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郁脈法

大凡郁脈多沉伏,或結,或促代。氣鬱沉而澀,濕鬱沉而緩,熱鬱沉而數,痰鬱弦而滑,血鬱芤而結,食鬱滑而緊盛。郁在上,則脈見於寸口;郁在中,脈見於關,郁在下,脈見於尺。

《胗家樞要》云:血、氣、食、積、痰、飲,一有留滯於其間,脈必因之而止節矣,但當求其有神則吉。

白話文:

基本上,鬱脈多呈現為深沉且隱伏的狀態,或是結狀,或是出現促代的現象。氣鬱時,脈象會顯得深沉且不順暢;濕鬱時,脈象會深沉且緩慢;熱鬱時,脈象會深沉且頻繁;痰鬱時,脈象會呈現弦狀且滑潤;血鬱時,脈象會空虛且結實;食鬱時,脈象會滑潤且緊繃。若鬱症發生在身體上部,脈象就會在寸口(手腕內側)顯現;若發生在身體中部,脈象就會在關(手腕中央)顯現;若發生在身體下部,脈象就會在尺(手腕外側)顯現。

《診家樞要》中提到:血液、氣息、食物、積滯、痰液、飲水等物質,一旦在體內停留過久,脈象一定會因此而停頓或節律失常,然而,只要這些脈象仍保持生命力,就是好的徵兆。

2. 治郁大法

大抵鬱症,總宜順氣。但因多有不同,亦宜分療,不可不察。

如氣鬱,脈沉胸脅痛,宜蒼朮、香附、撫芎之類行之。

如濕鬱,脈多沉數,周身走痛,或關節疼,遇陰寒即發,宜蒼朮、白芷、茯苓、川芎之類為主治。

如熱鬱,脈沉而數,目瞀,小便數赤,宜桃仁、紅花、梔子、青黛、香附、撫芎、蒼朮之類為主治。

如血鬱,脈芤,四肢無力,小便赤,宜桃仁、紅花、青黛、川芎、香附之類為主治。

如痰鬱,脈弦滑,動則喘,宜海石、香附、南星、瓜蔞仁。

如食鬱,左寸平和,右寸緊盛,咽腹脹不能食,宜山楂、神麯、針砂,或保和丸之類為主治。

凡治郁,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

凡郁居中,悉以蒼朮、扶芎開提其氣。假令食在氣上,氣升而食自降。

白話文:

【治療鬱悶的大原則】

基本上,處理鬱悶的情況,主要應當著重在順暢氣機。然而,因為鬱悶的原因各有不同,也應採取不同的療法,這一點不可忽視。

例如,如果是氣鬱,脈象呈現沉滯,伴隨胸肋疼痛,適合使用蒼朮、香附、川芎等藥物來調理。

如果是濕鬱,脈象多呈現沉數,全身可能感到疼痛,或是關節疼痛,天氣轉涼或濕冷時症狀容易加重,適合用蒼朮、白芷、茯苓、川芎等藥物作為主藥來治療。

如果是熱鬱,脈象沉且數,可能伴有視力模糊,小便頻繁且色黃,適合使用桃仁、紅花、梔子、青黛、香附、川芎、蒼朮等藥物作為主藥。

如果是血鬱,脈象芤弱,四肢無力,小便色赤,適合使用桃仁、紅花、青黛、川芎、香附等藥物作為主藥。

如果是痰鬱,脈象弦滑,活動後易喘,適合使用海石、香附、南星、瓜蔞仁等藥物。

如果是食鬱,左寸脈平和,右寸脈緊盛,喉嚨腹部脹滿,無法進食,適合使用山楂、神麯、針砂,或保和丸等藥物作為主藥。

在治療鬱悶時,春季可添加防風,夏季可添加苦參,秋冬季則可添加吳茱萸。

一般而言,鬱悶多在中焦,都可用蒼朮、川芎來提升氣機。比如說,食物停留在氣的上方,只要讓氣上升,食物自然就會下降。

3. 丹溪治郁活套

郁者,結聚不得發越也,蓋由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應化者不得化,應行者不得行,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是以用六郁湯為主加減。

如氣鬱,主方加烏藥、木香、檳榔、枳殼、厚朴等輩。

如濕鬱,主方倍蒼朮,加白朮。

如熱鬱,主方加黃芩、黃連之類。

如痰鬱,主方加南星、半夏、貝母、瓜蔞之類。

如血鬱,主方桃仁、紅花、五靈脂、沒藥之類。

如食鬱,主方加山楂、麥芽、神麯之類。

白話文:

[丹溪治療鬱悶的活用方法]

鬱悶的情況,指的是情緒或氣機被阻塞,無法順利抒發。這通常是由於應該上升的不能上升,該下降的不能下降,該轉化的不能轉化,該運行的不能運行,導致身體的運作失去正常節奏,六種鬱悶的病症便隨之出現。因此,丹溪常用六鬱湯作為基礎方劑,再根據病情進行增減。

如果是氣鬱,基礎方劑會加上烏藥、木香、檳榔、枳殼、厚朴等草藥。

如果是濕鬱,基礎方劑中的蒼朮份量會加倍,並添加白朮。

如果是熱鬱,基礎方劑會加上黃芩、黃連這類清熱的草藥。

如果是痰鬱,基礎方劑會加上南星、半夏、貝母、瓜蔞這類化痰的草藥。

如果是血鬱,基礎方劑會加上桃仁、紅花、五靈脂、沒藥這類活血的草藥。

如果是食鬱,基礎方劑會加上山楂、麥芽、神麯這類助消化的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