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14)
卷之七 (14)
1. 治齒痛方
立效散
治陽明濕熱壅盛牙痛。法當疏濕清熱為主。經云:風能勝濕,寒可勝熱。故用細辛、防風諸風以勝濕,膽草、升麻之寒以清熱,佐甘草和藥瀉火。
細辛(辛甘熱),防風(辛溫),龍膽草(苦寒),升麻(苦寒),甘草(甘寒),上共㕮咀,用水煎,噙於口內,貼浸患處,少時嚥下。
東垣麝香散
治牙齦腫露出血,齒動欲落,疼痛妨食,大惡熱,少惡寒。此乃氣血虧敗,腸胃濕熱內壅所致。法當調補氣血為主,清利濕熱為標。故用人參益氣,當歸、生熟地養血。經云:苦可以燥濕,寒可以勝熱。故用益智、草蔻、麻黃諸辛,助防己、升麻、黃連(皆苦寒)以清腸胃中濕熱,齒乃骨之餘,故加羊脛骨以補骨,佐麝香疏利關竅,以導諸藥性至患所。
人參(甘溫),川歸(辛甘溫),生地黃(甘寒),熟地(甘溫),麻黃(辛熱),益智仁(辛溫),草豆蔻(辛溫),防己(苦寒),升麻(苦寒),羊脛骨(酸平),黃連(苦寒),麝香(辛溫),共為末,搽患處。
白牙散
治一切牙痛。用白芷以疏陽明經風,升麻、石膏以清陽明經熱,用羊脛骨補齒之虛,麝香辛竄,引諸藥性以通行關竅。
白芷(辛溫,五錢),升麻(苦寒,一兩),石膏(辛寒,五錢),麝香(辛溫,一錢),羊脛骨(甘酸平,五錢),共為末,擦患處。
清胃散
治胃中濕熱牙疼。法當清理濕熱。經云:苦可勝濕,寒可勝熱,故用升麻、黃連、牡丹皮諸苦寒以清濕熱,當歸、生地涼血補血。
升麻(苦寒,錢半),黃連(苦寒,二錢),牡丹皮(苦辛寒,三錢),生地(甘寒,一錢),川歸(辛甘溫,二錢),水煎涼服,或為末擦牙亦佳。
御藥院獨活散
治風熱牙疼,法當疏風清熱為主,是以用薄荷、獨活、荊芥穗等皆辛涼以散風,黃連、升麻、梧桐淚等諸苦寒之劑以清熱,麝香開關竅以通藥性,羊脛骨以補齒補骨。
薄荷(辛涼,一兩),獨活(苦辛涼,五錢),荊芥穗(辛涼,□兩),黃連(苦寒,一兩),升麻(苦辛寒,兩半),梧桐淚(苦寒,二兩),羊脛骨(甘酸平,二兩,燒灰存性),麝香(辛溫,二錢),共為細末,擦牙上。
丁香散
治牙齒寒痛。法當散寒為主。經云:寒淫所勝,治以辛熱。是以用丁香、蓽茇、胡椒等皆辛熱以散寒,佐蠍梢引諸藥性行於筋膜分肉之內。
丁香(辛熱,五錢),蓽茇(辛熱,五錢),胡椒(辛熱,五錢),蠍梢(辛甘,二錢),共為細末,擦患處。
白話文:
[治牙痛方]
立效散
這是治療因陽明經濕熱過盛而引起的牙痛。治療方法主要是疏解濕氣與清除熱氣。根據古籍記載,風可以剋制濕,寒則可以剋制熱。因此,使用細辛、防風這類有風屬性的草藥來驅除濕氣,而使用龍膽草、升麻這類有寒屬性的草藥來清熱,再輔以甘草來調和藥物並清熱去火。
將上述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然後將藥汁含在口中,讓其浸泡在病痛的地方,稍待片刻後吞下。
東垣麝香散
這是治療牙齦腫脹出血,牙齒鬆動欲脫,疼痛到影響進食,極度畏熱,稍感怕冷的情況。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氣血不足,加上腸胃內有濕熱壅塞所導致。治療方法主要是調理補充氣血,同時清除濕熱。因此,使用人參來補氣,當歸和生熟地來滋養血液。根據古籍記載,苦味的草藥可以去除濕氣,寒性的草藥可以剋制熱氣。所以使用益智、草蔻、麻黃等辛味草藥,加上防己、升麻、黃連等苦寒草藥來清除腸胃內的濕熱。牙齒是骨骼的一部分,因此加入羊脛骨來補骨,再輔以麝香疏通關節,以便引導藥物到達病竈。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
白牙散
這是治療各種牙痛的方子。使用白芷來疏解陽明經的風邪,升麻和石膏來清除陽明經的熱邪,羊脛骨則用來補足牙齒的虛弱,麝香具有辛香穿透力,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的作用到達關節。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
清胃散
這是治療因腸胃濕熱引起的牙痛。治療方法主要是清除濕熱。根據古籍記載,苦味可以去除濕氣,寒性可以剋制熱氣,因此使用升麻、黃連、牡丹皮等苦寒草藥來清除濕熱,當歸和生地則用來涼血補血。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待涼後服用,或者將藥材磨成粉末塗抹在牙齒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御藥院獨活散
這是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牙痛。治療方法主要是疏散風邪和清熱。因此,使用薄荷、獨活、荊芥穗等辛涼草藥來疏散風邪,黃連、升麻、梧桐淚等苦寒草藥來清熱,麝香可以開啟關節以幫助藥物吸收,羊脛骨則用來補骨。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塗抹在牙齒上。
