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3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0)

1. 附方

桂枝湯,治傷風頭眩。方見傷寒門。

麻黃湯,治傷寒頭眩。傷寒門。

防風通聖散,半夏白朮天麻湯,方見頭痛門。

二陳湯,見痰門。

四物湯,見血門。

白話文:

[附方]

桂枝湯,用來治療因風邪入侵導致的頭暈症狀。此方詳細內容可參閱「傷寒」相關章節。

麻黃湯,適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頭暈。同樣可在「傷寒」相關章節找到此方詳細內容。

防風通聖散及半夏白朮天麻湯,這兩種方劑的詳細內容可以在「頭痛」相關章節中查閱。

二陳湯,相關細節請參閱「痰」相關章節。

四物湯,其詳細內容則在「血」相關章節中有所記載。

2. 眼目門

3.

目之為病,因狀多端,不可一途而治,故有風寒外束,鬱熱於內而障者;有因心氣不足致血不生,目無血榮而致者;有因腎水虧敗,火無所畏,上炎而攻目者;有因怒氣動,肝火上攻者;有肝病而患及於目者。目因心之血使,受五藏六府之精明。經云: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是也。

但藏府之氣,不能自運,皆由脾氣轉輸而致,苟脾氣被傷,轉輸失職,而目亦無所受矣。經云:諸病不能榮養於目是也。治療之法,如因風寒外束者,當驅風散熱為主;因心不足及血不充者,宜養血安神為先;因腎水虧乏者,法當滋陰補腎;因脾病不輸者,法當補中健脾。

又有卒然昏眩冒倒而不見物者,由乎元氣虧乏,虛火上炎,熏及心神,沖郁玄府所致,法當補中益氣,而患自瘳,經云:虛火可補是也。全在臨機應變,不可膠柱鼓瑟,學者宜致思焉。又有枯木禪師論眼病有七十二種,分外內二因,內因二十有七,外因四十有五,茲不及論。

學者宜觀本論可也。

白話文:

眼睛的疾病,原因和症狀變化多端,不能用同一方法來治療。有的是由風寒侵襲,體內熱氣鬱結導致視力障礙;有的因為心臟功能不足,導致血液生成不足,眼睛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而致病;有的因為腎臟功能衰弱,無法制約體內的火氣,火氣上攻眼睛;有的是因為憤怒,引起肝臟火氣上升;有的是肝臟疾病影響到眼睛。眼睛的健康與心臟的血液運送能力有關,同時受到五臟六腑精華的滋養。

然而,五臟六腑的氣息無法自行運行,都需藉由脾臟的功能來轉換和輸送。如果脾臟功能受損,輸送工作就會失常,眼睛也就無法得到必要的滋養。因此,治療的方法,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就應該以驅風散熱為主;如果是心臟功能不足或血液不夠,則應以養血安神為先;如果是腎臟功能衰弱,就該滋陰補腎;如果是脾臟功能失調,則要補中健脾。

此外,突然出現頭暈、眼前一片黑暗,看不清東西的情況,通常是由於元氣不足,虛火上炎,影響心神,造成這種情況,治療方法應當補中益氣,病癥自然會好。所有的治療方法,都應根據具體病情靈活應對,不能死板地套用,學習者應當深入思考。另外,枯木禪師認為眼病有七十二種,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有二十七種,外因有四十五種,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學習者應當參考本論。

4. 眼目脈法

左寸脈洪數,心火炎也,關脈數而洪,肝火盛也。

右寸關俱弦洪,乃肝木挾相火之勢而來侮所不勝。

白話文:

