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氣者,陽也,為血之剛,與火同體。故先哲云:沖和不息之謂氣,亢常擾亂之謂火。丹溪云:氣有餘則是火。以其外護皮毛,內榮藏府,引道血行周流一身,循環不息,而為生生之本。若遇七情內攻,六淫外襲,以致乖亂失常,清者變而為濁,行者鬱而不流,外失榮衛之權,內失健運之職,五者厥陽之火隨起,諸病生焉。經云: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穹壤判。

白話文:

氣屬於陽,是血液的剛強部分,與火同屬。因此,古代醫家說:流動和暢不斷叫做氣,亢盛異常擾亂叫做火。朱丹溪說:氣過剩就是火。氣的作用是保護皮毛,滋養內臟,引導血液在全身運行,循環不息,是生命之源。如果遇到七情內傷,六淫外侵,導致氣機紊亂異常,清氣變成濁氣,運行不暢,失去保護身體和運行血氣的功能,內部失去健運作用,陽氣就會隨之而起,各種疾病也就產生了。經文說:呼吸一旦停止,生命就會終結;血脈一旦不通,天地就會崩塌。

又云:百病生於氣。又云:熱則氣泄,寒則氣收,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是以王叔和注云:怒則氣逆上而肝木乘脾,故氣上矣;喜則氣利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氣急,肺葉布舉,致上不通,榮衛不暢,熱鬱於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而氣墜,故氣下矣;寒則腠理閉密,斂氣於中,故氣收矣;熱則腠理疏豁,故氣泄矣;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止氣而不行,故氣結矣。其九氣為病,古法悉以五行所勝治之。

白話文:

古人還說:所有的疾病都源於氣。又說:熱氣就會使氣外洩,寒氣就會使氣內收,生氣就會使氣往上衝,高興就會使氣舒緩,悲傷就會使氣消失,恐懼就會使氣下降,驚嚇就會使氣混亂,勞累就會使氣耗盡,思慮就會使氣鬱結。所以王叔和註釋說:生氣時,氣就會逆著上行,導致肝屬の木氣剋制脾屬的土氣,因此氣才會上升;高興時,氣通暢,志氣也通達,氣血運行通暢,所以氣才會舒緩;悲傷時,氣就會急促、肺部擴張,導致氣升不上去,氣血不通暢,熱氣鬱積在體內,所以氣才會消失;恐懼時,精氣會散失,氣就會下降;寒氣時,肌膚腠理細密,把氣收斂在體內,所以氣才會收斂;熱氣時,肌膚腠理疏鬆,所以氣才會外洩;驚嚇時,心神不定,思緒混亂,所以氣才會混亂;勞累時,會氣喘流汗,內外都虛弱,所以氣才會耗盡;思慮時,心有所想,神有所寄託,阻止氣的運行,所以氣才會鬱結。這九種氣引起的疾病,古法都是用五行相剋的原理來治療的。

是以經云:悲可以勝怒,喜可以勝悲,恐可以勝喜,怒可以勝思,思可以勝恐,暑可以勝寒,逸可以治勞,勞可以治逸。又云:高者抑之,下者舉之,驚者平之,勞者溫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結者散之,滯者行之,分經而治,用藥不同。

白話文:

因此,經典中說:

  1. 悲傷可以壓抑憤怒,喜悅可以壓抑悲傷,恐懼可以壓抑喜悅,憤怒可以壓抑思考,思考可以壓抑恐懼,暑熱可以壓抑寒冷,放鬆可以治療勞累,勞累可以治療放鬆。

  2. 高亢的壓抑它,低下的提升它,驚懼的平息它,勞累的溫暖它,虛弱的補充它,充實的瀉祛它,鬱結的疏散它,停滯的疏通它,按照經絡區分治療,用藥各有不同。

是以人參黃耆補中氣,枳實橘紅散滯氣,枳殼利肺氣,青皮瀉肝氣,木香調結氣,香附疏鬱氣,紫蘇散表氣,厚朴破壅氣,檳榔墜至高之氣,藿香和胃氣,沉香升降真氣,腦麝走散元氣。各治不同,詳症而用。大抵補氣不越甘溫,瀉氣不越辛熱。全在活法,幸毋拘泥。

