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38)
卷之三 (38)
1. 附方
補陰丸,大補陰丸,俱治腎虛腰痛。並虛損門。
二陳丸,治痰飲腰痛。痰門。
四物湯,治血虛腰痛。血門。
桃仁承氣湯,治瘀血腰痛。傷寒門。
復元通氣散,見氣門。
補腎丸,見耳門。
建中湯,虛損門。
五積散,白芷(兩半),陳皮(二兩),桔梗(三兩),枳殼(三兩),川芎(兩半),茯苓(兩半),甘草(一兩),肉桂(一兩),白芍(一兩),半夏(一兩),當歸(二兩),麻黃,乾薑(三兩),蒼朮(八兩),共為末,每五錢,姜三片,蔥三莖,水煎服。
白話文:
【附錄配方】
-
補陰丸和大補陰丸,都能治療因腎虛導致的腰痛。這些都歸類在虛損類病症。
-
二陳丸,適用於治療由痰飲引起的腰痛。這歸屬於痰類病症。
-
四物湯,用來治療血虛型腰痛。此類病症歸屬於血門。
-
桃仁承氣湯,主要用於處理由瘀血導致的腰痛。此方在傷寒類病症中有詳細記載。
-
復元通氣散,請參考氣門部分。
-
補腎丸,詳情可參閱耳門部分。
-
建中湯,適用於虛損類病症。
-
五積散:配方包含白芷(兩半),陳皮(二兩),桔梗(三兩),枳殼(三兩),川芎(兩半),茯苓(兩半),甘草(一兩),肉桂(一兩),白芍(一兩),半夏(一兩),當歸(二兩),麻黃,乾薑(三兩),蒼朮(八兩)。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配合三片薑和三根蔥,用水煎煮後服用。
2. 口症門
3. 論
口者,脾之竅。經云: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是也。但口內司藏府,外納五味,是以口之在人,所關甚大,故先哲謂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又云:守口如瓶。又云:爽口作病。《內經》又云:陰之五官,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以此觀之,安得而不謹哉。是以善養生者,必須寡言語,使元氣不妄外泄;節飲食,使五味不致內攻。
一有失節,口病生焉。是以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脾熱則口甘,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熱則口淡。又有謀慮不決,肝移熱於膽而口苦者;又有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又有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生瘡膿潰,如傷寒狐惑之症是也。為病種種不同,治宜推求各類而療。
白話文:
[討論]口是脾臟的出口。古籍記載:中央屬黃色,與脾臟相通,開口在嘴,這就是所謂的「脾之竅」。然而,嘴內主管著內臟,外部則接收五種味道,因此,人的嘴關乎的事情極大,所以古人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又有「守口如瓶」、「爽口作病」的說法。《內經》也提到:陰性的五官,其根本在於五味;陰性的五臟,受傷害也來自五味。由此看來,我們怎麼能不謹慎呢?
因此,懂得養生的人,必定要少說話,以免元氣無端外洩;節制飲食,避免五味對身體內部造成侵害。
一旦飲食失去節制,口腔疾病就會隨之而來。例如,肝臟過熱會導致口中發酸,心臟過熱會感到口中苦澀,脾臟過熱會感覺口中甘甜,肺臟過熱會有口中辛辣感,腎臟過熱則會感到口中鹹味,胃臟過熱則會感到口中淡而無味。
