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0)

1. 丹溪治腹痛活套

凡腹痛之症,多是氣血澀泣不通而作。其中有寒熱、死血、食積、濕痰、虛實數者之不同,大法在乎推究各因而療。如邪在氣分,宜木香檳榔香附枳殼。如邪在血分,宜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之類。

白話文:

凡是肚子疼痛的症狀,大多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其中有寒熱、死血、食積、濕痰、虛實等不同的情況,治療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原因來確定。

例如,如果病邪在氣分,宜使用木香、檳榔、香附、枳殼等藥物。如果病邪在血分,宜使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藥物。

凡上中二焦作痛,多屬於食,宜溫散之,加炒乾薑蒼朮、川芎、香附、白芷之類。不可用峻利藥攻下之,蓋食得寒即凝,逢熱即化,更兼行氣快氣之藥助之,無有不效。

白話文:

凡是上、中焦(胸部和腹部)疼痛的,大多是飲食停滯造成的,宜使用溫熱藥物疏散,可以加入炒乾薑、蒼朮、川芎、香附、白芷等。不可用峻烈的瀉下藥物,因為食物遇到寒冷就會凝結,遇到熱氣就會消散,再加上行氣通氣的藥物幫助,沒有不有效的。

如絞腸痧作痛,以樟木煎湯大吐,或白礬調湯吐之,或鹽湯亦可吐,宜刺委中出血。

白話文:

如果發生絞腸痧腹痛,可以用樟木煎湯引發嘔吐來治療;或者用白礬調湯引發嘔吐;或者用鹽湯也可以引發嘔吐。此外,適當地針刺委中穴,使其出血。

凡腹以手按之痛稍定者,屬虛,宜蒼朮、薑、桂之類;如腹痛手不可近者,屬實,宜硝黃之類利下之。

如因飲食過傷而作痛,必問何物所傷,如傷生冷硬物,宜東垣木香見現丸、三稜消積丸之類。

白話文:

如果因飲食過量而引起疼痛,一定要詢問是哪種食物造成的。例如如果是因食用生冷或堅硬的食物而受傷,可用東垣木香見現丸、三稜消積丸等藥物。

如傷熱物而作痛,宜枳實導滯丸三黃枳朮丸之類,看患者強弱緩急下之。如氣虛之人,因飲食過傷而腹痛,宜補瀉兼施,用二陳湯加川芎、白芷、神麯、麥芽人參、蒼朮之類,或送前推積藥。

白話文:

如果因為食用燥熱的食物而引起腹痛,可以服用枳實導滯丸、三黃枳朮丸等藥物,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的緩急來決定是否服用瀉藥。

如果因氣虛而導致飲食過量而腹痛,需要補虛瀉實同時進行,可以用二陳湯加入川芎、白芷、神曲、麥芽、人參、蒼朮等藥物,或者服用先前的排積滯藥物。

如腹中常覺有熱,有暴痛暴止者,此乃積熱所致,此乃積,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如果經常覺得肚子發熱,並且有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這種情況是由於積聚的熱氣引起的,可以使用承氣湯來治療。

如因跌撲而作痛者,宜以桃仁承氣湯,及抵當湯之類逐去惡血即止。

白話文:

如果因為跌打而疼痛,應該用桃仁承氣湯或抵當湯等藥方,把淤血排出就能痊癒。

2. 治腹痛方

治中氣虧敗,陰寒乘之而作腹痛,法當補中氣,散陰寒。經云:中氣不足者,補之以甘溫。又云:辛以散之,熱以勝寒。是以用黃耆甘草大棗等諸甘溫以補中氣,乾薑肉桂等諸辛熱以散陰寒。經云:酸以收之,故佐芍藥之酸,收陰而止腹痛。

白話文:

