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12)
卷之七 (12)
1. 治耳症方
桂星散
白話文:
桂星散是由肉桂、荊芥、防風、川芎等多種草藥配製而成,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因寒邪入侵所導致的頭痛、肢體酸痛等症狀。使用時應按照醫囑調整劑量,煎湯內服。
治風痰耳聾。法當散風豁痰,通利竅。是以用麻黃、紫蘇等發表,助白芷、川芎、細辛、白蒺藜以散風,桂枝和榮衛,當歸調氣血,南星豁痰,木香行滯,菖蒲、木通通利關竅,甘草和藥。
白話文:
現代
治療風痰導致的耳聾。治療方法應當疏散風氣,化解痰液,通暢竅道。因此使用麻黃、紫蘇等藥物疏散風寒;用白芷、川芎、細辛、白蒺藜等藥物散風;用桂枝調和榮衛,當歸調和氣血;用南星化解痰液;用木香行氣止滯;用菖蒲、木通通利關竅;用甘草調和藥性。
麻黃(苦辛溫,八分),紫蘇(辛溫,一錢),白芷(辛溫,八分),川芎(辛溫,一錢),細辛(辛熱,七分),蒺藜(苦辛溫,八分),桂枝(辛甘熱,七分),當歸(辛溫,一錢),南星(苦辛溫,錢半),木香(辛溫,七分),菖蒲(苦辛溫,一錢),木通(淡平,一錢),甘草(甘溫,七分),水煎,食後溫服。
地黃丸
白話文:
使用以下藥材煎煮成藥水:
- 麻黃(味道:苦辛溫和;用量:八分)
- 紫蘇(味道:辛溫;用量:一錢)
- 白芷(味道:辛溫;用量:八分)
- 川芎(味道:辛溫;用量:一錢)
- 細辛(味道:辛熱;用量:七分)
- 蒺藜(味道:苦辛溫和;用量:八分)
- 桂枝(味道:辛甘熱;用量:七分)
- 當歸(味道:辛溫;用量:一錢)
- 南星(味道:苦辛溫和;用量:半錢)
- 木香(味道:辛溫;用量:七分)
- 菖蒲(味道:苦辛溫和;用量:一錢)
- 木通(味道:淡平;用量:一錢)
- 甘草(味道:甘溫;用量:七分)
服用方法:用清水煎煮好後,在飯後趁溫熱服用。
治陰虛耳聾,治宜滋陰為主,是以用熟地、菟絲子、破故紙、胡蘆巴、杜仲等以補陰精,當歸、川芎以益陰血,桂枝、川椒、白芷、白蒺藜以散鬱滯,菖蒲開關竅,通靈氣,佐磁石滋腎水。水乃金之子,而磁石乃鐵之母,是金之屬,子母相生之道,類如此也。
白話文:
治療陰虛耳聾,治療應以滋陰為主。因此,使用熟地、菟絲子、破故紙、胡蘆巴、杜仲等來補陰精;當歸、川芎來益陰血;桂枝、川椒、白芷、白蒺藜來散鬱滯,菖蒲開關竅,通靈氣;再輔以磁石來滋腎水。水是金的兒子,而磁石是鐵的母親,屬於金的種類,子母相生之道,就像這樣。
熟地(甘溫,酒浸,四兩),菟絲子(辛甘溫,酒浸,三兩),蘆巴(苦溫,三兩),破故(苦辛溫,三兩),杜仲(辛甘溫,二兩),川歸(辛溫,三兩),川芎(辛溫,一兩),桂枝(辛甘溫,一兩),川椒(辛熱,一兩),白芷(辛溫,一兩),蒺藜(甘溫,一兩),菖蒲(苦辛溫,二兩),磁石(辛鹹平,二兩,通竅以治耳聾),共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以酒煎蔥白湯下五十丸。
白話文:
- 熟地黃:甘味溫性,浸泡於酒中(4 兩)
- 菟絲子:辛甘溫性,浸泡於酒中(3 兩)
- 蘆薈:苦溫(3 兩)
- 破故紙:苦辛溫(3 兩)
- 杜仲:辛甘溫(2 兩)
- 川歸:辛溫(3 兩)
- 川芎:辛溫(1 兩)
- 桂枝:辛甘溫(1 兩)
- 川椒:辛熱(1 兩)
- 白芷:辛溫(1 兩)
- 蒺藜:甘溫(1 兩)
- 菖蒲:苦辛溫(2 兩)
- 磁石:辛鹹平(2 兩,通暢耳道,治療耳聾)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約如梧桐子。每次用酒煮蔥白湯送服 50 丸。
丹溪止鳴散
治一切耳鳴。用川烏之辛,以散淫邪;菖蒲之辛,開竅以通中靈氣。
川烏(辛熱),菖蒲(辛溫),各等分,為細末,以綿裹塞耳,日換三五次。
丹溪滲濕散
白話文:
丹溪止鳴散
用於治療各種耳鳴。使用川烏的辛熱特性來散去邪氣;菖蒲的辛溫特性來打通耳竅,使靈氣流通。
將川烏和菖蒲各取等量,研磨成細粉,用棉絮包裹後塞入耳朵,每日更換三到五次。
丹溪滲濕散
治耳中膿水流凍。故用龍骨、枯礬、黃丹、烏賊魚骨等以滲濕,赤小豆、胭脂胚等以收膿水,佐麝香以通關竅。
白話文:
治療耳朵流膿。因此使用龍骨、枯礬、黃丹、烏賊魚骨等藥物來乾燥傷口,赤小豆、胭脂等藥物來收斂膿水,輔以麝香來疏通竅道。
龍骨(甘鹹平,五錢),枯礬(甘澀寒,五錢),黃丹(辛寒,一兩),麝香(辛溫,五分),烏賊魚骨(鹹寒,五錢),赤小豆(辛甘酸,五錢),脂胚(甘淡,五錢),共為極細末,摻入耳中。
東垣滋腎丸
白話文:
將龍骨(味甘鹹,性平,5 錢)、枯礬(味甘澀,性寒,5 錢)、黃丹(味辛,性寒,1 兩)、麝香(味辛溫,5 分)、烏賊魚骨(味鹹寒,5 錢)、赤小豆(味辛甘酸,5 錢)和脂胚(味甘淡,5 錢)磨成極細的粉末,放入耳道中。
治腎虛敗,耳鳴耳聾。法當補腎元。故用黃柏、知母、肉桂等滋陰補腎。
黃柏(辛苦寒),知母(苦辛寒),肉桂(辛甘熱),共為末,煉蜜丸,淡鹽湯下。
白話文:
治療腎虛衰竭,導致耳鳴和耳聾。方法上應該補腎元氣。因此使用黃柏、知母、肉桂等藥材滋陰補腎。
2. 附方
防風通聖散,治風熱耳聾之症。方見痰門。
滾痰丸,治痰火壅塞耳聾。方見痰門。
四物湯,治陰血不充以致聾。血門。
涼膈散,熱門。
白話文:
防風通聖散能治療風熱引起的耳聾。滾痰丸可以治癒痰火阻礙導致的耳聾。四物湯則針對陰血不足引起的耳聾。涼膈散則屬於熱證的藥方。
虎潛丸,滋陰大補丸,並虛損門。
白話文:
虎潛丸:滋養陰分,補益氣血的大補丸,適用於虛損證候。
龍薈丸,燥門。
木香檳榔丸,痢門。
白話文:
龍薈丸,用於治療燥熱。
木香檳榔丸,用於治療痢疾。
神芎丸,大黃、黃芩、黑醜、滑石各等分,共為末,滴水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五七十丸。
白話文:
神芎丸:
由大黃、黃芩、黑醜、滑石等分量製成。將它們研成細末,加水揉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服用時用水米送服,一次五七十丸。
