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九 (7)
卷之九 (7)
1. 附方
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並見內傷門。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請參照「內傷門」。
二陳湯,導痰湯,並見痰門。
五苓散,傷寒門。
白話文:
二陳湯和導痰湯,都用於治療痰症。
五苓散,用於治療傷寒。
2. 論
哮喘之症,有實有虛,蓋因痰火內郁,厥氣上逆所致。但實者氣盛而息粗,多系外感;虛者氣微而息遲,多由內傷。治療之法,虛者補之以甘溫,實者散之以辛涼,加之以治火治痰之劑,無有不效。學者臨症宜深察焉。
白話文:
哮喘有實虛之分,主要是由於痰火內聚,逆氣上沖所導致。實證表現為氣盛呼吸粗重,多因外感引起;虛證表現為氣虛呼吸緩慢,多因內傷所致。治療方法:虛證用溫補之藥,實證用辛涼之藥,再配合清火化痰之劑,必能有效。臨牀上要仔細辨證,不可草率。
3. 哮喘脈法
大凡喘脈,宜浮遲不喜急數。喘病脈滑而遲者生,澀而數者死。脈數有熱,喘咳吐血,上氣不得臥者,死。寸口脈伏,胸中有逆氣。尺寸俱沉,獨關無者,苦心下喘。脈滑而手足溫者生,脈澀而四肢寒者死。
白話文:
一般來說,喘息時把脈,脈象宜浮沉緩慢,不喜急促。喘病的脈象如果滑緩,則生;如果澀而急促,則死。脈象急促有熱,喘咳咳血,喘氣上不來不能平臥,則死。寸口脈伏浮,胸中逆氣。寸脈和尺脈脈象都沉伏,只有關脈沒有脈象,心下喘息難平。脈象滑潤而手足溫熱,則生;脈象澀滯而四肢冰冷,則死。
4. 治喘大法
哮喘之症多原痰與火,必須患者薄滋味,安心靜養。醫者不可純用寒涼藥,必兼散表之劑,亦用因吐法而愈者。但虛怯人,其吐法難以概用。而戴元禮又謂有痰喘、氣急喘、胃虛喘、火炎喘四者之分,不可不察。
白話文:
哮喘的發病原因大多是痰液和熱氣,患者需要清淡飲食,安心休養。醫生不能只使用寒涼藥物,必須同時搭配發散表邪的藥物,也有人使用催吐法治癒。但是體質虛弱的人,催吐法不適合普遍使用。戴元禮還指出有「痰喘」、「氣急喘」、「胃虛喘」、「火炎喘」四種不同的分類,需要仔細辨別。
如痰喘者,但喘便有痰聲,宜豁痰為主。
如氣急喘者,呼吸急促而無痰聲,宜調氣為主。
如胃虛喘者,抬肩擷項,喘而不休,宜補中為主。
白話文:
如果是因為痰多而喘的情況,只要一喘就伴有痰聲,應該以化痰為主要治療方向。
如果是呼吸急促且喘的情況,但是沒有痰聲,應該以調整氣息為主要治療方向。
如果是因為胃氣虛弱而喘的情況,會出現抬肩縮頸、不停喘息的症狀,應該以補中益氣為主要治療方向。
如火炎上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愈鳴,蓋由胃脘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稠痰墜下,故喘暫息。久則食入胃中,交助其火,痰火再升,喘愈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虛治,及用燥熱之劑,以火濟火,其誤可勝言哉!此症宜降火為主。
白話文:
