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二 (2)
卷之十二 (2)
1. 治胎前藥方
金匱當歸散
治胎婦一切諸症。蓋妊娠之婦,氣血凝聚,胎元濕熱,易於壅鬱。法當調養氣血,清理濕熱。是以用川歸、芍藥、川芎、白朮、人參養血益氣,黃芩清熱。(一本無人參,有香附亦妙。)
川歸(辛溫),川芎(辛溫),白芍(苦酸寒),白朮(苦甘),人參(甘溫),黃芩(苦寒)
固胎飲
治妊婦氣血不充,以致胎元不安,法當調理氣血為主。是以用人參、白朮、甘草、橘紅調氣,歸身、熟地、芎、芍養血,黃芩清熱,砂仁疏郁。
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甘草(甘溫,五分),橘紅(苦辛溫,七分),黃芩(苦寒,八分),砂仁(苦辛溫,六分),歸身(苦辛溫,一錢半),熟地(甘寒,一錢),白芍(苦酸寒),川芎(辛溫,七分),水二盅,煎一盅。如血虛胎動,加阿膠。
安胎飲
治胎氣不安,腰腹作痛,飲食無味,此乃氣血蓄聚成胎,中氣不健,以致鬱熱之氣觸動胎元,理宜調養氣血,清理鬱熱。是以用人參、白朮、甘草調氣,歸、芎、芍藥養血,橘紅、砂仁、紫蘇行郁,條芩清熱。
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甘草(甘溫,五分),歸身(辛甘溫,一錢),白芍(苦酸寒,八分),川芎(辛溫,七分),條芩(苦寒,一錢),陳皮,砂仁,紫蘇,水二盅,煎一盅,溫服。
參橘散
治妊娠二三月間,嘔逆不食,或心虛煩悶。此乃氣血攢聚以養胎元,穢汙之氣上衝,是以嘔逆不能納食。血既養胎,心失所榮,是以心虛煩悶。法當調血散郁。是以用人參、白朮、甘草健中氣,橘紅、厚朴、生薑散鬱氣,茯苓安心,麥門、竹茹清熱解煩。
人參(甘溫,一錢半),白朮(苦甘溫,二錢),甘草(甘溫,五分),橘紅(苦辛溫,七分),厚朴(苦辛溫,七分),生薑(辛溫,三片),茯苓(甘淡平,七分),竹茹(苦甘溫,一錢),麥門(甘寒,一錢),水煎服。
產寶方
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胸,肚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法當補氣血疏壅滯。是以用紫蘇、陳皮和氣,大腹皮斂氣寬中,歸、芎、參、芍以養氣血,甘草緩急和藥性。
紫蘇(辛溫,七分),陳皮(苦辛溫,和中氣,一錢),大腹皮(辛溫,八分),歸身(辛溫,一錢),川芎(辛溫,七分),人參(甘溫,八分),白芍(苦酸寒,八分),甘草(甘溫,炙,五分),水盅半,煎一盅,溫服。
犀角散
治胎妊煩悶,謂之子煩。蓋由胎元郁壅,熱氣上衝所致。法當清熱疏郁,是以用犀角、地骨皮、條芩、麥門冬清熱除煩,赤茯開胸膈以安胎。
犀角(甘鹹寒,一錢),地骨皮(苦寒,八分),條芩(苦寒,二錢),麥門(甘寒,一錢),生地(甘寒,一錢),赤茯苓(甘平,八分),水盅半,煎八分,與竹瀝一合,溫服。
白話文:
治胎前藥方
金匱當歸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懷孕婦女的各種不適症狀。因為懷孕時,婦女的氣血容易凝滯,胎兒所在的環境也可能濕熱,容易導致氣血鬱結。所以治療方法應該是調養氣血,清除濕熱。因此使用當歸、芍藥、川芎、白朮、人參來養血益氣,黃芩來清熱。(有的版本沒有人參,但加入香附效果也很好。)
藥材的屬性:當歸(辛溫)、川芎(辛溫)、白芍(苦酸寒)、白朮(苦甘)、人參(甘溫)、黃芩(苦寒)。
