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7)
卷之七 (7)
1. 治脅痛藥方
丹溪破瘀湯
白話文:
丹溪破瘀湯是一種用於打通瘀血的藥方。
治一切瘀血積作脅痛。治宜行瘀疏滯可也。經云:苦走血,辛散滯。是以用紅花、桃仁諸苦以行瘀血,川芎、香附、青皮諸辛以疏滯氣。
白話文:
治療所有因瘀血積聚引起的肋部疼痛。治療方法應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氣滯為主。經典中說:「苦味能促進血液運行,辛味能散結消滯。」因此,使用紅花、桃仁等苦味藥材來活血化瘀,川芎、香附、青皮等辛味藥材來疏通氣滯。
桃仁(苦辛溫,去皮留尖,二錢),紅花(苦甘辛平,錢半),香附子(苦辛溫,一錢),川芎(辛溫,一錢),青皮(苦辛寒,八分,肝經引藥),水煎,溫服。
龍薈丸
白話文:
桃仁(有苦味、微辛味,去皮保留尖端,二錢),紅花(有苦味、甘味、辛味,平性,半錢),香附子(有苦味、辛味,溫性,一錢),川芎(有辛味,溫性,一錢),青皮(有苦味、辛味,寒性,八分,能引導藥物進入肝經),水煎後,溫熱服用。
治肝火鬱甚而作脅痛。治宜疏泄肝火可也。是以用蘆薈、大黃、山梔、黃連、膽草,以泄肝火。夫肝乃血之藏,肝火熾甚,而血不無被傷,故加當歸、川芎以理血,佐木香以行滯氣。
白話文:
治療肝火過於旺盛導致的肋骨疼痛。治療方法應當疏發肝火。因此使用蘆薈、大黃、山梔、黃連、膽草來消除肝火。肝臟是儲存血液的器官,肝火過旺會損傷血液,因此加入當歸、川芎來調整氣血,並佐以木香來疏通氣滯。
蘆薈(苦寒,六錢),大黃(苦寒,酒拌,浸),山梔(苦寒,炒),膽草(苦寒,酒洗),當歸(辛溫),川芎(辛溫,各一兩),黃連(苦寒,炒),木香(苦辛溫,各五錢),共為末,入麝少許,粥糊丸。每以薑湯送下三五十丸,仍以琥珀膏貼患處。
白話文:
蘆薈(苦寒,6錢),大黃(苦寒,用酒拌,浸泡),山梔子(苦寒,炒),膽草(苦寒,用酒清洗),當歸(辛溫),川芎(辛溫,各1兩),黃連(苦寒,炒),木香(苦辛溫,各5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少量麝香,用粥糊製成丸劑。每次用薑湯送服30-50丸,同時用琥珀膏貼敷患處。
一本有柴胡、青皮,無當歸、梔子。又一本有柴胡、黃芩各一兩,無大黃、木香。
推氣散
白話文:
第一個方劑含有柴胡和青皮,但不含有當歸和梔子。
第二個方劑含有柴胡和黃芩各一兩,但不含有大黃和木香。
治肝氣抑鬱不舒,右脅脹痛,法宜疏散肝經鬱滯可也。經云:辛以散之。是以用枳殼、桂心、片子薑黃諸辛藥以疏鬱滯,佐甘草緩急和藥以泄火。
白話文:
對於因肝氣鬱結而導致肝臟不舒、右側肋骨疼痛的情況,應採取疏散肝經鬱滯的方法。
古經書中記載:「用辛味藥物來疏散鬱滯。」因此,可以使用枳殼、桂心、片子薑黃等辛味藥物來疏解鬱滯。同時,添加甘草這種甘味藥物來緩解急症,並調和藥性以化解火氣。
枳殼(苦辛溫,一錢),桂心(甘辛溫,錢半),薑黃(苦辛溫,三錢),甘草(甘寒,錢半),共為末,每以薑棗湯調下三錢,或酒亦可。
白話文:
枳殼(苦味、辛味、溫性,一錢)
桂心(甘味、辛味、溫性,半錢)
薑黃(苦味、辛味、溫性,三錢)
甘草(甘味、寒性,半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
每次用薑棗湯調服三錢,也可以用酒送服。
2. 附方
小柴胡湯,治肝膽有餘之氣脅痛。
桃仁承氣湯,治瘀血脅痛。並傷寒門。
四物湯,血門。
二陳湯,治痰注脅痛。
控涎丹,並痰門。
八物湯,虛損門。
當歸龍薈丸,燥門。
白話文:
小柴胡湯,治療肝膽氣盛導致的脅痛。
桃仁承氣湯,治療瘀血導致的脅痛。也屬於傷寒門。
四物湯,屬於血門。
二陳湯,治療痰邪積聚導致的脅痛。
控涎丹,也屬於痰門。
八物湯,屬於虛損門。
當歸龍薈丸,屬於燥門。
3. 論
心痛之症,因狀多端,治難執一。有因心事鬱結,致血不生而痛者;有因飲食失節,致傷胃脘而痛者;有因清痰稠飲,與血相雜,妨礙升降而痛者;又有丹溪言人飲食熱物,以致死血流於胃口而作痛者;有因七情內郁,以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濁混淆而痛者,故治法宜乎分因而療。
