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五 (7)
卷之五 (7)
1. 丹溪治痰活套
凡痰症皆以二陳湯為主。欲上,加柴胡、升麻;欲下,加木通、黃柏。如偏頭痛在右,本方加川芎、白芷、防風、荊芥、薄荷、升麻之類;在左,本方合四物湯,加防風、荊芥、薄荷、細辛、蔓荊子、柴胡、酒芩之類。
如頭項痛者,本方加川芎、藁本、升麻、柴胡、菟絲子、細辛、薄荷之類可也。如痰在腰胯膝下腫痛者,本方加蒼朮、防己、木通、黃柏、牛膝、川萆薢之類。
如痰在胸腹中作痛,或痞滿者,本方加白朮、神麯、麥芽、砂仁之類。
如在經絡中,胸、背、臂、膝作痛者,在上加防風、羌活、威靈仙,在下加牛膝、木通之類。冬加烏、附、竹瀝。
如風痰壅塞,喘急、咳嗽不寧者,本方加防風、羌活、南星、枳殼、皂角之類。其症多奇形怪狀。
凡熱痰,如病腹脹滿,本方加芩、連、梔子、瓜蔞仁、石膏、滑石、竹瀝之類。
凡濕痰,身重倦怠,本方加蒼朮、白朮、南星之類。
凡寒痰,本方加乾薑、附子、益智、甘草、豆蔻之類。
凡酒痰,本方加葛粉、枳殼、神麯、砂仁、麥芽之類。
凡氣痰,本方加木香、檳榔、砂仁、枳殼、烏藥、香附之類。
凡燥痰,本方加瓜蔞、杏仁、貝母、五味之類。
如陰虛咯血痰嗽者,本方加知母、貝母、黃柏、款冬花、紫菀茸、馬兜鈴之類。
如痰在中焦,作噯氣吞酸,胃脘當心而痛,或嘔清水,噁心等症,本方倍白朮,加蒼朮、神麯、麥芽、川芎、砂仁、草蔻、豬苓、澤瀉、黃連、吳茱萸、梔子、木香、檳榔之類,作丸服。
如內傷挾痰,本方加參、耆,倍白朮,多用薑汁以為傳送。
凡風痰必用白附子、防風、天麻、雄黃、牛黃、片黃芩、白殭蠶、牙皂之類。
凡眩暈、嘈雜者,乃火動其痰也。本方加梔子、芩、連之類。
凡噯氣吞酸,乃食鬱有熱,因火氣上動所致。黃芩為君,半夏、南星為臣,橘紅為使。熱甚加青黛。
大抵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蓋氣順則一身之津液流通,痰飲自不生矣。
白話文:
[丹溪治療痰症的靈活策略]
所有痰症,主要都以二陳湯為基礎。如果想要治療上部的痰症,需加入柴胡、升麻;若要治療下部的痰症,則應加入木通、黃柏。如偏頭痛在右側,可在原方中加入川芎、白芷、防風、荊芥、薄荷、升麻等;如果在左側,則應配合四物湯,再添加防風、荊芥、薄荷、細辛、蔓荊子、柴胡、酒芩等。
對於頭頸部疼痛的患者,可以在原方中加入川芎、藁本、升麻、柴胡、菟絲子、細辛、薄荷等。對於腰胯膝下因痰引起的腫痛,應在原方中加入蒼朮、防己、木通、黃柏、牛膝、川萆薢等。
對於痰在胸腹部導致的疼痛或痞滿感,可在原方中加入白朮、神麯、麥芽、砂仁等。如果痰在經絡中,引起胸部、背部、手臂、膝部疼痛,上方可加防風、羌活、威靈仙,下方則可加牛膝、木通等。冬天還可加入烏、附、竹瀝。
對於因風痰阻塞引起的喘息、咳嗽不止,應在原方中加入防風、羌活、南星、枳殼、皁角等。這種症狀可能呈現出多種奇怪的形態。
