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2)

1. 附方

補中益氣湯,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泄瀉,發熱,自汗。

理中湯,治寒泄。並見傷寒門。

五苓散,治暑泄,小便不利。濕門。

桂苓甘露飲,香薷飲,並治暑泄。暑門。

枳實導滯丸,治食積泄。內傷門。

木香檳榔丸,四君子湯,並氣門。

附:小兒水瀉方,遍地錦(一兩),酸梅草(一兩),赤石脂(一兩),官粉(一兩),共為細末,以醋打糊丸如梧子大。大人三丸,小兒二丸,至小者一丸,好酒送下。

白話文:

【附錄配方】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脾胃功能虛弱,中氣下降,導致的腹瀉,發燒,自發性出汗。

理中湯:適用於因寒冷導致的腹瀉。詳細信息可參考傷寒病門類。

五苓散:適用於暑熱引起的腹瀉,以及小便不暢的情況。屬於濕病門類。

桂苓甘露飲_和_香薷飲:兩者皆可用來治療暑熱導致的腹瀉。歸類在暑病門類。

枳實導滯丸:適用於食物積滯引發的腹瀉。歸類在內傷門類。

木香檳榔丸_和_四君子湯:這兩種都歸類在氣病門類。

附:兒童水瀉配方:取遍地錦、酸梅草、赤石脂、官粉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成人每次服用三粒,兒童則為二粒,更小的孩子只需一粒,以好酒吞服。

2. 痢門

3.

痢之為病,悉因藏府不和,濕熱鬱於腸胃不能克化;又因風、寒、暑、濕之邪,干之而動中。有在血、在氣之分,是以色有赤、白之異。其赤者,血分受傷,屬於小腸;白者,氣分受傷,屬於大腸。血傷宜潤血為主,氣傷宜理氣為先。如赤白相雜者,乃氣血俱傷,法當兼治,參其形色孰多孰少而療。

如血分重,則當調血為本,理氣之劑佐之。又有干風,純下清流血,乃肝病也,蓋風喜傳肝,肝主血,是以純下清血,治宜散風涼血。又有乾溼,下痢豆汁色者,乃脾病也,蓋濕喜傷脾,脾為五藏之本,故症兼五藏,色如豆汁,治療之法宜燥濕清熱、兼解鬱結以調其內,參之運氣以平其外。

如病機所云:後重宜下,腹痛宜和,身重除濕,脈弦治風,盛者隨之,過者逆之,避其來銳,擊其惰歸是也。故仲景治諸痢症,必先以苦寒之劑疏滌藏府之邪,仍後隨虛實而療。多用黃連之苦寒驅濕熱,為君;當歸、木香、檳榔等諸辛溫,調氣理血,為臣;兼詳挾症以加減。是以河間謂:調血則便膿自已,行氣則後重自除,此之謂也。

又有噤口痢,其症甚惡,蓋由上焦胃口邪熱鬱甚,壅遏胃氣不通,忤食不下,治宜急散上焦濕熱以通利。胃之氣,當用石菖蒲、石蓮肉、人參、黃連濃煎湯,時時呷服,但得一口下咽,遂有生意,學者宜自究焉。

白話文:

關於痢疾這種疾病,全都是因為臟腑失調,濕熱之氣在腸胃中積聚無法正常消化所致;另外,風、寒、暑、濕等外邪侵擾,影響了身體內部的平衡。痢疾可分為血痢和氣痢兩種,這從其排泄物顏色的紅白不同可以分辨。紅色的排泄物表示血液受到了傷害,這與小腸有關;白色的排泄物則顯示氣分受到了影響,這與大腸相關。對於血液傷害,應以滋潤血液為主要治療方向;對氣分的傷害,則應首先調整氣機。如果排泄物呈現紅白相間,這表示氣血都受到了傷害,治療時應同時考慮,根據紅白的比例來決定治療重點。

如果血液的問題較為嚴重,那麼就應該以調血為主,輔以理氣的藥物。還有一種情況,患者純粹排出鮮紅的血液,這可能是肝臟出了問題,因為風邪容易影響肝臟,而肝臟主血,所以會純粹排出鮮紅的血液,治療時應以散風涼血為原則。另一種情況是患者排出像豆漿一樣的排泄物,這可能是脾臟出了問題,因為濕邪容易傷害脾臟,脾臟是五臟的根本,因此症狀會涉及到五臟,排泄物顏色像豆漿,治療時應以燥濕清熱,兼解鬱結,調節內部環境,並配合調整體質,使外在環境達到平衡。

