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41)
卷之三 (41)
1. 附方
四物湯,血門。
二陳湯,痰門。
當歸拈痛湯,腰門。
舟車丸,濕門。
大補丸,八味丸,並虛損門。
大黃左經湯,細辛,茯苓,羌活,大黃,甘草,枳殼,厚朴,黃芩,杏仁,前胡,各等分,加薑、棗,水煎服。
開結導飲丸,陳皮,茯苓,澤瀉,神麯,麥芽(各□兩),半夏(一兩),巴霜(錢半),枳殼,乾薑(各五錢),共為末,湯浸,蒸餅丸服。
獨活寄生湯,獨活(三兩),桑寄生,杜仲,細辛,牛膝,秦艽,茯苓,白芍藥,桂心,川芎,人參,防風,甘草,熟地,當歸(各兩半),共為末,每用一兩,水煎服。
白話文:
【配方】
-
四物湯:適用於調理血氣。
-
二陳湯:專治痰症。
-
當歸拈痛湯:主要用於腰部問題。
-
舟車丸:針對濕症。
-
大補丸和八味丸:皆可用於虛弱損傷的情況。
-
大黃左經湯:此方含大黃、細辛、茯苓、羌活、甘草、枳殼、厚朴、黃芩、杏仁、前胡,各等份,再加入薑、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
開結導飲丸:包含陳皮、茯苓、澤瀉、神麯、麥芽(各若干兩)、半夏(一兩)、巴霜(半錢)、枳殼、乾薑(各五錢)。將這些材料磨成粉,用水浸泡後,製成丸狀服用。
-
獨活寄生湯:獨活(三兩)、桑寄生、杜仲、細辛、牛膝、秦艽、茯苓、白芍藥、桂心、川芎、人參、防風、甘草、熟地、當歸(各兩半)。將所有成分混合後磨成粉,每次取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
2. 瘟疫門
3. 論
瘟疫之病,乃天地不時之疫氣,其形質虛弱之人感而受之,狀若傷寒,始起於一人,續而傳染,一方一邑皆患此症。但中有輕重之分,若體氣壯盛之人感之淺者,輕而易療,若元氣虛敗,感之深者,重而難愈。其症自外而入,當從仲景傷寒法治療,但不可大汗大下,宜從中治,而用少陽陽明二經之藥,如小柴胡、升麻葛根湯之類。大要仍在補養元氣為主。
經云:養正而邪自除,學者宜致意也。
白話文:
瘟疫這疾病,是因為天地間不正常的疫情氣候所導致,身體較虛弱的人容易感染,症狀類似感冒,起初可能只有一個人患病,隨後便會迅速傳染,使得整個社區或城鎮的人都受到影響。然而,病情有輕重之別,對於體魄強健的人,即使受到感染,病情也會較輕,治療相對容易;反之,如果本來身體就虛弱的人,感染的程度較深,病情就會較重,治療起來也困難。這種病通常是由外而內的感染,應按照張仲景的傷寒論來治療,但不宜使用過於劇烈的發汗或瀉下療法,應採取適中的治療方式,使用少陽和陽明兩條經絡的藥物,例如小柴胡湯、升麻葛根湯等。最重要的還是要補充和調理人體的基本元氣。
古籍上說:只要身體健康,自然能抵禦病魔,讀書人應當對此有所認識。
4. 瘟疫脈法
陽濡弱,陰弦緊,而為瘟疫。二三日體熱,腹滿,頭痛,飲食如故,脈急而疾者,八日死。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脈來細而長,十二日死。八九日頭身不疼,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澀,按之不見,舉時大,心驚,十七日死。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生,虛軟者死。如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白話文:
【瘟疫診斷方法】
如果身體的陽氣柔弱,陰氣卻又過於緊繃,這種情況下,人會容易染上瘟疫。在病發的兩三天內,患者會出現體溫升高,腹部有飽脹感,頭部疼痛,但食慾正常的情況。如果此時脈搏急促且跳動快速,預計第八天病情會轉為危急。
到了四五天時,頭痛、腹部脹滿和嘔吐的症狀會更明顯。如果這時候脈象呈現細長形態,預示患者可能會在第十二天病情急轉直下。
到了八九天,若病人沒有頭痛或身體疼痛,眼睛也無紅腫,皮膚顏色也沒有改變,反而開始出現拉肚子,脈象呈現遲滯狀態,輕按時摸不到,用力才感應得到,且伴有心悸,則預示在第十七天病情會惡化。
若患者不出汗,或者汗水流不到腳部,情況也是危險的。如果患者四肢冰冷,但卻自行出汗,脈象堅韌有力,則表示有機會康復;反之,如果脈象虛弱柔軟,則可能情況危急。另外,如果患者有嚴重的腹痛和下痢,也同樣表示病情危急。
5. 治瘟疫大法
治瘟之法有三,宜補宜散宜降。用芩、連、大黃、人參、蒼朮、防風、滑石、香附、桔梗、人中黃等共為末,以神麯糊丸,如梧子大。如氣虛宜四君子湯,血虛宜四物湯,痰多用二陳湯送下,熱甚加童便。
白話文:
治療瘟疫的方法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補益、疏散和降逆。具體做法是,使用黃芩、黃連、大黃、人參、蒼朮、防風、滑石、香附、桔梗、人中黃等藥材,將其研磨成粉末後,再以神麯調和成丸,丸的大小約為梧桐子般。