如果喘息像火往上燒,時而減輕時而加劇,進食後喘息減輕,吃飽後又加劇,這是因為胃部有實熱,膈膜上有濃痰。吃東西時,濃痰順著食道下流,喘息暫時緩解。但時間一長,食物進入胃中,與實熱相助,痰火再往上湧,喘息就會加重。一般人不知道這個道理,誤以為是胃虛,使用溫熱的藥物,以火助火,這種錯誤實在難以盡述!這種病症應該以降火為治療原則。
凡喘症用阿膠者,須分虛實。若久病發喘,必是肺虛,故必用阿膠、人參、五味之類補之。如新病肺實而發喘者,宜桑白皮、葶藶、麻黃、杏仁之類以瀉之。東垣謂:久嗽鬱熱在肺者,勿用人參。氣咳人因服參耆過多而作喘者,宜服三拗湯以泄氣。
白話文:
在使用阿膠治療喘症時,必須分清虛實。如果喘症是長久以來發作的,一定是肺氣虛弱,所以必須使用阿膠、人參、五味子等補虛的藥物。如果喘症是新發作的,肺氣實盛,則應該使用桑白皮、葶藶、麻黃、杏仁等瀉實的藥物。
東垣先生認為:如果久咳鬱熱在肺,不要使用人參。如果是氣咳,是因為服用參耆過多而引起喘症的,則應該服用三拗湯來洩氣。
5. 丹溪治喘活套
大抵哮喘之症,重在肺經,蓋肺主清陽之氣,為五藏華蓋,而居於上,妙合陰陽,升陽往來,無過不及,命曰平人。苟若六淫七情之侮傷,飲食動作之交會,以致藏氣不和,遂使呼吸之氣不得宣暢,而哮喘之症作焉。學者在乎各推究其源而療可也。
白話文:
哮喘的症狀,主要在肺部。肺部掌管陽氣,是五臟的保護傘,位於身體之上方。肺部能調節陰陽平衡,使陽氣上升和下降,不過度也不不足,這就是健康人的狀態。如果受到外邪或情緒影響,飲食和動作不當,導致肺氣不和,呼吸不順暢,就會引發哮喘。對於哮喘的治療,醫生需要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如因外邪所幹而作者,法當驅散外邪,如三拗湯之類。
如因氣鬱而作者,宜調氣。
如傷脾胃虛而作者,法當溫理脾胃。
白話文:
如果是因為外部病邪侵擾導致的病症,應當驅散外部的病邪,比如使用三拗湯這一類的方劑。
如果是氣郁導致的病症,應該調理氣機。
如果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的病症,應當溫補調理脾胃。
凡傷風寒而作者,其上必氣急有聲,不得臥,或聲不出。宜三拗、華蓋散、九寶湯、神秘等湯選而用之。
白話文:
凡是因受風寒所造成的身體疼痛,其症狀必是氣喘急促有聲,無法入睡,或聲音沙啞。此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三拗湯、華蓋散、九寶湯、神祕等方藥服用。
或因痰而作喘者,宜四磨湯、蘇子降氣湯之類。
白話文:
如果是因為痰導致氣喘,建議使用四磨湯、蘇子降氣湯之類的藥物來治療。
凡虛喘,脈必微,色青黑,四肢厥,小便多,宜以活人五味湯,或四磨湯之類。
白話文:
凡是氣虛喘促,脈象必定微弱,面色青黑色,四肢冰冷,小便量多,建議使用活人五味湯或類似的四磨湯治療。
凡短氣而喘者,乃因火熱傷氣所致,不可驟用苦寒之藥。蓋火盛,故宜佐以辛散之劑。
凡痰壅喘,亦令短氣,宜導痰湯、千緡湯之類。
白話文:
凡是呼吸短促並且喘息的人,是因為火熱傷到了氣所致,不能立刻使用苦寒的藥物。因為火氣旺盛,所以應該輔以辛散的藥方。
