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腰症脈法

《脈經》曰:尺脈沉,腰背痛,得之失精。飲食減少,其脈沉滑而遲,此為可治。又云:腰痛之脈皆沉弦;沉弦而緊者為寒,沉弦而浮者為風,沉弦而濡者為濕,沉弦而實者為挫閃,大者為腎虛,學者辨之。

白話文:

根據《脈經》所述,如果下臂的脈象顯得深沉,可能會有腰背疼痛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精氣流失所導致。如果飲食量減少,且脈象呈現深沉、滑順但節奏緩慢,這種情況是可治療的。

另外提到,腰痛的脈象通常都呈現深沉且弦長;如果脈象深沉弦長且緊繃,這表示是由寒氣所致;如果脈象深沉弦長且輕浮,這表示是由風邪引起;如果脈象深沉弦長且柔弱,這表示是由濕氣造成;如果脈象深沉弦長且堅實,這表示是由外力撞擊或扭傷所致;如果脈象顯得特別大,這表示可能是腎虛的問題,學習者應仔細辨認這些脈象。

2. 治腰痛大法

腰痛之症,雖有見候之不同,原其所因,未有不由房事過度,負重勞傷之所致。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也。治法須以腎虛兼致而治,如枸杞、黃柏、知母、龜板、菟絲、杜仲、熟地、五味為主方,余因出入加減。

如因瘀血,宜佐以行血順氣之劑,如桃仁、紅花之類,外用三稜針刺委中出血。

如因濕,宜加燥濕之藥,如蒼朮、白朮之類。

如因痰,宜加治痰之劑,如南星、半夏、荊瀝、薑汁、竹瀝等類。古刺法腰屈不能伸者,針人中立愈。

陳無擇謂:失志傷腎,鬱怒傷肝,憂思傷脾,皆能致腰痛。言其症虛羸不足,面目黧黑,遠行久立,力不能勝,此乃失志之所為也。

如腹脅腰脹,目𥉂𥉂,或宗筋弛縱,或下白淫者,此乃鬱怒之所致也。

如肌肉濡漬,痹而不仁,飲食不化,腸胃脹滿者,此乃憂思之所致也。

此三者俱屬內因,學者不可不察。

白話文:

[治療腰痛的大原則]

腰痛的狀況,雖然在臨牀表現上各有不同,但追根究柢,大多是由於性生活過度或是長時間承載重物導致勞損所引起。醫書中有提到,當身體某部位聚集了異常的情況,那部位的氣血必然已處於虛弱狀態。治療時,應考慮到是由腎虛所導致,並相應地使用如枸杞、黃柏、知母、龜板、菟絲子、杜仲、熟地、五味子等藥材作為主要治療方案,具體藥方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若腰痛是因為血液瘀滯,應輔以活血順氣的藥物,例如桃仁、紅花等,並可外用三棱針刺激委中穴放血。

若是濕氣所致,則應加入燥濕的藥物,如蒼朮、白朮等。

若是痰濕所引起,則應加入治療痰濕的藥物,如南星、半夏、薑汁、竹瀝等。古書中記載,對於彎腰難以直起的腰痛,可以針刺人中穴立即緩解。

陳無擇認為,情緒低落會傷害腎臟,生氣憤怒會影響肝臟,過度思考會損害脾胃,這些都能導致腰痛。如病人面色晦暗,體力衰弱,無法承受長途跋涉和長時間站立,這就是情緒低落對腎臟的影響。

如果腹部、脅部及腰部有脹痛感,眼睛疲倦,或是出現性功能下降,或有白帶增多的現象,這可能是由生氣憤怒導致的肝氣鬱結所引起。

如果肌肉無力,感覺麻木,消化不良,腸胃脹滿,這可能是由過度思考導致的脾胃功能受損所造成。

這三種情況都屬於內因,學習醫學的人不可忽視。

3. 丹溪治腰症活套

腰痛之症,有濕熱、腎虛、瘀血、挫閃、痰積,數者不同,當要分其所因而療。

如脈大,乃腎虛,宜以杜仲、龜板、黃柏、知母、枸杞、五味之類為末,用豬脊髓丸;或用煎湯,送補腎丸、大補丸之類;或以大建中湯,加川椒十粒,仍以大茴香鹽炒為末,劈開豬腰,切作薄片,勿令斷,逐層攤藥末,以紙包裹,煨熟嚼,用酒漱下。(其症:痛不已,轉側不能。)