對於熱痰,如腹部脹滿的症狀,應在原方中加入芩、連、梔子、瓜蔞仁、石膏、滑石、竹瀝等。對於濕痰,身體沉重且容易疲憊,應在原方中加入蒼朮、白朮、南星等。
對於寒痰,應在原方中加入乾薑、附子、益智、甘草、豆蔻等。對於酒痰,應在原方中加入葛粉、枳殼、神麯、砂仁、麥芽等。對於氣痰,應在原方中加入木香、檳榔、砂仁、枳殼、烏藥、香附等。對於燥痰,應在原方中加入瓜蔞、杏仁、貝母、五味等。
對於陰虛導致的咯血痰咳,應在原方中加入知母、貝母、黃柏、款冬花、紫菀茸、馬兜鈴等。對於中焦的痰症,如噯氣、吞酸、胃痛、嘔吐清水、噁心等症狀,應加倍使用白朮,並加入蒼朮、神麯、麥芽、川芎、砂仁、草蔻、豬苓、澤瀉、黃連、吳茱萸、梔子、木香、檳榔等,製成丸服用。
對於內傷兼痰的症狀,應在原方中加入參、耆,加倍使用白朮,並大量使用薑汁來幫助藥效。
對於風痰,必須使用白附子、防風、天麻、雄黃、牛黃、片黃芩、白殭蠶、牙皁等。
對於眩暈、嘈雜的症狀,可能是火氣引動了痰,應在原方中加入梔子、芩、連等。
對於噯氣、吞酸的症狀,可能是食物鬱滯產生熱氣,由火氣上衝所導致。應以黃芩為主,半夏、南星為輔,橘紅為佐。熱氣過盛時,可加入青黛。
總的來說,擅長治療痰症的醫生,往往不會直接治療痰,而是治療氣。因為氣順了,全身的津液就能流通,痰飲也就自然不會生成了。
2. 治痰症方
參蘇飲
治氣傷輸運不健,以致津液凝聚,鬱而成痰,作渴。治宜補氣、健運、散郁。是以用人參、茯苓、甘草益氣健脾,橘紅、枳殼、桔梗、紫蘇、木香等開鬱行滯,半夏、前胡豁痰,佐乾葛滑津液,止渴,解肌。
人參(甘溫,三錢),茯苓(甘平,一錢),炙草(甘溫,五分),橘紅(辛溫,一錢),枳殼(苦辛溫,七分),桔梗(苦辛溫,七分),紫蘇(辛溫,七分),木香(辛溫,五分),前胡(苦平,八分),半夏(苦辛溫,八分),乾葛(苦甘涼,一錢),水煎。食後日三服。
丹溪云:治痰以利氣為先,職此之謂歟。
丁香半夏丸
治中氣虛寒,凝聚津液不得舒布,鬱而成痰。治法補中散寒。是以用人參補中氣,乾薑、丁香、細辛散寒,檳榔導滯氣,半夏豁痰涎。
人參(甘溫,二兩),乾薑(辛熱,五錢),細辛(辛溫,一兩),丁香(辛熱,七錢),檳榔(苦辛溫,一兩),半夏(苦辛溫,二兩),共為末,以薑汁糊丸。每以薑湯下三十丸。
中和丸
治濕熱鬱而成痰。法當去濕熱,散壅鬱。是以用蒼朮燥濕,黃芩清熱,香附開鬱,半夏豁痰。
蒼朮(苦辛溫,四兩),黃芩(苦寒,三兩),香附(苦辛溫,二兩),半夏(辛溫,兩半),為末,以薑汁調神麯糊丸。每白薑湯下五七十丸。
茯苓湯
治一切痰症,胸膈滿悶,嘔吐清水,不能飲食。此皆中氣虧敗所致。蓋中氣一虧,運動無力,以致津液不得舒布,凝聚成痰,填塞胸中,是以胸膈滿悶,脾病不能消化水穀,以致胃氣亦傷,是以嘔吐清水,不能飲食。治法在乎補中健脾為本,疏郁豁痰為標。是以用人參、白朮、茯苓等以健脾;枳實、橘紅、生薑等以利氣,蓋氣一順,則痞滿自消,而痰自豁。
人參(甘溫,三錢),白朮(苦甘溫,二錢),茯苓(甘平,一錢),橘紅(辛溫,一錢),生薑(辛溫,三片),枳實(苦辛溫,一錢),水煎。溫服。
