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

1. 治虛損方

六味地黃丸

治腎元不足,瘦弱虛損,骨蒸痿弱。治宜益腎元以壯筋骨,退火解虛煩骨蒸。是以用山萸、澤瀉、熟地,滋腎陰、益精氣以壯筋骨,白茯、山藥益氣強陰,牡丹皮補虛勞以除骨蒸煩熱。

山萸(甘酸澀,去核,四兩),澤瀉(甘鹹寒,為腎引使,二兩),熟地(甘寒,八兩),白茯(甘淡平,三兩),山藥(甘溫,四兩),丹皮(苦辛寒,衄血、吐血必用之藥。三兩),煉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淡鹽湯下五七十丸。

人參固本丸

治元氣虧敗,陰火上炎,熏爍肺金,以致發熱,咳嗽。治宜滋陰制火為本,清肺止嗽為標。故用生熟地益真陰以制火熱,天麥二冬、人參清肺、止嗽、潤肺。

生地黃(甘寒,四兩),熟地(甘寒,四兩),天麥門冬(甘寒,清肺金、止嗽定喘,各二兩),人參(甘溫,潤肺止嗽,三兩),先將人參另研末,餘四味以童便浸,搗膏和參末為丸。每以鹽薑湯下五七十丸。

益胃升陽湯

治口淡無味,不思飲食,宿食不化,發熱汗出。此乃中氣不足,胃氣下陷所致。口乃脾之竅,脾病是以口淡無味;脾主化熟水穀,因脾病不能輸化水穀,是以宿食不消,不思飲食,胃氣下溜,以致陰火乘虛上蒸脾濕,是以發熱汗出。治宜補中健脾為本,升胃氣、化宿食二者為標。

故用參耆、白朮、炙草等補中健脾土,為君;神麯溫胃化宿食,升麻升胃氣,二者為臣;柴胡、黃芩清熱,為佐;當歸分定氣血,各歸其所,陳皮行滯氣,二者為使。

人參(甘溫,二錢),黃耆(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炙草(甘溫,七分),神麯(苦辛溫,一錢),升麻(苦寒,五分),柴胡(苦寒,五分),黃芩(苦寒,一錢),川歸(辛甘溫,一錢),陳皮(去白,八分),水煎,溫服。如腹痛,加白芍五分、肉桂三分。如渴或口燥者,加葛根五分。

茯神湯

治咳嗽引心胸痛,頭眩,恍惚不寧,喉中腫痛,小便澀數,六脈濡小。此乃中氣虧敗,令三焦氣亢而成火,熏爍肺金所致。肺絡繫心,肺被火侮,是以引心胸痛;經云心惡熱,火熱上炎,是以心神恍惚,頭眩,咽喉腫痛,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心受火邪熾盛,移熱小腸,是以小便澀數,正氣衰敗,是以六脈濡小。經云:虛火宜補。

法當益元氣以勝虛火為本,清肺、利小便以泄火邪為標。是以用參、耆益元氣以勝虛火,五味、麥冬清肺金止咳嗽,木通利小水,桔梗、甘草療痛,遠志、茯神定恍惚。

人參(甘溫,五錢),黃耆(甘溫,三錢),五味(甘酸平,七分),麥冬(甘涼,一錢),木通(淡平,一錢),桔梗(苦辛溫,八分),甘草(甘寒,七分),遠志(苦平,七分),茯神(甘淡平,八分),水煎。溫服。一本有生薑。

白話文:

治虛損方

六味地黃丸

治療腎氣不足,導致身體消瘦虛弱,骨蒸潮熱,肌肉萎縮等症狀。治療方法是以滋補腎元,強健筋骨,退火消熱為主。因此使用山茱萸、澤瀉、熟地黃滋養腎陰,益精氣以強健筋骨;白茯苓、山藥益氣強陰;牡丹皮則補虛勞,消除骨蒸煩熱。

用量:山茱萸(甘酸澀,去核,四兩)、澤瀉(甘鹹寒,為腎之引導藥物,二兩)、熟地黃(甘寒,八兩)、白茯苓(甘淡平,三兩)、山藥(甘溫,四兩)、牡丹皮(苦辛寒,鼻出血、吐血必用藥,三兩),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用淡鹽水送服五、七十丸。

人參固本丸

治療元氣虧損,陰火上升,灼傷肺金,導致發熱、咳嗽等症狀。治療方法以滋陰降火為根本,清肺止咳為標的。因此使用生地黃、熟地黃滋養真陰以制約火熱;麥冬、天門冬、人參則清肺、止咳、潤肺。

用量:生地黃(甘寒,四兩)、熟地黃(甘寒,四兩)、麥冬(甘寒,二兩)、天門冬(甘寒,清肺金、止咳平喘,二兩)、人參(甘溫,潤肺止咳,三兩)。先將人參研磨成粉末,其餘四味藥用童尿浸泡,搗成膏狀,再與人參粉末混合製成丸藥。每次用鹽薑湯送服五、七十丸。

益胃升陽湯

治療口淡無味,食慾不振,宿食不化,發熱盜汗等症狀。這是因為中氣不足,胃氣下陷所致。口為脾之竅,脾虛則口淡無味;脾主運化水穀,脾虛則水穀不能運化,導致宿食不消,食慾不振;胃氣下陷,則陰火乘虛而上,蒸騰脾濕,從而發熱盜汗。治療方法以補中益脾為根本,升舉胃氣,化解宿食為標的。

用量:人參(甘溫,二錢)、黃耆(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炙甘草(甘溫,七分)、神麴(苦辛溫,一錢)、升麻(苦寒,五分)、柴胡(苦寒,五分)、黃芩(苦寒,一錢)、當歸(辛甘溫,一錢)、陳皮(去白,八分)。水煎服,溫服。如果腹痛,可以加白芍五分、肉桂三分;如果口渴或口燥,可以加葛根五分。

茯神湯

治療咳嗽引起心胸疼痛,頭暈目眩,神志恍惚不安,咽喉腫痛,小便短赤澀痛,脈象濡弱等症狀。這是因為中氣虧損,導致三焦氣機逆亂化火,灼傷肺金所致。肺絡繫心,肺受火邪侵犯,故引起心胸疼痛;心主神明,火熱上炎,故神志恍惚,頭暈目眩,咽喉腫痛;心和小腸相表裡,心火熾盛,移熱於小腸,故小便短赤澀痛;正氣衰敗,故脈象濡弱。經書記載:虛火宜補。

治療方法以益氣補元,克服虛火為根本,清肺、利尿以瀉火邪為標的。因此使用人參、黃耆益氣補元以克服虛火;五味子、麥冬清肺止咳;木通利尿;桔梗、甘草療痛;遠志、茯神安神定志。

用量:人參(甘溫,五錢)、黃耆(甘溫,三錢)、五味子(甘酸平,七分)、麥冬(甘涼,一錢)、木通(淡平,一錢)、桔梗(苦辛溫,八分)、甘草(甘寒,七分)、遠志(苦平,七分)、茯神(甘淡平,八分)。水煎服,溫服。某些版本會加入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