治療中氣虛弱,導致陰寒侵襲而引起腹痛時,應採取補中氣、散陰寒的辦法。醫經上說:中氣不足的人,要用甘溫之藥補益。又說:辛味之藥能散結,熱性之藥能勝寒。因此,使用黃芪、甘草、大棗等甘溫之藥來補益中氣,用乾薑、肉桂等辛熱之藥來驅散陰寒。醫經上還說:酸味之藥能收斂,所以輔以芍藥的酸味,收斂陰氣,止住腹痛。

黃耆(甘溫,二錢),炙草(甘溫,一錢),大棗(甘溫,三枚),乾薑(辛熱,一錢),肉桂(辛熱,一錢),芍藥(苦酸寒,六分),水煎,乘熱服。

白話文:

黃耆(味甘、性溫,2錢),炙草(味甘、性溫,1錢),大棗(味甘、性溫,3顆),乾薑(味辛、性熱,1錢),肉桂(味辛、性熱,1錢),芍藥(味苦、酸、性寒,6分),加水煎煮,趁熱服用。

治熱結於內,大鞕不通,腹肚急痛。治宜散結通大便以拂熱。是以用乾薑之辛以散結,用巴豆大黃通大便以拂熱。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熱氣積聚,導致大便不通,腹部的肚子會劇烈疼痛。治療的方法是散結通便,藉此驅散熱氣。所以使用辛辣的乾薑來散結,使用巴豆和大黃來通便,從而驅散熱氣。

乾薑(辛熱,三錢),巴豆(辛熱去殼,另研如泥,五錢),大黃(苦寒,一兩),為末,蜜丸如豌豆大,白湯送下一丸。如壯盛人,加一丸。

白話文:

將乾薑(溫熱,三錢)、去殼研成泥的巴豆(溫熱,五錢)、大黃(苦寒,一兩)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劑。用白開水送服一丸。若身體強壯的人,可加服一丸。

治寒邪凝泣不舒,以致腹作痛者。法當散寒行滯。是以用良蓋、官桂之辛熱以散寒,用厚朴之辛溫以行滯。

白話文:

治療因寒氣凝結鬱積而導致腹痛,需要散寒和疏通氣滯。因此使用生薑和肉桂的辛熱性來散寒,使用厚朴的辛溫性來疏通氣滯。

良薑(辛熱,二錢),官桂(辛熱,二錢),厚朴(苦辛溫,二錢),水煎,乘熱服。

白話文:

用良薑兩錢(辛熱),官桂兩錢(辛熱),厚朴兩錢(苦辛溫),加水煎煮,趁熱喝。

治中氣虧敗,脾胃虛寒而作腹痛。法當補中益氣為主,溫胃散寒,行滯滲濕為標。故用人參、黃耆、炙草補中益氣,白豆蔻、益智、砂仁和脾溫胃,薑黃乾薑散寒,厚朴、陳皮行滯,澤瀉滲濕。

白話文:

針對中氣不足,脾胃虛寒而導致的腹痛,治療原則應以補中益氣為主,同時溫暖脾胃、散寒、促進氣血運行和排除濕氣。因此,使用人參、黃耆、炙草來補中益氣;白豆蔻、益智、砂仁來溫脾暖胃;薑黃、乾薑來散寒;厚朴、陳皮來促進氣血運行;澤瀉來排除濕氣。

人參(甘溫,二錢),黃耆(甘溫,三錢),炙草(甘溫,七分),白蔻(辛溫,八分),益智(辛溫,七分),砂仁(辛溫,七分),薑黃(辛熱,一錢),乾薑(辛熱,七分),厚朴(辛溫,七分),陳皮(辛溫,八分),澤瀉(鹹寒,八分),水煎,熱服。如嘔,加姜三片。

白話文:

人參(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二錢)

黃耆(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三錢)

甘草(味道甘甜,性質溫和,七分)

白蔻(味道辛辣,性質溫和,八分)

益智(味道辛辣,性質溫和,七分)

砂仁(味道辛辣,性質溫和,七分)

薑黃(味道辛辣,性質偏熱,一錢)

乾薑(味道辛辣,性質偏熱,七分)