在檢視眼睛與其相關症狀的脈診方法上,如果左手寸脈呈現洪大且跳動快速,這表示心臟的火氣旺盛。而若左手關脈也同樣顯示出跳動快速且洪大的特徵,則是肝臟的火氣過盛。

右手的寸脈和關脈同時呈現弦狀且洪大,這代表肝臟的機能,結合了旺盛的相火(一種中醫理論中的火氣),正影響到它本不能剋制的其他臟腑。

5. 治眼目大法

目者,肝之外候,乃藏府之精華,為宗脈之所聚。其白睛屬肺金,肉輪屬脾土,赤脈屬心火,黑珠屬肝木,神光屬腎水。其病皆出於火,如白珠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珠腫瘴,火乘肝也;赤脈貫睛,心火自盛;神光腫痛,火乘腎也。治療之法,在藥則宜鹹寒之劑,或吐之下之,在針則宜神庭、上星、囟會、前項、百會諸穴以刺之。雖然,尤當詳其各經氣血多少施治。

如目內眥並目之上綱,俱屬太陽,其經血多氣少。

如目銳眥皆屬少陽,其經氣多血少。

如目之下綱並目兩旁交額之中,俱屬陽明,其經氣血俱多。

如連目之系屬厥陰,其經少氣多血。是以凡血盛之經為患者,則大宜灸刺。

如血少之經勿刺,大宜苦寒之劑,涼血瀉火為主。

又河間謂:在府屬表,當驅風散熱;在藏屬裡,宜養血安神。

如暴火,眼昏澀,眵膜淚斑入眼,皆風熱也,乃肝氣盛,而發在標,宜表散以去之。

如昏弱不欲視物,內瘴,見黑花,瞳子散,皆因內也,乃血少神勞腎虛之故,宜補腎養血安神以調之。

如瞳子散大,皆食辛熱之所為,蓋辛主散,熱盛之故。治法當以芩、連之苦寒治辛熱為君,川芎、生地養血為臣,以五味之酸收瞳子之散為佐,地骨皮之清熱為使。或煎湯送下滋陰地黃丸尤妙。

如久病昏黑,宜生地、川歸為君,用甘菊花、防風、羌活等之類以佐之。

如暴發赤瘴,宜防風、黃芩為君以瀉火,黃連、當歸為臣以養血,稍加羌活、柴胡、升麻、白芷、甘草之類以為佐使。如白睛痛,加白豆蔻少許。

白話文:

【治眼目大法】

眼睛是肝臟在外的徵兆,是臟腑精華的表現,也是諸多脈絡聚集的地方。其中,眼白部分與肺金相聯,眼皮與脾土相關,紅色的血管反映心火的情況,瞳孔則對應肝木,而神光(即眼睛的光澤)則反映腎水的狀況。

眼睛的疾病大多是由火熱引起,例如,眼白變紅,這表示肺部有火;眼皮紅腫,代表脾臟有火;瞳孔腫脹,表示肝臟有火;紅色的血管布滿眼球,則是心火旺盛;若神光腫痛,則是腎臟有火。治療方法上,藥物方面應選擇鹹寒的藥物,可能還需使用催吐或瀉下的療法。針灸治療時,可選擇神庭、上星、囟會、前項、百會等穴位進行刺激。然而,治療時仍需詳細判斷各條經絡的氣血狀態,並根據情況施治。

例如,眼睛的內側及上方眼瞼都屬於太陽經,此經脈的血液較多而氣較少;眼睛的外側屬於少陽經,此經脈的氣較多而血較少;眼睛下方和眼周的額頭中間都屬於陽明經,此經脈的氣血都很充足;連接眼睛的部分屬於厥陰經,此經脈的氣較多而血較少。因此,對於血液充足的經脈,適合使用灸法或針刺;對於血液較少的經脈,則不宜針刺,而應使用苦寒的藥物,以涼血去火為主。

另外,河間學派認為,對於表層的問題,應以驅風散熱為主;對於深層的問題,則應養血安神。例如,如果眼睛突然出現昏花、乾澀、眼屎、淚液混濁等症狀,這些都是由風熱引起的,這是肝氣過盛,而表現在表面的症狀,應使用表散法來消除。