丁香散
這是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牙痛。治療方法主要是散寒。根據古籍記載,當寒邪過剩時,應使用辛熱的草藥來治療。因此,使用丁香、蓽茇、胡椒等辛熱草藥來散寒,再輔以蠍梢來引導藥物深入筋膜和肌肉。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塗抹在患處。
2. 附方
滋陰補腎丸,治腎虛牙痛。虛損門。
四物湯,治血虛牙痛。血門。
貼走馬牙疳驗方,磁石,赤石脂,雄黃,杏仁(各三分),四味共為細末,用油胭脂為丸,捏作二丸,貼眉尖,臨臥搗貼之,次日早晨取之即愈。
白話文:
[附方]
滋陰補腎丸:這藥丸用於治療因腎虛導致的牙痛。適用於因虛弱損傷所引起的疾病。
四物湯:這湯劑用於治療因血虛導致的牙痛。適用於與血液相關的問題。
貼走馬牙疳驗方:所需材料包括磁石、赤石脂、雄黃和杏仁(每種各三分)。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後,加入油胭脂製成丸狀。捏成兩顆丸子,於睡前貼在眉尖上,待到第二天早上再取下,就能見效。
3. 腰症門
4. 論
腰痛之病,六經症候不同,蓋由諸經各貫腎而絡於腰也。經云:足太陽腰痛引項脊尻骨如腫狀;少陽腰痛如針刺,其皮膚循循然不可俯仰;陽明腰痛不可以顧,如有所見,善悲;少陰腰痛,痛引足內臁,厥陰腰痛,牙平如張弓弦;太陰腰痛,如有積木居其中,或□遺溲。六經之中,因又不一,有因挫閃而致者,有因瘀血而致者,有或受濕氣,或受風寒,或因痰飲流注,或為腎元虛憊,種種不同,難執一法,必在分因而療。如因腎虛者,補之以杜仲、黃柏、肉桂、川歸、五味、菟絲子、天門冬、熟地黃之類。
如因風寒者,散之以麻黃、防風、羌活、獨活之類。如因寒者,溫之以肉桂、附子、乾薑之類。挫閃者,行之以當歸、蘇木、桃仁、紅花之類。瘀血者,逐之以大黃、牽牛、水蛭、虻蟲之類。濕痰者,逐之以蒼朮、撫芎、香附、白芷、枳實、陳皮、半夏、南星之類。雖然因狀多端,未必不由腎元虛敗所致。
經云: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也,是矣。又有或因用力舉重,或為房事過度,汗出濕液,致腎虛敗,濕氣流入腰腧,名曰腎著。其狀自腰以下厥冷如冰,身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常,宜著以腎著丸之類。雖然分因論症,又當以脈辨,澀滯是瘀血,緩是濕氣,滑伏皆痰,務宜精究,不可大略。
白話文:
【討論】腰痛這疾病,依六經(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的症狀各有不同,因為各條經絡都貫穿腎臟並連接腰部。醫經上說:足太陽經的腰痛會影響到頸部、脊椎和尾骨,痛感就像腫脹一樣;少陽經的腰痛像被針刺一樣,皮膚感覺麻麻的,無法彎腰挺胸;陽明經的腰痛讓患者無法轉頭,總感覺看到什麼東西,且容易悲傷;少陰經的腰痛會延伸到腳的內側;厥陰經的腰痛會讓牙齒感覺像是拉緊的弓弦;太陰經的腰痛,感覺腰部好像有塊木頭壓著,甚至可能尿失禁。
在六經之中,導致腰痛的原因又不盡相同,可能是扭傷、瘀血、濕氣、風寒、痰濕、或是腎臟虛弱等,原因眾多,治療方式難以一概而論,必須根據病因來治療。如果是腎虛引起的,可以使用杜仲、黃柏、肉桂、川芎、五味子、菟絲子、天門冬、熟地黃等藥材來補腎。
若是風寒造成的,則用麻黃、防風、羌活、獨活等藥材來驅寒。若是由寒冷引起,則用肉桂、附子、乾薑等溫熱藥材來暖身。若是由挫傷或閃到引起的,則用當歸、蘇木、桃仁、紅花等藥材來活血。若是瘀血造成的,則用大黃、牽牛、水蛭、虻蟲等藥材來排瘀。若是濕痰引起的,則用蒼朮、撫芎、香附、白芷、枳實、陳皮、半夏、南星等藥材來去濕化痰。
雖然腰痛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大多數都是由腎臟虛弱所導致的。醫經上說:腰是腎的部位,如果腰部轉動困難,就表示腎臟可能已經虛弱。另外,用力過猛或性生活過度,導致汗水流失,也會造成腎臟虛弱,濕氣進入腰部穴位,這種情況稱為「腎著」。其症狀是腰部以下冰冷,身體沉重,但不會口渴,小便正常,飲食照舊,應使用腎著丸等藥物來治療。
然而,雖然我們根據病因來判斷症狀,但還是應該根據脈象來辨別,脈象滯澀是瘀血,緩慢是濕氣,滑脈和伏脈都是痰濕,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不能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