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附方

防風通聖散,風門。

瀉青丸,熱門。

升麻湯,半夏,茯苓,白芷,川歸(各五錢),蒼朮,乾葛,桔梗,升麻(各一兩),枳殼,乾薑(各五錢),大黃,烏藥(各七錢半),陳皮,甘草(各兩半),共末,每五錢用水一盅,姜三片,燈心三分,煎七分服。

白話文:

[附方]

  • 防風通聖散:用於治療風門病症。

  • 瀉青丸:適用於熱門病症。

  • 升麻湯的配方如下:半夏、茯苓、白芷、川芎(各五錢)、蒼朮、乾葛、桔梗、升麻(各一兩)、枳殼、乾薑(各五錢)、大黃、烏藥(各七錢半)、陳皮、甘草(各兩半)。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錢藥粉,加入一盅水,再放入三片薑和三分燈心,煎煮至剩七分水量後服用。

2. 喉痹門

3.

喉痹之症,皆由手足厥陰少陽相火火熾,循經上行,鬱結於咽喉之中。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痹是也。俗呼謂單乳鵝、雙乳鵝、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閉。分名為八,於中惟走馬閉為害最速。治療之法,輕者咸以軟之,如朴硝、膽礬、銅綠之類,其次辛以散之,如薄荷、殭蠶、烏頭之類。切不可治以苦寒。

蓋此乃龍火作疾,非苦寒正治可折,當以辛涼從治之法可也。其最效者,針砭尤妙而速。又有傷寒,少陽傷寒所致喉痹者,又不可專執針砭,當從仲景之法治之。又有痰火上壅而成此症者,吐法亦可取效。又有虛火無附遊行,客於咽喉而致者,法當補之,經云:虛火可補是也。

如人參、黃柏、荊芥、竹瀝之類。又有天行時疫,名捏頸瘟,其症甚惡,當推運氣,如東垣普濟消毒飲子之類。全在臨機應變,不可拘執一方。大抵此症,針砭為上,經云:砭石可去壅是也。學者宜深思焉。

白話文:

關於喉痹這病症,都是因為手足厥陰和少陽部位的相火過旺,沿著經絡向上,聚集在咽喉部位所導致。正如古籍所述:陰陽交結,便稱之為痹。俗稱有單乳鵝、雙乳鵝、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腫、木舌腫、纏喉風、走馬閉等八種名稱,其中走馬閉的危害最快。

治療方法上,輕微的通常使用軟化的方法,例如朴硝、膽礬、銅綠等藥物;較嚴重的則用辛香散熱的藥物,像薄荷、殭蠶、烏頭等。但千萬不要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

因為這種病是由龍火(內火)引起的,不是苦寒藥物可以抑制的,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從治。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針砭尤其快速且效果好。然而,對於因感冒或少陽感冒引起的喉痹,不能只依賴針砭,應該遵循張仲景的治療原則。

此外,也有因為痰火上沖導致此症的,催吐法也能取得效果。還有虛火遊走,停留在咽喉導致的,應該用補益的藥物,正如古籍所述:虛火可用補藥。

如人參、黃柏、荊芥、竹瀝等。再者,也有因為流行性疾病,如捏頸瘟等,引發嚴重的喉痹,應該根據氣候變化調整治療,如使用東垣的普濟消毒飲等藥方。總的來說,治療此症,針砭是最優選,正如古籍所言:針砭可以去除壅塞。學習者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