如果眼睛模糊,看不清事物,或是瞳孔擴散,看到黑點,這些都是內部的問題,通常是由於血液不足、精神疲勞、腎虛所導致,應通過補腎、養血、安神的方法來調理。

如果瞳孔擴大,通常是食用辛辣、熱性食物所導致,因為辛辣的食物有散發的作用,且身體過熱。治療方法上,應以黃芩、黃連的苦寒特性來抑制辛辣和熱性食物的影響,再配以川芎、生地等藥物來養血,並用五味子的酸性來收縮瞳孔,以及地骨皮來清熱。也可以煎煮湯藥,服用滋陰地黃丸,效果更佳。

對於長期眼疾,眼睛昏暗,可以生地、川芎作為主要藥材,輔以甘菊花、防風、羌活等藥物。

對於突然發生的眼部紅腫,可以防風、黃芩作為主要藥材來降火,黃連、當歸來養血,再輔以羌活、柴胡、升麻、白芷、甘草等藥物。如果眼睛疼痛,可以加入少量的白豆蔻。

6. 丹溪治眼活套

凡目病大抵有四:曰風熱,曰神疲,曰血少,曰腎虛。

如因風熱者,宜以辛涼之劑以散之。

如血少,宜以四物湯之類主之。

如神疲者,宜以補中益氣湯之類主之。

如腎虛者,宜以滋陰補腎之類主之。

如能遠視,不能近視者,乃火盛水虧,法當補腎,宜加味地黃丸之類主之。

如能近視,不能遠視者,乃水盛火虧,法當補心,宜定志丸之類主之。蓋火虧者,乃心血不足也,水虧者,乃腎水不足也。

白話文:

大體上,眼睛的疾病可歸納為四種原因:風熱侵襲、精神疲憊、血液不足、腎臟虛弱。

如果是由風熱導致的,應使用辛涼的藥物來散去風熱。

如果是血液不足,應使用如四物湯一類的藥物來治療。

如果是精神疲憊所致,應使用如補中益氣湯一類的藥物來治療。

如果是腎臟虛弱,應使用滋陰補腎的藥物來治療。

如果只能看遠而不能看近,這通常是因為火氣過旺而腎水不足,應補腎,可用加味地黃丸一類的藥物來治療。

如果只能看近而不能看遠,這通常是因為腎水過旺而心火不足,應補心,可用定志丸一類的藥物來治療。心火不足,即心血不足;腎水不足,即腎精不足。

7. 治眼藥方

清目飲

治心血不足,風熱外襲,以致眼目澀痛。澀者血少也,痛者風熱也。治宜補益心血為主,清風熱為標,故用當歸、生地、川芎等以補心血,用甘草、防風、荊芥穗等以散風,佐玄參、黃芩以清熱。

當歸(辛甘溫,一錢),生地(苦甘寒,一錢),川芎(辛溫,七分),甘菊(甘溫,八分),防風(辛溫,六分),荊芥(辛涼,七分),玄參(苦寒,七分),黃芩(苦寒,一錢),水煎,每食後日進三服。

蔓荊子湯

治中氣虧敗,內瘴昏暗,治宜補益中氣為主。是以用人參、黃耆、甘草等以補中氣為本,佐黃柏滋腎水,白芍瀉脾火,蔓荊子疏風熱,三者為標。

人參(甘溫,錢半),黃耆(甘溫,一錢),生草(甘寒,五分),黃柏(苦寒,四分),白芍(苦酸寒,七分),蔓荊子(苦辛寒,七分),水煎,食後日三服。

風熱飲

治一切風熱上壅,眼目疼痛。治宜疏風散熱可也。是以用防風、羌活、荊芥等以散風,佐片芩以清熱。

防風(辛溫,一錢),羌活(辛溫,七分),荊芥(辛涼,一錢),片芩(苦寒,二錢),水煎,食後日三服。

滋血湯

治瘦人血少,挾風熱目痛。治宜補血疏風清熱。是以用當歸、川芎、生地等以益陰血,防風、荊芥、甘草以疏風,佐以玄參清熱瀉火。

當歸(辛甘溫,一錢),川芎(辛溫,一錢),生地(苦甘寒,八分),防風(辛溫,七分),荊芥(辛溫,六分),甘菊(甘溫,一錢),玄參(苦寒,七分),水煎,每食後日三服。

