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九 (2)
卷之九 (2)
1. 治腫脹方
檳榔(辛溫),橘紅(苦辛溫),枳實(苦辛寒),黃芩(苦寒),大黃(苦寒),牽牛(苦辛烈)
上各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臨臥時白湯下三五十丸。量人虛實加減。
沉香交泰丸
治濕熱之氣在上,抑遏清氣,鬱而不升而為脹滿。法當升清氣,利濁氣。是以用沉香升清氣降濁氣,木香、厚朴、枳實、橘紅、青皮、吳茱萸等散壅滯以疏脹滿,白朮健脾燥濕,用茯苓、澤瀉分利水氣,大黃以下濕熱,當歸理氣血,使各歸其所。
沉香(辛溫,五錢),木香(苦辛寒,一兩),厚朴(苦辛溫,一兩),橘紅(辛溫,二兩),枳實(苦辛寒,二兩),青皮(苦辛寒,一兩),吳萸(苦辛溫,五錢),白朮(甘溫,五兩),茯苓(甘淡平,三兩),澤瀉(甘鹹寒,一兩),當歸(辛甘溫,三兩),大黃(苦寒,一兩),為末,蒸餅丸如梧子大,薑湯下三五十丸,或七十丸。
加味五皮散
治四肢水腫,法當行氣散水。是以用陳皮、生薑、大腹皮、薑黃等諸辛溫以散鬱氣,赤茯苓、桑白皮、木瓜等以行水濕。一本無陳皮、桑白皮,有五加皮、地骨皮。
大腹皮(辛溫,一錢),陳皮(苦辛溫,去白,一錢),桑白皮(苦甘酸平,一錢),生薑皮(辛溫,一錢),木瓜(甘酸平,錢半),赤茯苓(淡平,一錢),薑黃(苦辛,七分),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疏鑿飲子
治水氣遍身,浮腫喘呼,氣急煩渴,大小便不利。此乃氣滯,蓄遏水濕不得當經所致。法當行氣以散水濕。是以用檳榔、大腹皮等以破壅滯之氣,椒目、赤小豆、商陸等以行水,澤瀉、木通等利小便以滲濕,佐以秦艽、羌活等諸風藥以勝濕。
檳榔(辛溫,一錢),大腹皮(辛溫,八分),椒目(苦辛平,一錢),商陸(辛甘酸平,一錢),赤小豆(甘平),茯苓皮(淡平),澤瀉(甘鹹寒),木通(淡平),羌活(辛溫),秦艽(苦辛溫,兼攻風逐水,消浮腫,利小便,各一錢),水二鍾,煎鍾半,溫服。
大橘皮湯
治濕熱內郁,以致腹脹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清泄。法當疏壅滯利小便以驅濕熱。是以用木香、陳皮、檳榔等以破壅滯,滑石、澤瀉、豬苓、白朮、茯苓等利小便以滲濕熱,甘草、肉桂補中健脾。
木香(苦辛溫,七分),橘紅(苦辛溫,一錢),檳榔(辛溫,七分),滑石(甘寒,三錢),澤瀉(鹹寒,錢半),豬苓(淡平,一錢),茯苓(甘淡平,二錢),甘草(甘溫,五分),肉桂(辛甘溫,三分),白朮(苦甘溫,五分),加姜三片,水三大鐘,煎至鍾半,溫服。
十棗丸
治四肢水氣浮腫,上氣喘息,大小便不利。法當逐散水飲。是以用甘遂、大戟、芫花等諸辛苦散水飲以通二便。
白話文:
治腫脹方
此方以檳榔、橘紅、枳實、黃芩、大黃、牽牛等藥材等量研磨成粉,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睡前用溫開水送服三、五十丸,可根據個人體質增減藥量。
沉香交泰丸
此方用於治療濕熱之氣上升,阻礙清氣上升,導致鬱悶不舒而脹滿的症狀。治療方法是提升清氣,排出濁氣。因此使用沉香提升清氣,降低濁氣;木香、厚朴、枳實、橘紅、青皮、吳茱萸等藥物疏通壅滯,以緩解脹滿;白朮健脾燥濕;茯苓、澤瀉利水;大黃瀉下濕熱;當歸調理氣血,使各個臟腑機能恢復正常。
加味五皮散
此方用於治療四肢水腫,治療方法是疏通氣血,利水消腫。因此使用陳皮、生薑、大腹皮、薑黃等辛溫藥物疏散鬱結之氣;赤茯苓、桑白皮、木瓜等藥物利水消腫。其中一個版本不含陳皮、桑白皮,而使用五加皮、地骨皮代替。
疏鑿飲子
此方用於治療全身水腫,伴有浮腫、呼吸困難、氣促、口渴、大小便不利等症狀。此乃氣滯導致水濕停滯所致。治療方法是疏通氣血,以利水消腫。因此使用檳榔、大腹皮等藥物破除壅滯之氣;椒目、赤小豆、商陸等藥物利水;澤瀉、木通等藥物利小便以滲濕;輔以秦艽、羌活等祛風藥物以祛除濕邪。
大橘皮湯
此方用於治療濕熱內鬱,導致腹脹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稀溏的症狀。治療方法是疏通壅滯,利小便以驅除濕熱。因此使用木香、陳皮、檳榔等藥物破除壅滯;滑石、澤瀉、豬苓、白朮、茯苓等藥物利小便以滲濕熱;甘草、肉桂補益脾胃。
十棗丸
此方用於治療四肢水腫,呼吸困難,大小便不利等症狀。治療方法是驅散水液。因此使用甘遂、大戟、芫花等辛辣藥物以利水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