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中醫古代典籍:醫學原理

作者:nan

朝代:明朝

基本介紹:

綜合性醫書。

①明·汪機撰,吳勉學校。十三卷。撰年不詳。作者自序稱:“所論病機藥性,悉本《內經》、《本草》;治方脈法,皆據名醫格言”。前二卷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圖論;後十一卷為各科臨床,包括六淫、氣血、內傷諸病、內科雜症、瘟疫、五官、口腔、外科、婦產、小兒及痘疹等病證。本書論理嚴謹,而淵源有自,治法規範而方藥靈活。尤其推崇丹溪,故每門病證的治療均有“丹溪活套”,選方頗廣。現存明刻本。

②明·江時途撰。三十卷。書未見。

重新編輯及補充內容:

中醫古代典籍:醫學原理

作者:nan

朝代:明朝

基本介紹:

綜合性醫書。

①明·汪機撰,吳勉學校。十三卷。撰年不詳。作者自序稱:“所論病機藥性,悉本《內經》、《本草》;治方脈法,皆據名醫格言”。前二卷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圖論;後十一卷為各科臨床,包括六淫、氣血、內傷諸病、內科雜症、瘟疫、五官、口腔、外科、婦產、小兒及痘疹等病證。本書論理嚴謹,而淵源有自,治法規範而方藥靈活。尤其推崇丹溪,故每門病證的治療均有“丹溪活套”,選方頗廣。現存明刻本。

②明·江時途撰。三十卷。書未見。

內容補充:

本書是一部綜合性醫書,內容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圖論,以及各科臨床,包括六淫、氣血、內傷諸病、內科雜症、瘟疫、五官、口腔、外科、婦產、小兒及痘疹等病證。

本書論理嚴謹,而淵源有自,治法規範而方藥靈活。尤其推崇丹溪,故每門病證的治療均有“丹溪活套”,選方頗廣。

現存明刻本。


卷之一 (1)

卷之一 (2)

卷之一 (3)

卷之一 (4)

卷之一 (5)

卷之一 (6)

卷之二 (1)

卷之二 (2)

卷之三 (1)

卷之三 (2)

卷之三 (3)

卷之三 (4)

卷之三 (5)

卷之三 (6)

卷之三 (7)

卷之三 (8)

卷之三 (9)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2)

卷之四 (1)

卷之四 (2)

卷之四 (3)

卷之四 (4)

卷之四 (5)

卷之五 (1)

卷之五 (2)

卷之五 (3)

卷之五 (4)

卷之五 (5)

卷之五 (6)

卷之五 (7)

卷之五 (8)

卷之六 (1)

卷之六 (2)

卷之六 (3)

卷之六 (4)

卷之六 (5)

卷之六 (6)

卷之六 (7)

卷之六 (8)

卷之六 (9)

卷之六 (10)

卷之七 (1)

卷之七 (2)

卷之七 (3)

卷之七 (4)

卷之七 (5)

卷之七 (6)

卷之七 (7)

卷之七 (8)

卷之七 (9)

卷之七 (10)

卷之七 (11)

卷之七 (12)

卷之七 (13)

卷之七 (14)

卷之七 (15)

卷之七 (16)

卷之七 (17)

卷之八 (1)

卷之八 (2)

卷之八 (3)

卷之八 (4)

卷之八 (5)

卷之八 (6)

卷之八 (7)

卷之八 (8)

卷之八 (9)

卷之八 (10)

卷之八 (11)

卷之八 (12)

卷之九 (1)

卷之九 (2)

卷之九 (3)

卷之九 (4)

卷之九 (5)

卷之九 (6)

卷之九 (7)

卷之九 (8)

卷之九 (9)

卷之九 (10)

卷之九 (11)

卷之九 (12)

卷之十 (1)

卷之十 (2)

卷之十 (3)

卷之十 (4)

卷之十 (5)

卷之十 (6)

卷之十 (7)

卷之十 (8)

卷之十 (9)

卷之十 (10)

卷之十 (11)

卷之十 (12)

卷之十一 (1)

卷之十一 (2)

卷之十一 (3)

卷之十一 (4)

卷之十一 (5)

卷之十一 (6)

卷之十一 (7)

卷之十一 (8)

卷之十一 (9)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2)

卷之十二 (3)

卷之十二 (4)

卷之十二 (5)

卷之十二 (6)

卷之十二 (7)

卷之十二 (8)

卷之十三 (1)

卷之十三 (2)

卷之十三 (3)

卷之十三 (4)

卷之十三 (5)

卷之十三 (6)

卷之十三 (7)

卷之十三 (8)

卷之十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