滋陰地黃丸

治火熱刑肺,一切目症。治宜瀉火清金為要。故用芩、連、柴胡、地骨皮等以退火熱,人參、天冬、麥冬、五味等以清肺金,生地、熟地、當歸養血,佐枳殼疏滯,甘草和藥。

黃芩(苦寒,二兩),黃連(苦寒,一兩),柴胡(苦寒,七錢),地骨(苦寒,八錢),生地(甘寒,一兩),熟地(甘溫,一兩),枳殼(辛溫,五錢),生草(甘寒,五錢),人參(甘溫,一兩),天門(苦甘寒,七錢),麥門(甘寒,七錢),五味(酸平,五錢),當歸(辛甘溫,二兩),川芎(辛溫,兩半),共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食後用升麻煎湯,送下五七十丸,日進三服。

秘傳撥雲退眵丸

治一切風熱上攻,以致口渴,障膜壅睛。治宜散風清熱。經云:辛以散之,寒可勝熱是也。是以用荊芥、蔓荊子、草決明、薄荷、川椒、甘菊、羌活等諸辛劑以散風,黃連、地骨皮、天花粉等諸苦寒以清熱,佐以木賊、蛇退、密蒙花、白蒺藜、蟬退等以去眵膜,當歸、川芎養血,枳殼疏壅,生草泄火和藥。

一本無蔓荊、川椒,加犀角五錢、生地二兩,名神仙退眵丸。

荊芥(辛涼,二兩),蔓荊(苦辛寒,一兩),薄荷(辛涼,一兩),甘菊(甘溫,三兩),草決明(苦寒,一兩),川椒(辛熱,去目,五錢),羌活(辛溫,一兩),黃連(苦寒,二兩),地骨(苦寒,兩半),花粉(苦寒,止渴,三兩),蒺藜(辛溫,五錢),蛇退(甘平,五錢),蟬退(酸寒,一錢),密蒙(甘寒,二兩),木賊(苦甘平,二錢),川歸(甘溫,一兩),川芎(辛溫,一兩),枳殼(苦辛溫,一兩),生草(甘寒,一兩),共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食後用當歸湯下五六十丸,日進三服。或用木香湯下。

分三引:如眵障米飲下,如睛暗用當歸湯下,如內瘴用木香湯下。

羊肝丸

治肝血不足,風熱乘之一切目症。治宜補益肝血為本,疏風清熱為標。是以用羊肝引歸、芍以益肝血,甘菊、薄荷、荊芥、防風、羌活等以疏風,佐黃連以清熱。

羊肝(甘溫,一具),當歸(辛甘溫,三兩),川芎(辛溫,兩半),甘菊(甘溫,二兩),薄荷(辛涼,一兩),荊芥(辛涼,一兩),防風(辛溫,一兩),羌活(辛溫,七錢),黃連(苦寒瀉火,一兩),共為末,以羊肝蒸熟,搗爛為丸,如綠豆大,每食後用米飲下五七十丸,日進三服。

東垣連翹飲

治氣血虧敗,不能敷榮於目,以致風熱乘之。其症惡火與日,癮澀難開,上下抱緊,視物昏花,迎風冷淚。治宜補益氣血為本,疏風清熱為標。故用人參、黃耆補氣,當歸、地黃、紅花養血,防風、蔓荊子、羌活疏風,黃芩、連翹、柴胡、升麻清熱,佐以生草泄火和藥。

人參(甘溫,錢半),黃耆(甘溫,一錢),當歸(辛甘溫,一錢),生地(甘寒,一錢),紅花(甘酸平,七分),防風(辛溫,七分),蔓荊(苦辛溫,七分),羌活(辛溫,一錢),黃芩(苦寒,一錢),連翹(苦寒,八分),柴胡(苦寒,七分),升麻(苦寒,七分),生草(甘寒,五分),水煎,每食後日三服。