如脈澀,乃瘀血,宜補陰丸加桃仁、紅花。(其症日輕夜重。)

如脈緩,乃濕熱,宜蒼朮、黃柏、杜仲、川芎。(其症遇天陰久坐而得。)

如寒濕腰痛,見熱則減,見寒則增,宜五積散加吳茱萸五分,杜仲二錢。(其症:腰痛如坐水中。)

或為風濕雨露所著,其濕流入腎經而致者,宜滲濕湯,不效宜腎著丸,或二陳加麻黃、蒼朮、白芷、川芎。

如挫閃跌撲,以致死血流於本經而作痛,宜四物加桃仁、紅花、蘇木行之。若脈壯盛者,用桃仁承氣湯,或以復元通氣散,用酒調服。或以五積散,加黑牽牛末一錢,或加牛膝同煎服。

如醉飽入房致腎虛,以致酒食之積乘虛流入本經,而致腰痛難以俯仰,宜四物合二陳湯,加麥芽、神麯、杜仲、黃連、官桂、砂仁、葛花、枳殼之類。

白話文:

關於腰痛的病症,可能的原因包括濕熱、腎虛、瘀血、挫傷閃腰、或是痰積等,每種情況的處理方式都不同,治療時必須針對病因來對症下藥。

如果脈象顯示腎虛,可用杜仲、龜板、黃柏、知母、枸杞和五味子等草藥磨成粉末,並用豬脊髓製成藥丸服用;或者煮成湯,配合補腎丸或大補丸服用;或者在大建中湯中加入十粒花椒,再用鹽炒過的大茴香磨成粉末,將豬腰剖開切成薄片,但不要完全切斷,然後把藥粉均勻地塗抹在豬腰上,用紙包好,蒸熟後嚼碎,以酒沖服。此症狀表現為持續疼痛,翻身困難。

如果脈象顯示有瘀血,應使用補陰丸,並加入桃仁和紅花。此症狀表現為白天較輕,夜晚加重。

如果脈象緩慢,表示是濕熱導致,可使用蒼朮、黃柏、杜仲和川芎。此症狀通常是在天氣陰沉且長時間坐著時出現。

如果是寒濕導致的腰痛,接觸到熱量會減輕,碰到寒冷會加重,可以使用五積散,並加入五分吳茱萸,二錢杜仲。此症狀表現為腰痛像坐在水裡一樣。

若是因風濕雨露影響,濕氣侵入腎經導致腰痛,可以使用滲濕湯,如果效果不佳,可改用腎著丸,或者在二陳湯中加入麻黃、蒼朮、白芷和川芎。

如果是由於挫傷跌打導致,使血液凝結在該部位造成疼痛,應使用四物湯,加入桃仁、紅花和蘇木。如果脈象強壯,可用桃仁承氣湯,或者使用復元通氣散,以酒調服。也可以使用五積散,加入一錢黑牽牛末,或者加入牛膝一起煎服。

如果是因醉酒或飯後立即進行性行為導致腎虛,進而使食物和酒精的殘留物趁虛而入,流入腎經,導致腰痛且難以彎腰,可以使用四物湯結合二陳湯,加入麥芽、神麯、杜仲、黃連、官桂、砂仁、葛花和枳殼等草藥。

