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藥方
四君子湯
治一切氣虛。經云:中氣不足者,補之以甘溫,是以用參、朮、茯苓、甘草補中益氣。
人參(甘溫,三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白茯苓(甘淡平,一錢),炙草(甘溫,七分),水煎。溫服。不拘時,日三服。
分氣丸
治食傷太陰,胸膈痞滿悶,痰涎壅滯,飲食不進。治宜化宿積,散痞氣,消痰進食可也。是以用砂仁、白豆蔻化宿食,三稜、莪朮、黑醜去積滯,青皮、橘紅、枳實、木香行痞氣,疏壅滯,助蘿蔔子豁痰涎,加蓽澄茄快脾和胃。
三稜(苦辛溫,五錢),莪朮(苦辛溫,五錢),黑醜(苦辛溫,五錢),砂仁(苦辛,一兩),青皮(苦辛溫,一兩),枳實(苦辛溫,一兩),蓽澄茄(辛熱,一兩),木香(辛溫,一兩),白蔻(苦辛溫,二兩),橘紅(苦辛溫,二兩),蘿蔔子(辛溫,二兩),為丸,麵糊丸。每薑湯送下三五十丸。
指迷七氣湯
治七情之氣相干,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痛。治宜疏壅滯之氣。是以用青皮、橘紅、香附疏壅滯之氣,氣滯不無痰生,故佐桔梗、半夏散逆氣豁痰;莪朮削堅積;肉桂通血脈,和榮衛;藿香、益智溫胃和脾;甘草補中健脾。
香附(二錢),青皮(去白),藿香,陳皮(去白),桔梗,莪朮,官桂,藿香,益仁,甘草,半夏(各一錢),水二盅,姜三片、紅棗二枚,煎一盅。食遠服。
分心流氣飲
治一切氣留滯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以致痞悶,噎塞不通,大便虛秘。
木香(五分),檳榔(五分),桔梗(七分),厚朴(七分),半夏(七分),紫蘇(八分),香附(一錢),橘紅(八分),白朮(二錢),炙甘草(五分),人參(二錢),麥門冬(一錢),桑白皮(七分),丁香(七分),草果(七分),藿香(一錢),水煎。溫服。
三和散
治濕氣脹浮腫。宜疏壅滯之結氣,而痞等症自消。是以用木香、檳榔、陳皮、川芎、羌活、紫蘇、沉香、木瓜等,及大腹皮諸辛劑,疏壅散滯,佐白朮、茯苓、甘草、勝濕補中。
木香(苦辛溫,五錢),羌活(辛溫,一兩),川芎(辛溫,一兩),白朮(苦甘溫,二兩),茯苓(甘平,一兩),檳榔(苦辛溫,八錢),炙草(甘溫,五錢),沉香(苦辛,五錢),陳皮(苦辛溫,八錢),紫蘇(苦辛溫,八錢),木瓜(甘酸,一兩),大腹(苦辛涼,二兩),為細末。每用生薑湯調下一二錢。
蟠蔥散
治男婦脾胃虛冷,氣滯不行,以致心腹痛連胸、脅、小腸、膀胱,及婦人血氣刺痛。治宜溫中散寒,疏郁導滯可也。是以用丁香、砂仁、肉桂、乾薑溫中散寒,茯苓、甘草健脾散結氣,蒼朮、檳榔、青皮行滯,玄胡、三稜、莪朮導積。
白話文:
[藥方]
四君子湯
治療一切氣虛。古籍記載:中氣不足的人,要用甘溫的藥物來補充,所以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來補益中氣。
配方:人參(甘溫,3錢)、白朮(苦甘溫,2錢)、白茯苓(甘淡平,1錢)、炙甘草(甘溫,0.7錢),水煎服,溫服,不拘時間,每日三次。
分氣丸
治療因飲食損傷脾胃(太陰)導致胸膈痞滿、氣悶、痰涎壅滯、飲食不進的情況。治療方法應以化解宿積、散解痞氣、消痰、促進食慾為主。因此選用砂仁、白豆蔻化解宿食;三稜、莪朮、黑醜去除積滯;青皮、橘紅、枳實、木香疏通痞氣,消除壅滯,並輔以蘿蔔子豁痰,再加蓽澄茄促進脾胃功能。
配方:三稜(苦辛溫,5錢)、莪朮(苦辛溫,5錢)、黑醜(苦辛溫,5錢)、砂仁(苦辛,1兩)、青皮(苦辛溫,1兩)、枳實(苦辛溫,1兩)、蓽澄茄(辛熱,1兩)、木香(辛溫,1兩)、白豆蔻(苦辛溫,2兩)、橘紅(苦辛溫,2兩)、蘿蔔子(辛溫,2兩),製成藥丸,用麵糊做丸劑。每次用薑湯送服30-50丸。
指迷七氣湯
治療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導致的氣機紊亂,陰陽升降失調,氣道壅滯,疼痛發作的情況。治療方法應以疏通壅滯之氣為主。因此選用青皮、橘紅、香附疏通壅滯之氣,氣滯則易生痰,故佐以桔梗、半夏散解逆氣、豁痰;莪朮削去堅硬的積塊;肉桂通利血脈,調和營衛;藿香、益智溫暖脾胃;甘草補益中焦、健脾。
配方:香附(2錢)、青皮(去白)、藿香、陳皮(去白)、桔梗、莪朮、肉桂、藿香、益智仁、甘草、半夏(各1錢),水2盅,薑3片、紅棗2枚,煎至1盅。飯後服用。
分心流氣飲
治療一切氣滯留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導致痞悶、噎塞不通、大便秘結的情況。
配方:木香(0.5錢)、檳榔(0.5錢)、桔梗(0.7錢)、厚朴(0.7錢)、半夏(0.7錢)、紫蘇(0.8錢)、香附(1錢)、橘紅(0.8錢)、白朮(2錢)、炙甘草(0.5錢)、人參(2錢)、麥門冬(1錢)、桑白皮(0.7錢)、丁香(0.7錢)、草果(0.7錢)、藿香(1錢),水煎服,溫服。
三和散
治療濕邪導致的脹滿浮腫。治療方法應以疏通壅滯的結氣為主,則痞等症狀自然消除。因此選用木香、檳榔、陳皮、川芎、羌活、紫蘇、沉香、木瓜等辛味藥物疏通壅滯,並佐以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利濕。
配方:木香(苦辛溫,5錢)、羌活(辛溫,1兩)、川芎(辛溫,1兩)、白朮(苦甘溫,2兩)、茯苓(甘平,1兩)、檳榔(苦辛溫,8錢)、炙甘草(甘溫,5錢)、沉香(苦辛,5錢)、陳皮(苦辛溫,8錢)、紫蘇(苦辛溫,8錢)、木瓜(甘酸,1兩)、大腹皮(苦辛涼,2兩),研成細末。每次用生薑湯調服1-2錢。
蟠蔥散
治療男女脾胃虛寒,氣機阻滯,導致心腹疼痛連及胸脅、小腸、膀胱,以及婦女血氣疼痛的情況。治療方法應以溫中散寒、疏通鬱滯為主。因此選用丁香、砂仁、肉桂、乾薑溫中散寒;茯苓、甘草健脾理氣;蒼朮、檳榔、青皮行氣消滯;玄胡索、三稜、莪朮化瘀導滯。 (此方中“蟠蔥”應為“盤龍”之誤,或為藥名特殊寫法)
注意:以上僅為古代藥方翻譯,現代醫學條件下,請勿自行使用,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