白話文:

因此,人參、黃耆能補益中氣,枳實、橘紅能驅散滯氣,枳殼能通利肺氣,青皮能瀉除肝氣,木香能調和氣鬱,香附能疏散鬱悶之氣,紫蘇能宣發表氣,厚朴能破除壅塞之氣,檳榔能下墜過盛之氣,藿香能調和胃氣,沉香能升降真氣,腦麝能通走元氣。針對不同的症況使用不同的藥物,詳察症候後再用藥。一般來說,補氣類藥物多為甘溫之性,而瀉氣類藥物多為辛熱之性。醫治時應靈活運用,不要拘泥於教條。

2. 氣脈法

《脈經》云:滑者多血少氣,滯者少血多氣,大者氣血俱多,小者氣血俱少,細而緩者血氣俱虛,代者氣衰,細者氣少,浮而絕者氣欲絕也。

白話文:

《脈經》上說:

*脈搏滑利:代表血多氣少

*脈搏停滯:代表血少氣多

*脈搏大而有力:表示氣血都很充裕

*脈搏小而無力:意味著氣血都很虛弱

*脈搏細小而緩慢:表明氣血都虛

*脈搏有斷續的感覺:表示氣衰竭

*脈搏細微:表明氣不足

*脈搏浮而中斷:表示氣將要竭盡

3. 治氣大法

經云:實者邪氣實,虛者正氣虛。是以實者宜用牽牛、厚朴等以瀉之,虛者宜用人參黃耆等以補之,氣滯者行之氣,郁者疏之,下陷者提之,上逆者降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

白話文:

醫書上說:有病的人,是邪氣太盛;沒病的人,是正氣不足。所以,病重的人應使用牽牛、厚朴等藥物來瀉下,病弱的人應使用人參、黃耆等藥物來補氣,氣機鬱結的要讓氣運行,氣機不通的要疏通,下陷的氣要把它提拔起來,上逆的氣要把它降下去,受寒的要溫暖它,發熱的要清熱。

4. 丹溪治氣活套

夫人之身以氣為主。是以陰陽之所以升降者,氣也;血脈之所以流行者,氣也;榮衛之所以運動,亦此氣也;五藏之所以相生、相養者,亦此氣也。盛則盈,衰則虛,順則平,逆則病。氣血者,獨非人身之根本乎?人有七情,病有七氣。七氣者,寒、熱、怒、思、喜、憂、愁哉,或以為喜、怒、憂、思、悲、驚、恐,皆通也。

白話文:

人體由氣來主導。因此,陰陽氣升降、血脈運行、榮衛氣運行,以及五臟之間的生養關係,都是由氣來決定的。氣盛則身體強健,氣衰則身體虛弱,氣運行順暢則身體健康,氣運行不暢則導致疾病。氣血難道不是人體的根本嗎?人的情緒有七種,疾病也有七種。這七種情緒是:寒、熱、怒、思、喜、憂、愁。有人認為是喜、怒、憂、思、悲、驚、恐,這些說法都是相通的。

然則勻調是氣,將何先焉?曰:氣結則生痰,氣盛則痰愈結,故調氣必先豁痰,如七氣湯半夏為主,而官桂佐之,乃良法也,蓋冷則生氣,夫調氣必先豁痰,其中亦不可無辛劑、溫劑之藥,是以方中用桂者,乃溫中散結之意也。

白話文:

既然調氣是重點,那麼該從何著手呢?