小黃丸
治一切熱痰。法當清熱為主。經云:寒可勝熱。又云:辛以散之。故用黃芩之寒以清熱,生薑之辛以散郁,助南星、半夏以豁痰,夫熱則傷氣,故加人參以益氣。
黃芩(苦寒,三兩),生薑(辛溫,切片、曬乾,五錢),半夏(苦辛溫,一兩),南星(苦辛溫,一兩),人參(甘溫,二兩),共末,以薑汁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
黃芩利膈丸
治火熱刑肺,氣道不清,以致津液凝聚成痰。法當清熱散郁。是以用芩、連之苦寒以勝熱,枳殼、橘紅之苦辛以疏鬱氣,南星、半夏、白礬以豁痰,白朮補中,澤瀉利痰泄火。
黃芩(苦寒,酒炒一半,生用一半,四兩),黃連(苦寒,二兩),枳殼(苦辛溫,一兩),南星(苦辛溫,一兩),橘紅(苦辛溫,二兩),半夏(苦辛溫,一兩),白礬(鹹寒,一兩),白朮(苦辛溫,二兩),澤瀉(甘鹹寒,一兩),共為末,以湯浸蒸餅丸。每食後白湯下三五十丸。
二陳湯
治一切痰症。經云:利氣而痰自除。故用橘紅利氣,為君,半夏、茯苓豁痰,為臣,生草泄火,為使。
橘紅(苦辛溫,三錢),半夏(苦辛溫,二錢),茯苓(甘平,二錢),生草(甘寒,一錢)
墜痰丸
治一切頑痰。此乃津液為熱鬱之所致。法當疏郁清熱可也。經云:咸可以軟堅。又云:寒可以勝熱。是以用生礬、風化硝之鹹寒,退熱化頑痰,皂角通關竅,枳實、黑醜疏郁以行痰。
風化硝(苦辛寒,兩半),生礬(鹹寒,一兩),牙皂(苦辛溫,七錢),黑醜(辛烈,錢七),枳實(苦辛寒,兩半),一本有貝母一兩。共末,以蘿菔汁丸如梧子大。每白湯下三五十丸。
礞石丸
治一切堅硬頑痰。此乃津液為熱鬱久而成痰。法當清熱化痰。經云:寒能勝熱,咸能軟堅。是以用黃芩之寒以清熱,為君;助茯苓、南星、半夏,助青礞石、風化硝之咸,軟化堅痰,為臣。
黃芩(苦寒,四兩),青礞石(辛鹹寒,硝煅黃色,二兩),風化硝(苦鹹寒,二兩),茯苓(甘平,一兩),南星(苦辛寒,一兩),半夏(苦辛溫,二兩),共末,以薑汁打神麯糊丸。每淡薑湯下三五十丸。
一本加蒼朮、滑石,治食積濕痰。
一本無南星,加白朮。
一本加枳殼、枳實,倍青礞石。
導痰湯
治一切痰症。《元戎》云:痰因氣鬱所致,利氣則痰自行。是以此方用橘紅、枳殼利氣,為本;南星、半夏豁痰,為標;生草泄火,和藥。
橘紅(苦辛溫,二錢),枳殼(苦辛溫,二錢),半夏(苦辛溫,一錢),茯苓(甘平一錢),南星(苦辛寒,八分),生草(甘寒,一錢),加姜,水煎服。
若久嗽肺燥者,去半夏,加北五味、杏仁泥各七分。
千緡湯
治痰涎壅盛,阻塞經絡而作諸症。法當疏經絡以豁痰。故用牙皂疏經絡,通關竅,助半夏以豁痰涎,佐甘草泄火,和藥。
牙皂(苦辛溫,二錢),半夏(苦辛溫,二錢),生甘草(甘寒,七分),加姜三片,水煎。溫服。
滾痰丸
治一切食積、濕熱鬱於腸胃成痰。法當下去濕痰。經云:苦可以除濕,寒可以勝熱。故用大黃、黃芩之苦寒以下濕痰,礞石之重以墜痰積,沉香之辛散郁,兼引清氣上騰,濁氣下降。
