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九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1)

1. 附方

補中益氣湯,內傷門。

補陰丸,虛損門。

涼膈散,熱門。

二陳湯,痰門。

黃耆建中湯,桂枝湯,並傷寒門。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內傷,補陰丸用於治療虛損,涼膈散用於治療熱症,二陳湯用於治療痰症,黃耆建中湯和桂枝湯則都用於治療傷寒。

2.

怔忡者,心中怵惕而不寧靜之謂也,且有驚恐之狀,皆心血有虧所致。原其所由,有因思想過度,心君不寧,神靈不安而致者;有因稠痰積飲,留結於心胸之間而致者。各有不同,治法亦難執一。是以心血不足者,在乎養血安神為主;痰飲所致者,清痰理氣為先。學者在乎通變,幸毋膠執可也。

白話文:

怔忡,是指心裡感到慌亂不安,並且伴有驚恐的表現,這都是因為心血不足造成的。探究其原因,有的可能是由於思慮過度,導致心神不寧,精神不安而引起;有的可能是由於痰飲壅積,滯留在心胸之間而導致。各有不同,治療方法也難以一概而論。因此,對於心血不足造成的,以滋養心血、安神為主;對於痰飲所致的,以化痰順氣為先。學習的中醫者需要注意靈活變通,不要拘泥不化。

3. 怔忡脈法

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趺陽脈微而浮,浮為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乃恐懼之脈,憂迫所致。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虛,是以悸。肝脈暴動,有所驚駭。

白話文:

寸口脈

  • 動而弱:驚嚇
  • 弱:心悸

趺陽脈

  • 細弱而浮:胃氣虛
  • 細弱:不能進食
  • 這是驚恐的脈相,因憂慮恐懼所致

寸口脈和趺陽脈

  • 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虛,因此心悸

肝脈

  • 脈搏跳動得很厲害:受驚嚇

4. 治怔忡驚悸大法

怔忡驚悸之症,肥人多是痰火衝心,瘦人多是心血不足。故在肥人,宜理氣導痰為先;在瘦人,當補血養心為要。

白話文:

精神恍惚、易受驚嚇的症狀,肥胖者通常是痰火上沖心臟所致,瘦弱者多半是因為心血不足。因此,對於肥胖者,應先疏導氣機、化痰;對於瘦弱者,則應補益氣血、滋養心神。

5. 丹溪治怔忡驚悸活套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虧,神氣不守,是以怔忡驚悸之症由是而生矣耳。或聞大聲,目忽見異物,遇險臨危,觸事喪志,或心虛停水,水氣凌心,心火惡之,皆能致此,當要分因而療。

如血不足而作者,宜養血為先,宜四物湯為主加減。

白話文:

人體的主宰是心臟,心臟的滋養來源於血液。一旦心血不足,精神氣血就無法固守,因此會產生心悸和受驚的症狀。

如果突然聽到巨響,眼睛看到奇異的事物,遭遇危險或危急情況,遇到事情就喪失鬥志,或者心臟虛弱,水氣侵犯心臟,心火厭惡水氣,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心悸和受驚。治療時,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分別施治。

如因驚悸而致者,當安神為主,宜硃砂安神丸為主加減。

白話文:

如果因為受到驚嚇而導致(失眠),應以安神為主,可以考慮以硃砂安神丸為基礎加減用藥。

如痰迷心竅,以二陳湯加金玉琥珀煎湯,下定志丸。

如水氣凌心而作者,宜逐水消飲為主。

白話文:

如果痰液混濁,阻塞心竅,使用二陳湯加入金玉琥珀煎煮,再服用定志丸。

凡心跳,亦屬血少,宜四物湯送硃砂安神丸及養心湯之類。或問:人當驚恐後,何故作此症?蓋驚則神出其舍,神舍空虛,痰氣上乘所致,亦宜用養心湯為主加減。

白話文:

凡是心悸,大多是血氣不足所致,可以用四物湯搭配硃砂安神丸或養心湯等藥方治療。有人問:人在受驚嚇後,為什麼會出現心悸的症狀?這是因為受驚嚇後,神志會離開身體,神志離開後,身體就會出現空虛,痰氣容易上升,導致心悸,此時也應該以養心湯為主,適當加減用藥。

6. 治怔忡方

溫膽湯

白話文:

溫膽湯是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等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溫陽化痰、安神定志的功效,用於治療因膽胃不和所致的眩暈、噁心、嘔吐、失眠等症狀。

治一切痰鬱以作驚悸者。法當疏郁豁痰為主。故用半夏、橘紅、生薑、枳實豁痰疏郁,竹茹清熱,生草瀉火。

白話文:

治療所有因痰鬱而導致驚悸的疾病。治療方法應以疏導鬱結、化痰為原則。因此,使用半夏、橘紅、生薑、枳實來化痰疏鬱,竹茹清熱,生草瀉火。

半夏(辛溫,一錢),橘紅(苦辛溫,八分),生草(甘寒,一錢),生薑(辛溫,五片),枳實(苦辛寒,錢半),竹茹(二錢),水二鍾,煎一鍾,食後溫服。

養心湯

白話文:

  • 半夏(辛溫,6克)

  • 橘紅(苦辛溫,4.8克)

  • 生草烏(甘寒,6克)

  • 生薑(辛溫,5片)

  • 枳實(苦辛寒,3克)

  • 竹茹(12克)

