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3)

1. 附方

四物湯,治氣虛頭痛之症。方見血門。

調中益氣湯,內傷門。

八物湯,虛損門。

補中益氣湯,內傷門。

四君子湯,見氣門。

白話文:

四物湯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配方在血門篇。調中益氣湯治療內傷。配方在內傷門篇。八物湯治療虛損。配方在虛損門篇。補中益氣湯治療內傷。配方在內傷門篇。四君子湯治療氣虛。配方在氣門篇。

葛根蔥白湯,白虎湯,調胃承氣湯,桂枝湯,小柴胡湯,吳茱萸湯,麻黃湯,以上俱見寒門。

二陳湯,痰門。

白話文:

  1. 葛根蔥白湯:治療發燒、口渴、全身痠痛的方劑。

  2. 白虎湯:治療高燒、煩渴、口乾、舌燥的方劑。

  3. 調胃承氣湯:治療腹脹、腹痛、大便祕結的方劑。

  4. 桂枝湯:治療感冒、發燒、惡寒、頭疼、鼻塞的方劑。

  5. 小柴胡湯:治療發燒、頭痛、胸悶、噁心、嘔吐的方劑。

  6. 吳茱萸湯:治療嘔吐、反胃的方劑。

  7. 麻黃湯:治療感冒、發燒、鼻塞、咳喘的方劑。

2.

眩暈之症,有因中氣虧敗,運動失常,不能舒布津液,以致凝結成痰,阻塞經隧,致使陽氣不得四布,鬱而成火上炎而作眩者;有因陰血虧敗,陽火無依上炎而作眩者;有因金衰不能制木,風木自盛而作眩者;有氣虛血虛,惟火上炎而作眩者;有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感其氣化而作者。因狀多端,法難執一。

白話文:

眩暈的症狀,有以下幾種原因:

  1. 中氣虛弱,運行異常,無法正常分佈體液,導致積聚成痰,阻塞經脈,陽氣無法運布,鬱積化火向上升騰而引起眩暈。

  2. 陰血不足,陽火失去依附而上炎引起眩暈。

  3. 金氣衰弱無法制約木氣,風木旺盛而引起眩暈。

  4. 體虛血虛,導致火氣上升而引起眩暈。

  5. 歲運木氣過盛,導致風氣流行,感應其氣化而引起的眩暈。

由於眩暈的病因多樣,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

是以治療之法,如因中氣不磨,生痰而作眩者,宜參、耆、白朮等補中健脾為本,兼治痰火為標。如若陰血虧敗,陽火無依而作者,宜以當歸、地黃、知母、黃柏等類滋補陰血為本,降理陽火為標。如金衰不能平木而作眩者,法當清金制木。如亡陽者,補氣為主;亡陰者,補血為先。

白話文:

因此在治療方法上,如果因為中氣不足,產生痰液而導致頭暈,應以參、耆、白朮等補益中氣、健脾為主要治療原則,同時處理痰火為次要治療目標。如果是因為陰血虧損,陽氣無所依附而導致頭暈,應以當歸、地黃、知母、黃柏等滋補陰血為主要治療原則,降低陽火為次要治療目標。如果是因為金氣衰弱,無法抑制木氣而導致頭暈,應以清金、制木為治療方法。如果是陽氣虛弱,應以補氣為主;如果是陰血虧損,應以補血為主。

如氣血俱虛,法當兼補,如八物湯之類。若歲運外攻者,法當伐肝,宜六合湯之類。雖然,種種不同,未有不由體氣虛弱所致,大抵前症皆宜兼以補劑方保全功。再觀病者形之肥瘦、色之黑白施治,若肥白人,多是氣虛挾痰而動,乃丹溪所謂無痰不能作眩是也;黑瘦之人,多是血虛挾火而作。

白話文:

如果氣血都虛弱,治療方法應該是同時補氣補血,例如八物湯之類的方劑。如果病症是因外邪在某一特定年份或時段發作,治療方法應該是平息肝氣,例如六合湯之類的方劑。雖然病症表現不同,但都是因為身體氣血虛弱所造成的,所以治療時通常需要同時使用補益方劑才能確保療效。

再根據病人的外形特徵來施治,如果病人肥胖白皙,多半是因為氣虛挾帶痰濕所致,就像丹溪所說:「沒有痰,不能引起眩暈」。如果病人瘦黑,多半是因為血虛挾帶虛火所致。

是以挾痰者,宜二陳湯加南星、竹瀝之類為主;挾火者,宜四物湯加知母、黃柏之類為先,全在圓機,不可執一。

白話文:

因此,有痰的患者,宜服二陳湯加南星、竹瀝等藥為主;有火的患者,宜先服四物湯加知母、黃柏等藥。一切都在於靈活應變,不能執著於一種方法。

3. 眩暈脈法

左手脈數,多熱。澀而芤,有死血。右手脈實,有痰積。脈虛大,必是久病。左手人迎脈緩而浮大者,屬風。

白話文:

左手的脈搏數而快,表示體內多熱。如果脈澀而芤,說明有瘀血。右手的脈搏堅實,表示有痰濕或積滯。如果脈搏虛且大,必定是長期疾病。左手人迎脈緩而且浮大的,屬於風邪所致。