另外,如果思慮太多無法決定,肝臟的熱會轉移到膽囊,也會導致口中苦澀;脾胃氣虛,肝氣過盛壓迫脾胃,也會導致口中發酸;膀胱的熱轉移到小腸,影響消化系統,進而導致口腔潰瘍,甚至出現傷風感冒或類似狐惑的病症。這些病症各有不同,治療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
4. 口症脈法
《脈經》曰:左寸洪數,心熱口苦;右寸脈浮,肺熱口辛;左關弦數而虛,膽虛口苦。又云:左關洪而實,肝熱口酸。
右關脈實,脾胃有實熱,口甘。兼洪數者,口瘡,或為重木舌。脈虛者,中氣不足。
白話文:
根據《脈經》所述,如果左手寸部的脈象顯得洪大且數,這表示心臟火熱,會有口苦的感覺;右手寸部的脈若浮現,是肺部有熱,會使口中有辛辣感;左手關部脈象呈現弦狀且數但虛弱,顯示膽有虛弱的情況,也會有口苦的現象。又說,左手關部脈象若洪大且實,代表肝臟火熱,口中有酸味。
右手關部的脈象若實,則顯示脾胃有實質的火熱,會感到口中甜味。如果脈象同時呈現洪大和數的特徵,可能會有口腔潰瘍,或者舌頭腫脹的狀況。脈象虛弱的人,則是體內中氣不足。
5. 治口症大法
凡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因中焦土虛而不能食,相火衝上無制,宜理中湯加參、朮、甘草補土之虛,乾薑散火之標。甚者可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此乃從治之法。或以生白礬為末,貼之極效,此亦乃酸以收之之義。
白話文:
【治療口腔潰瘍的大法】
只要是口腔內的潰瘍,如果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後仍未見好轉,這通常是由於脾胃功能虛弱,導致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同時身體內的相火上升且缺乏調節,這時應使用理中湯(一種溫補脾胃的中藥方)再加入人參、白朮、甘草來補充脾胃的虛弱,並用乾薑來散去過旺的火氣。病情嚴重者,可以再加上附子,或者含化官桂,這些方法都非常有效,這就是所謂的順應病態來治療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將生白礬磨成粉末,敷在潰瘍處,效果非常好,這是利用了白礬的酸性來收斂潰瘍。
6. 丹溪治口症活套
凡口瘡之症,為患不一,治療之法,必當分因而療,不可拘執一法。
凡肝膽有實熱,令人口酸而苦者,宜小柴胡加甘草、龍膽草、青皮之類,甚者以當歸龍薈丸。
如因謀慮不決,肝膽虛而口苦者,以人參、甘草、茯苓為君,以遠志、柴胡、膽草為臣,甚者以錢氏地黃丸補其母。
如心熱而口苦,或口舌生瘡,以黃連瀉心湯、牛黃清心丸、涼膈散之類。如肺熱而口辛者,宜甘桔湯、瀉白散、金沸草散之類。
如脾熱而口甘者,宜三黃丸、平胃散之類。
如腎熱而口咸者,宜滋腎丸、滋陰大補丸之類。
白話文:
【丹溪治療口腔病變的靈活方法】
對於口腔病變的症狀,形形色色,各有不同,因此在治療上,必須根據不同的原因來選擇治療方式,不能固守一種方法。
若是肝膽有實際的熱度,導致口中有酸苦感,應使用小柴胡湯加上甘草、龍膽草、青皮等藥物,病情嚴重時可服用當歸龍薈丸。
若是由於思慮過多,肝膽虛弱而感到口苦,應以人參、甘草、茯苓為主要成分,輔以遠志、柴胡、膽草等藥物,病情嚴重時可以服用錢氏地黃丸來滋養肝臟。
若是心火旺盛而感覺口苦,或者口腔、舌頭出現潰瘍,應使用黃連瀉心湯、牛黃清心丸、涼膈散等藥物。若是肺熱導致口中感覺辛辣,應使用甘桔湯、瀉白散、金沸草散等藥物。
若是脾熱導致口中感覺甜味,應使用三黃丸、平胃散等藥物。
若是腎熱導致口中感覺鹹味,應使用滋腎丸、滋陰大補丸等藥物。
7. 治口症方
益膽湯
治謀慮過度,致傷心脾,口苦恍惚。治宜清心健脾為主。故用黃芩、苦參以清心,人參、甘草以健脾,佐茯神、遠志安神而定恍惚,從以肉桂之辛,輔黃芩、苦參之寒,不為內熱所郁。
