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論
腰痛之病,六經症候不同,蓋由諸經各貫腎而絡於腰也。經云:足太陽腰痛引項脊尻骨如腫狀;少陽腰痛如針刺,其皮膚循循然不可俯仰;陽明腰痛不可以顧,如有所見,善悲;少陰腰痛,痛引足內臁,厥陰腰痛,牙平如張弓弦;太陰腰痛,如有積木居其中,或□遺溲。六經之中,因又不一,有因挫閃而致者,有因瘀血而致者,有或受濕氣,或受風寒,或因痰飲流注,或為腎元虛憊,種種不同,難執一法,必在分因而療。如因腎虛者,補之以杜仲、黃柏、肉桂、川歸、五味、菟絲子、天門冬、熟地黃之類。
如因風寒者,散之以麻黃、防風、羌活、獨活之類。如因寒者,溫之以肉桂、附子、乾薑之類。挫閃者,行之以當歸、蘇木、桃仁、紅花之類。瘀血者,逐之以大黃、牽牛、水蛭、虻蟲之類。濕痰者,逐之以蒼朮、撫芎、香附、白芷、枳實、陳皮、半夏、南星之類。雖然因狀多端,未必不由腎元虛敗所致。
經云: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也,是矣。又有或因用力舉重,或為房事過度,汗出濕液,致腎虛敗,濕氣流入腰腧,名曰腎著。其狀自腰以下厥冷如冰,身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常,宜著以腎著丸之類。雖然分因論症,又當以脈辨,澀滯是瘀血,緩是濕氣,滑伏皆痰,務宜精究,不可大略。
白話文:
【討論】腰痛這疾病,依六經(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的症狀各有不同,因為各條經絡都貫穿腎臟並連接腰部。醫經上說:足太陽經的腰痛會影響到頸部、脊椎和尾骨,痛感就像腫脹一樣;少陽經的腰痛像被針刺一樣,皮膚感覺麻麻的,無法彎腰挺胸;陽明經的腰痛讓患者無法轉頭,總感覺看到什麼東西,且容易悲傷;少陰經的腰痛會延伸到腳的內側;厥陰經的腰痛會讓牙齒感覺像是拉緊的弓弦;太陰經的腰痛,感覺腰部好像有塊木頭壓著,甚至可能尿失禁。
在六經之中,導致腰痛的原因又不盡相同,可能是扭傷、瘀血、濕氣、風寒、痰濕、或是腎臟虛弱等,原因眾多,治療方式難以一概而論,必須根據病因來治療。如果是腎虛引起的,可以使用杜仲、黃柏、肉桂、川芎、五味子、菟絲子、天門冬、熟地黃等藥材來補腎。
若是風寒造成的,則用麻黃、防風、羌活、獨活等藥材來驅寒。若是由寒冷引起,則用肉桂、附子、乾薑等溫熱藥材來暖身。若是由挫傷或閃到引起的,則用當歸、蘇木、桃仁、紅花等藥材來活血。若是瘀血造成的,則用大黃、牽牛、水蛭、虻蟲等藥材來排瘀。若是濕痰引起的,則用蒼朮、撫芎、香附、白芷、枳實、陳皮、半夏、南星等藥材來去濕化痰。
雖然腰痛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大多數都是由腎臟虛弱所導致的。醫經上說:腰是腎的部位,如果腰部轉動困難,就表示腎臟可能已經虛弱。另外,用力過猛或性生活過度,導致汗水流失,也會造成腎臟虛弱,濕氣進入腰部穴位,這種情況稱為「腎著」。其症狀是腰部以下冰冷,身體沉重,但不會口渴,小便正常,飲食照舊,應使用腎著丸等藥物來治療。
然而,雖然我們根據病因來判斷症狀,但還是應該根據脈象來辨別,脈象滯澀是瘀血,緩慢是濕氣,滑脈和伏脈都是痰濕,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不能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