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

1. 治齒痛方

立效散

治陽明濕熱壅盛牙痛。法當疏濕清熱為主。經云:風能勝濕,寒可勝熱。故用細辛、防風諸風以勝濕,膽草、升麻之寒以清熱,佐甘草和藥瀉火。

細辛(辛甘熱),防風(辛溫),龍膽草(苦寒),升麻(苦寒),甘草(甘寒),上共㕮咀,用水煎,噙於口內,貼浸患處,少時嚥下。

東垣麝香散

治牙齦腫露出血,齒動欲落,疼痛妨食,大惡熱,少惡寒。此乃氣血虧敗,腸胃濕熱內壅所致。法當調補氣血為主,清利濕熱為標。故用人參益氣,當歸、生熟地養血。經云:苦可以燥濕,寒可以勝熱。故用益智、草蔻、麻黃諸辛,助防己、升麻、黃連(皆苦寒)以清腸胃中濕熱,齒乃骨之餘,故加羊脛骨以補骨,佐麝香疏利關竅,以導諸藥性至患所。

人參(甘溫),川歸(辛甘溫),生地黃(甘寒),熟地(甘溫),麻黃(辛熱),益智仁(辛溫),草豆蔻(辛溫),防己(苦寒),升麻(苦寒),羊脛骨(酸平),黃連(苦寒),麝香(辛溫),共為末,搽患處。

白牙散

治一切牙痛。用白芷以疏陽明經風,升麻、石膏以清陽明經熱,用羊脛骨補齒之虛,麝香辛竄,引諸藥性以通行關竅。

白芷(辛溫,五錢),升麻(苦寒,一兩),石膏(辛寒,五錢),麝香(辛溫,一錢),羊脛骨(甘酸平,五錢),共為末,擦患處。

清胃散

治胃中濕熱牙疼。法當清理濕熱。經云:苦可勝濕,寒可勝熱,故用升麻、黃連、牡丹皮諸苦寒以清濕熱,當歸、生地涼血補血。

升麻(苦寒,錢半),黃連(苦寒,二錢),牡丹皮(苦辛寒,三錢),生地(甘寒,一錢),川歸(辛甘溫,二錢),水煎涼服,或為末擦牙亦佳。

御藥院獨活散

治風熱牙疼,法當疏風清熱為主,是以用薄荷、獨活、荊芥穗等皆辛涼以散風,黃連、升麻、梧桐淚等諸苦寒之劑以清熱,麝香開關竅以通藥性,羊脛骨以補齒補骨。

薄荷(辛涼,一兩),獨活(苦辛涼,五錢),荊芥穗(辛涼,□兩),黃連(苦寒,一兩),升麻(苦辛寒,兩半),梧桐淚(苦寒,二兩),羊脛骨(甘酸平,二兩,燒灰存性),麝香(辛溫,二錢),共為細末,擦牙上。

丁香散

治牙齒寒痛。法當散寒為主。經云:寒淫所勝,治以辛熱。是以用丁香、蓽茇、胡椒等皆辛熱以散寒,佐蠍梢引諸藥性行於筋膜分肉之內。

丁香(辛熱,五錢),蓽茇(辛熱,五錢),胡椒(辛熱,五錢),蠍梢(辛甘,二錢),共為細末,擦患處。

白話文:

[治牙痛方]

立效散

這是治療因陽明經濕熱過盛而引起的牙痛。治療方法主要是疏解濕氣與清除熱氣。根據古籍記載,風可以剋制濕,寒則可以剋制熱。因此,使用細辛、防風這類有風屬性的草藥來驅除濕氣,而使用龍膽草、升麻這類有寒屬性的草藥來清熱,再輔以甘草來調和藥物並清熱去火。

將上述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然後將藥汁含在口中,讓其浸泡在病痛的地方,稍待片刻後吞下。

東垣麝香散

這是治療牙齦腫脹出血,牙齒鬆動欲脫,疼痛到影響進食,極度畏熱,稍感怕冷的情況。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氣血不足,加上腸胃內有濕熱壅塞所導致。治療方法主要是調理補充氣血,同時清除濕熱。因此,使用人參來補氣,當歸和生熟地來滋養血液。根據古籍記載,苦味的草藥可以去除濕氣,寒性的草藥可以剋制熱氣。所以使用益智、草蔻、麻黃等辛味草藥,加上防己、升麻、黃連等苦寒草藥來清除腸胃內的濕熱。牙齒是骨骼的一部分,因此加入羊脛骨來補骨,再輔以麝香疏通關節,以便引導藥物到達病竈。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

白牙散

這是治療各種牙痛的方子。使用白芷來疏解陽明經的風邪,升麻和石膏來清除陽明經的熱邪,羊脛骨則用來補足牙齒的虛弱,麝香具有辛香穿透力,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的作用到達關節。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

清胃散

這是治療因腸胃濕熱引起的牙痛。治療方法主要是清除濕熱。根據古籍記載,苦味可以去除濕氣,寒性可以剋制熱氣,因此使用升麻、黃連、牡丹皮等苦寒草藥來清除濕熱,當歸和生地則用來涼血補血。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待涼後服用,或者將藥材磨成粉末塗抹在牙齒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御藥院獨活散

這是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牙痛。治療方法主要是疏散風邪和清熱。因此,使用薄荷、獨活、荊芥穗等辛涼草藥來疏散風邪,黃連、升麻、梧桐淚等苦寒草藥來清熱,麝香可以開啟關節以幫助藥物吸收,羊脛骨則用來補骨。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塗抹在牙齒上。

丁香散

這是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牙痛。治療方法主要是散寒。根據古籍記載,當寒邪過剩時,應使用辛熱的草藥來治療。因此,使用丁香、蓽茇、胡椒等辛熱草藥來散寒,再輔以蠍梢來引導藥物深入筋膜和肌肉。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塗抹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