根據病情的發展,如果感到腹部沉重,可能需要瀉下;如果腹部疼痛,可能需要調和;如果全身沉重,可能需要去除濕氣;如果脈象緊張,可能需要治療風邪。對於病情較重的,應順應其發展趨勢;對於病情過重的,則需逆向治療。避免在病情最嚴重時進行治療,應在病情稍緩時進行,這是醫學的基本原則。因此,張仲景在治療各種痢疾時,首先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清除臟腑中的邪氣,然後再根據虛實情況進行治療。常用黃連這種苦寒的藥物來驅除濕熱,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當歸、木香、檳榔等辛溫的藥物,用來調節氣血,作為輔助治療;再根據具體的併發症來調整藥方。

此外,還有一種非常嚴重的痢疾,稱為噤口痢,患者無法進食,這是因為上焦胃口部位的邪熱過盛,導致胃氣無法流通,食物難以下嚥。治療時應急速散去上焦的濕熱,使胃氣得以流通。可使用石菖蒲、石蓮肉、人參、黃連濃煎湯,讓患者時時嘗試吞服,只要能吞下一點,就有恢復的希望,學習醫學的人應該深入研究這種疾病。

4. 痢脈法

經曰:腸癖,下膿血,脈沉小留連者,生;洪大數,身熱者,死。

又云:腸癖,筋攣,脈細小安靜者,生;浮大而緊者,死。

白話文:

[痢疾的脈象判斷]

經典裡提到:若是患了腸胃疾病,出現下痢膿血的情況,若脈象呈現沉小且持續不斷的狀態,患者有生存的機會;反之,若脈象顯得洪大快速,且伴有身體發熱的現象,則代表病情危急,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險。

另外也有說法指出:在腸胃疾病伴隨肌肉痙攣的情況下,如果脈象細小且平穩,患者有可能康復;然而,如果脈象浮大且緊繃,這就表示病情嚴重,患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5. 治痢大法

凡痢症盡由濕熱甚於陽胃,怫鬱而成。治法必以苦寒之劑,燥濕勝熱為主,如黃連之類;少佐辛溫之劑,升郁行滯,如木香、檳榔之類;再當分其新久施治。

若初起一二日前後,必須用仲景法,承氣湯之類滌盪脾胃中積垢,而後用參、術之類補之。若久痢滑脫不禁,先以固腸丸,或粟殼、訶子之類止澀之,仍用溫補藥中兼以升舉之劑可也。

如凡一方、一家皆病痢,乃時疫痢。法當推其歲運而療。

如下痢而嘔者,其因有四,曰胃虛,曰火逆,曰毒氣上攻,曰陰虛火炎,必在詳因而療。

凡下痢腹痛,皆由內氣鬱結不通所致,理宜行氣散郁為先。亦有挾虛、挾火而痛者,不可不求其所原。

凡下痢大孔痛者,乃因火熱之氣流於下也。

白話文:

[治療痢疾的大原則]

所有痢疾狀況,大多是由於濕熱過盛於胃部,鬱悶積聚所導致。治療方法應使用苦寒的藥物,以去除濕氣和清熱為主,例如黃連這一類的藥物;同時輔以辛溫的藥物,以疏解鬱悶和促進腸胃蠕動,如木香、檳榔這類藥物;再根據病情的新舊程度來進行治療。

如果是在發病的一二天內,應該使用張仲景的方法,如承氣湯等,來清除腸胃中的積累污垢,然後再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來補養身體。若是長期痢疾,排便失去控制,應先用固腸丸,或者粟殼、訶子等藥物來止瀉,同時使用溫補的藥物,並搭配提升氣血的藥物。

如果一家人或一個地方的人都得了痢疾,那就是時疫性痢疾,應當根據該年的運勢來進行治療。

如果下痢又伴有嘔吐,原因可能有四種:胃虛弱、火氣上逆、毒素向上侵犯、或是陰虛火旺,必須詳細瞭解病因後再進行治療。

所有下痢且腹部疼痛的情況,都是因為體內氣血鬱結,無法順暢流通所致,治療上應以行氣散鬱為首要目標。也有因為虛弱或是火氣旺盛導致的疼痛,不能忽略這些根本原因。

所有下痢且肛門劇痛的情況,是因為火熱的氣體向下流動所導致。

6. 丹溪治痢活套

凡痢之為病,乃外感挾內傷之候,有氣虛,有濕熱,有食積,有風邪。感受不一,法當分治,大要在乎散風邪,行滯氣,開胃脘,清熱勝濕而已。不可遽用肉蔻、訶子、白朮等,補助其邪;亦不可用龍骨、粟殼等閉澀腸胃,窒邪於內,不得外泄,變症百出,為禍甚大。學者不可執一,必須分因而療。

