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

1. 丹溪治中風活套

凡中風悉以二陳湯加薑汁、竹瀝為主。如風痰壅盛,喉如拽鋸者,加南星、皂角、枳殼、防風、瓜蔞仁。如血虛者,加當歸、川芎、白芍、地黃。瘀血,加桃仁、紅花。如氣虛者,加人參、黃耆、白朮。如自汗者,以黃耆為君,少用茯苓、半夏,佐以附子。如風邪盛,自汗身疼者,加防風、羌活、薄、桂。

如頭目不利,或頭疼如破,宜加川芎、白芷、荊芥穗、細辛、蔓荊子之類。如頭項痛者,加藁本;痛盛,加酒炒片芩。如無汗身疼,脈浮緩有力,或浮緊,或浮弦,皆風寒在表之證。本方加羌活、防風、川芎、白芷、秦艽之類;或只用小續命,倍麻黃以表之。如心血虧欠,以致心神恍惚,本方加黃連、遠志、石菖蒲。

或心動搖驚悸者,加酸棗仁、茯神、側柏葉、竹茹。凡中風小便不利者,不可利。蓋中風不無汗出,已脫津液,若複利小便,津液重亡,只宜俟其熱退,津液自通。凡年老虛弱之人不可吐,氣虛者不可吐。若肥人中風,口喎、手足麻木,不分左右,自屬於痰。用貝母、瓜蔞、南星、半夏、芩、連、黃柏、羌活、防風、荊芥、威靈仙、薄、桂、甘草、天花粉之類,加附子、竹瀝、薑汁,入酒一匙同服,以速藥性可也。如瘦人中風,屬陰虛火動,宜四物加牛膝、黃芩、黃柏。

有痰加痰藥,入竹瀝、薑汁服。如肥人憂思氣鬱,右手癱瘓,口渴,宜補中益氣湯。若有痰,加半夏、竹瀝、薑汁。如口眼喎斜,語言不正,口角流涎,半身不遂,或全身不能舉動,乃因元氣虛乏,兼酒色之過,而更挾外邪,宜以人參、防風、麻黃、羌活、升麻、桔梗、石膏、黃芩、荊芥、天麻、南星、薄荷、葛根、白芍、杏仁、歸、芎、白朮、細辛、皂角各等分,加姜煎,更入竹瀝、薑汁半杯;外灸治風穴,取微汗而愈。

如因寒而中者,宜姜附湯為主;挾氣痰攻刺,加白芍、半夏;手足不仁加防風;挾濕者加白朮;筋脈牽急者加木瓜;肢節痛不可忍者加桂、薑、棗。如因七情氣鬱而致者,多氣中。宜八味順氣散等藥。其狀與中風相似,但風中口中有痰涎,氣中口中無痰涎為異耳。大抵中風之症,初得之即當順氣,日久即當活血。

若先不順氣化痰,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羌活等輩,必不愈也。經云:治風先理氣,氣順即痰消是也。

白話文:

[丹溪治療中風的方法]

對於中風患者,丹溪主要使用二陳湯,並加入薑汁和竹瀝。如果風痰壅盛,喉嚨像被鋸割一樣,則需添加南星、皁角、枳殼、防風、瓜蔞仁。若是血虛的患者,應加入當歸、川芎、白芍、地黃。對於有瘀血的情況,應加入桃仁、紅花。氣虛的患者,可以加入人參、黃耆、白朮。對於自汗的患者,黃耆是主要的成分,少許使用茯苓、半夏,並輔以附子。風邪盛,自汗且身體疼痛的患者,則需添加防風、羌活、薄荷、肉桂。

對於頭部不適或劇烈頭痛的患者,應加入川芎、白芷、荊芥穗、細辛、蔓荊子。頭頸疼痛,可加入藁本;疼痛嚴重,則加入酒炒片芩。對於無汗且身體疼痛,脈搏浮緩有力,或浮緊,或浮弦的患者,這些都是風寒在表面的徵兆。可在原方中加入羌活、防風、川芎、白芷、秦艽。或者只使用小續命湯,加倍使用麻黃來發汗。對於心血不足導致心神恍惚的患者,可在原方中加入黃連、遠志、石菖蒲。

對於心悸、驚慌的患者,可加入酸棗仁、茯神、側柏葉、竹茹。對於中風後小便不暢的患者,不可使用利尿劑。因為中風時會有汗出,已經流失了津液,如果再使用利尿劑,會導致津液進一步流失,應等待熱度退去,津液自然會恢復流通。對於年老體弱的人,不可使用催吐法,氣虛的患者也不可使用催吐法。對於肥胖患者,中風後出現口歪、手腳麻木,無論左或右,這都是由痰引起的。使用貝母、瓜蔞、南星、半夏、黃芩、黃連、黃柏、羌活、防風、荊芥、威靈仙、薄荷、肉桂、甘草、天花粉等,加入附子、竹瀝、薑汁,加入一小匙酒一同服用,以加速藥效。

對於瘦弱患者,中風是由於陰虛火旺,應使用四物湯加入牛膝、黃芩、黃柏。如果有痰,加入化痰的藥物,並加入竹瀝、薑汁服用。對於肥胖患者,由於憂慮和氣鬱,導致右手癱瘓,口渴,應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有痰,加入半夏、竹瀝、薑汁。對於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口水直流、半身不遂或全身無法動彈的患者,這是因為元氣虛弱,加上過度飲酒和性生活,同時受到外界病邪的影響。應使用人參、防風、麻黃、羌活、升麻、桔梗、石膏、黃芩、荊芥、天麻、南星、薄荷、葛根、白芍、杏仁、當歸、川芎、白朮、細辛、皁角,所有成分等量,加入薑煮,再加入半杯竹瀝、薑汁;同時進行風穴的灸療,引發微汗,即可痊癒。

對於因寒冷而中風的患者,應以薑附湯為主。如果伴有氣痰,加入白芍、半夏;手腳麻木,加入防風;如果伴有濕氣,加入白朮;筋脈緊繃,加入木瓜;肢體疼痛難忍,加入肉桂、薑、棗。對於因情緒壓力導致氣鬱而中風的患者,多數屬於氣中。應使用八味順氣散等藥物。這種情況的症狀與中風相似,但中風時口腔會有痰涎,而氣中時口腔不會有痰涎。總體來說,對於中風的治療,初期應順氣,長時間後應活血。

如果前期不順氣化痰,匆忙使用烏頭、附子,又不活血,僅僅使用防風、羌活等,必定無法痊癒。經典中提到:治療風病應先理氣,氣順則痰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