厚朴(味道辛辣,性質溫和,七分)

陳皮(味道辛辣,性質溫和,八分)

澤瀉(味道鹹,性質寒,八分)

用水煎煮,趁熱服用。如果會嘔吐,請加入三片生薑。

治小腹停寒作痛。故用良薑、附子以散寒,茴香、炒鹽疏小腸及心氣,當歸調理氣血各歸其所,全蠍驅筋膜以疏邪,玄胡去腹中積,炙草緩中,用柴胡鼓舞胃氣上騰。

白話文:

治療小腹寒氣停留而疼痛。因此使用良薑和附子來祛散寒氣,茴香和炒鹽疏通小腸和心氣,當歸調和氣血,使它們各歸其位,全蠍驅除筋膜中的邪氣,玄胡去除腹中的積氣,炙甘草緩和中心,用柴胡振奮胃氣向上升騰。

良薑(辛熱,一兩),附子(辛熱,二錢),茴香(辛甘溫,二錢),炒鹽(鹹溫,一兩),川歸(辛溫,一兩),全蠍(辛溫,二錢),玄胡(苦甘溫,一兩,兼治心氣小腹痛,神效),炙草(甘溫,五錢),柴胡(苦寒,五錢),共為末,以酒打神麯糊丸,如梧子大,每以淡醋湯空心送下五七十丸。

白話文:

生薑(辛辣溫熱,一兩),附子(辛辣溫熱,二錢),茴香(辛辣香甜溫熱,二錢),炒鹽(鹹辣溫熱,一兩),川芎(辛辣溫熱,一兩),全蠍(辛辣溫熱,二錢),玄胡(苦甘溫熱,一兩,輔助治療心氣小腹痛,效果顯著),甘草(甘甜溫熱,五錢),柴胡(苦寒,五錢)。

將其研磨成粉末,用酒打神曲糊成丸子,大小猶如梧桐子。每次空腹用淡醋湯送服五十到七十粒。

河間芍藥甘草湯

治一切肚腹痛。用甘草緩急和中,白芍收陰以止腹痛。

炙草(甘溫,三錢),白芍(苦酸寒,五錢),加姜三片,水煎,溫服。

黃連湯

治中氣虧敗,陰寒外乘,鬱熱內激,腹痛嘔逆。法當補中氣為主,故用人參、甘草、大棗以補中氣為本。乾薑、桂枝等以散外寒,黃連清鬱熱為標。兼佐以半夏降逆氣以止嘔逆。

白話文:

治療中氣虛弱、外受寒邪、內有鬱熱的腹痛嘔吐。治療方法應以補中氣為主,因此使用人參、甘草、大棗來補益中氣為根本。乾薑、桂枝等驅散外寒,黃連清熱解鬱為輔。再加入半夏降逆氣,以止嘔吐。

人參(甘溫,二錢),炙草(甘溫,五分),大棗(甘溫,三枚),乾薑(辛熱,七分),桂枝(辛甘熱,一錢),半夏(辛溫,八分),黃連(苦寒,炒褐色,一錢),水煎,乘熱服。

白話文:

人參(味甘性溫,兩錢),炙草(味甘性溫,五分),大棗(味甘性溫,三枚),乾薑(味辛性熱,七分),桂枝(味辛甘性熱,一錢),半夏(味辛性溫,八分),黃連(味苦性寒,炒至褐色,一錢),以上藥材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治脈洪,熱邪干腹作痛,法當清熱為先,是以用黃芩清熱為君,芍藥益陰為臣,用甘草緩急和中為佐。一本加姜三片。

白話文:

治療脈搏洪大的熱邪侵犯腹部所致的疼痛,應以清熱為首要方法,因此使用黃芩清熱作為君藥,芍藥滋陰作為臣藥,用甘草緩解急症、調和中氣作為佐藥。另一本醫書中添加三片生薑。

黃芩(苦寒,三錢),白芍藥(苦酸寒,二錢),炙草(甘溫,七分),水煎,乘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