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治血方
四物湯
治一切血虛之症。經云:陰不足者補之以味。用歸、芎、熟地、芍藥以補陰血之不足。
當歸(苦辛溫),熟地黃(苦辛寒),川芎(辛溫),芍藥(苦辛寒,各一錢)水煎。不拘時服。
三黃補血湯
治吐血。用黃耆瀉肺火,益元氣,使陽生而陰自長;用柴胡、升麻、牡丹皮、生地解蒸熱;助當歸、熟地、白芍、川芎以補陰血。
黃耆(甘溫,一錢),柴胡(苦寒,七分),升麻(苦寒,三分),牡丹皮(辛苦寒,三分),熟地黃(辛寒,一錢),生地黃(苦甘寒,一錢),當歸(辛溫,一錢),白芍藥(苦酸寒,七分),川芎(辛溫,五分),水煎。溫服。
犀角地黃湯
治衄血、吐血。用犀角解內熱,助赤芍、生地、牡丹皮涼血以生新血。
犀角(苦酸寒,一錢),赤芍藥(苦酸寒,一錢),牡丹皮(辛涼,一錢),生地黃(辛寒,二錢),水煎。溫服,須食後。
加減四物湯
治腸風下血。用防風、荊芥散腸藏之風毒,當歸、川芎調血,地榆、生地、槐花、條芩涼下焦大腸之血熱,枳殼以利大腸氣,側柏葉以止血,烏梅肉收大腸血熱,甘草瀉火和藥性。
防風(辛甘溫,一錢),荊芥(苦辛涼,八分),當歸甘辛溫,二錢),川芎(辛溫,七分),地榆(苦辛寒,一錢),生地黃(甘寒,一錢),槐花(苦寒,炒,五錢),條芩(苦寒,一錢),枳殼(苦辛溫,八分),側柏葉(苦澀涼,一錢),烏梅(甘酸,二枚),生草(甘寒,五分),水煎。空心服。
枳殼湯
治大腸經氣鬱成濕熱,下痢膿血。治宜散鬱氣,除濕熱可也。經云:辛可以散郁,苦可以勝濕。是以用枳殼之苦辛以散鬱滯,黃連之苦寒以去濕熱。
枳殼(苦辛溫,去穰,炒黃色,五錢),黃連(苦寒,一兩,用槐花四兩,酒炒拌,去槐花不用),水煎。溫服,作二劑。
麝香散
治鼻血不止。經云:酸主收之,澀可固脫。是以用枯礬、龍骨之酸澀,以收鼻中脫湧之血,佐麝香之辛,通關竅,引藥直透病所。
枯礬(酸澀,五分),龍骨(甘澀寒,一錢),麝香(辛溫,五分),為末。先用涼水洗淨,然後用三五錢吹入鼻,用濕紙醮藥入鼻妙。
斷紅丸
治藏府虛寒,下血不止,面色痿黃,羸瘦。用附子驅風散寒,黃耆補虛勞,益元氣,當歸、鹿茸、續斷生新血,阿膠、枯礬、側柏葉止血。
附子(辛熱,五錢),黃耆(甘溫,一兩),當歸(辛甘溫,二兩),鹿茸(醋炙,一兩),續斷(一兩),阿膠(二兩),枯礬(三錢),側柏葉(六錢),為末,醋煮,米糊丸。空心米飲下五七十丸。
黃耆散
治咳血,或成勞,發熱汗出。用黃耆益元氣,退虛熱,實腠理以止汗;麥門、桔梗清金止嗽;熟地、白朮補陰血;生甘草瀉火、緩中、和藥。
白話文:
四物湯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所有因為血虛引起的病症。就像經典說的,陰虛就要用味道厚重的藥材來補。所以用當歸、川芎、熟地黃、芍藥來補足陰血的不足。
藥材:當歸(味苦、辛,性溫),熟地黃(味苦、辛,性寒),川芎(味辛,性溫),芍藥(味苦、辛,性寒),每樣各取一錢。用水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三黃補血湯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吐血。用黃耆來瀉肺火,補益元氣,使陽氣生發而陰血自然增長;用柴胡、升麻、牡丹皮、生地黃來解除身體內的虛熱;再用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來幫助補陰血。
