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13)
卷之七 (13)
1. 丹溪治鼻症活套
凡鼻齄等症,皆由上焦心肺二經壅熱所致,蓋肺氣通於鼻,乃清氣出入之門。若或酒熱氣之上炎,氣血為酒氣壅鬱成熱,伏留不散而為鼻瘡。又有不飲酒之人亦成此症者,乃肺氣風熱壅滯所致,名曰肺氣,宜以防風散食後冷服,外用硫黃入大羊頭骨,煨研塗之。
如鼻尖及鼻中生瘡,以辛夷研末,入腦麝少許,綿裹塞鼻中,仍以荊芥、白芷、陳皮、麻黃、蒼朮、甘草水煎,食後服。
如膽移熱於腦,為辛⿰鼻蔑、鼻淵,宜以防風通聖散一兩,加薄荷、黃連各二錢。
白話文:
【丹溪治療鼻子問題的靈活方法】
所有鼻子的疾病,比如鼻炎等等,都是因為上半身的心臟和肺部這兩個器官積聚過多熱氣造成的。要知道,肺的功能與鼻子相通,是身體清潔空氣進出的地方。如果飲酒過量導致熱氣上升,血液和氣體被酒的熱氣阻塞,形成熱氣,長久積聚不散,就可能造成鼻子的傷害或潰瘍。當然,也有一些人不喝酒也會有這樣的症狀,那可能是肺部風熱阻滯所引起的,這種情況我們稱為「肺氣」,可以用防風散在飯後冷服,外面再用硫磺加入大的羊頭骨粉,混合後塗抹。
如果鼻尖或鼻子內部生了瘡,可以將辛夷研磨成粉,加入少量的腦麝,用棉布包裹塞入鼻中,同時用荊芥、白芷、陳皮、麻黃、蒼朮、甘草煎水,在飯後服用。
如果是膽汁的熱氣影響到腦部,導致鼻子發炎或鼻竇炎,應該使用防風通聖散一兩,再加上薄荷、黃連各二錢來治療。
2. 治鼻症藥方
宣明防風湯
治肺熱濁涕流下。治宜清肺潤肺為主。是以用黃芩、麥冬清肺,人參潤肺,甘草瀉火,川芎、防風引領諸藥升於鼻分。
黃芩(苦寒,三錢),麥冬(苦甘涼,一錢),人參(甘溫,二錢),甘草(甘寒,一錢),川芎(辛溫,八分),防風(辛溫,一錢),水煎,食後溫服。
東垣麗澤通氣湯
治肺虛敗,脾濕壅塞,以致清氣不升,鼻不聞香臭,治宜益肺氣、疏壅塞為主,是以用黃耆、甘草益肺,蒼朮、羌活、獨活、川椒、白芷、防風等諸風藥以疏壅滯,麻黃開發肺腠,升麻鼓引清氣上升。
黃耆(甘溫,二錢),甘草(甘寒,五分),蒼朮(辛溫,八分),羌活(辛溫,一錢),獨活(辛溫,七分),川椒(辛熱,六分),白芷(辛溫,七分),防風(辛溫,一錢),麻黃(辛溫,一錢),升麻(苦寒,七分),甘草(甘寒,七分),加姜三片,棗三枚,蔥白三莖,水煎,食後溫服。
白話文:
【治療鼻子問題的藥方】
第一個藥方是「宣明防風湯」,主要針對肺部過熱導致鼻涕稠厚的情況。治療原則上要清熱潤肺。方中使用黃芩和麥冬來清肺熱,人參則能滋潤肺部,甘草有助於清火,川芎和防風則可引導其他藥物到達鼻部,提升療效。
藥方成分及用量如下:黃芩(性味苦寒,三錢)、麥冬(性味苦甘涼,一錢)、人參(性味甘溫,二錢)、甘草(性味甘寒,一錢)、川芎(性味辛溫,八分)、防風(性味辛溫,一錢)。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第二個藥方是「東垣麗澤通氣湯」,主要針對肺氣虛弱、脾濕壅塞,造成清氣無法上升,使鼻子失去嗅覺的情況。治療原則上要增強肺氣、疏通壅塞。方中使用黃耆和甘草來補肺,蒼朮、羌活、獨活、川椒、白芷、防風等風藥以疏解壅滯,麻黃則可開拓肺部,升麻能引導清氣上升。
藥方成分及用量如下:黃耆(性味甘溫,二錢)、甘草(性味甘寒,五分)、蒼朮(性味辛溫,八分)、羌活(性味辛溫,一錢)、獨活(性味辛溫,七分)、川椒(性味辛熱,六分)、白芷(性味辛溫,七分)、防風(性味辛溫,一錢)、麻黃(性味辛溫,一錢)、升麻(性味苦寒,七分)、甘草(性味甘寒,七分)。另外加入三片薑、三枚大棗、三根蔥白,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3. 附方
防風通聖散,治風熱鼻症。見風門。
四物湯,見血門。
四君子湯,見氣門。
白話文:
[附方]
防風通聖散: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鼻部疾病。相關資訊可參考「風門」部分。
四物湯:此處未詳細說明,但一般來說,四物湯是常見的補血藥方。相關資訊可參考「血門」部分。
四君子湯:用於調理氣虛的情況。相關資訊可參考「氣門」部分。
4. 牙齒門
5. 論
齒者,骨之餘,腎之標,其痛又系手足陽明主之。因其所屬不一,故症狀多端。是以有因腸胃濕熱鬱甚,以致齒齦腫痛者;有因濕熱鬱甚,而生蟲者;有因腎氣虧敗,致齒動搖而痛者;有因口吸風寒而致痛者;有因物擊觸而痛者;因症既殊,治亦有異。是以因腸胃郁甚,宜驅濕散熱為主;(下法亦可用)。