如果病患出現氣虛的情況,建議服用四君子湯;若是血虛,則推薦四物湯;倘若有大量痰液,可用二陳湯輔助服藥。在病情非常嚴重,體溫過高的情況下,還可以在藥物中添加童便以增強療效。
6. 丹溪治瘟疫活套
瘟疫之症,與眾一樣病者,是俗謂之天行時氣,與傷寒相似,宜分經而療。
如在少陽經,宜以小柴胡加防風、羌活微發之。
如兼陽明者,以小柴胡合升麻、葛根二湯煎服。
如見太陽症,或大便泄,以小柴胡去黃芩,加五苓散。尤當看患者之寒熱,如無寒,去五苓之肉桂,留小柴胡之黃芩。如小便不利,倍加去桂五苓散。
若入太陽經,無熱症,用理中湯。若腹痛而泄則可用。若痛泄止,仍以小柴胡和之。
若入少陰及厥陰經者,以陰症傷寒傳經法治之。
若預看未有端的者,先以敗毒散治之。看歸在何經,再隨經治之。
若發黃,以小柴胡合去桂五苓散。如不退,以茯苓滲濕湯治之。如作渴,加知母、石膏。
如濕甚,以蒼朮白虎湯。
如發狂不識人,以大柴胡加當歸。
如大便瀉,以三黃石膏及柴苓湯之類。
如胸膈滿悶,加枳殼、橘紅、黃連與前三黃石膏等湯。
如大便不通,或承氣湯,或大柴胡微利之。
如大頭瘟疫,乃濕熱在高巔之上,宜以羌活及酒炒黃芩,並酒蒸大黃,隨病加減。切不可用降藥。東垣謂:此症乃陽明邪熱太甚,挾少陽相火而成。故其邪多見於頭或兩耳前後。治法不宜遠藥,遠則反過其病,正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是也。宜用緩藥緩服,慢慢少與。當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經治之。
如陽明之邪,則首大腫。少陽為邪,多見於耳之前後。宜防風通聖散加減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側柏葉攪汁,調火煅蚯蚓糞敷之。或以丁香尖、附子尖、南星調醋敷之。或以五葉藤、車前草皆可搗汁敷之,多有獲效。
白話文:
【丹溪治療瘟疫的方法】
瘟疫的病症,如果多人同時患病,這通常被稱為流行性感冒,病症與傷寒類似,應根據不同經絡來治療。
如果病症出現在少陽經,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防風、羌活來輕微發汗。
如果同時出現陽明經的症狀,可以將小柴胡湯和升麻、葛根湯混合煎服。
如果出現太陽經的症狀,或者大便稀溏,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再加入五苓散。尤其要觀察患者的冷熱感,如果沒有寒冷感,去掉五苓散中的肉桂,保留小柴胡湯中的黃芩。如果小便不順暢,加倍使用去掉肉桂的五苓散。
如果病症進入太陽經,但沒有熱症,可以使用理中湯。如果腹部疼痛且腹瀉,也可以使用。如果腹痛和腹瀉停止,仍然以小柴胡湯來調和。
如果病症進入少陰或厥陰經,按照陰症傷寒的經絡傳導方式來治療。
如果病情尚未確定,可以先使用敗毒散治療,再根據病症所在的經絡進行治療。
如果出現黃疸,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去掉肉桂的五苓散。如果黃疸不消退,使用茯苓滲濕湯。如果口渴,加入知母、石膏。
如果濕氣過重,使用蒼朮白虎湯。
如果出現精神錯亂、認不清人,使用大柴胡湯加上當歸。
如果大便稀溏,使用三黃石膏湯或柴苓湯等。
如果胸部悶堵,加入枳殼、橘紅、黃連與三黃石膏湯等。
如果大便不通,或者使用承氣湯,或者使用大柴胡湯輕微排便。
如果出現大頭瘟疫,這是由濕熱引起的,位於頭部上方,應該使用羌活以及酒炒黃芩,加上酒蒸大黃,根據病情調整用量。切記不要使用降低藥效的藥物。東垣認為:這種病症是由陽明經的邪熱過度,加上少陽經的相火形成。因此,邪氣多出現在頭部或耳朵周圍。治療方法不應該遠離藥物,遠離藥物反而會使病情加重,這就是所謂的上部熱症未消除,中部寒症又產生。應該使用緩和的藥物,慢慢服用,少量給予。觀察腫脹部位在哪裡,根據所在經絡進行治療。
如果陽明經受到邪氣影響,頭部會出現大範圍腫脹。如果少陽經受到邪氣影響,多出現在耳朵前後。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根據病情增減藥量,或者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部可以使用側柏葉搗碎汁液,調和火燒蚯蚓糞敷在患處。或者使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調和醋敷在患處。或者使用五葉藤、車前草搗碎汁液敷在患處,通常都能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