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15)
卷之三 (15)
1. 治傷寒方
桂枝(辛甘熱,七分),茯苓(甘半,一錢),生薑(辛溫,三片),人參(甘溫,一錢),半夏(苦辛溫,八分),柴胡(苦寒,二錢),龍骨(酸澀平,八分),牡蠣(澀寒,七分),大黃(苦寒,錢半),鉛丹(即黃丹。辛平,一錢),水二盅,煎一盅。溫服。
桂枝救逆湯
治傷寒,醫用火迫汗過多,驚狂,起臥不安。夫汗乃心之液,汗大出,則亡陽而耗心液,以致心氣空虛,且心惡熱,火邪乘虛內迫,遂使心神浮越,故驚狂,起臥不安。故用桂枝、甘草、大棗、生薑等發散表邪,蜀漆之辛以散火邪之錯,龍骨、牡蠣收斂散脫之元陽,以鎮心神而安驚惕。
桔梗(辛甘熱,錢半),炙草(甘溫,五分),大棗(甘溫,三枚),生薑(辛溫,三片),蜀漆(辛甘,八分),牡蠣(鹹寒,一錢),龍骨(甘鹹澀,一錢),水盅半,煎八分。溫服。
抵當湯
治傷寒發狂,小腹硬滿,小便自利。乃邪熱蓄血於膀胱。經云: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是也。治宜下去蓄血,散去邪熱可也。經云:苦走血,寒勝熱。故用大黃之寒以下熱,佐以桃仁、水蛭、虻蟲之苦,破蓄血。
大黃(苦寒,酒拌炒,五錢),桃仁(苦辛甘,去皮尖,二十五粒),水蛭(苦寒,炒枯焦,十個),虻蟲(苦鹹寒,去足翅,炒,十個),水二盅,煎一盅。溫服。若為末作丸,名抵當丸,治症相同。抵當湯空心服。
大陷胸丸
治傷寒邪熱結於胸中,胸膈結滿,心腹堅實或高起,手不可按,能仰而不能俯,項強如柔痙之狀,或大小便秘結。治宜下結瀉滿。故用大黃、芒硝,下結熱而通大便,用甘遂、杏仁、葶藶,瀉滿而通水道,佐白蜜以潤燥。
大黃(苦寒,三兩),芒硝(苦鹹寒,四兩),葶藶(苦辛寒,兩半),甘遂(甘寒,兩半),杏仁(去皮尖,三兩),白蜜(甘溫,半斤),共為末,白蜜為丸,如彈子大。每以一丸、水二盅,煎一盅,和渣頓服。一宿乃下。如不下,再煎一丸,服之取下如數。
大陷胸湯
治熱結胸中,短氣,煩躁,心下堅滿。治宜散結下熱為主。故用芒硝之鹹寒以軟其堅,佐大黃、甘遂之苦寒以勝熱瀉滿。
芒硝(苦鹹寒,五錢),大黃(苦寒,五錢),甘遂(苦寒,七分),水二盅,先煮大黃至一盅,納芒硝,煎一二沸,入甘遂,再煎二沸。得利,止後服。
小陷胸湯
治熱結胸中尚未成實,但胸中痞悶作痛。治宜散熱以瀉痞滿。故用黃連、瓜蔞之苦寒,以瀉胸中之熱,以半夏之辛溫,以散胸中之痞結。
黃連(苦寒,五錢),瓜蔞(仁苦寒,去殼、穰,一個),半夏(苦辛溫,三錢),水二盅,煎一盅。溫服。
柴胡桂枝幹薑湯
治傷寒汗下後,胸膈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夫傷寒汗下後當解,仍見胸脅滿,往來寒熱等症者,乃邪在半表半裡之間也;小便不利而渴者,乃汗下後亡津液過多,內燥也;但頭出汗,余無汗者,亦乃津液不足,而陽虛於上也。治宜解表裡間邪,復津液而助陽也。
白話文:
治傷寒方
此方用桂枝七分、茯苓一錢、生薑三片、人參一錢、半夏八分、柴胡二錢、龍骨八分、牡蠣七分、大黃一錢半、鉛丹(即黃丹)一錢,加水二盅煎成一盅,溫服。
桂枝救逆湯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因用火迫汗過多導致驚狂、輾轉難眠的症狀。大量出汗耗損心液,導致心氣虛弱,心產生燥熱感,火邪乘虛而入,使心神不安,出現驚狂、睡臥不寧的現象。因此,此方使用桂枝、甘草、大棗、生薑等發散表邪,蜀漆辛味散火邪,龍骨、牡蠣收斂元陽,鎮定心神,緩解驚恐不安。
方中用桔梗半錢、炙甘草五分、大棗三枚、生薑三片、蜀漆八分、牡蠣一錢、龍骨一錢,加水半盅煎成八分,溫服。
抵當湯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發狂、小腹硬脹、小便通暢的症狀。這是由於邪熱蓄積於膀胱所致。《經方》記載:「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此方旨在瀉下蓄積的血液,散去邪熱。《經方》記載:「苦走血,寒勝熱。」因此,此方用大黃的寒性瀉下熱邪,輔以桃仁、水蛭、虻蟲等苦味藥物,破除瘀血。
方中用酒拌炒大黃五錢、去皮尖桃仁二十五粒、炒枯焦水蛭十個、去足翅炒虻蟲十個,加水二盅煎成一盅,溫服。也可研磨成丸,名為抵當丸,療效相同。抵當湯需空腹服用。
大陷胸丸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邪熱結聚於胸中,導致胸膈脹滿、心腹堅硬或隆起、不能觸摸、能仰臥但不能俯臥、項強直如痙攣、大小便祕結的症狀。此方旨在瀉下結聚,通利腸胃。因此,使用大黃、芒硝瀉下熱邪,通利大便;使用甘遂、杏仁、葶藶瀉去積滯,通利水道;輔以白蜜潤燥。
方中用大黃三兩、芒硝四兩、葶藶半兩、甘遂半兩、去皮尖杏仁三兩、白蜜半斤,混合研磨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加水二盅煎成一盅,連渣服用。通常服藥一夜後即可瀉下。若未瀉下,可再煎一丸服用,直至瀉下。
大陷胸湯
此方用於治療熱邪結聚於胸中,導致氣短、煩躁、心下堅硬脹滿的症狀。此方旨在散結瀉熱。因此,使用芒硝的鹹寒之性軟化堅硬,輔以大黃、甘遂的苦寒之性,瀉去熱邪,通利積滯。
方中用芒硝五錢、大黃五錢、甘遂七分,加水二盅,先煮大黃至一盅,再加入芒硝,煎煮一二沸,加入甘遂,再煎煮二沸。瀉下後即可停止服用。
小陷胸湯
此方用於治療熱邪結聚於胸中,尚未形成堅硬腫塊,但胸中痞悶作痛的症狀。此方旨在散熱瀉痞。因此,使用黃連、瓜蔞的苦寒之性瀉去胸中熱邪,使用半夏的辛溫之性散去胸中痞結。
方中用黃連五錢、去殼穰瓜蔞一個、半夏三錢,加水二盅煎成一盅,溫服。
柴胡桂枝幹薑湯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汗下後,出現胸膈略微脹滿、小便不利、口渴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寒熱往來、心煩的症狀。傷寒汗下後,若仍出現胸脅脹滿、寒熱往來等症狀,說明邪氣仍在半表半裡之間;小便不利而口渴,說明汗下後津液不足,內燥;只有頭部出汗,說明津液不足,陽氣虛弱於上。此方旨在解表裡之邪,恢復津液,扶助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