  • 水1200毫升,煎至600毫升

  • 服用方法:餐後溫服

治肥人氣虛挾痰驚悸。治宜補氣豁痰為主,安神定氣為標。是以用人參、黃耆、甘草以補氣,茯神、遠志、柏子仁、酸棗仁等,安心神以定驚悸,佐桂心、川芎以導血脈,五味、半夏清金以豁痰。

白話文:

用於治療肥胖、氣虛、夾雜痰濕、心悸的患者。治療應以補氣化痰為主,安神定氣為輔。因此使用人參、黃耆、甘草來補氣,茯神、遠志、柏子仁、酸棗仁等來安神定驚悸,再佐以桂心、川芎來疏導血脈,五味、半夏清金化痰。

人參(甘溫,二錢),黃耆(甘溫,錢半),甘草(甘溫,五分),茯神(甘平,八分),遠志(苦溫,七分),柏子仁(辛平,八分),酸棗仁(酸平,一錢),桂心(辛溫,五分),川芎(辛溫,八分),五味子(甘酸平,七分),半夏(苦辛溫,七分),用水二大鐘,煎一大鐘,溫服。

白話文:

用以下藥材組成中藥方劑:

  • 人參:甘甜溫和,兩錢
  • 黃耆:甘甜溫和,一錢半
  • 甘草:甘甜溫和,五分
  • 茯神:甘甜平和,八分
  • 遠志:苦味溫和,七分
  • 柏子仁:辛味平和,八分
  • 酸棗仁:酸味平和,一錢
  • 桂心:辛味溫和,五分
  • 川芎:辛味溫和,八分
  • 五味子:甘酸平和,七分
  • 半夏:苦辛溫和,七分

使用二碗水來煎煮藥材,煎至一碗的量,溫熱飲用。

定志丸

治心氣不足,恍惚多忘。故用菖蒲通心神,引人參以補心氣,茯神、遠志安心神以定恍惚。

白話文:

治療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因此使用菖蒲來通心安神,配合人參來補充心氣,茯神和遠志則用以安撫心神,穩定精神恍惚的狀態。

菖蒲(苦辛溫,五錢),人參(甘溫,一兩),茯神(甘平,一兩),遠志(苦辛溫,五錢),煉蜜為丸,如梧子大,以硃砂為衣,每食後用白湯送下五七十丸,日進三服。

八味定志丸

白話文:

菖蒲(味道苦辛,性溫,用五錢),人參(味道甘甜,性溫,用一兩),茯神(味道甘甜,性平,用一兩),遠志(味道苦辛,性溫,用五錢),用煉過的蜂蜜做成丸子,丸子的大小如梧桐子,用硃砂做外衣,每次飯後用白開水送服五十到七十粒,一天分三次服用。

治症同前。用菖蒲以通心神,人參、白朮、茯苓以補心氣,遠志、茯神、牛黃安神定悸,麥門冬以清煩熱。

白話文:

治療原則與前面相同。使用菖蒲來疏通心神,人參、白朮、茯苓來補益心氣,遠志、茯神、牛黃來安神定悸,麥門冬來清除煩熱。

人參(甘溫,一兩),白朮(苦甘溫,一兩),白茯(淡平,一兩),菖蒲(苦辛溫,七錢),遠志(苦溫,五錢),茯神(甘平,一兩),牛黃(苦涼,三錢),麥冬(甘溫,一兩),煉蜜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食後白湯下三五十丸。

又方

白話文:

人參(溫熱甘甜,一兩)

白朮(溫熱微苦甘甜,一兩)

白茯苓(平淡無味,一兩)

菖蒲(溫熱微苦辛辣,七錢)

遠志(溫熱微苦,五錢)

茯神(平淡甘甜,一兩)

牛黃(微苦清涼,三錢)

麥冬(溫熱甘甜,一兩)

將上述材料煉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以硃砂為外衣。每次進食後,用白開水送服 30-50 顆。

治心役過度,致血不生而成驚悸之症。宜安心養血為主。故用硃砂以安心神,歸身、白芍、側柏葉、川芎以養心血,用陳皮調氣,黃連清心熱,助甘草以瀉火。

白話文:

對於因為過度用腦或操勞,導致氣血不足而出現心悸的症狀,治療原則以安心養血為主。因此,使用硃砂來安定心神,歸身、白芍、側柏葉、川芎等藥材來滋養心血,陳皮用來調節氣機,黃連用來清熱解毒,並配合甘草來緩解火氣。

硃砂(甘辛涼,五錢),白芍(苦辛寒,七錢),歸身(辛甘溫,一兩),川芎(辛溫,五錢),側柏(苦辛涼,兼引歸等諸藥入心經以生血,一兩),陳皮(辛溫,五錢),黃連(苦寒,五錢),生草(甘寒,五錢),共末,豬心血為丸,以菖蒲湯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硃砂(甘甜、辛辣、涼性,五錢)

白芍(苦、辛辣、寒性,七錢)

當歸(辛辣、甘甜、溫性,一兩)

川芎(辛辣、溫性,五錢)

側柏(苦、辛辣、涼性,用來帶領當歸等其他藥材進入心經生血,一兩)

陳皮(辛辣、溫性,五錢)

黃連(苦、寒性,五錢)

生草(甘甜、寒性,五錢)

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豬心血搓成丸子,以菖蒲湯送服三十到五十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