如表邪盛,必惡寒發熱,身手俱痛。宜小柴胡去參,加二朮、川芎、白芍、陳皮等,微汗以散之。

如里邪盛,必後重窘迫,腹痛下積。宜仲景承氣湯,或河間酒煮大黃之類推蕩之。

如餘邪未盡,更用芍藥湯、香連丸之類,以散其邪。

如積汙已盡,而更衣不止者,此乃大腸不行收令故也。宜以固腸丸、參香散之類,以止澀之。

如或腹痛後重,小水短少不利。宜和中疏氣,用炒枳殼、製厚朴、芍藥、陳皮、甘草、滑石,煎湯服。

如或下墜異常,積中有紫黑血,此乃血症。法當用陳皮、桃仁、滑石等以行之。如口渴燥辣者,是挾熱,加黃芩;如不口渴,身不熱,喜熱手熨燙者,是挾寒,加乾薑。當分別寒、熱、虛、實,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陷則提補之,汙露則行豁之。

如或力倦,自覺氣少,惡食,此挾虛症。宜以白朮、當歸、陳皮,甚者再加人參,使虛回而痢自止。

如或氣血和,積止,但虛坐如漬者,此乃無血症。宜倍用當歸身為君,是以用白芍藥、生地黃、桃仁、陳皮之類,使血生自然安矣。

凡痢後糟粕未實,或因食稍多,或因飢甚方食,以致腹中作痛者。當以陳皮、白朮各半,煎湯和之自安矣。

凡久痢不已,體氣虛弱,滑脫不止者。宜以訶子、肉蔻、白礬、龍骨、牡蠣等,選而用之,仍必以陳皮為佐,不然忒澀又能作痛。甚者灸天樞、氣海穴。

凡痢腹痛,宜以白芍為君,當歸、白朮為臣。惡寒痛者,加肉桂;惡熱痛者,加黃柏。達者更參以歲氣時令,則藥萬舉萬全,無有不愈者也。

凡後重,乃積與氣墜下之故。兼升兼清,宜木香檳榔丸之類。不愈,用蓁艽、皂角、煨大黃、當歸、桃仁、黃連、枳殼,或煎湯,或作丸。若大腸氣盛,惟宜作丸。

凡腹痛,乃肺金之邪鬱於大腸。如實者,以劉氏之法下之,虛則以苦梗之劑開之。然後用利藥,氣用氣藥,血用血藥,有熱用芩、芍,有寒用薑、桂。

凡血痢久不愈者,乃屬陰虛。宜以四物湯為主,加以涼血和血之劑。

凡欲升散者,宜胃苓湯、或防風芍藥湯、神朮散、蒼朮防風湯、敗毒散之類,皆可選用。

凡欲攻裡因水濕者,宜導水丸。兼郁宜承氣湯、和中丸,有痰積宜聖餅子脾積丸,如冷積宜局方蘇感丸,如濕熱甚者宜玄明玄青膏。

凡下痢久發,乃下多亡陰,屬陰虛。宜以寒涼補陰藥為君,佐以升舉之劑。

凡濕熱下痢,小便短澀,煩渴,除食,脈洪大而緩,腹痛後重。宜行滯清熱。如桂苓甘露飲送下保和丸之類。若濕多熱少,脾胃不和,食少,腹痛,後重,夜多下痢。宜胃苓湯送下保和丸三十粒。若怯弱之人,下痢頻,並腹痛,脈細弱,或微汗時出。宜黃耆建中湯送下保和丸。

若脾胃不和,食少,腹脹滿痛,後重,脈弦緊。宜平胃散加苓、朮、芍、桂、乾葛煎湯,送下保和丸。

凡小兒痢疾,用苓、連、大黃、甘草煎服。如赤痢,加紅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凡下痢純血如塵腐色者,或如屋漏水者,或大孔如竹筒不斂者,或唇如朱抹者,皆死不治;或如魚腦子,或身熱脈大,俱半死半生,難治;若身涼脈細者,主生。

白話文:

[丹溪治療痢疾的靈活策略]

痢疾這種疾病,是因為外在感染加上內部消化系統受損的症狀,可能由氣虛、濕熱、食物積滯、風邪等因素造成。不同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原則在於排除風邪,調節氣滯,開胃健脾,清熱除濕。不要隨便使用肉豆蔻、訶子、白朮等藥物來強化病邪,也不要使用龍骨、粟殼等藥物封閉腸胃,導致邪氣無法排出,產生更多併發症,危害更大。學醫者不能固守一法,必須根據病因對症下藥。

如果表徵明顯,例如怕冷、發燒、全身疼痛,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加入白朮、川芎、白芍、陳皮等,微微出汗以排解邪氣。