黃芩(苦寒,錢半),苦參(苦寒,一錢),人參(甘溫,二錢),炙草(甘溫,五分),遠志(苦甘溫,八分),茯神(甘平,八分),肉桂(辛甘熱,五分),水煎,食後溫服。
碧雪散
治口舌咽喉生瘡,腫硬疼痛,此症皆由火熱而成,法當散熱為主。經云:咸可以軟堅,寒可以勝熱。又云:辛以散之。是以用青黛、硼砂、焰硝等諸鹹寒軟堅以勝熱,助生甘草之甘寒以瀉火,用蒲黃、桔梗諸辛溫之劑,散瘀血以消腫。
青黛(辛鹹寒),硼砂(甘鹹寒),焰硝(鹹寒),蒲黃(苦辛溫),生甘草(甘寒),桔梗(苦辛溫),上各等分為末,若舌生瘡,則敷於舌上。如喉中有痰,用鵝管吹入喉中。
又方
治口內一切瘡,此乃陽火上泛所致。法當收斂陽火為主。經云:酸以收之。又云:寒可勝熱。是以用人中白、明礬、白鹽梅諸鹹寒退熱以斂陰火,大黃、黃丹涼血止痛,麝香之辛引諸藥散熱軟堅。
人中白(苦辛鹹寒,火煅過,五錢),枯礬(甘淡澀,二錢),白鹽梅(酸鹹平,去核、三錢),大黃(苦寒,二錢),黃丹(辛涼,水飛淨,四錢),麝香(辛溫,五分),共為細末,乾摻瘡上。如甚者,加硼砂一錢、冰片三分。
又方
治口舌生瘡。用細辛之辛散熱,黃柏之寒降火。
細辛(辛溫,一錢),黃柏(苦辛寒,五錢),共研為細末,摻貼行瘡上。如吐出痰水,又再摻之。一日十數易,旋合用之。
又方
治滿口舌生白胎者,用厚黃柏之苦寒以降火,蓽茇之辛以散熱。
厚黃柏(苦辛寒,五錢),蓽茇(辛熱,三錢),共為末,用米醋煮乾,再研末,敷摻之。重者不過五七次立愈。
白話文:
【益膽湯】
治療因過度思考導致心脾受損,進而引起口苦和精神恍惚的狀況。主要的治療原則是清心與健脾。因此使用黃芩、苦參來清心火,人參、甘草來強化脾胃功能,佐以茯神、遠志來安定神經,減少恍惚感,並加入肉桂的辛辣,輔助黃芩、苦參的寒性,避免內熱過盛。
所需材料:黃芩(苦寒,1.5錢)、苦參(苦寒,1錢)、人參(甘溫,2錢)、炙草(甘溫,0.5錢)、遠志(苦甘溫,0.8錢)、茯神(甘平,0.8錢)、肉桂(辛甘熱,0.5錢)。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碧雪散】
針對口舌咽喉部位生瘡,腫脹且疼痛的症狀,這些情況多是由火熱所導致,治療的主要原則是散熱。古籍有記載:鹹味能軟化堅硬,寒性可以克服熱性。另也有記載:辛味可以散熱。因此使用青黛、硼砂、焰硝等鹹寒物質,以軟化堅硬部位並降熱,加上生甘草的甘寒特性以清除火氣,再利用蒲黃、桔梗等辛溫藥材,以幫助消除瘀血,緩解腫脹。
所需材料:青黛(辛鹹寒)、硼砂(甘鹹寒)、焰硝(鹹寒)、蒲黃(苦辛溫)、生甘草(甘寒)、桔梗(苦辛溫),以上各等份磨成粉末。如果舌頭生瘡,則直接塗抹在舌頭上。如果喉嚨有痰,可用鵝管將藥粉吹入喉嚨。
【另一個配方】
針對口腔內的所有瘡,這是由陽火上泛引起的。主要的治療原則是收斂陽火。古籍有記載:酸味能收斂。又有記載:寒性可以勝過熱性。因此使用人中白、明礬、白鹽梅等鹹寒物質,以降熱和收斂陰火,大黃、黃丹則能涼血止痛,麝香的辛辣能引導其他藥材散熱和軟化堅硬。
所需材料:人中白(苦辛鹹寒,火燒過,5錢)、枯礬(甘淡澀,2錢)、白鹽梅(酸鹹平,去核,3錢)、大黃(苦寒,2錢)、黃丹(辛涼,水飛淨,4錢)、麝香(辛溫,0.5錢),全部磨成細粉,直接塗抹在瘡上。如果病情嚴重,可再加入硼砂1錢、冰片3分。
【另一個配方】
治療口舌生瘡。利用細辛的辛味來散熱,黃柏的寒性來降火。
所需材料:細辛(辛溫,1錢)、黃柏(苦辛寒,5錢),共同研磨成細粉,直接塗抹在瘡上。如果吐出痰水,可再次塗抹。一天可更換十幾次,根據需要使用。
【另一個配方】
治療滿口舌生白苔的情況,使用厚黃柏的苦寒性質來降火,蓽茇的辛味來散熱。
所需材料:厚黃柏(苦辛寒,5錢)、蓽茇(辛熱,3錢),共同研磨成粉,再用米醋煮乾,再次研磨成粉,直接塗抹。如果病情嚴重,使用五到七次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