當,導致元陽虛弱,無法充分滋養身體,使得陰氣過剩,因此患者身體感覺冰涼,口不渴,脈搏緩慢且微弱;而陽厥則是因為人們過度放縱,導致真陽受損,陽氣飄忽不定,有散去的趨勢,所以會出現煩躁口渴,精神錯亂,身體發熱,脈搏快速或強大的症狀。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根本上都是由於虛弱和損耗所致,應以補充和調理為主。
對於熱厥,治療方法應大量補充陰氣,以抑制過盛的陽氣;對於寒厥,應強力補充陽氣,以消除過多的陰氣。正如《內經》所說,如果用寒涼的方法治療卻產生熱象,那應該從補陰的角度來治療;反之,如果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卻產生寒象,那應該從補陽的角度來治療。這是我的看法,讀者應自行詳細理解。
5. 厥症脈法
《脈經》曰:寸口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藏則死,入府則愈。唇青身冷,為入藏;身溫和,汗自出,為入府。
《活人書》云:陽厥,脈滑而沉實;陰厥,脈細而沉伏。
白話文:
【厥症脈法】
根據《脈經》所述:在寸口處診察到的脈象如果呈現出沉、大且滑的特徵,其中「沉」代表有實證,「滑」則顯示氣機旺盛。當實證與旺盛的氣機相互對抗,若血氣進入臟器,病情會趨向嚴重甚至致死;但若血氣進入腑部,則病況有望康復。若患者出現嘴脣發青、身體冰冷的現象,即表示血氣已進入臟器;反之,如果患者身體溫暖,並且自然出汗,這就意味著血氣進入腑部。
再看《活人書》中的描述:對於陽厥的患者,其脈象通常表現為滑且沉實;而陰厥患者的脈象,則常見細弱且深沉隱蔽的特徵。
6. 治厥症大法
厥症有氣虛、血虛之不同,故有寒熱之二症,盡由虛邪與外邪相忤,氣遏不行,閉於經絡所致。如氣虛脈當緩細,血虛則脈大如蔥管。熱厥則脈數,挾外感則脈浮而實,寒厥則脈沉而遲,挾痰則脈弦而滑。如熱者或用承氣湯,寒者宜用理中湯,外感宜雙解散,或於主方中加乾葛、麻黃,挾痰加薑汁、竹瀝。凡厥卒之症,蘇合香丸最妙。
如初得病,身熱頭痛,大便秘,小便赤,或畏熱,或飲水,或揚手擲足,煩躁不得安臥,譫語昏懵,此陽厥也。宜大柴胡、小承氣之類。渴者白虎湯妙。
如手足厥冷,脈乍熱結,此邪氣結胸中,心中煩滿,飢不能食,宜瓜蒂散吐之。
如寒熱而厥,面色不澤,冒昧,兩手忽無脈,或一手無脈,必是有邪干之,宜多用綿帛裹手足,急服五味湯,或兼桂枝、麻黃各半湯,須使大汗出而愈。
如傷寒厥逆,心下怔忡,宜治水,以茯苓甘草湯主之。
如得病後,四肢逆冷,脈沉而細,手攣,臥而惡寒引衣蓋覆,不欲水,或下利清穀而厥逆者,此陰厥症也,宜以四逆湯或白通湯之類。
如厥逆脈不至者,宜通脈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湯。
如手足指頭微寒者,謂之清冷,宜理中湯。
凡無熱症而厥者,宜當歸四逆湯加茱萸生薑湯:當歸、白芍、桂枝、細辛、甘草、通草、吳茱萸、生薑。
凡喘促脈大而厥,宜五味子湯:五味、人參、麥冬、陳皮。
凡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宜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人參。
白話文:
[治療厥症的大原則]
厥症可分為氣虛和血虛兩種情況,因此有寒性和熱性兩種表現,這些都是由於體內虛弱的狀態遇到外來的病邪,導致氣血運行受阻,閉塞在經絡中所造成的。如果是由於氣虛,脈搏會呈現緩慢細微;血虛則脈搏會像蔥管一樣,較為粗大。熱性的厥症脈搏會加快,若是伴有外感,脈搏會浮且有力;寒性的厥症脈搏會沉且慢,若是伴有痰濕,脈搏會緊且滑。
對於熱性的厥症,可以考慮使用承氣湯,寒性的厥症則適合使用理中湯。對於有外感的情況,可以使用雙解散,或者在主方中加入乾葛、麻黃,如果有痰濕,可以加入薑汁、竹瀝。對於突然發生的厥症,蘇合香丸是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一開始生病,身體發熱、頭痛、大便乾結、小便色赤,或怕熱、想喝水,或手腳亂動,煩躁不安,講糊話,意識不清,這是屬於陽性的厥症,可以使用大柴胡湯、小承氣湯等方劑。如果口渴,白虎湯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手腳冰冷,脈搏時熱時結,這可能是邪氣聚集在胸中,造成心中煩悶、飽脹,即使餓了也不想吃東西,這時候可以使用瓜蒂散催吐。
如果出現寒熱交替的厥症,臉色暗淡,神智迷糊,手或腳忽然摸不到脈搏,或者只有一隻手摸不到脈搏,這可能是邪氣幹擾,應該使用綿布包裹手腳,並立即服用五味湯,或者加上桂枝湯、麻黃湯各半,必須讓病人大量出汗才能康復。
如果得了風寒,出現厥逆和心悸的症狀,應該治療水濕,可以用茯苓甘草湯來治療。
如果病後四肢冰冷,脈搏沉而細,手腳抽搐,躺著怕冷,蓋上衣服,不想喝水,或者拉肚子拉出未消化的食物,並且厥逆,這是陰性的厥症,可以使用四逆湯或白通湯等方劑。
如果厥逆到脈搏都摸不到,可以使用通脈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湯。
如果只是手腳指尖有點涼,稱之為清冷,可以使用理中湯。
對於沒有熱性症狀的厥症,可以使用當歸四逆湯加茱萸生薑湯:當歸、白芍、桂枝、細辛、甘草、通草、吳茱萸、生薑。
對於呼吸急促、脈搏大而厥的,可以使用五味子湯:五味、人參、麥冬、陳皮。
對於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煩躁,甚至快要失去意識的,可以使用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