藥材:黃耆(味甘,性溫,一錢),柴胡(味苦,性寒,七分),升麻(味苦,性寒,三分),牡丹皮(味辛苦,性寒,三分),熟地黃(味辛,性寒,一錢),生地黃(味苦甘,性寒,一錢),當歸(味辛,性溫,一錢),白芍藥(味苦酸,性寒,七分),川芎(味辛,性溫,五分)。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犀角地黃湯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流鼻血、吐血。用犀角來解除身體內部的熱,再用赤芍、生地黃、牡丹皮來涼血,以生成新的血液。
藥材:犀角(味苦酸,性寒,一錢),赤芍藥(味苦酸,性寒,一錢),牡丹皮(味辛,性涼,一錢),生地黃(味辛,性寒,二錢)。用水煎煮。溫熱服用,必須在飯後服用。
加減四物湯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腸風引起的便血。用防風、荊芥來散腸道中的風毒;用當歸、川芎來調理血液;用地榆、生地黃、槐花、條芩來清涼下焦大腸的血熱;用枳殼來疏通大腸的氣機;用側柏葉來止血;用烏梅肉來收斂大腸的血熱;用甘草來瀉火並調和藥性。
藥材:防風(味辛甘,性溫,一錢),荊芥(味苦辛,性涼,八分),當歸(味甘辛,性溫,二錢),川芎(味辛,性溫,七分),地榆(味苦辛,性寒,一錢),生地黃(味甘,性寒,一錢),槐花(味苦,性寒,炒過,五錢),條芩(味苦,性寒,一錢),枳殼(味苦辛,性溫,八分),側柏葉(味苦澀,性涼,一錢),烏梅(味甘酸,兩枚),生甘草(味甘,性寒,五分)。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枳殼湯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大腸經氣鬱結,造成濕熱,導致腹瀉膿血。治療方法應該是疏散鬱結的氣,去除濕熱。就像經典說的,辛味可以疏散鬱結,苦味可以去除濕氣。所以用枳殼的苦辛之味來散開鬱滯,用黃連的苦寒之性來去除濕熱。
藥材:枳殼(味苦辛,性溫,去除中間的瓤,炒至黃色,五錢),黃連(味苦,性寒,一兩,用槐花四兩,用酒炒過後拌在一起,之後去除槐花不用)。用水煎煮。溫熱服用,分成兩次服用。
麝香散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鼻血不止。就像經典說的,酸味有收斂的作用,澀味可以鞏固脫落的物質。所以用枯礬、龍骨的酸澀之性,來收斂鼻中脫出的血液,再用麝香的辛味,來通開關竅,引導藥力直達病處。
藥材:枯礬(味酸澀,五分),龍骨(味甘澀,性寒,一錢),麝香(味辛,性溫,五分)。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先用涼水清洗鼻腔,然後用三五錢藥粉吹入鼻中,也可以用濕紙沾藥粉塞入鼻中,效果很好。
斷紅丸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臟腑虛寒,導致持續出血,面色萎黃,身體消瘦。用附子來驅散風寒,黃耆來補虛勞,補益元氣,用當歸、鹿茸、續斷來生成新的血液,用阿膠、枯礬、側柏葉來止血。
藥材:附子(味辛,性熱,五錢),黃耆(味甘,性溫,一兩),當歸(味辛甘,性溫,二兩),鹿茸(用醋炙過,一兩),續斷(一兩),阿膠(二兩),枯礬(三錢),側柏葉(六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過後,用米糊做成藥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五七十丸。
黃耆散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咳血,或是因為勞損引起的疾病,出現發熱、出汗的症狀。用黃耆來補益元氣,退虛熱,收斂毛孔以止汗;用麥門冬、桔梗來清肺止咳;用熟地黃、白朮來補陰血;用生甘草來瀉火、緩和藥性、調和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