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附方

抵當湯,治瘀血腫脹。

保和丸,治食積脹滿。

三稜消積丸,抵當湯丸,已上俱見傷寒門。

六君子湯,痰門。

二陳湯,痰門。

木香檳榔丸,治氣鬱成脹。見熱門。

禹功散,舟車丸,三花神佑丸,俱濕門。

八物湯,虛損門。

四物湯,見血門。

四君子湯,見氣門。

丁香脾積丸,三聖散

實脾飲,厚朴,白朮,木瓜,大腹子,木香,草果仁,白茯,乾薑(各一兩),炙草(五錢),共為末,每一兩用水二鍾,加姜五片,棗三枚,煎服。

四磨飲,人參,檳榔,沉香,烏藥(各二錢),濃磨水七分,煎三五沸,服。

白話文:

[配方使用]

抵當湯,用於治療因瘀血導致的腫脹。

保和丸,用於治療因食物積滯造成的脹滿。

三棱消積丸,與抵當湯製成的藥丸,以上都可在傷寒章節找到相關說明。

六君子湯,用於痰症。

二陳湯,同樣用於痰症。

木香檳榔丸,用於治療氣鬱成的脹滿。在熱症章節可找到說明。

禹功散,舟車丸,三花神佑丸,這些都用於溼症。

八物湯,用於虛損症狀。

四物湯,用於血癥,詳情可見血癥章節。

四君子湯,用於氣症,詳情可見氣症章節。

丁香脾積丸,三聖散

實脾飲,包含厚朴,白朮,木瓜,大腹子,木香,草果仁,白茯苓,乾薑(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兩,加入兩杯水,五片生薑,三枚紅棗,煎煮後服用。

四磨飲,包含人參,檳榔,沉香,烏藥(各二錢)。將所有藥材磨碎成細粉,加入七分水,煮沸三至五次後,即可服用。

2. 鬱症門

3.

郁者,拂鬱而不通暢之謂。蓋人之氣血沖和,則百病不生,一有所郁,則諸病蜂起。原其所因,未有不由火、熱、濕、痰、食、飲、氣、血數者窒遏不行所致。治療之法,不外消導疏利而已。是以經云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抑之。子和謂:達者,吐之令其條達也;發者,汗之令其疏散也;奪者,下之令無壅遏也;泄者,滲之令其通利也;抑者,制之使無泛漫也。

而丹溪又有六郁之論,謂有情欲之抑遏,寒熱之交侵,六淫之拂鬱,而水之浸漬,酒漿之積聚,濕熱之拂結。又有因氣鬱成熱,熱鬱成濕,濕鬱成痰,窒而血不行,血滯而食不化。是以先哲治法,多以順氣為先,蓋氣順而鬱自解。是以藥中多用香附、撫芎之類,以順其氣,誠有至理存焉。

學者當熟思之可也。

白話文:

[討論]的部分內容如下:

所謂的「鬱」,指的是氣機受阻,無法順暢運行的情況。人的氣血如果能保持平和,就不會產生疾病;但一旦出現鬱結,各種疾病就會紛紛發生。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火、熱、濕、痰、食、飲、氣、血等幾種因素堵塞了氣血的正常運行。治療的方法,基本上就是通過消食、引導和疏通來解決。

因此,古籍上提到,對應木鬱的情況,要使其得以疏導;對應火鬱,要使其得以發散;對應土鬱,要使其得以清除;對應金鬱,要使其得以排泄;對應水鬱,要使其得以抑制。具體來說,疏導就是讓其得到暢通;發散就是讓其得以疏散;清除就是讓其不再壅塞;排泄就是讓其得以通利;抑制就是控制其不再擴散。

丹溪先生更進一步提出了六種鬱結的理論,包括情緒的壓抑、寒熱的侵襲、六淫的鬱結、水分的浸泡、酒漿的積累,以及濕熱的纏繞。此外,還有因為氣鬱而產生熱,熱鬱而產生濕,濕鬱而產生痰,氣血不通,血液滯留導致食物不能消化的情況。所以,前輩們在治療時,多以順暢氣機為首要目標,因為氣機順暢,鬱結自然就能解除。因此,在藥物選擇上,常常用到香附、川芎這一類能夠順暢氣機的藥材,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奧。

學習這些理論的人,應該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