4. 治眩暈大法

夫眩暈之症,大抵有內外虛實不同,是以治法亦有虛實之異。其內因者,乃七情所傷,如前論氣虛血虛陰虛之類,乃有餘之病,治法宜瀉不宜補,學者欲知其詳,必在詳其脈症。如氣虛者,其脈當見濡、弱、弦、微,其症或精神短少,無力以動。如血虛者,其脈當見芤、澀、細、少,其症或大便燥結,或血不華色。

白話文:

眩暈的病症,基本上有內在、外在、虛證、實證的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有虛證、實證之分。內在因素引起的眩暈,是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例如前面討論的氣虛、血虛、陰虛等,屬於有餘之病,應採取瀉法,不應滋補。學者想要了解其詳情,必須仔細查看脈象和症狀。例如氣虛者,脈象應見濡、弱、弦、微,症狀可能是精神不振、無力活動。血虛者,脈象應見芤、澀、細、少,症狀可能是大便乾結或面色蒼白無血色。

如陰虛者,其脈當見浮數,其症或燥燥喘,或形槁敗。如感風,則脈浮有汗,項強不仁;如感寒,則脈緊而無汗,筋攣掣痛;如暑,則脈虛煩悶;如濕,則脈緩沉重,吐逆。

白話文:

如果陰液虛弱,可以摸到脈搏浮數。症狀可能有煩躁氣喘,或者身體消瘦虛弱。如果感受風邪,脈搏會浮數並出汗,脖子僵硬疼痛;如果感受寒邪,脈搏會緊促無汗,筋骨抽搐疼痛;如果感受暑邪,脈搏會虛弱煩躁;如果感受濕邪,脈搏會緩慢沉重,嘔吐反胃。

大抵此症,挾痰者多,是以用二陳湯為主加減。如挾火者,主方加黃芩、黃連、梔子之類。如挾風者,主方加羌活、獨活之類。如亡血過多而眩者,宜歸芎湯。如眩暈不可當,大便秘燥者,宜以大黃酒炒為末,清茶調下二三錢。防風通聖散治風熱眩暈,半夏天麻湯治風痰眩暈。

白話文:

一般來說,患有眩暈症的人大多會合併痰濕,因此以「二陳湯」作為主方,再根據不同情況加減用藥。

  • **合併火熱者:**主方加上黃芩、黃連、梔子等清熱藥。
  • **合併風寒者:**主方加上羌活、獨活等祛風藥。
  • **因失血過多而眩暈者:**宜用「歸芎湯」。
  • **眩暈十分嚴重,且大便乾燥者:**可將大黃炒成細末,用清茶送服 2-3 錢。
  • **風熱眩暈:**可用「防風通聖散」。
  • **風痰眩暈:**可用「半夏天麻湯」。

5. 丹溪治眩暈活套

夫眩暈,乃眼黑耳聾,頭暈旋轉也,如坐舟車之上,因狀多端,法治不一。如肥白人,乃氣虛挾痰者多,宜四君子湯加蜜炙黃耆、半夏、橘紅,或少加川芎、荊芥以清利頭目。如痰盛而挾虛者,宜以大棗加人參、白朮、黃耆,或少加炮附子,入竹瀝、薑汁。

白話文:

眩暈,就是眼前發黑、耳中耳鳴、頭暈目眩,就像坐船或車一樣。由於症狀的表現有很多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

比如身體肥胖、皮膚白皙的人,大多是氣虛痰濕凝結所致,適合用四君子湯加上炙甘草、半夏、橘紅,或者再適當加點川芎、荊芥來清利頭目。

如果痰濕過盛,而且身體虛弱,適合用大棗加上人參、白朮、黃耆,或者再適當加點炮附子,加入竹瀝、薑汁。

如體瘦血虛人挾痰火而動者,宜四物湯合二陳湯加片芩、薄荷,入童便、竹瀝、薑汁服。

白話文:

對於體質虛弱、血虛,同時伴有痰濕和火熱的人,可以使用四物湯和二陳湯,再加入芩草、薄荷,加童便、竹瀝、薑汁服用。

如早起眩暈,須臾自定,以為常者,宜正元散:紅豆、人參、肉桂、附子、川芎、山藥、烏藥、乾薑、川烏、白朮、甘草、茯苓、陳皮、黃耆、生草、乾葛、大棗等分。送下黑錫丹:肉桂、附子、沉香、故紙、胡蘆巴、肉豆蔻、陽起石、金鈴子、木香、硫黃、黑錫。

如傷濕頭眩,宜腎著湯加川芎。方見腰痛門。

白話文:

如果早上起牀時感到頭暈,過一會兒就能自己恢復正常,認為是常態的,可以使用「正元散」進行治療。

「正元散」的組成:

  • 紅豆
  • 人參
  • 肉桂
  • 附子
  • 川芎
  • 山藥
  • 烏藥
  • 乾薑
  • 川烏
  • 白朮
  • 甘草
  • 茯苓
  • 陳皮
  • 黃耆
  • 生草
  • 乾葛
  • 大棗

按等分混勻。

服用「正元散」時,搭配「黑錫丹」,有助於增強療效。

「黑錫丹」的組成:

  • 肉桂
  • 附子
  • 沉香
  • 故紙
  • 胡蘆巴
  • 肉豆蔻
  • 陽起石
  • 金鈴子
  • 木香
  • 硫黃
  • 黑錫

按等分混勻。

如感風,宜川芎煎湯,調服茶調散。方見頭痛門。

如因痰而作眩者,宜二陳湯送下青州白丸子。方見痰門。

白話文:

如果感受風邪,宜用川芎煎湯,加茶調散服之。其詳細方劑請參考《頭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