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8)

1. 附方

五苓散,傷寒門。治濕勝身重,小便不利。

甘草附子湯,傷寒門。治寒熱相搏,汗出骨痛。

二陳湯,傷寒門。

茵陳五苓散,見疸門,即五苓散加茵陳。

白話文:

五苓散屬於傷寒門的方劑,用於治療濕氣過盛導致身體沉重、小便不暢的症狀。甘草附子湯同樣屬於傷寒門,用來治療寒熱交戰、出汗伴隨骨頭疼痛的病症。二陳湯也是傷寒門的方劑。茵陳五苓散屬於見疸門的方劑,是將五苓散加入茵陳而成。

2.

燥者,枯槁而不潤澤也,皆由火盛傷金,血液衰少無以營養所致。如燥居大腸,即作秘結之症;燥在肺經,即作皮膚皺揭之患。隨其燥之致,即作是經之病。故經云: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乃陽明燥金,肺與大腸主之是也。治宜瀉火清金,養血生津為本。如潤腸丸、通幽湯、麻仁丸、龍膽丸,與夫瓊玉膏、清涼飲皆可選用。

白話文:

「燥」是指乾燥而缺乏滋潤的狀態,主要是因為火氣旺盛損傷了金屬性,導致血液虧損而無法滋養身體所致。如果燥氣集中在大腸,就會出現便祕等症狀;如果燥氣在肺經,就會出現皮膚皺紋和脫皮等問題。根據燥氣所影響的部位,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疾病症狀。

因此,古籍中記載:「各種乾燥、枯竭、幹硬、粗糙的症狀,都屬於『燥』的範疇。」這是因為陽明經屬金,具有燥熱的特性,而肺和大腸主導了陽明經,因此燥氣主要由肺和大腸所主導。

治療「燥」的原則主要是清瀉火熱、滋潤金屬性、養血生津。常用的藥物包括潤腸丸、通幽湯、麻仁丸、龍膽丸,以及瓊玉膏和清涼飲等。

又有秋冬之月,天時收斂,寒冷收持,人之陽氣內伏四末,陽氣不充,以致血液罕及,而成乎燥烈之症,又非前苦寒之藥可療,必須辛熱之劑,散寒助氣導血,而燥自瘳。如瓊玉膏、附子散之類皆可選用。學者在乎通變,幸勿拘泥可也。

白話文:

另外在秋冬時節,天氣轉冷,收斂空氣與氣息,人體的陽氣會往身體內部收縮,陽氣不足,血液不易到達四肢末端,導致身體乾燥發熱的症狀。這與前述寒氣引起的症狀不同,需要辛熱的藥物來驅寒、協助氣血運行,才能讓乾燥的症狀好轉。像「瓊玉膏」、「附子散」這類藥方都可以考慮使用。學習醫術的人要注意靈活運用不同的藥方,不要拘泥於固定的用法。

3. 燥症脈法

燥脈緊而澀,或浮而弦,或芤而虛。

白話文:

燥的脈象緊而且澀,有時候浮而且弦,也有時候芤而且虛。

4. 丹溪治燥活套

燥症有虛、有風、有濕、有火、有津液不足、有寒、有氣,數者不同,切不可浪用芒硝、大黃苦寒利藥,巴豆、牽牛尤不可用。

白話文:

燥症分為虛燥、風燥、濕燥、火燥、津液不足燥、寒燥、氣燥等類型,它們的病因不同。決不可濫用芒硝、大黃等苦寒瀉下的藥物,巴豆、牽牛等藥更是不能使用。

如腹中有實熱,大便不通,宜潤腸丸微利之,不宜峻利之藥。大抵多是火盛金衰,津液重竭。治法在乎清金瀉火,養血生津為本,佐以潤澤之劑,然後觀其虛實加減,或補之以參耆,或瀉之以大黃。如老弱及虛人便秘,不可大服通利,宜豬膽汁法及糖棗極好。

白話文:

如果腹部有實熱,導致大便不通暢,可以使用潤腸丸來輕微通便,不宜使用劇烈通便藥物。一般情況下,這類便祕是由於火氣過盛、金氣衰弱,體內津液嚴重耗竭所致。治療方法以清熱瀉火、養血生津為根本原則,輔以滋潤腸道的藥物。根據患者體質的不同,可以酌情加減,虛則補之以參耆,實則瀉之以大黃。對於年老體弱、氣血虛弱的人羣發生便祕,不宜大量服用通便藥物,可以採用豬膽汁法或糖棗法,效果較好。