泄陰火丸

治陰虛火動,風熱內攻,眼目赤腫。治宜滋陰降火為本,疏風清熱為標,是以用知母、黃柏、五味滋陰以降火,防風、草決明、羌活、獨活以疏風,芩、連清熱,歸身理血,用石決明去眵,甘草和藥泄火。

知母(苦辛寒,二兩),黃柏(苦寒,一兩),五味(甘酸平,一兩),防風(辛溫,七錢),草決(苦鹹寒,二兩),羌活(辛溫,一兩),獨活(辛溫,七錢),黃芩(苦寒,二兩),黃連(苦寒,一兩),川芎(辛溫,二兩),石決(鹹寒,二兩),生草(甘寒,五錢),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食後,用茶清送下五十丸或七十丸,日再服。

黃連歸芍膏

治一切暴赤眼。經云:寒可勝熱。又云:酸以收之,辛以散之。是以用黃連之苦寒以勝熱,赤芍之酸澀以收熱,兼佐歸梢之辛溫以行壅血。

黃連(苦寒,四兩),赤芍(苦酸寒,三兩),歸梢(辛甘溫,四兩),上㕮咀,以絹袋盛之,置新磁壇,以水五升,重湯煮一晝夜,成稠膏,置地上出火毒,每日五七次塗入眼內。

童便膏

治精血不足,眼眵緊澀,或癢或痛,用黃柏、知母、熟地益陰精以降火,兼助歸、芎、生地以養血,黃芩、黃連以清熱,薄荷、荊芥以疏風。

黃柏(苦寒,二兩),知母(苦辛寒,一兩),熟地(甘溫,二兩),川芎(辛溫,二兩),川歸(辛甘溫,四兩),黃芩(苦寒,一兩),生地(甘寒,二兩),黃連(苦寒,一兩),薄荷(辛涼,一兩),荊芥(辛涼,一兩),共咀片,用童便一斗,浸三宿,去渣,以慢火熬成膏,置地上出火毒,點入眼內。

神效七寶膏

治風熱赤眼暴發。治宜驅風散血清熱可也。經云:辛以散之。是以用蕤仁、白硼、硃砂、片腦諸辛涼之類以散風熱。

蕤仁(辛平,去油心膜,另研為末),白硼(辛甘涼),硃砂(辛甘涼,鎮心火),片腦(辛平),為末,用白蜜調成膏,塗眼內。

泄熱黃連湯

治火熱上攻眼目,暴赤腫疼痛,治宜泄火清熱可也。是以用芩、連、膽草、生地、柴胡、升麻等諸苦寒以泄火熱。

黃連(苦寒,酒炒,一錢),黃芩(苦寒,酒炒,二錢),龍膽草(苦寒,二錢),生地(甘寒,二錢),柴胡(苦寒,一錢),升麻(苦寒,七分),水煎,食後日三服。

上清散

治陽明濕熱上壅,以致頭目不得清利,宜當下導濕熱為本,清利頭目為標。故用盆硝、石膏以下陽明經濕熱,川芎、荊芥、薄荷疏壅以清利頭目,佐以桔梗為舟楫,載諸藥不令下沉。一方加龍腦五分尤妙。

盆硝(鹹寒),石膏(辛寒),川芎(辛溫),荊芥(苦辛涼),薄荷(辛溫),桔梗(辛溫),各等分,共為極細末,每以一字,口噙水用鼻搐之。

東垣熟地黃丸

陰血虧敗,致生內熱,上攻眼目。治宜補陰益血為本,清熱為標。是以用地黃、天冬、北五味益真陰,兼助人參、當歸、生地養血,芩、連、地骨皮、柴胡清熱,佐以枳殼疏壅滯,生草泄火。

熟地(甘溫),天冬(苦甘寒),五味(甘酸平),人參(甘溫),當歸(甘溫),生地(苦甘寒),地骨皮(苦寒),柴胡(苦寒),黃芩(苦寒),黃連(苦寒),枳殼(苦辛寒),生草(甘寒),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食後以茶清送下一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