因腎元虛乏者,宜補腎滋陰為先。二者皆屬內因,當治其內。如口吸風寒者,宜散風逐寒為主;因物擊觸者,宜調氣行血為先。二者屬乎外因,當治其外。然而,服食之中,又當分別上下齦之所忌,蓋上齦屬足陽明胃土,喜溫而惡寒,下齦屬手陽明燥金,喜涼而惡熱。學者當須識此,不致物性所誤為上。
方書又有灸法,謂上齦痛宜灸足三里,下齦痛宜灸手三間。又有熏法,用韭菜子燒煙燻之,可治蟲牙。又有走馬牙疳,其症甚惡,古方用婦人尿桶內白垢,火煅一錢,加銅綠五分,麝香三釐,屢屢獲效。學者宜深致意焉。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牙齒疾病的各種成因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首先,牙齒是骨骼的延伸,與腎臟健康息息相關,疼痛通常由手足陽明經脈所主管。由於疾病的原因多種多樣,所以症狀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由於腸胃濕熱過盛導致牙齦腫痛;有的是由於濕熱積聚,滋生了蛀蟲;有的是腎氣不足,引起牙齒鬆動和疼痛;有的是因為口腔吸入冷空氣或寒氣而感到疼痛;有的則是因為受到外力撞擊而痛。
針對不同的原因,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對於腸胃濕熱嚴重的情況,應以驅除濕氣、清熱為主,必要時也可以採用通便的方法。
對於腎功能衰弱導致的問題,應優先考慮補腎和滋養陰液。這兩種情況都屬於內在因素,應該從內部進行治療。
如果是因吸入冷空氣或寒氣導致的疼痛,應以驅散風寒為主要目標;如果是因外力撞擊引起的疼痛,應先調整氣血運行。這兩種情況屬於外部因素,應該從外部進行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區分上牙齦和下牙齦的特點。上牙齦屬胃,喜好溫暖,不喜歡寒冷;下牙齦屬肺,喜好涼爽,不喜歡熱度。學習者應該理解這些差異,避免被藥物的性質所誤導。
此外,古籍中還有灸療和燻療的方法。上牙齦疼痛時,可以灸足三里穴;下牙齦疼痛時,可以灸手三間穴。燻療則可以用燒焦的韭菜籽來製造煙霧,對治療蛀牙有一定效果。
對於一種非常嚴重的牙齒疾病「走馬牙疳」,古方中提到,使用婦女尿桶內的白色沉澱物,經過火煅後加入銅綠和麝香,反覆使用往往能見效。學習者應深入研究並重視這些知識。
6. 齒痛脈法
右寸關脈洪數,或弦而洪數,乃腸胃中風熱齒痛;尺脈洪大虛者,乃腎虛相火上炎。
白話文:
在診斷牙痛的情況下,如果右手的寸關部位脈象顯示強大且頻率快,或是有弦狀且強大頻率快的脈象,這表示是因為腸胃受到風熱影響所導致的牙痛;若是尺部的脈象呈現強大但虛弱的狀態,這就代表是腎虛導致的上火,使得熱氣上升造成牙痛。
7. 治齒大法
夫齒為關門,乃腎之標,骨之餘,是以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密。其牙齦又屬腸胃所主,苟腸胃濕熱壅盛,則齒齦腫痛,如被,風口頭面俱疔如蟲觸者,由熱甚生風,風甚生蟲,治宜分因而究,不可執泥一方。
如因腎虧者,宜滋腎丸、滋陰大補丸之類。
如腸胃濕熱壅盛,宜承氣湯之類。如因風熱者,宜防風通聖之類。大法不越乎此三方加減。
白話文:
【治療牙齒的大原則】
牙齒就像是身體的門戶,與腎臟功能息息相關,是骨頭的延伸部分。因此,當腎臟機能衰退時,牙齒就會變得鬆動;反之,若精氣充足,牙齒就會緊密堅固。而牙齦的健康狀況則與腸胃功能有關,如果腸胃濕熱過重,就會導致牙齦腫痛,甚至面部出現像被風吹或蟲咬的紅疹,這是由於熱氣過重產生風邪,風邪再加重會引發蟲害。治療時應根據病因進行,不能死守一套方法。
如果是因為腎虧引起的問題,適合服用滋腎丸、滋陰大補丸一類的藥物。
若是腸胃濕熱過重,應選擇承氣湯之類的藥方。
如果是風熱所致,則應服用防風通聖散一類的藥物。總的治療原則不離以上三種藥方的加減應用。
8. 丹溪治齒活套
凡牙痛之症,多屬濕熱,宜以苦寒之劑為君,辛涼之劑為臣,梧桐淚佐以麝香研末搽之,立效。如痛,再加蓽茇、胡椒之辛以散郁清熱,佐以升麻、寒水石之苦寒,川芎、細辛、荊芥、薄荷諸辛涼,煎湯飲漱,無有不效。
白話文:
對於牙痛的情況,大多是由濕熱所導致,治療上應以苦寒的藥物作為主藥,輔以辛涼的藥物作為輔助。可用梧桐樹的樹脂與麝香磨成粉末,塗抹於患處,效果立現。如果疼痛持續,可以再加入蓽茇和胡椒的辛味來散除鬱結並清除熱氣,再輔以升麻和寒水石的苦寒性質,以及川芎、細辛、荊芥、薄荷等具有辛涼特性的草藥,煎煮成湯來飲用和漱口,這種方式通常都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