白話文:
心痛的症狀有很多,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因為心中鬱悶,導致氣血不暢而疼痛;有的因為飲食不節制,導致損傷胃部而疼痛;有的因為痰液稠厚,與血液混雜,阻礙氣血運行而疼痛;又有丹溪先生說,人吃太多熱性食物,導致死血流入胃中而產生疼痛;也有因為七情過度抑鬱,導致清氣無法上升,濁氣無法下降,清濁混雜而疼痛。因此,治療方法應該根據不同的原因來對症下藥。
是以因心事鬱結致血不生而痛者,治宜開鬱養心血,兼以生血之劑;如傷食致傷胃痛者,法當滌盪,兼以消導之劑;如因清痰稠飲雜血,妨礙升降者,法當驅逐;如因七情內郁,以致清濁不分者,先當分提清濁;如因熱食,致使胃脘停留死血者,法當驅行瘀血。數症之外,先哲又有飲、食、風、悸、寒、熱、中、痓、火九種之分,茲不及述。
白話文:
因此,如果是因為心裡鬱結導致血液生成不足而疼痛,治療應該疏解鬱結、滋養心血,並搭配生血藥物;如果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胃痛,治療方法應該清除胃裡的食物,並搭配消化的藥物;如果是因為清痰、飲液和雜血阻礙氣血升降,治療方法應該去除這些阻礙;如果是因為七情內鬱導致清濁不分,治療方法首先應該區分清濁;如果是因為熱食導致胃裡停留死血,治療方法應該促進瘀血排出。除了以上幾種情況,古人還有將疼痛分為飲、食、風、悸、寒、熱、中、痓、火九種不同的種類,這裡就不一一敘述。
學者並觀本論,雖然種種不同,未有不由氣滯而致。古方皆用行氣散氣之劑,治而愈之。若氣得通,而痛則愈。經云,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是也。又有大寒犯觸心君之症,其狀甚惡,死在旦夕,惟有行氣可治,全在臨症斟酌,不可例拘,當從丹溪,分新舊而療。如初得者,宜用辛散,如久則鬱而成熱,宜用山梔為君,佐以溫劑引導,在隨機應變可也。
白話文:
各位學者同時觀察本篇醫書,雖然各種觀點各有不同,但都沒有提出不是由氣滯導致的。古時候的藥方都使用疏通氣息的藥物,治療後可以痊癒。如果氣息通暢,疼痛就會減輕。經典中說,疼痛是因為不通,通暢就不會疼痛。
還有因為大寒侵犯心臟導致的疾病,情況非常嚴重,瀕臨死亡,只有疏通氣息才能治療。具體用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斟酌,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學習丹溪的醫學方法,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對症下藥。如果剛發病,應該使用辛散的藥物;如果時間長了,鬱積化熱,應該用山梔為主藥,配合溫和的藥物引導氣息運行。具體用藥要靈活應變。
4. 心痛脈法
《脈經》曰:陽微弦則心痛,其責虛也。又云:心脈微急而痛。又云:火為心痹,引背痛。又云:心脈短而澀者,心痛。又云:澀者心痛。
大凡心痛,脈見浮大弦長者,死。
白話文:
《脈經》記載:
- 陽氣微弱,脈搏細而緊張,會導致心痛,主要是虛弱引起的。
- 心脈脈搏微弱急促也會心痛。
- 心臟衰弱時,體內火氣會引發背部疼痛。
- 心脈短促而遲滯,會導致心痛。
- 脈搏遲滯會導致心痛。
5. 治心痛大法
心痛之症,陳分三因及各經絡府腧而療。若外感火淫,則其氣閉,寒鬱於中焦,氣與邪爭作痛。
如足厥陰心痛,則其症兩脅急,引小腹連陰股相連而痛。
如手厥陰心注痛者,其症痛徹背,心煩,掌中熱,咽乾,目赤黃,脅滿。
如足太陰心痛,其症腹脹滿,澀澀然大便不利,膈閉咽塞。
如手太陰心痛,其症短氣不足以息,悸脅控痛,遺失無度,胸滿心煩。
如足少陰心痛,其症煩悸面黑,心懸胸滿,腰脊痛。
凡背腧諸經心痛,其症心與背相引,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凡諸府心痛,其症難以俯仰,小腹上衝,不知人事,嘔吐泄瀉。已上七條,盡乃諸經諸腧諸府涉邪,病屬外因。
若五藏內痛,汩以七情,則其氣痞結,聚於中脘,氣與血搏而作痛。