凡是因為痰多阻塞導致喘息,也會使得呼吸短促,適合使用導痰湯、千緡湯這類的藥方。
凡自小腹下火起而上作喘者,乃陰虛,宜降火,當以四物湯加黃柏、知母及枳殼、半夏。
凡上氣喘而燥者,為肺脹,宜作風木汗之而可愈。
白話文:
凡是從下腹部開始往上竄升,引起喘息的人,是因為陰氣虛弱,應該降火。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黃柏、知母,以及枳殼、半夏。
凡氣虛作喘者,宜人參、黃耆、麥門冬、地骨皮之類。
大凡喘症因火者,宜降火清金;因痰者,宜豁痰降氣。
白話文:
凡是氣虛導致喘息的人,適合服用人參、黃耆、麥門冬、地骨皮等藥物。
凡喘症,諸藥未效,宜以椒目,不拘多少,研極細末,以生薑湯調服二三錢以劫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喘症,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可以採用花椒目藥,不限數量,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生薑湯調和,服用二到三錢,以抑制喘症。
又一法:用蘿蔔子不拘多少,蒸熟為君,佐以皂角燒灰,等分為末,用生薑汁同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噙化三五十丸。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取適量蘿蔔子蒸熟,作為主藥。輔以皁角燒成的灰,等量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生薑汁和蜂蜜混合煉製成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含化三十到五十粒。
凡治喘與嗽,多用五味子者,蓋因五味能生津止渴,潤肺益腎。但有南北之分,如治勞嗽者,宜用北五味;風邪在肺嗽者,宜用南五味。
白話文:
治療喘鳴或咳嗽,常使用五味子,因為五味子具有生津止渴、潤肺益腎的效果。但需注意南北之分:
- 若治療勞累引發的咳嗽,宜使用北方五味子。
- 若風寒侵犯肺臟導致咳嗽,宜使用南方五味子。
6. 治哮喘方
濟生葶藶散
白話文:
這是一帖幫助生存的藥方,名為葶藶散。主要成分包括葶藶子和薺菜子,用於治療水腫、喘咳等症狀。使用時需按照一定的比例研磨成粉,再以適量的水調服。
治肺氣壅盛作喘。法當疏泄肺邪。是以用桑白皮泄肺邪,瓜蔞仁、桔梗潤肺利氣,葶藶、薏苡仁保肺定喘,甘草、升麻瀉火清熱,葛根發散表邪。
白話文:
治療肺氣壅塞導致的喘息。應採用疏散肺部病邪的方法。因此使用桑白皮疏散肺部病邪,瓜蔞仁、桔梗滋潤肺部、通暢氣息,葶藶、薏苡仁保護肺部、止喘,甘草、升麻瀉火清熱,葛根發散身體表面的病邪。
桑皮(苦酸寒,一錢),瓜蔞仁(苦辛溫,七分),桔梗(苦辛溫,載諸藥不令下流,七分),葶藶(苦辛寒,錢半),薏苡仁(甘溫,八分),生草(甘寒,五分),升麻(苦寒,六分),葛根(苦甘涼,一錢),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服。
