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52)
卷之三 (52)
1. 附方
抵當湯,治瘀血腫脹。
保和丸,治食積脹滿。
三稜消積丸,抵當湯丸,已上俱見傷寒門。
六君子湯,痰門。
二陳湯,痰門。
木香檳榔丸,治氣鬱成脹。見熱門。
禹功散,舟車丸,三花神佑丸,俱濕門。
八物湯,虛損門。
四物湯,見血門。
四君子湯,見氣門。
丁香脾積丸,三聖散
實脾飲,厚朴,白朮,木瓜,大腹子,木香,草果仁,白茯,乾薑(各一兩),炙草(五錢),共為末,每一兩用水二鍾,加姜五片,棗三枚,煎服。
四磨飲,人參,檳榔,沉香,烏藥(各二錢),濃磨水七分,煎三五沸,服。
白話文:
[配方使用]
抵當湯,用於治療因瘀血導致的腫脹。
保和丸,用於治療因食物積滯造成的脹滿。
三棱消積丸,與抵當湯製成的藥丸,以上都可在傷寒章節找到相關說明。
六君子湯,用於痰症。
二陳湯,同樣用於痰症。
木香檳榔丸,用於治療氣鬱成的脹滿。在熱症章節可找到說明。
禹功散,舟車丸,三花神佑丸,這些都用於溼症。
八物湯,用於虛損症狀。
四物湯,用於血癥,詳情可見血癥章節。
四君子湯,用於氣症,詳情可見氣症章節。
丁香脾積丸,三聖散
實脾飲,包含厚朴,白朮,木瓜,大腹子,木香,草果仁,白茯苓,乾薑(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兩,加入兩杯水,五片生薑,三枚紅棗,煎煮後服用。
四磨飲,包含人參,檳榔,沉香,烏藥(各二錢)。將所有藥材磨碎成細粉,加入七分水,煮沸三至五次後,即可服用。
2. 鬱症門
3. 論
郁者,拂鬱而不通暢之謂。蓋人之氣血沖和,則百病不生,一有所郁,則諸病蜂起。原其所因,未有不由火、熱、濕、痰、食、飲、氣、血數者窒遏不行所致。治療之法,不外消導疏利而已。是以經云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抑之。子和謂:達者,吐之令其條達也;發者,汗之令其疏散也;奪者,下之令無壅遏也;泄者,滲之令其通利也;抑者,制之使無泛漫也。
而丹溪又有六郁之論,謂有情欲之抑遏,寒熱之交侵,六淫之拂鬱,而水之浸漬,酒漿之積聚,濕熱之拂結。又有因氣鬱成熱,熱鬱成濕,濕鬱成痰,窒而血不行,血滯而食不化。是以先哲治法,多以順氣為先,蓋氣順而鬱自解。是以藥中多用香附、撫芎之類,以順其氣,誠有至理存焉。
學者當熟思之可也。
白話文:
[討論]的部分內容如下:
所謂的「鬱」,指的是氣機受阻,無法順暢運行的情況。人的氣血如果能保持平和,就不會產生疾病;但一旦出現鬱結,各種疾病就會紛紛發生。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火、熱、濕、痰、食、飲、氣、血等幾種因素堵塞了氣血的正常運行。治療的方法,基本上就是通過消食、引導和疏通來解決。
因此,古籍上提到,對應木鬱的情況,要使其得以疏導;對應火鬱,要使其得以發散;對應土鬱,要使其得以清除;對應金鬱,要使其得以排泄;對應水鬱,要使其得以抑制。具體來說,疏導就是讓其得到暢通;發散就是讓其得以疏散;清除就是讓其不再壅塞;排泄就是讓其得以通利;抑制就是控制其不再擴散。
丹溪先生更進一步提出了六種鬱結的理論,包括情緒的壓抑、寒熱的侵襲、六淫的鬱結、水分的浸泡、酒漿的積累,以及濕熱的纏繞。此外,還有因為氣鬱而產生熱,熱鬱而產生濕,濕鬱而產生痰,氣血不通,血液滯留導致食物不能消化的情況。所以,前輩們在治療時,多以順暢氣機為首要目標,因為氣機順暢,鬱結自然就能解除。因此,在藥物選擇上,常常用到香附、川芎這一類能夠順暢氣機的藥材,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奧。
學習這些理論的人,應該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智慧。
4. 郁脈法
大凡郁脈多沉伏,或結,或促代。氣鬱沉而澀,濕鬱沉而緩,熱鬱沉而數,痰鬱弦而滑,血鬱芤而結,食鬱滑而緊盛。郁在上,則脈見於寸口;郁在中,脈見於關,郁在下,脈見於尺。
