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1)
卷之七 (1)
1. 齒痛脈法
右寸關脈洪數,或弦而洪數,乃腸胃中風熱齒痛;尺脈洪大虛者,乃腎虛相火上炎。
白話文:
在診斷牙痛的情況下,如果右手的寸關部位脈象顯示強大且頻率快,或是有弦狀且強大頻率快的脈象,這表示是因為腸胃受到風熱影響所導致的牙痛;若是尺部的脈象呈現強大但虛弱的狀態,這就代表是腎虛導致的上火,使得熱氣上升造成牙痛。
2. 治齒大法
夫齒為關門,乃腎之標,骨之餘,是以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密。其牙齦又屬腸胃所主,苟腸胃濕熱壅盛,則齒齦腫痛,如被,風口頭面俱疔如蟲觸者,由熱甚生風,風甚生蟲,治宜分因而究,不可執泥一方。
如因腎虧者,宜滋腎丸、滋陰大補丸之類。
如腸胃濕熱壅盛,宜承氣湯之類。如因風熱者,宜防風通聖之類。大法不越乎此三方加減。
白話文:
【治療牙齒的大原則】
牙齒就像是身體的門戶,與腎臟功能息息相關,是骨頭的延伸部分。因此,當腎臟機能衰退時,牙齒就會變得鬆動;反之,若精氣充足,牙齒就會緊密堅固。而牙齦的健康狀況則與腸胃功能有關,如果腸胃濕熱過重,就會導致牙齦腫痛,甚至面部出現像被風吹或蟲咬的紅疹,這是由於熱氣過重產生風邪,風邪再加重會引發蟲害。治療時應根據病因進行,不能死守一套方法。
如果是因為腎虧引起的問題,適合服用滋腎丸、滋陰大補丸一類的藥物。
若是腸胃濕熱過重,應選擇承氣湯之類的藥方。
如果是風熱所致,則應服用防風通聖散一類的藥物。總的治療原則不離以上三種藥方的加減應用。
3. 丹溪治齒活套
凡牙痛之症,多屬濕熱,宜以苦寒之劑為君,辛涼之劑為臣,梧桐淚佐以麝香研末搽之,立效。如痛,再加蓽茇、胡椒之辛以散郁清熱,佐以升麻、寒水石之苦寒,川芎、細辛、荊芥、薄荷諸辛涼,煎湯飲漱,無有不效。
白話文:
對於牙痛的情況,大多是由濕熱所導致,治療上應以苦寒的藥物作為主藥,輔以辛涼的藥物作為輔助。可用梧桐樹的樹脂與麝香磨成粉末,塗抹於患處,效果立現。如果疼痛持續,可以再加入蓽茇和胡椒的辛味來散除鬱結並清除熱氣,再輔以升麻和寒水石的苦寒性質,以及川芎、細辛、荊芥、薄荷等具有辛涼特性的草藥,煎煮成湯來飲用和漱口,這種方式通常都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