華蓋散
白話文:
桑樹皮(苦、酸、寒,一錢),冬瓜子(苦、辛、溫,七分),桔梗(苦、辛、溫,能讓其他藥物不易下流,七分),葶藶(苦、辛、寒,錢半),薏苡仁(甘、溫,八分),生草(甘、寒,五分),升麻(苦、寒,六分),葛根(苦、甘、涼,一錢),水二碗,薑三片,煎成一碗服用。
治風寒外束,喘嗽胸滿身重。法當散表寒為本,降逆氣定喘嗽為標。是以用麻黃髮表,桑白皮瀉肺實以定喘嗽,用蘇子、陳皮降氣,佐茯苓以豁火痰。一本有杏仁、甘草。
白話文:
治療因風邪寒邪侵襲外在,導致喘咳、胸悶、身體沉重的症狀。治療原則應以驅散表寒為根本,降逆氣平喘咳為輔。因此使用麻黃發散外邪,桑白皮瀉除肺部實熱以平定喘咳,蘇子、陳皮降氣,佐以茯苓祛除火痰。另有一種藥方加入杏仁、甘草。
麻黃(苦辛溫,二錢),桑皮(苦酸寒,一錢),蘇子(辛溫,一錢),青皮(辛溫,八分),赤茯(甘淡平,一錢),水一鍾,煎六分服。
九寶湯
白話文:
麻黃:苦、辛味,溫性(2錢)
桑皮:苦、酸味,寒性(1錢)
蘇子:辛味,溫性(1錢)
青皮:辛味,溫性(8分)
赤茯:甘、淡味,平性(1錢)
水:一碗
煮沸後煎成六分之一的量服用。
治嗽而身熱,發喘惡寒。此乃風寒外束所致,蓋皮毛乃肺之合,外受風寒,則膚腠閉密,腔中陽氣不得疏泄,鬱而為熱,是以發熱。遇寒則腠理愈密,熱愈拂鬱,故此惡寒。火熱不得疏越,上炎而作喘嗽。法當發散表寒為本,疏利肺氣為標。故用麻黃、桂枝發散表邪,大腹皮、薄荷、蘇子、橘紅等疏利肺氣,桑白皮、杏仁以散肺邪,生草瀉火和藥。
白話文:
治療咳嗽而身體發熱,發喘怕冷。這是因為風寒從體外約束所致,因為皮膚毛孔和肺相通,外部受到風寒,皮膚毛孔緊閉,腔內的陽氣不能疏通,鬱積形成熱,因此發熱。遇到寒冷,毛孔就更緊閉,熱氣就更鬱積,所以畏寒。火熱無法疏通,向上蒸騰導致喘息和咳嗽。治法應以發散風寒為根本,疏通肺氣為標的。因此使用麻黃和桂枝來發散表邪,大腹皮、薄荷、蘇子和橘紅來疏通肺氣,桑白皮和杏仁來祛除肺邪,用生草來瀉火和藥。
麻黃(苦辛熱,錢半),桂枝(辛甘熱,八分),大腹皮(苦辛溫,寬中,八分),薄荷(辛涼,七分),蘇子(辛溫,一錢),橘紅(苦辛溫,一錢),杏仁(辛甘溫,八分),桑白皮(苦酸寒,錢半),生甘草(甘寒,五分),加姜三片,蔥白三根,水二鍾,煎一鍾服。
活人書五味子湯
白話文:
取麻黃、桂枝、大腹皮、薄荷、蘇子、橘紅、杏仁、桑白皮、生甘草各適量,加入薑三片、蔥白三根,水兩碗,煎煮至一碗,服用。
治肺氣虛敗發喘。法當滋補肺氣為主。是以用五味子、人參、麥門冬、杏仁等潤肺益氣,橘紅、生薑開鬱,大棗補中益肺之母氣。
白話文:
治療肺氣虛弱而導致喘息的辦法,主要以滋補肺氣為主。所以使用五味子、人參、麥門冬、杏仁等滋潤肺部和增加氣力的藥材,橘紅、生薑疏通鬱結,大棗補充中氣(脾胃之氣)來滋養肺部。
人參(甘溫,一錢),五味(甘酸溫,錢半),麥冬(甘寒,一錢),杏仁(辛甘溫,一錢),生薑(辛溫,五片),大棗(甘溫,三枚),水煎服。
三拗湯
白話文:
人參(甘而溫,一錢重),五味子(甘、酸而溫,一錢半重),麥冬(甘而寒,一錢重),杏仁(辛、甘而溫,一錢重),生薑(辛而溫,五片),大棗(甘而溫,三顆),加水煎煮服下。