固胎飲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孕婦氣血不足,導致胎兒不穩的情況。治療方法應該以調理氣血為主。因此使用人參、白朮、甘草、橘紅來調理氣機,當歸身、熟地、川芎、芍藥來養血,黃芩來清熱,砂仁來疏散鬱結。
藥材與劑量: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甘草(甘溫,五分)、橘紅(苦辛溫,七分)、黃芩(苦寒,八分)、砂仁(苦辛溫,六分)、當歸身(苦辛溫,一錢半)、熟地(甘寒,一錢)、白芍(苦酸寒)、川芎(辛溫,七分)。用水兩盅煎成一盅。如果因為血虛導致胎動不安,可以加入阿膠。
安胎飲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胎氣不安,腰腹疼痛,食慾不佳的情況。這是因為氣血聚集來滋養胎兒,導致中氣虛弱,以致鬱熱之氣干擾胎兒。治療方法應該是調養氣血,清除鬱熱。因此使用人參、白朮、甘草來調理氣機,當歸、川芎、芍藥來養血,橘紅、砂仁、紫蘇來疏散鬱結,黃芩來清熱。
藥材與劑量: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二錢)、甘草(甘溫,五分)、當歸身(辛甘溫,一錢)、白芍(苦酸寒,八分)、川芎(辛溫,七分)、黃芩(苦寒,一錢)、陳皮、砂仁、紫蘇。用水兩盅煎成一盅,溫服。
參橘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懷孕二三個月期間,出現嘔吐、吃不下東西,或者心虛煩悶的情況。這是因為氣血聚集來滋養胎兒,導致污濁之氣向上衝,所以會嘔吐、吃不下東西。血被用來滋養胎兒,導致心失所養,所以會心虛煩悶。治療方法應該是調理氣血,疏散鬱結。因此使用人參、白朮、甘草來健壯中氣,橘紅、厚朴、生薑來疏散鬱氣,茯苓來安心神,麥門冬、竹茹來清熱解煩。
藥材與劑量:人參(甘溫,一錢半)、白朮(苦甘溫,二錢)、甘草(甘溫,五分)、橘紅(苦辛溫,七分)、厚朴(苦辛溫,七分)、生薑(辛溫,三片)、茯苓(甘淡平,七分)、竹茹(苦甘溫,一錢)、麥門冬(甘寒,一錢)。用水煎服。
產寶方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胎氣不和,導致氣向上衝到心胸,肚子脹滿疼痛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子懸。治療方法應該是補養氣血,疏通壅滯。因此使用紫蘇、陳皮來調和氣機,大腹皮來收斂氣機、寬中,當歸、川芎、人參、芍藥來養氣血,甘草來緩和藥性、緩解急迫症狀。
藥材與劑量:紫蘇(辛溫,七分)、陳皮(苦辛溫,和中氣,一錢)、大腹皮(辛溫,八分)、當歸身(辛溫,一錢)、川芎(辛溫,七分)、人參(甘溫,八分)、白芍(苦酸寒,八分)、甘草(甘溫,炙,五分)。用水一盅半煎成一盅,溫服。
犀角散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出現煩悶不安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子煩。這是因為胎兒所在的環境鬱結壅塞,導致熱氣向上衝所致。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疏散鬱結。因此使用犀角、地骨皮、黃芩、麥門冬來清熱除煩,赤茯苓來開胸膈以安胎。
藥材與劑量:犀角(甘鹹寒,一錢)、地骨皮(苦寒,八分)、黃芩(苦寒,二錢)、麥門冬(甘寒,一錢)、生地(甘寒,一錢)、赤茯苓(甘平,八分)。用水一盅半煎成八分,加入竹瀝一合,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