5. 治燥藥方

潤腸湯

白話文:

潤腸湯是一劑中藥方,主要用於滋潤腸道,幫助改善便秘等問題。此方包含多種草藥成分,通過調理腸道功能,達到通便的效果。適用於因腸道乾燥而導致的大便困難等情況。

治陰血不足,無以滋榮藏府,致使大便結燥不通。治宜益陰血,潤結燥,清熱瀉火,通和結秘可也。是以用地黃、川歸、桃仁、紅花以益血,麻仁潤燥,甘草瀉火,升麻清熱,大黃通秘結。

白話文:


治療女性因血虛而導致的氣血不足,無法滋養臟腑,引起大便乾結不通。治療方法需要補充血陰,滋潤乾燥,清除熱邪,通暢便祕。

因此,使用地黃、川芎、桃仁、紅花來補血,麻仁滋潤乾燥,甘草清熱,升麻清熱,大黃通便。

熟地(苦甘寒,二錢),生地(涼血清熱,二錢),川歸(辛甘溫,二錢),桃仁(甘溫,六分),紅花(苦辛溫,七分),麻仁(甘辛溫,一錢半),生甘草(甘溫,八分),升麻(苦寒,一錢),大黃(苦寒,下結,二錢),水二大碗,煎一大碗。空心服之。

潤腸丸

白話文:

熟地黃(苦味、甘味、寒性,兩錢),生地黃(涼血、清熱,兩錢),川穹(辛味、甘味、溫性,兩錢),桃仁(甘味、溫性,六分),紅花(苦味、辛味、溫性,七分),麻仁(甘味、辛味、溫性,一錢半),生甘草(甘味、溫性,八分),升麻(苦味、寒性,一錢),大黃(苦味、寒性,通便,兩錢),清水兩大碗,煎煮至剩一大碗。空腹服用。

治腸胃中伏火,大便秘結澀,及風結、血秘。用大黃下腸胃中伏火,麻仁潤燥,歸尾、桃仁活血秘,羌活治風結。

白話文:

治療腸胃中的熱火,導致大便乾燥、難以排便,以及伴隨風寒之氣結滯、血氣不通。

使用大黃來清瀉腸胃中的熱火,使用麻仁來滋潤乾燥,使用當歸尾和桃仁來活血化瘀,使用羌活來治療風寒之氣結滯。

大黃(苦寒,二兩),麻仁(苦甘辛,三兩),桃仁(苦甘溫,二兩),羌活(辛溫,一兩),如風秘大便不通,加皂角、秦艽、大黃。

如脈澀,覺氣短。加郁李仁,倍大黃。

通幽湯

白話文:

大黃(性質苦寒,用量兩錢),麻仁(性質苦、甘、辛,用量三錢),桃仁(性質苦、甘、溫,用量兩錢),羌活(性質辛溫,用量一錢)

如果便祕是因風熱所致,可加皁角、秦艽、大黃。

治陰血不足,無以滋榮腸胃,大便艱難。治宜益血滋榮藏府可也。是以用紅花、桃仁、地黃、川歸,養血行血以潤燥,升麻清腸胃之熱,甘草瀉火。

白話文:

如果身體陰血不足,無法滋潤腸胃,就會導致大便乾結。治療的方法是補充氣血,滋養臟腑。因此可以使用紅花、桃仁、地黃、川歸來養血活血,潤澤腸胃;升麻可以清熱,甘草可以瀉火。

歸身(辛溫,二錢),生地(甘寒,三錢),熟地(苦甘寒,二錢),紅花(苦甘,三分),桃仁(苦辛溫,一錢),生甘草(甘寒,二分),升麻(苦甘寒,一錢),水二盅,煎一盅,加檳榔末五分,調服。

麻仁丸

白話文:

歸身(辛溫,2 錢),生地(甘寒,3 錢),熟地(苦甘寒,2 錢),紅花(苦甘,3 分),桃仁(苦辛溫,1 錢),生甘草(甘寒,2 分),升麻(苦甘寒,1 錢),水 2 碗,煎成 1 碗,加入檳榔末 5 分,攪拌後服用。

治風秘結燥,大便艱難。治宜散風結潤燥。防風、羌活散風結,枳殼、檳榔、木香行鬱氣,大黃以通秘結。

白話文:

治療風熱導致的便祕、大便困難。治療方法為疏散風邪、緩解便祕。防風、羌活可以疏散風邪,枳殼、檳榔、木香可以通氣,大黃可以通便。

山藥(苦甘溫,二兩),麻仁(甘溫,另研,六兩),郁李(苦辛平,另研),防風(辛溫,各兩半),羌活(辛溫,一兩半),枳殼(苦甘溫,一兩),木香(苦辛溫,一兩),檳榔(辛溫,一兩),大黃(苦寒,二兩),內二仁研成泥,餘七味為細末,入仁和勻,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以白湯下五七十丸。

瓊玉膏

白話文:

山藥、麻仁、郁李、防風、羌活、枳殼、木香、檳榔、大黃等九味藥材,其中麻仁和郁李需研成泥狀,其餘七味藥磨成細粉,再將研好的麻仁泥和郁李泥與細粉混合均勻,用煉好的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白湯送服。

治皮膚燥揭,咽喉枯槁稍渴。此乃陰血虧欠,火熱涸津所致。治宜益陰血、潤枯燥可也。是以用生地、鹿角膠益陰補血,白蜜、酥油潤燥,生薑以散結。

白話文:

治療皮膚乾燥脫皮、咽喉乾澀稍有口渴。這些都是陰血虧損、內熱導致體液乾涸所致。治療應該滋陰血、潤燥。因此使用生地和鹿角膠滋陰補血,白蜜和酥油潤燥,生薑化解凝結。

生地(甘寒,三十斤,搗汁),鹿角膠(甘寒,一斤),白蜜(甘溫,煎三沸,去沫,二斤),真酥油(甘寒,一斤),火以文武熬地黃汁三十沸,入鹿角膠熬五七沸,入酥油、薑汁再熬良久如飴,用磁瓶盛貯。每日空心溫酒化下三五匙。

當歸龍膽丸

白話文:

生地(味甘、性寒,三十斤,搗成汁),鹿角膠(味甘、性寒,一斤),白蜜(味甘、性溫,煮沸三次,除去泡沫,二斤),真酥油(味甘、性寒,一斤),用文火和武火熬製生地黃汁三十次,放入鹿角膠熬五到七次,再放入酥油和薑汁長時間熬煮,直到濃稠如飴,用磁瓶盛裝。每天早上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到五匙。

治火熱熾盛,煎熬陰血,以致津液枯槁,燥擾狂越驚悸等症。此皆火熱熾盛之所致也。治宜瀉火熱,益陰血。是以用龍膽草、梔子、青黛、黃芩、黃連、黃柏諸苦寒,益陰勝熱,當歸補血潤燥,大黃通大便,下實熱,蘆薈清心止驚悸,木香、麝香散結氣,開關竅。

白話文:

治療火熱過盛,灼傷損耗陰血,導致津液枯竭,出現躁動、狂妄、心悸等症狀。這些都是火熱過盛造成的。治療應以瀉火熱、補陰血為原則。所以使用龍膽草、梔子、青黛、黃芩、黃連、黃柏等苦寒藥物,滋陰勝熱;當歸補血潤燥;大黃通大便,瀉下實熱;蘆薈清心安神,解除驚悸;木香、麝香散結氣,打開竅道。

膽草(苦寒,三兩),梔子(苦寒,二兩),青黛(苦鹹寒,二兩),黃芩(苦寒,二兩),黃連(苦寒,三兩),黃柏(苦寒,四兩),當歸(辛溫,六兩),大黃(苦寒,二兩),蘆薈(苦寒,二兩),木香(辛溫,一兩),麝香(辛溫,五兩),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薑湯下三五十丸。一日三服。

清涼飲子

白話文:

膽草(苦寒,三兩)、梔子(苦寒,二兩)、青黛(苦鹹寒,二兩)、黃芩(苦寒,二兩)、黃連(苦寒,三兩)、黃柏(苦寒,四兩)、當歸(辛溫,六兩)、大黃(苦寒,二兩)、蘆薈(苦寒,二兩)、木香(辛溫,一兩)、麝香(辛溫,五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像梧桐子一樣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顆,用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乾燥,自汗,大便秘結,小便頻數。此皆風熱盛壅所致。蓋風能助肝傷脾胃,乃引食自救;但邪熱忒狂,故雖善食,不為肌膚,風熱燥損津血,是以口舌乾燥。風則傷衛,衛傷則不能固護皮毛,是以其汗自出;汗泄則津液愈枯,是以大便結燥,小便頻數。治宜散其風熱,益陰血可也。

