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0)

1. 附方

六神通解散,治發熱,頭疼身痛,發渴,血汗,脈洪。

\人參白虎湯,治發熱,心煩作渴。

三一承氣湯,治藏府積熱,痞滿,燥實,堅脹。方見傷寒門。

升陽散火湯,火鬱湯,見火門。

雙解湯,治一切風熱積熱,乃益元散合防風通聖散。方見風暑二門。

白話文:

[附方]

「六神通解散」,用於治療發燒,頭痛,身體疼痛,口渴,血汗症狀,脈象洪大。

「人參白虎湯」,適用於發燒,心煩意亂及口渴的情況。

「三一承氣湯」,用來處理臟腑積熱,痞滿,燥實,腹部堅硬膨脹的問題。該方在傷寒門中有詳細記載。

「升陽散火湯」和「火鬱湯」,詳情請參考火門部分。

「雙解湯」,能治療各種由風熱或積熱導致的症狀,此藥方是將益元散與防風通聖散結合使用。詳細內容可在風暑兩門中找到。

2. 火門

3.

火者,熱之甚也,乃少陽三焦、厥陰心包絡相火主之,為禍百端,作害不一,有君、有相之分,經云二火是也。又有藏府之火,根於五志之內,六淫、七情激之而起。經云:五火是也。丹溪云:諸動皆屬肝火。又云:氣有餘即是火。以此觀之,火之為害,層出疊見,是以岐伯歷舉病機一十九條,屬於火者有五。

經云:諸熱瞀瘛,暴喑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跗腫疼酸,諸逆衝上襟懷,如喪神守,噦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嗌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痛,暴死,皆屬於火是也。但因性情不同,虛實故異,是以大怒即火起於肝,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悲哀動中則火起於肺,謀思憂慮則火起於心。

《原病式》云:諸風掉眩,肝火之動也;諸氣膹郁,肺火之升也;諸濕腫滿,脾火之勝也;諸痛瘡瘍,心火之用也。種種不同,治法特異耳。是以先哲用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柴胡瀉肝火,知母瀉腎火,皆苦寒之劑以瀉有餘之火也。如或飲食勞倦,內傷元氣,虛火為病,又非前藥可療,當用甘溫之劑以補之,如參、耆、甘草之類。經云:虛火宜補是也。

又有陰虛火燥,相火熾盛,乘其陰虛煎熬陰血,宜以甘寒之劑滋陰以勝之,如當歸、地黃之屬。又有心火亢極,鬱熱內實,宜以鹹寒之劑,如芒硝、大黃之屬。又有腎元被傷,真陰失守,無羈之火為陰虛之病,宜滋陰之劑壯水以制之,如黃柏、知母、玄參之類。又有命門元氣衰弱,虛火無根,為陽脫之症,宜以辛熱之劑,溫中復陽以濟之,如乾薑、附子之類。

又有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為火鬱之病,宜以升陽散火之劑以發之,如升麻、葛根之屬。學者當於各類求之,毋執一以夭人命。

白話文:

[討論]火,就是極度的熱,主要由少陽三焦和厥陰心包絡的相火控制,它帶來的災難種類繁多,危害形式各異,可以分為君火和相火兩種,這就是古籍中所說的「二火」。另外,還有臟腑之火,其根源在五志(喜、怒、哀、樂、恐)之內,當受到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和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刺激時就會燃燒起來。古籍中提到的「五火」就是指這種火。丹溪先生說:所有活動都與肝火有關。他又說:氣過剩就是火。由此看來,火的危害層出不窮,所以岐伯在病機理論中列出了十九種病症,其中有五種就與火相關。

古籍中寫道:各種熱病,突然的失聲,意識模糊,煩躁,瘋狂,罵人,驚嚇,腳腫痛,逆氣上沖,心神不寧,打嗝嘔吐,皮膚潰爛,喉嚨痛,耳鳴和聽力下降,嘔吐不止,吞嚥困難,視力模糊,急性的腹瀉,肌肉抽搐,突然劇烈疼痛,甚至突然死亡,這些都與火有關。但是因為人的性格不同,火的虛實也就不同,所以大怒時肝火會上升,醉酒或吃得太飽時胃火會上升,性生活過度時腎火會上升,悲傷或心中有事時肺火會上升,思考過多或憂慮時心火會上升。

《原病式》中寫到:各種風病、頭暈目眩是由肝火引起的;各種氣滯是由肺火上升引起的;各種濕症和腫脹是由脾火引起的;各種疼痛和皮膚潰爛是由心火引起的。各種病症不同,治療方法也就不同。因此,前輩們使用黃連清心火,黃芩清肺火,柴胡清肝火,知母清腎火,這些都是苦寒的藥物,用來清泄過剩的火。如果因為飲食勞累,內傷元氣,虛火致病,就不能用前面的藥物治療,應該使用甘溫的藥物來補充,如人參、黃芪、甘草等。古籍中寫道:虛火應該補。

另外,還有陰虛火旺,相火過旺,利用陰虛煎熬陰血,應該使用甘寒的藥物滋陰,如當歸、地黃等。還有心火過旺,內熱鬱結,應該使用鹹寒的藥物,如芒硝、大黃等。還有腎元受損,真陰流失,無拘無束的火導致陰虛病,應該使用滋陰的藥物壯水,如黃柏、知母、玄參等。還有命門元氣衰弱,虛火無根,導致陽脫症狀,應該使用辛熱的藥物,溫中復陽,如乾薑、附子等。

