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淋症脈法
經云:兩尺脈洪數,必便濁失精。女人尺脈澀而弱,或洪數而促,皆為便濁白帶。心脈短小,因心虛所致,必遺精便濁。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為便澀氣淋。脈盛大而實者生,虛細而澀者死。
白話文:
經典上說:如果兩腳踝後方的脈搏顯得強大且頻率快,這通常是尿液混濁或是精液流失的徵兆。對於女性來說,若手腕內側脈搏微弱且不流暢,或者脈搏強大快速並且間隔短,都可能表示有尿液混濁或是白帶的問題。如果心臟部位的脈搏短小,這可能是因為心臟虛弱導致的,通常會伴隨精液流失和尿液混濁的現象。如果掌管生殖系統的脈搏頻率過快,女性可能會在私密處長瘡,男性則可能有排尿困難和氣滯尿路的問題。如果脈搏強壯且實在,病情有可能好轉;反之,如果脈搏虛弱、細小且不流暢,則病情可能惡化。
2. 治淋閉大法
淋閉之症,多由膀胱受邪,蓋膀胱乃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而能出矣。苟風寒濕熱客於胞中,則氣不能施化,是以胞滿而大便不通。又有津液偏滲於腸胃,致大便泄瀉,而不作小便者,法當分利為主。又有□熱結下焦,津液為熱所滯而不行者,必以滲泄為主。
又有中氣衰敗,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致者,法當補益中氣為主。
如腎虛失精而淋閉者,宜補腎益精,佐以利小便之劑,又不可獨利小便而不補精。
如老人氣虛而淋症者,宜人參、白朮、補劑之中加以木通、梔子之屬。
如死血作淋者,宜導死血,如牛膝、紅花之類。
如痰熱隔滯,中焦淋澀不通者,宜以二陳湯大碗頻服,探吐以提其氣。
如淋血,乃火熱燥熾,下焦蓄血,氣不得下降,而滲泄之令不行,法當補陰降火,如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四物湯送下滋腎丸之類。
如陰莖痛,乃厥陰氣滯兼熱,宜用甘草梢以緩其氣。
大抵淋閉之症多屬於熱,必以清熱為本。
白話文:
【治療淋閉的主要方法】
淋閉這種病症,大多是由於膀胱受到病邪影響。膀胱在人體中擔當著像都市一樣的角色,負責儲存津液,當氣血運行正常時,就能順利排尿。但如果膀胱被風、寒、濕、熱等外來因素幹擾,就會影響到膀胱的功能,導致膀胱滿脹,大便不通。
另外,如果體內的津液過多地滲入腸胃,會導致大便稀瀉,但卻無法正常排尿,這種情況應以利尿為主要治療方式。再者,如果下焦部位有熱結,使得津液因熱而滯留,無法正常循環,治療上應該以利尿和清熱為主。
再來,如果是因為中氣衰弱,無法調節水份正常流向膀胱而導致的淋閉,治療應以補中氣為主。
例如,因腎虛導致精氣流失而引發淋閉的患者,應補腎增強精氣,同時輔以利尿藥物,但不能只利尿不補精。
對於年老氣虛的淋症患者,可在補氣藥物如人參、白朮等中添加木通、梔子等利尿成分。
如果是因為血液瘀滯造成的淋閉,可以使用牛膝、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藥物。
若是痰熱阻滯,造成中焦淋澀不通的患者,可以大量服用二陳湯,並嘗試催吐以提振氣機。
對於出現血淋的患者,是因為火熱燥熱,下焦部位有瘀血,氣機無法下降,導致排尿功能失常,治療應以滋陰降火為主,如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以四物湯搭配滋腎丸。
若陰莖疼痛,是因為厥陰經氣滯且伴有熱象,可使用甘草梢以緩解氣滯。
總體來說,淋閉這種病症大多與熱有關,因此,治療上應以清熱為基礎。
3. 丹溪治淋閉活套
諸淋所發,皆由腎虛,膀胱生熱,水火不交,心腎氣鬱,遂使陰陽乖舛,清濁相干,蓄結下焦而成砂石於水道出焉,大抵多由於熱,必以赤茯、黃芩、澤瀉、車前、麥門、肉桂、滑石、木通、甘草梢等為主方加減,佐以流滯散郁之劑。
如氣虛者,加黃耆、木香。
如淋痛,乃火熱甚,加黃芩、生地黃,或只以此二味煎湯,調益元散。如患在夏月,用此妙。
如傷寒後脫陽,以致小便不通,用生薑自然汁調茴香末,敷貼小腹上,再煎益元散,送下益智茴香丸。
如老人腎氣虛敗,以致小便不通,用四物湯加參、耆煎湯,送下滋腎丸之類。
如小便黃赤澀數者,主方加黃柏,倍加澤瀉。
如濕熱流注下焦,以致小便黃赤澀數,宜主方倍澤瀉、山梔子,甚者加滑石。
如下焦蓄血,小便澀數而黃者,用主方加黃柏、知母、牛膝。
白話文:
各種尿路阻塞的情況,大多是因為腎臟虛弱,膀胱產生熱度,身體的水液和火熱無法正常交互作用,心臟和腎臟的氣血鬱結,導致身體陰陽失調,清與濁混在一起,積聚在下腹部,形成砂石阻礙排尿,大多是由熱引起的。治療時,主要使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草、麥門冬、肉桂、滑石、木通、甘草梢等藥材,根據具體情況增減用量,並輔以能疏通瘀滯、散開鬱結的藥物。
如果是氣虛導致的,可以加入黃耆、木香。
如果排尿疼痛,表示火熱過盛,應加入黃芩、生地黃,或者只用這兩種藥材煎湯,調和益元散服用。如果是在夏天出現這種情況,用這個方法很有效。
如果感冒後出現脫陽,導致小便不通,可用新鮮薑汁調和茴香粉末,敷在小腹上,再煎益元散,配合益智茴香丸一起服用。
如果是老年人腎氣衰弱,導致小便不通,可使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耆煎湯,配合滋腎丸等藥物服用。
如果小便黃色且濃稠,頻繁且有燒灼感,可在主方中加入黃柏,並加倍使用澤瀉。
如果是濕熱流入下腹部,導致小便黃色且濃稠,頻繁且有燒灼感,應在主方中加倍使用澤瀉、山梔子,嚴重時可加入滑石。
如果下腹部有血液積聚,小便頻繁且黃色,應在主方中加入黃柏、知母、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