白話文:

治療消化不良,能吃卻變瘦,口乾舌燥,自汗,大便不通,小便頻繁。這些都是風熱過盛導致的。風能強肝傷脾胃,所以想吃東西來補救;但邪熱太過,所以即使吃很多,也不會長肉。風熱乾燥損傷津血,所以口乾舌燥。風則傷衛,衛氣受傷就無法保護皮毛,所以會自出汗;出汗會讓體液更加枯竭,所以大便乾燥,小便頻繁。治療應當疏散風熱,滋陰養血。

經云:辛以散之。又云:辛可以潤燥。故用防風、防己、羌活以散風,佐以川歸、桃仁、杏仁、紅花諸辛,養血以潤燥,黃芩、生地、柴胡、升麻、膽草、石膏、知母、黃柏以益陰寒以退熱,黃耆補衛氣止自汗,炙甘草扶脾補中,生甘草瀉火熱。

白話文:

經典上說:辛味藥材可以疏散鬱滯。又說:辛味藥材可以滋潤乾燥。因此,使用防風、防己、羌活來疏散風邪,佐以川歸、桃仁、杏仁、紅花等辛味藥材,養血滋潤乾燥,再使用黃芩、生地、柴胡、升麻、膽草、石膏、知母、黃柏來滋陰降熱,黃耆補衛氣止出汗,炙甘草扶助脾胃,生甘草清熱降火。

防風(辛溫,一錢),防己(苦辛寒,八分),羌活(辛溫,二錢),川歸(甘寒,五錢),桃仁(苦辛溫,八分),杏仁(苦辛甘,六分),紅花(苦甘辛,七分),黃芩(苦寒,二錢),生地(苦甘寒,八分),柴胡(苦寒,三錢),升麻(苦寒,二錢),龍膽(苦寒,五錢),石膏(苦辛寒,五錢),知母(苦辛寒,三錢),黃柏(苦寒,五錢),黃耆(甘溫,五錢),炙草(甘溫,二錢),生甘草(甘寒,三錢),水七升,煎四升。每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散

白話文:

防風(溫熱氣味,一錢),防己(苦涼氣味,八分),羌活(溫熱氣味,二錢),川歸(甜涼氣味,五錢),桃仁(苦涼氣味,八分),杏仁(苦涼甜氣味,六分),紅花(苦甜涼氣味,七分),黃芩(苦涼氣味,二錢),生地(苦甜涼氣味,八分),柴胡(苦涼氣味,三錢),升麻(苦涼氣味,二錢),龍膽(苦涼氣味,五錢),石膏(苦涼氣味,五錢),知母(苦涼氣味,三錢),黃柏(苦涼氣味,五錢),黃耆(甜溫氣味,五錢),炙草(甜溫氣味,二錢),生甘草(甜涼氣味,三錢),水七升,煎煮成四升。每次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治寒冷外持,皮膚拆裂。今貧人冬月手足多有拆裂,及耳成凍瘡。蓋冬月寒冷外傷,陽氣內伏,不能導血外榮,致成前症。治宜散寒通氣可也。是以用附子散外寒,通陽氣,使津血外榮,而拆裂自愈。

附子(辛熱),一味,不拘多少,研極細末,以津調塗患處,極效,妙。

地仙膏

白話文:

冬天寒冷,容易导致皮肤皲裂。现在很多穷人冬天手脚都裂开,甚至耳朵也冻伤。这是因为冬天寒冷,外伤侵袭,阳气内敛,无法将血液输送到体表,导致这些症状。治疗方法应该是散寒通气。所以用附子散寒通阳,让津血流向体表,裂口自然就会愈合。附子性辛热,研成细末,用唾液调匀涂抹患处,效果极佳,非常神奇。这就是地仙膏。

治一切燥症。蓋燥症乃由津液不足所致。治宜益津液潤燥。故用山藥補陰血液皮毛,杏仁潤肺液皮膚,牛乳益津血以潤燥。

白話文:

治療各種乾燥症狀。乾燥症狀是由體內津液不足所引起的,因此治療應著重於補充津液、滋潤乾燥部位。因此,使用山藥來補陰、滋養血液和皮膚;杏仁來潤肺、滋潤皮膚;牛奶來補充津液和血液,達到滋潤乾燥的效果。