大黃(苦寒,酒蒸,五兩),黃芩(苦寒,五兩),礞石(鹹寒,硝煅黃色,二兩),沉香(辛溫,五錢),共末,滴水為丸。每空心並臨臥時米清下五十丸。
許學士神術丸
治中氣虧敗,脾濕壅盛,成痰喘嗽。法當補中燥濕為主。故用大棗為主以補中,蒼朮疏壅濕,生芝麻潤肺而止嗽。
大棗肉(甘溫,搗膏,四兩),蒼朮(苦辛溫,另研末,六兩),生芝麻(甘溫,擂成膏,四兩),以棗膏、芝麻膏搗丸。每白湯下三五十丸。
十棗湯
治飲水過多致傷中氣,運動無力,不得舒布水飲,以致停蓄胸膈之間不散,咳唾引痛,方書謂之懸飲。法當健脾散水為主。故用大棗以補中健脾,芫花、甘遂、大戟以散水飲。
大棗肉(甘溫,十枚),芫花(苦辛溫,七分),大戟(辛甘寒,一錢),甘遂(辛寒,七分),水盅半,煎八分服。
一本以大棗煎湯,調芫花等末一錢,空心服之,以下利為度,如不利,再進一服,利後以糜粥止之。
利膈化痰丸
治一切痰涎壅塞,鬱火熱於胸膈之間,以致痰喘不利。法當豁痰疏郁。故用南星、半夏、貝母、蛤粉、瓜蔞等豁痰,牙皂通竅,香附開鬱,青黛泄火熱,杏仁降逆氣、潤肺以止嗽。
南星(苦辛寒,二兩),半夏(苦辛溫,兩半),貝母(苦辛寒,二兩),蛤粉(甘寒,一兩),瓜蔞仁(另研泥),香附(辛溫,各二兩),牙皂(苦辛溫,一兩),青黛(鹹寒,一兩),杏仁(苦辛溫,另研泥,一兩半),煎牙皂汁,調瓜蔞、杏仁泥,和薑汁,蒸餅丸,以青黛為衣。每以淡薑湯下五七十丸。
控涎丹
治一切痰飲鬱於中焦,阻塞經隧,以致氣逆不利,或於胸、背、脅、項、手、足、腰、胯之間走痛無常。蓋痰之為物,隨氣升降,是以痛無定位。法當導逐痰飲,使氣暢達而痛自息。經云: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是以用白芥子逐痰,甘遂、大戟逐飲。
白芥子(苦辛溫),甘遂(苦辛寒),大戟(苦辛寒),各等分,為末,麵糊丸。每食後臨臥時以淡薑湯下三十丸。一本名妙應九,以硃砂為衣,治驚痰。
如痛甚,加全蠍。
酒痰,加雄黃、全蠍。
氣痰成塊,加穿山甲、鱉甲、玄胡索、莪朮。
臂痛,加木鱉子、霜桂心。
熱痰,加盆硝。
寒痰,加丁香、胡椒、肉桂。
金沸草散
治外感風寒,以致痰喘,發熱,頭眩。蓋風寒外束,膚腠閉密,以致胸中陽氣不得舒泄,鬱而成熱,上蒸肺金,氣道不利,津液凝聚成痰,隨氣上壅,是以痰喘,發熱,頭眩。法當解表。使其外邪一散,膚腠自疏,氣道自利,餘症自除。故用麻黃髮表開腠理以驅邪,旋覆花、前胡、赤芍、荊芥清熱,輔半夏豁痰,甘草泄火,和藥。
麻黃(苦辛溫,一錢),金沸草(苦寒,一錢),荊芥(辛涼,八分),前胡(苦寒,錢半),赤芍(苦酸寒,八分),半夏(苦辛溫,一錢),甘草(甘寒,五分),加薑、棗煎服,合辛甘助麻黃散表邪。
《活人書》云:金沸草散無麻黃、赤芍,有茯苓、細辛。
滌痰丸
治一切氣壅以成痰積。法當利氣為先。《元戎》云:利氣而痰自行,此方之謂也。是以用木香、檳榔、青、陳、枳殼等利氣,半夏、大黃、三稜、黑醜等以逐痰積。
木香(苦辛溫,一兩),檳榔(苦辛溫,八錢),青皮(苦辛寒,八錢),陳皮(去白,一兩),枳殼(苦辛溫,一兩),大黃(苦寒,一兩),三稜(苦辛溫,七錢),黑醜(辛烈,五錢),共為末,以神麯打糊丸。每食後以薑湯下三十丸。須觀病者勇怯加減丸數。