如肝心痛,其症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
如真心痛,其症手指節俱青,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如脾心痛,其症猶如針錐刺其心腹,蘊蘊然氣滿。
如肺心痛,其症痛從心間起,動作痛益甚,色不變。
白話文:
心痛的症狀,可以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經絡穴位來分類治療。如果外感火熱,就會導致氣閉,寒氣鬱結在中焦,氣與邪氣交戰而引起疼痛。
例如,足厥陰經的心痛,症狀是兩肋緊縮,疼痛牽引到小腹和陰股部位。
手厥陰經的心痛,症狀是疼痛穿透到背部,心煩意亂,手掌發熱,咽喉乾燥,眼睛發紅發黃,脅肋脹滿。
足太陰經的心痛,症狀是腹部脹滿,排便困難,胸膈阻塞,咽喉閉塞。
手太陰經的心痛,症狀是呼吸短促,心跳加速,心悸,脅肋疼痛,遺精,胸部脹滿,心煩意亂。
足少陰經的心痛,症狀是心煩意亂,心跳加速,面色發黑,心臟懸空,胸部脹滿,腰脊疼痛。
凡是背部的經絡穴位引起的心痛,症狀是心臟和背部相互牽引,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凡是臟腑引起的心痛,症狀是難以俯仰,小腹上衝,神志不清,嘔吐腹瀉。以上七條,都是由於經絡穴位或臟腑受到外邪入侵導致的疾病,屬於外因。
如果五臟內部疼痛,是由於七情所致,就會導致氣機鬱結,聚積在中脘部位,氣血交搏而引起疼痛。
例如,肝心痛,症狀是面色蒼白如死人一般,整天不能喘息。
真心痛,症狀是手指關節發青,早晨發病晚上死亡,晚上發病早晨死亡。
脾心痛,症狀就像針刺一樣,疼痛貫穿心腹,氣機鬱結,胸悶氣脹。
肺心痛,症狀是疼痛從心臟部位開始,活動時疼痛加重,面色無變化。
如腎心痛,其症痛與背相引,善瘛,猶如有物從後刺其前,心腹俟悸。已上六條,皆藏氣不平,不下食,食則不消,病屬內因。
白話文:
如果腎和心感到疼痛,症狀是疼痛與背部相互牽引,容易蜷縮起來,好像有東西從後面刺向前面,而且心腹部位會跳動。以上六條症狀,都是因為藏腑之氣不調和,不能夠消化食物,吃了食物也無法消化,這類疾病屬於內在因素造成的。
若飲食勞役,觸忤尤惡,致使藏氣不平,痞病膈於中,飲食逆注,變亂腸胃,發為疼痛。
或啖食生冷果實之類,因中寒不能消散,結為積,過食還發者,名積心痛。
又有藏寒生蛔而作痛。
又有婦人,惡血入於心脾而作痛。
已上四症,皆屬不內外因。
白話文:
如果飲食不節制、勞累過度,或者受到外邪侵襲,導致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食物逆流、腸胃功能紊亂,進而引發疼痛。
有些人由於吃了生冷瓜果等寒涼食物,導致寒氣積聚在體內無法散去,形成積塊,過食又會加重疼痛,稱為積心痛。
另外,體內寒氣會導致蛔蟲滋生,也會引起疼痛。
還有一些婦女,由於惡血積聚在心脾,也會導致疼痛。
以上四種情況,都是由於內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草豆蔻,性溫能散滯氣,利膈上痰。若胃脘委因寒作痛,用之如鼓應桴。若濕鬱成結痛,服之亦效。但必須以芩、連、梔子佐之。東垣草豆蔻丸,治寒熱心疼多獲奇效,但久病鬱熱而作痛者,不可單服。又如胃中清痰流飲作痛,其症腹中漉漉有聲,或手足寒痛,或腰膝脊脅抽掣作痛者,宜小胃丹,或三花神佑丸,或控涎丹,漸漸收功。
凡炒鹽、牡蠣粉,酒調善治諸心痛。
白話文:
草豆蔻性質溫熱,能疏散停滯的氣,化解膈膜上的痰液。如果胃部疼痛是因寒氣所致,使用草豆蔻效果很顯著。如果濕氣鬱積形成結塊疼痛,服用草豆蔻也有效。但必須搭配黃芩、黃連、梔子等藥材一起使用。劉完素的草豆蔻丸,治療因寒熱導致的心臟疼痛,效果奇佳。但如果疾病已久,鬱熱而疼痛,不可單獨服用草豆蔻。此外,像胃中清痰水飲導致的疼痛,症狀有腹部咕嚕作響,或手足發冷疼痛,或腰膝脊肋牽扯疼痛等,建議使用小胃丹、三花神佑丸、控涎丹等藥方,逐漸收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