山藥(苦甘涼,五斤),杏仁(辛甘,搗成泥,一斤),牛乳(甘溫,三升),山藥生洗搗汁,渣不用。三味合為一劑,用新磁瓶盛貯,封固瓶口,重湯煮一晝夜。每以溫酒化下三五匙,日進三服。

活血潤燥丸

白話文:

山藥(苦甘涼,五斤):洗淨、搗爛成泥,但不用渣。

杏仁(辛甘,一斤):搗成泥。

牛乳(甘溫,三升):

將以上三種材料混合在一起,放入新的瓷瓶中,密封瓶口。

用沸水煮一晝夜(24小時)。

每次用溫酒送服三到五匙,每天服用三次。

治風熱血燥,大便秘結。治宜散風養血潤燥,以通大便可也。是以用防風、皂角、羌活以散風,川歸、桃仁以養血,麻仁以潤燥,大黃以通秘結。

白話文:

用於治療風熱血燥,大便祕結。治療的方法是以疏散風熱、滋養血液、潤澤燥結的方式,通暢大便。因此使用防風、皁角、羌活以散風除熱,川歸、桃仁以滋養血液,麻仁以潤澤燥結,大黃以通利便祕。

防風(辛溫,五錢),皂角(去殼,仁炒,一兩),川歸(用身尾,二兩),羌活(辛溫,一兩),桃仁(去皮,研如泥,一兩),麻仁(甘辛溫,四兩),大黃(苦寒,一兩),上七味內,除桃、麻仁共研成泥,餘五味擂細末,入仁攪勻,蜜煉丸梧桐子大。食前白湯下三五十丸,二三服。

白話文:

防風(辛溫,五錢),皁角(去掉外殼,將仁炒熟,一兩),川歸(使用莖尾的部分,二兩),羌活(辛溫,一兩),桃仁(去除外皮,研磨成泥,一兩),麻仁(甘辛溫,四兩),大黃(苦寒,一兩)。

以上七味藥材中,除了桃仁和麻仁要研磨成泥外,其餘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蜂蜜煉製成丸劑,每一顆的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時,在飯前用白開水送服三五十丸,服用兩到三次即可。

後常以蘇子仁、麻子仁煮粥,每日早晚食之。其藥丸以磁瓶盛貯,紙封勿令見風。

半硫丸

白話文:

後來經常熬煮蘇子仁、麻子仁粥,早晚各服一碗。藥丸用磁瓶盛裝,用紙封住,不要讓它見風。

治下元冷秘,及老人虛秘。用硫黃以壯下元虛冷,經云:辛以潤之。用半夏、生薑、蔥白等諸辛以開結,阿膠益血潤燥。

白話文:

用於治療下半身虛寒引起的便祕,以及老年人體虛性便祕。使用硫磺來補益下半身的虛寒,根據經典記載:辛味可以滋潤。使用半夏、生薑、蔥白等辛味食材來打開結滯,阿膠可以益氣養血、滋潤乾燥。

硫黃(甘鹹熱,一兩),半夏(為細末,一兩),生薑(辛溫,一兩,取汁),蔥白(十莖,搗濃汁),阿膠(甘溫,五片),先以薑蔥汁煮阿膠溶化,半、硫二末搗勻,丸梧子大。空心蜜湯下三五十丸。

脾約丸

白話文:

硫黃(味道甘鹹,性熱,一兩),半夏(磨成細末,一兩),生薑(辛溫,一兩,榨取汁液),蔥白(十根,搗成濃汁),阿膠(甘溫,五片),先用薑蔥汁將阿膠煮化,半夏和硫黃兩種粉末搗勻,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蜂蜜水送服三十到五十丸。

治大便秘。用麻仁、杏仁以潤燥,芍藥益血,枳實、厚朴散結氣,佐大黃潤秘通大便。

白話文:

治療嚴重便祕。使用麻仁、杏仁來潤澤乾燥;芍藥來益氣養血;枳實、厚朴來散發結滯的氣體;再加入大黃來滋潤潤通大便。

麻仁(兩半,如法制),杏仁(去皮尖,另研,一兩二錢),芍藥(三兩,酒炒),枳實(麵炒,三兩),厚朴(薑汁炒,三兩),大黃(酒濕蒸,四兩),共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食前白湯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麻子仁(兩半,用方法加工),杏仁(去皮尖,另外研磨,一兩兩錢),芍藥(三兩,用酒炒製),枳實(用麵粉炒製,三兩),厚朴(用薑汁炒製,三兩),大黃(用酒蒸濕,四兩),共研為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餐前用白開水送服三五十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