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35)
卷之三 (35)
1. 丹溪治火活套
凡陰虛火動難治。
火鬱當發,看在何經,輕者可降,重者從性而升之。凡熱氣從左邊起者,肝火也;從臍下起者,陰火也;從肺起入腹,陰虛之極。
凡火起於九泉之下者,多死。一法用附子末,津調塗湧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掩指宛宛中,屬少陰腎經。四物湯加白馬脛骨,降陰中火,可代芩、連。黃芩、黃連、梔子、大黃、黃柏,非陰中之火不可用。
人中白,須風露中二三年者佳,此物極善瀉腎火。
人中黃,大涼,治疫病極效,亦須年久者佳。
中氣不足者,味用甘溫,利小便降火極速。
山梔子仁大能降火從小便瀉出。其性屈曲下行,人所不知。亦能治痞塊中火邪。
白話文:
【丹溪治療火熱病症的靈活方法】
凡是因陰虛導致的火熱症狀,往往較難治療。
火氣鬱積時應考慮引導它發散,要觀察火熱屬於哪條經絡,如果是輕微的情況可以採取降火的方式處理,嚴重的情況則需順著火氣的特性來提升它。一般來說,如果熱氣從身體左側開始,可能是肝火旺盛;如果從肚臍下方開始,可能是陰火;如果從肺部開始並擴散到腹部,代表陰虛已達到極度。
若火熱從腳底湧泉穴(位於腳掌凹陷處,蜷曲腳趾時會形成一個窩)升起,通常情況危急,可能難以救治。有一種療法是使用附子粉,以唾液調和後塗抹於湧泉穴,此穴道歸屬少陰腎經。四物湯加上白馬脛骨,可以降陰中之火,可以替代黃芩、黃連等藥物。然而,黃芩、黃連、梔子、大黃、黃柏這些藥物,除非是針對陰中之火,否則不適用。
人中白(即尿垢),必須在風露中存放兩三年以上的品質最佳,這種東西非常適合清瀉腎火。
人中黃(即人膽石),極寒涼,對於治療瘟疫疾病極為有效,同樣需要存放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對於中氣不足的人,應使用甘溫的藥材,有利於小便,降火效果迅速。
山梔子仁具有強大的降火作用,能通過小便排出體內的火熱。它的特性是向下彎曲,這一點很少有人知道。同時,它也能治療由火邪引起的痞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