如果體內邪氣旺盛,會感到腹部沉重、疼痛、排便困難,應該使用承氣湯或者酒煮大黃類的藥物來清除體內邪氣。

如果邪氣尚未完全清除,可以使用芍藥湯、香連丸等藥物繼續治療。

如果體內廢物已經排盡,但仍然持續排便,可能是大腸無法正常收縮。應該使用固腸丸、參香散等藥物來止瀉。

如果腹部疼痛、排便困難,小便量少且不順暢,應該使用炒枳殼、厚朴、芍藥、陳皮、甘草、滑石等藥物,煎湯服用。

如果排便時感到異常下墜,排泄物中帶有紫黑色血液,這是血癥。應該使用陳皮、桃仁、滑石等藥物。如果口渴且口舌乾燥,表示伴隨熱症,應加入黃芩;如果不口渴,身體不熱,喜歡熱敷,表示伴隨寒症,應加入乾薑。必須分辨寒、熱、虛、實,寒症要溫暖,熱症要清涼,虛症要補充,實症要排解。

如果感到疲倦、氣短、食慾不佳,這是虛症。應該使用白朮、當歸、陳皮,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加入人參,使虛弱狀況得到改善,痢疾自然停止。

如果氣血和諧,排泄停止,但是虛弱到無法久坐,這是缺乏血液。應該加倍使用當歸作為主要成分,配合使用白芍藥、生地黃、桃仁、陳皮等藥物,讓血液再生,病情自然好轉。

如果痢疾後消化不良,或是因為吃得太多或太少導致腹部疼痛,可以使用陳皮、白朮各半,煎湯調理,就會感到舒適。

對於長期痢疾不止,體質虛弱,無法控制排便的人,可以選擇訶子、肉豆蔻、白礬、龍骨、牡蠣等藥物,必須搭配陳皮使用,否則過度止瀉還可能引起疼痛。嚴重情況下可以針灸天樞、氣海穴位。

對於痢疾腹痛,可以使用白芍作為主要成分,當歸、白朮作為輔助成分。怕冷疼痛的,加入肉桂;怕熱疼痛的,加入黃柏。經驗豐富的醫生會根據季節和時令調整配方,這樣治療效果更好,幾乎都能痊癒。

對於排便困難,是由於食物積滯和氣血下墜所導致。應該使用木香檳榔丸等藥物。如果持續不愈,可以使用蓁艽、皁角、煨大黃、當歸、桃仁、黃連、枳殼等藥物,煎湯服用或做成藥丸。如果大腸氣盛,最好做成藥丸。

對於腹痛,是肺部問題影響大腸。如果病情嚴重,按照劉氏的療法治療;如果是虛症,使用苦梗類的藥物治療。然後根據病情使用氣藥或血藥,有熱症使用黃芩、芍藥,有寒症使用薑、桂。

對於長期血痢不止,屬於陰虛。應該使用四物湯作為基礎,加入涼血和血的藥物。

對於想要提升和散發能量的,可以選擇胃苓湯、防風芍藥湯、神朮散、蒼朮防風湯、敗毒散等藥物。

對於因為水濕導致的腹瀉,可以使用導水丸。如果同時有鬱結,可以使用承氣湯、和中丸,如果有痰積,可以使用聖餅子脾積丸,如果冷積,可以使用蘇感丸,如果濕熱嚴重,可以使用玄明玄青膏。

對於長期腹瀉,由於排便過多導致陰虛。應該使用寒涼補陰藥物作為主要成分,輔以提升氣血的藥物。

對於濕熱引起的腹瀉,小便短澀,口渴,食慾減退,脈搏洪大緩慢,腹痛排便困難。應該使用行滯清熱的藥物,例如桂苓甘露飲送下保和丸。如果濕氣多熱氣少,脾胃不和,食慾差,腹痛,排便困難,晚上多次腹瀉。應該使用胃苓湯送下保和丸三十粒。如果體質虛弱,經常腹瀉,伴有腹痛,脈搏細弱,偶爾微微出汗。應該使用黃耆建中湯送下保和丸。

如果脾胃不和,食慾差,腹部脹滿疼痛,排便困難,脈搏緊繃。應該使用平胃散加入苓、朮、芍、桂、乾葛煎湯,送下保和丸。

對於兒童痢疾,可以使用苓、連、大黃、甘草煎服。如果出現紅痢,加入紅花、桃仁;如果出現白痢,加入滑石粉。

對於純血性痢疾,顏色像塵土或屋漏,或者肛門開闊無法收縮,或者嘴脣像被硃砂塗抹,都是無法治癒的死亡預兆;如果像魚腦子,或者身體熱、脈搏大,都是一半生一半死,難以治療;如果身體冷、脈搏細,預示著可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