中醫認為「氣結」會生痰,「氣盛」會讓痰更結實,所以要調氣就必須先化解痰。就如同「七氣湯」,主要使用半夏化痰,加上肉桂輔助,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因為受寒會產生痰,而調氣要先化痰,所以其中也必須加入辛溫藥材。方中使用肉桂,就是為了溫暖中焦,化解痰結。

不然,七情相干,痰涎凝結,如絮如膜,甚如梅核,膠窒於咽喉之內,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或中滿艱食,或上氣喘急,曰氣膈,曰氣滯,曰氣秘,曰氣中,以五積六聚,痞癖癥瘕,心腹塊痛,發則欲絕,殆無往而不至也。是以七情皆能致病。

白話文:

如果情緒激動,就會導致痰液積聚,形成絮狀或膜狀的物質,嚴重時像梅核,黏在喉嚨裡,吐不出也吞不下,或造成胸腹脹滿,難以進食,或造成呼吸急促。這些情況稱為「氣膈」、「氣滯」、「氣祕」、「氣中」,還會造成各種積聚、痞癖、癥瘕、心腹疼痛,發作時劇烈疼痛,幾乎沒有不涉及的部位。因此,七情都有可能導致疾病。

如寒氣鬱於中而作痛,宜七氣湯、鹽煎散、東垣升陽順氣湯之類。

白話文:

如果寒氣滯留在體內而引起疼痛,建議服用七氣湯、鹽煎散、東垣升陽順氣湯等藥方。

如氣逆者,抑之。以木香流氣飲降氣湯之類。

白話文:

如果氣往上逆,就需要抑制它。可以使用木香流氣飲、降氣湯等藥方。

如有熱者,須加涼劑抑之,斯乃從陰引陽也。

如氣在膈臆間,而為痞滿、刺痛、伏梁等症者,宜二陳湯枳實黃連桔梗瓜蔞木香之類。

白話文:

如果氣滯在橫膈膜和胸腔之間,導致胸悶腹脹、刺痛、打嗝等症狀時,適合使用二陳湯,並加入枳實、黃連、桔梗、瓜蔞、木香等藥材。

如在下焦,而為奔豚、七情等症,本方加桃仁梔子山楂橘核茴香川楝子、荔核之類。

白話文:

如果症狀位於下焦,並且出現遺精、早洩、失眠等症狀,則在此方劑的基礎上,再加入桃仁、梔子、山楂、橘核、茴香、川楝子、荔核等藥材。

如在兩脅,攻築作痛者,本方加青皮柴胡、芍藥、龍膽草之類。

白話文:

如果疼痛的感覺在肋骨兩側,而且疼痛很劇烈,則在原來的方子中加入青皮、柴胡、芍藥、龍膽草等藥材。

如在中焦,而為痞滿脹急者,本方加木香、厚朴檳榔枳殼平胃散,以平其敦阜之氣。

白話文:

如果症狀表現在中焦,導致腹脹、腹痛,應在原方中添加木香、厚朴、檳榔、枳殼或平胃散,以調理和緩解中焦鬱積的氣機。

如婦人胎前產後一切氣症,皆以四物湯為主,加之疏氣、行氣之劑,而為治氣之大法也。

白話文:

對於女性懷孕前後出現的各種氣血問題,通常以四物湯為主要治療方,再搭配理氣、行氣的藥物,這是治療氣血問題的基本原則。

如破諸滯氣,上焦須用枳殼,下焦須用枳實。但不宜多用,多則瀉真氣。

如實熱在內,相火上衝,氣滯者,宜知母黃柏、黃連、黃芩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實熱,相火向上沖,而且氣滯,宜服用知母、黃柏、黃連、黃芩等中藥材。

如陰虛氣滯者,宜四物湯加玄參、黃連以補陰血。

如氣刺痛,用枳實,看何部分以引經藥道使以行之。

如稟受素壯而氣刺痛,宜枳殼、烏藥

若肥白氣虛之人氣刺痛者,宜參、術加木香。

若因事,氣鬱不舒暢而刺痛者,亦宜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