4. 治腰痛方

腎著丸

治體重腰冷如冰。此乃寒濕為患,治宜散寒行濕,是以用乾薑之辛熱以散寒,茯苓、白朮之甘淡以去濕,佐甘草以和藥。

乾薑(辛熱,一兩),茯苓(甘淡平,兩半),白朮(苦甘溫,二兩),炙草(甘溫,五錢),薑汁糊丸,每食後鹽湯下三五十丸。

清娥丸

治腎氣虛寒,法當補腎元為主,故用杜仲、胡桃肉、破故紙等益精元,佐乾薑以溫腎。

杜仲(辛甘溫,四兩),破故紙(苦辛溫,炒,四兩),胡桃肉(甘溫,半斤),乾薑(辛熱,二兩),煉蜜丸,空心淡鹽湯下八十丸或百丸。

東垣獨活湯

治勞役傷腎,風濕內襲,腰痛如折,法當補腎而散風濕。是以用黃柏、肉桂以補腎,羌活、獨活、防風、防己散風,澤瀉去濕,當歸梢、桃仁活血,連翹、大黃下濕熱,甘草緩急和中。

黃柏(苦寒,一錢),肉桂(辛甘熱,一錢),羌活(辛溫,一錢),防風(辛溫,一錢),獨活(辛溫,八分),防己(苦溫,七分),歸梢(辛甘溫,一錢),澤瀉(鹹寒,一錢),桃仁(苦辛溫,七分),連翹(苦寒,七分),大黃(苦寒,一錢),甘草(甘溫,七分),水煎,溫服。酒煎更妙。

東垣當歸拈痛湯

治中氣虧敗,濕熱乘之,肩背沉重,肢節腰脅疼痛,胸膈虛滿不利。法當益中氣,散風濕。是以用黃柏、肉桂以補腎散濕清熱,人參、白朮、炙草補中氣,葛根、蒼朮發表,助防風、羌活散風,升麻、苦參、黃芩、茵陳、知母等清熱,當歸理血,豬苓、澤瀉滲濕。

人參(甘溫,二錢),白朮(苦甘溫,一錢),葛根(苦甘涼,八分),炙草(甘溫,五分),蒼朮(辛溫,七分),升麻(苦寒,七分),防風(辛溫,一錢),羌活(辛溫,七分),苦參(苦寒,七分),茵陳(苦辛平,一錢),知母(苦辛寒,一錢),黃芩(苦寒,八分),豬苓(淡平,七分),澤瀉(鹹寒,一錢),當歸(辛甘溫,一錢),水煎,溫服。

如神湯

治因挫閃,以致蓄血於內而作腰疼。法當行導瘀血。故用歸梢、玄胡行瘀血,肉桂為腎家引用。

歸梢(辛甘溫,三錢),玄胡索(苦辛溫,二錢),肉桂(辛甘溫,一錢),水煎,溫服。為末,酒調服更妙。

又方

治濕腰痛,大便滑泄,小便短澀,是以用龜板補益腎元,蒼朮、香附燥濕痰,椿根白皮以止大便滑泄,滑石利小便,白芍收濕益陰。

龜板(甘鹹平,酥炙黃色,一兩),蒼朮(苦辛溫,一兩),香附子(辛溫,一兩),椿白皮(酸澀平,一錢),滑石(甘寒,五錢),白芍藥(苦酸寒,四錢),共為末,用神麯打糊丸。如內傷者,用白朮、山楂煎湯,送下七八十丸。

又方

治腎陰虧敗,風濕乘之,而作腰痛。法當補腎陰,收風濕。故用龜板、黃柏滋腎陰,蒼朮、蒼耳、威靈仙、扁柏等疏散風濕。

白話文:

[治療腰痛的藥方]

腎著丸

治療身體沉重、腰部冰冷像被冰凍住一樣的症狀。這是因為寒濕侵襲所導致的,治療的原則應該是驅散寒氣、排除濕氣。因此,使用乾薑的辛辣溫熱來驅散寒氣,茯苓和白朮的甘淡性質來去除濕氣,再佐以甘草來調和藥性。

乾薑(辛辣溫熱,約30克),茯苓(甘淡平和,約75克),白朮(苦甘溫和,約60克),炙甘草(甘甜溫和,約15克)。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薑汁調成糊狀製成藥丸,每次飯後用鹽水送服30到50丸。