治鼻塞聲重,語音不出,咳嗽喘急。此乃風寒外襲所致。法當驅散外邪。是以用麻黃髮表驅外邪,杏仁泄肺實降逆氣,以止喘嗽,生草泄火和藥。
白話文:
治療鼻塞、聲音沙啞、無法說話、咳嗽喘急。這些症狀是由外來風寒所引起。治療方法應該驅散體外邪氣。因此,使用麻黃發汗以驅散外邪,杏仁潤肺降逆氣以止住咳嗽喘息,生草清熱調和藥性。
麻黃(苦辛熱,去節,三錢),杏仁(辛甘溫,不去尖,錢半),生甘草(甘寒,五分),加姜五片,水鍾半,煎八分,溫服。
四磨湯
白話文:
麻黃(苦、辛、熱,去掉節,三錢),杏仁(辛、甘、溫,不去掉尖頭,半錢),生甘草(甘、寒,五分),加上薑五片,半碗水,煎煮到剩下八分,溫熱服用。
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急。法當散郁為本。經云:辛以散之。是以用檳榔、臺烏、沉香諸辛劑散郁降氣,人參潤肺益氣。
白話文:
治療七情鬱結導致的上氣喘急,關鍵在於疏散鬱結。根據醫書記載,辛辣藥材具有疏散作用。因此,採用檳榔、烏藥、沉香等辛辣藥材來疏散鬱結,降逆氣,並使用人參滋潤肺部,增強氣息。
檳榔(辛溫,一錢),臺烏(辛溫,八分),人參(甘溫,二錢),沉香(辛溫,七分),用水二鍾,將上三味磨化,加入沉香末服。
神秘湯
白話文:
檳榔(辛溫,1錢),烏梅(辛溫,8分),人參(甘溫,2錢),沉香(辛溫,7分),用水兩碗,將前三種食材磨成粉末,加入沉香粉末服用。
治肺氣虧敗,壅塞喘急。法當潤肺為本,疏利壅塞為標。是以用人參、五味補肺益氣,橘紅、桔梗、紫蘇疏利壅塞。
白話文:
治療肺氣虛弱受損,導致氣道阻塞喘促。治療方法應以滋潤肺部為根本,疏通氣道阻塞為目標。因此使用人參、五味子來補肺益氣,橘紅、桔梗、紫蘇來疏通氣道阻塞。
人參(甘溫,四錢),五味子(甘酸平,錢半),桔梗(甘溫,七分),紫蘇(辛溫,八分),橘紅(苦辛溫,一錢),用水鍾半,煎一鍾服。
又方
白話文:
使用下面這些中藥材煎服:
- 人參(甘溫,4錢)
- 五味子(甘酸平,1.5錢)
- 桔梗(甘溫,0.7錢)
- 紫蘇(辛溫,0.8錢)
- 橘紅(苦辛溫,1錢)
使用1.5杯水煎熬,煎成1杯藥液服用。
治寒包熱而作痰喘。法當散外寒,清內熱,利滯氣以豁痰。是以用麻黃髮表寒,黃芩清內熱,枳殼、桔梗、紫蘇利滯氣,助半夏豁痰,杏仁降氣定喘,甘草瀉火和藥。
白話文:
用於治療寒氣包住熱氣而導致的痰喘。治療方法應該散發外在寒氣,清除內部熱氣,暢通鬱滯的氣,進而消除痰。因此,使用麻黃發散寒氣,黃芩清熱,枳殼、桔梗、紫蘇暢通鬱滯的氣,幫助半夏消除痰,杏仁降氣止喘,甘草瀉火調和藥性。
麻黃(辛甘熱,錢半),黃芩(苦寒,一錢),枳殼(苦辛溫,八分),桔梗(辛溫,六分),紫蘇(辛溫,八分),杏仁(辛甘溫,七分),生草(甘寒,七分),半夏(辛溫,一錢),水鍾半,煎八分服。冬月加桂枝。
白話文:
麻黃(辛味、甘味,溫性,半錢)
黃芩(苦味,寒性,一錢)
枳殼(苦味、辛味,溫性,八分)
桔梗(辛味,溫性,六分)
紫蘇(辛味,溫性,八分)
杏仁(辛味、甘味,溫性,七分)
生草(甘味,寒性,七分)
半夏(辛味,溫性,一錢)
加水半杯,煮沸後煎煮至藥液剩餘八分之一。
在冬季,加入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