澤瀉飲
治中氣虧敗,不能舒布水液,以致停蓄心中不散,方書謂之水飲。法當補中健脾為君,故用白朮分利水飲,澤瀉為臣。
白朮(苦辛溫,五錢),澤瀉(甘鹹寒,二錢),水煎。溫服。
桔梗半夏湯
治上焦氣鬱,凝阻津液成痰,填塞胸中而成痞滿、嘔吐等症。法當疏散上焦鬱氣為先。故用桔梗載橘紅、生薑散上焦鬱氣,半夏豁胸中痰涎。
桔梗(苦辛溫,二錢),半夏(苦辛溫,一錢),陳皮(苦辛溫,錢半),生薑(辛溫,三片),水煎。溫服。
玉壺丸
治一切風痰。用天麻散風,助南星、半夏、生礬豁痰。
天麻(苦辛涼,二兩),南星(苦辛溫,二兩),半夏(苦辛溫,兩半),生礬(鹹寒,兩半),共末,以薑汁打糊丸。每薑湯下五十丸。
本方去天麻加辰砂,名辰砂化痰丸。
機要小黃丸
治一切暑熱損傷元氣,以致氣不利,凝聚津液成痰。法當清暑熱,益元氣為先。故用黃芩清熱,人參益元氣,二者為本;南星、半夏豁痰,生薑散郁,二者為標。
黃芩(苦寒,三兩),人參(甘溫,二兩),南星(苦辛溫,二兩),半夏(辛溫,二兩),生薑(辛溫,二兩),共為末,以薑汁打糊丸。每食後以薑湯下五七十丸。
薑桂丸
治一切寒痰。用乾薑、官桂之辛以散寒,南星、半夏之苦辛以豁痰。
乾薑(辛熱,兩半),官桂(辛甘熱,兩半),南星(苦辛寒,一兩),半夏(辛溫,二兩),共末,以薑汁浸蒸餅為丸。每薑湯下三五十丸。
四七湯
治一切氣鬱,凝聚津液成痰,壅盛喘急,痞滿。法當疏鬱氣而痰自豁、痞自散。故用紫蘇、厚朴、生薑開鬱,以除痞滿;茯苓、半夏豁痰結,以止喘急;大棗健脾補中,使氣無復郁之患。
紫蘇(苦辛溫,七分),厚朴(苦辛溫,一錢),生薑(辛溫,三片),茯苓(甘平,一錢),半夏(苦辛溫,一錢),大棗(甘溫,三枚),水煎。溫服。
潤下丸
治一切熱痰。故用芩、連清熱降火,橘紅利氣,南星、半夏豁痰,甘草和藥。
黃芩(苦寒,二兩),黃連(苦寒,一兩),陳皮(苦辛溫,八錢),南星(辛寒,一兩),半夏(苦辛溫,一兩),湯浸蒸餅丸如綠豆大。米清下三五十丸。
又方
治諸熱痰症。故用黃芩清熱,香附開鬱,半夏、貝母以豁痰。一本加瓜蔞仁。黃芩(苦寒,二兩),香附(苦辛溫,五兩),半夏(苦辛溫,一兩),貝母(辛寒,二兩),湯浸蒸餅丸,以青黛為衣。每白湯下五十丸。
丹溪導痰湯
治濕熱鬱而成痰,以致小便不利。故用蒼朮燥濕,黃連清熱,吳萸散郁,茯苓、滑石利小便,分消其濕。
蒼朮(苦辛溫,四兩),黃連(苦寒,二兩),吳萸(苦辛溫,一兩),茯苓(甘平,二兩),滑石(甘寒,三兩)共末,以神麯糊丸。薑湯下五七十丸。
清膈化痰丸
治火熱刑肺,氣道不清,以致津液鬱結成痰。治宜清熱疏郁,其痰自解。故用芩、連、黃柏、梔子以清熱泄火,蒼朮、香附疏郁豁痰。
黃芩,黃連,梔子(俱苦寒),黃柏(苦辛寒),蒼朮(苦辛溫),香附(苦辛溫),等分為末,薑汁浸蒸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