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

1. 癘風脈法

脈浮緩者,易治;洪大而數者,難愈。又云:沉實者,難愈;黑者不治。

白話文:

在[痲風病的脈象診斷方法]中提到,如果脈象呈現為輕浮且緩慢,這表示病情較容易治療;然而,若脈象顯得強大且跳動快速,則病情較難以痊癒。另外也指出,當脈象沉穩且實在,同樣顯示病情難以好轉;而若是病人的面色呈現黑色,則病情已無法救治。

2. 治癘風大法

癘風之症,未必盡由於風,亦有嗜欲勞動,氣熾血熱,汗泄不避邪風冷濕,使淫氣與衛氣相干不得施化,氣既不施,血為之聚,血聚則肉爛而生蟲。食肝眉落,食脾鼻崩,食肺聲啞,食心足底穿,膝虛腫,食腎耳鳴啾啾,耳弦生瘡,或癢或痛如針刺狀,食身則皮癢如蟲行。

治療大法:先以再造散下之,以稀粥養半月,勿妄動作勞苦,用醉仙散中間,或吐或利,不必懼怯。雖頸喉面腫,吞嚥不下,旋出惡水,或齒縫中出臭水血絲,或言不得,或悶欲死,亦止以稀粥用管灌入。或一旬或半月,或面旋轉白而安。重者又與換肌散。

白花蛇,黑花蛇,地龍,川歸,細辛,白芷,天麻,蔓荊子,威靈仙,荊芥穗,甘菊花,白蒺藜,苦參,不灰術,胡麻子,石菖蒲,定風草,何首烏,紫參,草烏頭,木鱉子,砂參,木賊,炙草,天冬,赤芍,蒼朮,川芎,共為末,以酒調服。

癘風有五,黑者不治,盡由淫氣與衛氣滯而不行,血為之聚,致使肉爛生蟲,以次傳歷藏府。先以再造散,或防風通聖散、局方升麻湯吞下瀉青丸。或以浮萍濃煎湯,乘熱頻頻浴洗,皆可取效。但得愈之後,必在患者忌口節欲,方保無虞,否則雖愈必發。

白話文:

【治癘風大法】

癘風這種病症,不一定完全是由風邪引起的,也可能因為過度勞累、情慾過盛,導致氣血過於旺盛,汗液排泄時不慎接觸到邪風和寒濕,使得身體內的異常氣息與保護身體的正氣相互幹擾,無法正常運作。當氣無法正常運行,血液就會聚集,血液聚集的地方,肌肉就會腐爛並產生蟲害。如果影響到肝臟,眉毛會掉落;影響到脾臟,鼻子會塌陷;影響到肺部,聲音會嘶啞;影響到心臟,腳底會穿孔,膝蓋虛弱腫脹;影響到腎臟,耳朵會嗡嗡作響,耳道生瘡,可能感到瘙癢或疼痛,如同被針刺一般;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皮膚會瘙癢,感覺像有蟲在爬行。

治療方法:首先使用再造散來進行治療,之後以稀飯養身半個月,避免過度勞動,期間使用醉仙散,可能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的情況,不必過度擔心。即使頸部、喉嚨、面部腫脹,吞嚥困難,也會排出惡水,或者牙縫中流出惡臭的水和血絲,或者無法說話,或者感到極度悶痛,也只需用管子將稀飯灌入口中。可能在十天或半個月後,臉色恢復白皙,病情得以平穩。對於較嚴重的病情,再使用換肌散。

藥材包括白花蛇、黑花蛇、地龍、川芎、細辛、白芷、天麻、蔓荊子、威靈仙、荊芥穗、甘菊花、白蒺藜、苦參、不灰木、胡麻子、石菖蒲、定風草、何首烏、紫參、草烏頭、木鱉子、沙參、木賊、炙甘草、天冬、赤芍、蒼朮、川芎,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

癘風有五種類型,黑色的癘風是最難治的,都是由於異常氣息與保護身體的正氣滯留,無法流通,導致血液聚集,使肌肉腐爛並生成蟲害,逐漸影響各個臟腑。首先使用再造散,或者防風通聖散、局方升麻湯配瀉青丸來治療。也可以用浮萍煮濃湯,趁熱頻繁地沐浴清洗,都能取得效果。但是康復後,患者必須忌口、節制情慾,才能確保不再復發,否則即便痊癒,也必定會再次發病。

3. 治癘風方

愈風丹

治癘風及一切疥癬風。此乃風濕為害,法當散風以清濕熱。是以用烏梢蛇、白花蛇以去風,經云:苦可勝濕,寒可勝熱,故加苦參清濕熱以殺蟲。

烏梢蛇(甘鹹平),白花蛇(甘鹹平,各一條),苦參(苦寒,一斤),共為末,用皂角一斤,細銼碎,以酒五升,浸一晝夜,揉取濃汁去渣,於磁砂臼內煎成膏,和前末,丸如梧子大,每用防風通聖散煎湯送下五七十丸,隨以粥食壓。每用紫浮萍、苦參各等分,煎濃湯,每三日一浴。

東垣四神丹

治一切風疹症。蓋此症由濕熱挾風而成,血為所濁,法當疏風濕清熱調血,是以用羌活疏風勝濕,苦參清熱,歸地調血。

羌活(辛溫),黃芩(苦寒),川歸(辛甘溫),生地甘寒),各等分,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白話文:

【治癘風方】

這份藥方是用來治療癘風以及所有皮膚病,像是癬和風疹。這些疾病主要是風濕在作怪,治療原則是應當散風並清除濕熱。因此,我們使用烏梢蛇和白花蛇來驅風,根據古籍記載:苦味可以對抗濕氣,寒性可以消減熱氣,所以加上苦參來清理濕熱並殺滅寄生蟲。

烏梢蛇和白花蛇(兩者味道甘鹹且屬平性),苦參(味道苦且性寒),這三種藥材一起磨成粉末。另外,皁角一斤,細碎後,以五升酒浸泡一晝一夜,揉搓出濃厚的汁液後去渣,在磁砂研砵內煎煮成膏狀,與前述粉末混合,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防風通聖散煎湯送下五七十粒,接著食用粥類食物。另外,每三天一次,使用等量的紫浮萍和苦參煎濃湯洗澡。

【東垣四神丹】

這份藥方用來治療所有風疹症狀。這種病症通常是由濕熱夾雜風邪導致,使得血液混濁,治療原則是應當疏散風濕,清熱調理血液。因此,我們使用羌活來疏散風濕,苦參來清熱,歸地則調節血液。

羌活(味道辛溫),黃芩(味道苦寒),川芎(味道辛甘溫),生地(味道甘寒),以上藥材等量,加入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