還有胃虛過食冷食,陽氣被抑制在脾土之中,導致火鬱病,應該使用升陽散火的藥物,如升麻、葛根等。學習者應該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不要固守一種方法,以免誤人性命。

4. 火症脈法

脈洪而浮散為虛火,脈沉而實大為實火。

洪實見於左寸為心火,右寸為肺火,左關為肝火,右關為脾火,兩尺為腎經命門之火。

白話文:

如果脈搏顯得洪大且浮散,這表示是虛火;若脈搏深沉且強勁壯大,則代表是實火。

當洪大或強勁的脈象出現在左手腕內側(中醫脈診位置的左寸),這表示心臟有火;若出現在右手腕內側(右寸),則顯示肺部有火;在左手腕中間部位(左關)出現這種脈象,表示肝臟有火;右手腕中間部位(右關)出現,則可能脾臟有火;兩手腕最內側的位置(兩尺)出現,可能是腎臟或命門部位有火。

5. 治火大法

凡實火可瀉,如芩、連解之類。

如風寒外束,麻黃、葛根之類。

虛火宜補,如人參、白朮、甘草之類。

鬱火可發,如柴胡、升麻之類。

凡火盛不可驟用寒藥,惟溫藥以為先。火急盛者必緩之,以生甘草;如兼瀉、兼緩,參、術亦可。人壯氣實,火盛癲狂者,可用正治,如硝、黃、冰水之類。

人虛火盛癲狂者,以生薑湯與之。若用正治,投以冰水立死。

木通善瀉小腸火,人中白善瀉肝火,芩連以豬膽汁拌炒,善瀉肝膽火。

黃柏加細辛,善瀉膀胱火。

青黛能瀉五藏鬱火。

玄參治無根之火。

白話文:

[治療火熱病症的大原則]

凡是因實火導致的病症,可以使用黃芩、黃連這類藥材來清熱瀉火。

如果火熱是由風寒外侵引起的,則適合使用麻黃、葛根這類藥物。

虛火導致的病狀,應當用補益的方法治療,例如人參、白朮、甘草等。

鬱火導致的疾病,應當使用發散的藥物,例如柴胡、升麻等。

對於火熱旺盛的病情,不可以立刻使用性寒的藥物,應該先使用溫和的藥物。若火熱急劇且旺盛,必須緩和處理,可以使用生甘草。如果需要同時瀉火和緩和,人參、白朮也可以使用。對於身體強壯,氣血充足,因火熱導致癲狂的人,可以使用直接對症的治療方法,例如硝石、芒硝、冰水等。

對於體虛而火熱導致癲狂的人,應該使用生薑湯。若使用直接對症的治療方法,如冰水,病人會立即死亡。

木通能夠有效清小腸火熱,人中白能夠清肝火,黃芩、黃連以豬膽汁拌炒後,能夠清肝膽火熱。

黃柏加上細辛,能夠清膀胱火熱。

青黛能夠清五臟鬱火。

玄參能夠治療無根之火,即沒有明顯病因的火熱病症。

6. 丹溪治火活套

凡陰虛火動難治。

火鬱當發,看在何經,輕者可降,重者從性而升之。凡熱氣從左邊起者,肝火也;從臍下起者,陰火也;從肺起入腹,陰虛之極。

凡火起於九泉之下者,多死。一法用附子末,津調塗湧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掩指宛宛中,屬少陰腎經。四物湯加白馬脛骨,降陰中火,可代芩、連。黃芩、黃連、梔子、大黃、黃柏,非陰中之火不可用。

人中白,須風露中二三年者佳,此物極善瀉腎火。

人中黃,大涼,治疫病極效,亦須年久者佳。

中氣不足者,味用甘溫,利小便降火極速。

山梔子仁大能降火從小便瀉出。其性屈曲下行,人所不知。亦能治痞塊中火邪。

白話文:

【丹溪治療火熱病症的靈活方法】

凡是因陰虛導致的火熱症狀,往往較難治療。

火氣鬱積時應考慮引導它發散,要觀察火熱屬於哪條經絡,如果是輕微的情況可以採取降火的方式處理,嚴重的情況則需順著火氣的特性來提升它。一般來說,如果熱氣從身體左側開始,可能是肝火旺盛;如果從肚臍下方開始,可能是陰火;如果從肺部開始並擴散到腹部,代表陰虛已達到極度。

若火熱從腳底湧泉穴(位於腳掌凹陷處,蜷曲腳趾時會形成一個窩)升起,通常情況危急,可能難以救治。有一種療法是使用附子粉,以唾液調和後塗抹於湧泉穴,此穴道歸屬少陰腎經。四物湯加上白馬脛骨,可以降陰中之火,可以替代黃芩、黃連等藥物。然而,黃芩、黃連、梔子、大黃、黃柏這些藥物,除非是針對陰中之火,否則不適用。

人中白(即尿垢),必須在風露中存放兩三年以上的品質最佳,這種東西非常適合清瀉腎火。

人中黃(即人膽石),極寒涼,對於治療瘟疫疾病極為有效,同樣需要存放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對於中氣不足的人,應使用甘溫的藥材,有利於小便,降火效果迅速。

山梔子仁具有強大的降火作用,能通過小便排出體內的火熱。它的特性是向下彎曲,這一點很少有人知道。同時,它也能治療由火邪引起的痞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