清娥丸

治療腎氣虛弱寒冷的症狀,治療的原則應該以補養腎的元氣為主。因此,使用杜仲、胡桃肉、破故紙等來增補精氣,再佐以乾薑來溫暖腎臟。

杜仲(辛甘溫和,約120克),破故紙(苦辛溫和,炒過,約120克),胡桃肉(甘溫和,約300克),乾薑(辛辣溫熱,約60克)。將以上藥材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每天空腹用淡鹽水送服80到100丸。

東垣獨活湯

治療因勞累過度損傷腎臟,又遭受風濕侵襲,導致腰痛如折斷一般的症狀,治療的原則應該是補養腎臟並驅散風濕。因此,使用黃柏和肉桂來補養腎臟,羌活、獨活、防風、防己來驅散風邪,澤瀉來去除濕氣,當歸梢、桃仁來活血化瘀,連翹、大黃來排除濕熱,甘草來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黃柏(苦寒,約3克),肉桂(辛甘溫熱,約3克),羌活(辛溫,約3克),防風(辛溫,約3克),獨活(辛溫,約2.4克),防己(苦溫,約2.1克),當歸梢(辛甘溫,約3克),澤瀉(鹹寒,約3克),桃仁(苦辛溫,約2.1克),連翹(苦寒,約2.1克),大黃(苦寒,約3克),甘草(甘溫,約2.1克)。用水煎煮,溫熱服用。用酒煎煮效果更好。

東垣當歸拈痛湯

治療中氣虛弱、濕熱乘虛侵入,導致肩背沉重,四肢關節、腰部、脅肋疼痛,胸膈虛悶不舒的症狀。治療的原則應該是補益中氣,驅散風濕。因此,使用黃柏和肉桂來補養腎臟、驅散濕氣、清除熱邪,人參、白朮、炙甘草來補養中氣,葛根、蒼朮來發散表邪,輔助防風、羌活來驅散風邪,升麻、苦參、黃芩、茵陳、知母等來清除熱邪,當歸來調理血氣,豬苓、澤瀉來滲利濕氣。

人參(甘溫,約6克),白朮(苦甘溫,約3克),葛根(苦甘涼,約2.4克),炙甘草(甘溫,約1.5克),蒼朮(辛溫,約2.1克),升麻(苦寒,約2.1克),防風(辛溫,約3克),羌活(辛溫,約2.1克),苦參(苦寒,約2.1克),茵陳(苦辛平和,約3克),知母(苦辛寒,約3克),黃芩(苦寒,約2.4克),豬苓(淡平,約2.1克),澤瀉(鹹寒,約3克),當歸(辛甘溫,約3克)。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如神湯

治療因跌打扭傷,導致體內瘀血積聚而引起的腰痛。治療的原則應該是活血化瘀。因此,使用當歸梢、玄胡索來活血化瘀,肉桂引導藥力到達腎臟。

當歸梢(辛甘溫,約9克),玄胡索(苦辛溫,約6克),肉桂(辛甘溫,約3克)。用水煎煮,溫熱服用。將藥材磨成粉,用酒調服效果更好。

又方

治療濕氣引起的腰痛,伴隨大便滑泄不止、小便短少澀痛的症狀。因此,使用龜板來補養腎的元氣,蒼朮、香附來燥濕祛痰,椿樹根白皮來止瀉,滑石來利尿,白芍來收斂濕氣、滋養陰液。

龜板(甘鹹平和,用酥油炙黃,約30克),蒼朮(苦辛溫,約30克),香附子(辛溫,約30克),椿樹白皮(酸澀平和,約3克),滑石(甘寒,約15克),白芍藥(苦酸寒,約12克)。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神曲糊製成藥丸。如果是由於內傷引起的,用白朮、山楂煎湯送服70到80丸。

又方

治療腎陰虧虛,又遭受風濕侵襲而引起的腰痛。治療的原則應該是補養腎陰,收斂風濕。因此,使用龜板、黃柏來滋養腎陰,蒼朮、蒼耳子、威靈仙、扁柏等來疏散風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