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穴法歌括

足少陽膽四十三,瞳子髎與聽會安,客主人同頷厭集,懸顱懸釐曲鬢行,率谷天衝浮白繼,竅陰完骨本神當,陽白臨泣目窗住,正營承靈腦空行,風池肩井兼淵液,輟筋日月京門關,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接中瀆,陽關陽陵復陽交,外丘光明陽輔交,懸鐘丘墟足臨泣,地五俠谿竅陰畢。

白話文:

膽經 共有四十三個穴位:

  • 瞳子髎穴和聽會穴一起與膽經相通。
  • 客主人穴、頷厭穴、懸顱穴、懸釐穴、曲鬢穴相互連接。
  • 率谷穴、天衝穴、浮白穴相繼分佈。
  • 竅陰穴、完骨穴、本神穴對應膽經。
  • 陽白穴、臨泣穴、目窗穴相鄰。
  • 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連成一線。
  • 風池穴、肩井穴和淵液穴相連。
  • 輟筋穴、日月穴和京門穴相繼排列。
  • 帶脈和五樞穴、維道穴、續穴互相貫通。
  • 居髎穴、環跳穴連接中瀆穴。
  • 陽關穴、陽陵泉穴和復陽穴互相關聯。
  • 外丘穴、光明穴、陽輔穴相互連接。
  • 懸鐘穴、丘墟穴、足臨泣穴相鄰。
  • 地五會穴、俠谿穴和竅陰穴最後連接在一起。

2. 足厥陰肝經圖論

經云: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罷極之本,魂之所居,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其位東,其時春,其色青,其脈弦而長,其音角,其數八,其臭臊,其聲呼。在七情為怒,怒傷肝,悲勝怒。在六氣為風,風傷筋,燥勝風。在五味為酸,酸傷筋,辛勝酸,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以酸瀉之。

白話文:

中醫經典中記載:肝臟是人體的主帥,掌管謀略和思慮,是身體中疲勞的根源,也是魂魄居住的地方。肝臟的外在表現表現在指甲上,其充足與否表現在筋骨上。肝臟位於東方,與春季相應,顏色青色,脈搏弦長,發音為角音,數字為八,氣味腥臊,聲音為呼。在七情中,肝臟與憤怒相應,憤怒會損傷肝臟,悲傷可以緩解憤怒。在六氣中,肝臟與風氣相應,風氣會損傷筋骨,乾燥可以緩解風氣。在五味中,肝臟與酸味相應,酸味會損傷筋骨,辛味可以緩解酸味。肝臟具有向外發散的特點,因此需要及時食用辛味食物以疏散肝氣,同時使用辛味食物進行補充,用酸味食物進行瀉泄。

在干為乙,在支司卯,在八卦為巽,在五行屬木。其外候陰器,其經少氣而多血。其形左三右四,共七葉,居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著脊之第九椎。其經起於足大指聚毛之大敦,循足跗上廉,歷行間、太衝,抵內踝一寸之中封,自中封上踝,過足太陰脾經之三陰交,歷蠡溝、中都,復上一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以至膝關、曲泉,上行循股之陰包、五里、陰廉,遂當足太陰衝門、府舍之分入任經之陰毛中,左右相交,環繞陰器,抵小腹,而上會於任脈曲骨及中極、關元之穴,循本經之章門,至期門之所挾胃、屬肝,下足少陽膽經日月之分,絡於膽,由期門上貫膈,行足太陰脾經食竇之外、大包之裡,散布脅下,上手太陰肺經之雲門、足少陽淵液之間、足陽明胃經人迎之外,循喉嚨之後,入頏顙,再行足陽明地倉、人迎、四白之外,連目系,上出額,行膽經臨泣之裡,與督脈會於巔頂之百會。其支者,從目系下行任脈之外、本經之中,下頰裡,交環於口唇之內。

白話文:

在十天干裡為乙,在十二地支裡為卯,在八卦裡為巽,在五行裡屬木。它的外在對應部位是生殖器,經絡氣血少而血多。它的形狀是左邊有三葉,右邊有四葉,共七葉,位於右側脅部,右腎前面,並靠近脊椎的第九節。