《胗家樞要》云:血、氣、食、積、痰、飲,一有留滯於其間,脈必因之而止節矣,但當求其有神則吉。
白話文:
基本上,鬱脈多呈現為深沉且隱伏的狀態,或是結狀,或是出現促代的現象。氣鬱時,脈象會顯得深沉且不順暢;濕鬱時,脈象會深沉且緩慢;熱鬱時,脈象會深沉且頻繁;痰鬱時,脈象會呈現弦狀且滑潤;血鬱時,脈象會空虛且結實;食鬱時,脈象會滑潤且緊繃。若鬱症發生在身體上部,脈象就會在寸口(手腕內側)顯現;若發生在身體中部,脈象就會在關(手腕中央)顯現;若發生在身體下部,脈象就會在尺(手腕外側)顯現。
《診家樞要》中提到:血液、氣息、食物、積滯、痰液、飲水等物質,一旦在體內停留過久,脈象一定會因此而停頓或節律失常,然而,只要這些脈象仍保持生命力,就是好的徵兆。
5. 治郁大法
大抵鬱症,總宜順氣。但因多有不同,亦宜分療,不可不察。
如氣鬱,脈沉胸脅痛,宜蒼朮、香附、撫芎之類行之。
如濕鬱,脈多沉數,周身走痛,或關節疼,遇陰寒即發,宜蒼朮、白芷、茯苓、川芎之類為主治。
如熱鬱,脈沉而數,目瞀,小便數赤,宜桃仁、紅花、梔子、青黛、香附、撫芎、蒼朮之類為主治。
如血鬱,脈芤,四肢無力,小便赤,宜桃仁、紅花、青黛、川芎、香附之類為主治。
如痰鬱,脈弦滑,動則喘,宜海石、香附、南星、瓜蔞仁。
如食鬱,左寸平和,右寸緊盛,咽腹脹不能食,宜山楂、神麯、針砂,或保和丸之類為主治。
凡治郁,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
凡郁居中,悉以蒼朮、扶芎開提其氣。假令食在氣上,氣升而食自降。
白話文:
【治療鬱悶的大原則】
基本上,處理鬱悶的情況,主要應當著重在順暢氣機。然而,因為鬱悶的原因各有不同,也應採取不同的療法,這一點不可忽視。
例如,如果是氣鬱,脈象呈現沉滯,伴隨胸肋疼痛,適合使用蒼朮、香附、川芎等藥物來調理。
如果是濕鬱,脈象多呈現沉數,全身可能感到疼痛,或是關節疼痛,天氣轉涼或濕冷時症狀容易加重,適合用蒼朮、白芷、茯苓、川芎等藥物作為主藥來治療。
如果是熱鬱,脈象沉且數,可能伴有視力模糊,小便頻繁且色黃,適合使用桃仁、紅花、梔子、青黛、香附、川芎、蒼朮等藥物作為主藥。
如果是血鬱,脈象芤弱,四肢無力,小便色赤,適合使用桃仁、紅花、青黛、川芎、香附等藥物作為主藥。
如果是痰鬱,脈象弦滑,活動後易喘,適合使用海石、香附、南星、瓜蔞仁等藥物。
如果是食鬱,左寸脈平和,右寸脈緊盛,喉嚨腹部脹滿,無法進食,適合使用山楂、神麯、針砂,或保和丸等藥物作為主藥。
在治療鬱悶時,春季可添加防風,夏季可添加苦參,秋冬季則可添加吳茱萸。
一般而言,鬱悶多在中焦,都可用蒼朮、川芎來提升氣機。比如說,食物停留在氣的上方,只要讓氣上升,食物自然就會下降。
6. 丹溪治郁活套
郁者,結聚不得發越也,蓋由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應化者不得化,應行者不得行,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是以用六郁湯為主加減。
如氣鬱,主方加烏藥、木香、檳榔、枳殼、厚朴等輩。
如濕鬱,主方倍蒼朮,加白朮。
如熱鬱,主方加黃芩、黃連之類。
如痰鬱,主方加南星、半夏、貝母、瓜蔞之類。
如血鬱,主方桃仁、紅花、五靈脂、沒藥之類。
如食鬱,主方加山楂、麥芽、神麯之類。
白話文:
[丹溪治療鬱悶的活用方法]
鬱悶的情況,指的是情緒或氣機被阻塞,無法順利抒發。這通常是由於應該上升的不能上升,該下降的不能下降,該轉化的不能轉化,該運行的不能運行,導致身體的運作失去正常節奏,六種鬱悶的病症便隨之出現。因此,丹溪常用六鬱湯作為基礎方劑,再根據病情進行增減。
如果是氣鬱,基礎方劑會加上烏藥、木香、檳榔、枳殼、厚朴等草藥。
如果是濕鬱,基礎方劑中的蒼朮份量會加倍,並添加白朮。
如果是熱鬱,基礎方劑會加上黃芩、黃連這類清熱的草藥。
如果是痰鬱,基礎方劑會加上南星、半夏、貝母、瓜蔞這類化痰的草藥。
如果是血鬱,基礎方劑會加上桃仁、紅花、五靈脂、沒藥這類活血的草藥。
如果是食鬱,基礎方劑會加上山楂、麥芽、神麯這類助消化的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