3. 論
鼻者,肺之竅。經云: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是也。且肺乃為藏府華蓋,外司皮毛,故風寒外束,而鼻為之不利,火熱內攻,而鼻出清涕,或流清汁,或為鼻⿰鼻秀准赤之候。是以經云:肺熱則出涕。又云:膽移熱於腦,而為鼻頺、鼻淵是也。大凡鼻出清涕如湧泉,水滲而下,久而不已,則為鼻⿰鼻蔑衄血、鼻肉壅塞等症。
學者宜類推求,毋執一偏,以誤大命。
白話文:
鼻子是肺部的外在孔竅。經書上說:西方屬金,顏色為白色,與肺相通,鼻子就是肺在體表的通道。肺是五臟六腑的保護傘,主司皮毛。因此,風寒從外面侵襲,鼻子就會受到影響;火熱在體內上攻,鼻子就會流清鼻涕,或者鼻水不斷,或者鼻子腫脹發紅。所以經書上說:肺有熱就會流涕。又說:膽熱上衝腦部,就會導致鼻樑根發炎、鼻子化膿。一般來說,鼻出清涕如同泉水湧出,鼻水不斷流淌,時間久了就會導致鼻出血、鼻腔堵塞等症狀。
4. 鼻症脈法
右寸脈浮洪而數,為鼻衄、鼻齄。
左寸脈浮緩,為傷風鼻塞,鼻流清涕。
白話文:
右手脈象浮大且快,表示可能出現鼻出血或鼻息肉。
左手脈象浮而緩,表示可能是感冒導致的鼻塞和流清鼻涕。
5. 治鼻症大法
鼻之為病,盡由心肺二經受病,有熱有寒。若寒客於皮毛,則鼻為之不利,苟熱壅清道,則氣不宣通。大法當要分別寒熱二因而療。如因外寒者表之,以麻黃、桂枝之類;若因肺熱者清之,以芩、連、梔子之屬。況鼻居面之中嶽,為陽中之陽,一身之血,面鼻皆最至精至清之血。
白話文:
鼻子出現問題,都是因為心肺兩條經絡出了狀況,可能是寒氣或熱氣造成的。如果寒氣滯留在皮膚表面,鼻子就會不通暢;如果熱氣阻塞了氣道,氣血就會不通暢。治療的大原則是要分辨寒氣和熱氣,然後對症下藥。如果是外來的寒氣引起的,就需要祛除表寒,可以用麻黃、桂枝之類的藥物;如果是肺部熱氣引起的,就要清熱,可以使用黃芩、連翹、梔子之類的藥物。而且鼻子位於臉部的最高點,是陽中之陽,人體的血液中,面部和鼻部的血是最精純最清澈的。
若飲酒之人,酒氣上炎,面鼻之血皆為酒所攻。設一風寒所泣,則凝而不行,故色變紫黑。治宜化滯氣,生新血,以四物湯加酒片芩、酒紅花、茯苓、陳皮、甘草、生薑,煎湯服五靈脂末。如氣弱者,加酒浸黃耆。如鼻頺、鼻淵,宜防風通聖散加薄荷、黃連。如鼻壅塞,乃肺氣盛,用枯礬和麵脂,為末,綿裹塞鼻中,數日即消。
白話文:
如果飲酒的人,酒氣上衝,導致面部和鼻子的血氣都被酒氣侵襲。如果再受風寒之邪,血氣凝結不通,就會變成紫黑色。治療應以化解鬱滯氣機,生長新血為主。可以使用四物湯,並加入酒片芩、酒紅花、茯苓、陳皮、甘草、生薑,煎湯服用五靈脂末。如果氣虛,可以加入酒浸黃耆。如果出現鼻頺、鼻淵,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並加入薄荷、黃連。如果鼻子堵塞,是肺氣太盛,可以使用枯礬與麵粉調和,研磨成粉末,用棉花裹住塞入鼻中,數日後即可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