經絡從腳大拇指內側聚毛處的大敦穴開始,沿著腳背的外側上行,經過行間穴、太衝穴,到達腳踝內側一寸處的中封穴,從中封穴上行到腳踝,跨過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穴,經過蠡溝、中都穴,再上行一寸,與足太陰脾經交叉,上行在大腿內側後緣,經過膝蓋關節內側、曲泉穴,再上行沿著大腿內側的包筋、五里穴、陰廉穴,來到與足太陰脾經的衝門穴、府舍穴的分界處,進入任脈的經絡,在生殖器周圍相交,環繞生殖器,到達小腹,向上與任脈的曲骨穴、中極穴、關元穴相會,沿著本經的章門穴,到達期門穴,貼著胃,屬於肝經,往下與足少陽膽經的日月穴分界,與膽相連接,由期門穴上穿過橫膈,沿著足太陰脾經的食竇外側、大包穴內側,分散分佈在脅部,向上與手太陰肺經的雲門穴、足少陽膽經的淵液穴、足陽明胃經的人迎穴相連接,沿著喉嚨後側,進入喉結,再沿著足陽明胃經的地倉穴、人迎穴、四白穴的外側,連接眼睛的組織,向上到達額頭,沿著膽經的臨泣穴內側,與督脈在頭頂的百會穴相會。

經絡的分支從眼睛組織向下,沿著任脈的外側、本經中間,經過臉頰內側,在口脣內部相交環繞。

又支從期門屬肝,別貫膈,行足太陰脾經食竇之外、本經之裡,上注肺中,下行至中焦,挾行之中脘之分,以交於手太陰。其為病也,腰脅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癩疝,婦人陰戶、小腹之症,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盛則寸口脈大一倍於人迎,虛則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支從期門穴屬肝,其經脈分支貫穿膈肌,沿著足太陰脾經食竇的外側和本經的裡側運行,上供於肺中,下行至中焦,與手太陰經在中脘穴的位置會合。

期門穴發生病變時,會出現腰脅疼痛,不能俯仰自如,男性可能有睾丸腫痛,女性可能有陰戶和下腹部疼痛,還有胸悶、反胃,腹瀉、疝氣、遺尿、小便不通等症狀。

期門穴盛時,寸口脈會比人迎脈大一倍,虛時則會比人迎脈小。

3. 其穴一十有三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三毛之中),行間(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太衝(在足大指本節二寸動脈陷中),中封(在足內踝前一寸陷中,仰而取之),蠡溝(在足內踝上五寸),中都(在內踝上七寸胻骨中),膝關(在犢鼻下二寸陷中。

白話文:

大敦穴:

位於大腳趾末端,去指甲約三分之一處。

行間穴:

位於大腳趾間的動脈處,用手觸摸即可。

太衝穴:

位於大腳趾根部第二節,動脈凹陷處。

中封穴:

位於內腳踝前一寸的凹陷處,仰著腳取穴。

蠡溝穴:

位於內腳踝上方五寸。

中都穴:

位於內腳踝上方七寸,小腿腓骨內側。

膝關穴:

位於膝蓋骨下緣二寸的凹陷處。

犢鼻乃足陽明胃經之穴,茲不及注),曲泉(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乃膝橫紋頭是也),陰包(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五里(在氣衝下三寸,陰股動脈中。氣衝乃陽明穴,茲不及注),陰廉(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中。羊矢乃足陽明穴,茲不及注),章門(在足太陰大橫穴直臍季脅端,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期門(在妬乳下左肋端。肝之募)

白話文:

犢鼻(足陽明胃經穴位)

曲泉(膝蓋內側骨頭下方,大筋上方、小筋下方凹陷處)

陰包(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兩條筋之間)

五里(氣衝穴下方三寸,大腿內側動脈中)

陰廉(羊矢穴下方二寸,動脈中)

章門(足太陰脾經大橫穴正對肚臍旁,側臥,上腿屈曲、下腿伸直,舉起手臂找到)

期門(妬乳穴下方左肋末端,肝臟的募穴)

4. 穴法歌括

足厥陰肝十三穴,大敦行間太衝接,中封蠡溝及中都,膝關曲泉陰包列,五里陰廉與章門,行至肝募期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