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七 (2)
卷之七 (2)
1. 丹溪治心痛活套
心痛即胃脘痛,雖數日不食,亦不死,若痛止便食物,復還痛。必須三五服藥後,方可食物。若真心痛者,必死不治。其胃脘痛,當分新舊而治。
如明知身犯寒氣,口食冷物而作痛者,初得之時,宜以辛溫之劑散之。如病久鬱而成熱,又不可執以辛溫之劑,必須用苦寒之藥為君,如山梔之類,再佐以辛熱之劑為嚮導,如豆蔻、附子之類。
凡痛甚者脈必伏,尤宜用附子辛熱之藥,不可遽用參朮,不可執泥無變。如胃口有熱作痛,非山梔不可,佐以薑汁,多用臺芎以開之。如痛發者,或二陳湯加川芎、蒼朮,倍加炒山梔。痛甚者,加炒乾姜為末,薑汁和,蒸餅丸,每以熱薑湯送下五七十丸。此乃從治反治之法也。
輕者,用川芎、蒼朮各一兩,炒梔子仁二兩,共為細末,用薑汁蒸餅丸,每以熱辣薑湯送下八十丸。
重者用麻黃、桂枝、石𨢑各等分,薑汁和餅丸,以熱辣薑湯送下七十丸。
如因素食熱物,以致死血留於胃脘作痛者,宜桃仁承氣下之,輕者用韭汁、桔梗開提其氣血。
如以物按住而痛者,乃挾虛,宜以二陳湯加炒乾姜和之。
如蛔作痛,面上必有白斑,唇紅能食,宜以苦楝、錫灰治之。如緊實不大便者,下之。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也。
如心痛已用過山梔,並劫藥止之,復又發,前藥必不效,可用玄明粉一服,立止。
左手脈數,熱多;如脈澀,有死血。
右手脈實,有痰積。
如脾痛,用海粉,佐以香附、川芎、山梔仁共為末,以辣薑湯調服,或牡蠣粉酒調服。
如脾痛大小便不通者,乃是痰隔中焦,氣塞下焦。
如腎氣上攻心痛,用生薑搗汁,和五苓散為丸,每空心以茴香煎湯送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丹溪治療心痛(實際指的是胃痛)的方法。
心痛,其實就是胃痛。即使好幾天不吃東西,也不會因此喪命,但若疼痛停止後立刻進食,疼痛又會再度出現。所以必須在服用三到五次藥後,才能開始進食。如果真的是心臟部位的疼痛,那幾乎是無法治療的。對於胃痛,應區分新舊病症來治療。
例如,若是因為身體受到寒冷侵襲,或是吃了冰冷的食物導致疼痛,剛開始的時候,應該使用辛辣溫暖的藥材來緩解。但如果疼痛久未痊癒轉為熱性,就不能固守使用辛辣溫暖的藥材,而必須改用苦寒的藥物為主,像是山梔子等,再輔以辛辣溫熱的藥材做為引導,像是豆蔻、附子等。
一般來說,疼痛非常嚴重的人,脈搏通常會呈現隱伏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特別適合使用附子這類辛辣溫熱的藥物,不能馬上使用人參、白朮,不能死守既定的規則,必須靈活變通。如果是因為胃口有熱氣導致疼痛,就必須使用山梔子,再輔以薑汁,大量使用臺芎來開解。若是疼痛發作,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川芎、蒼朮,加倍使用炒過的山梔子。疼痛非常嚴重的,可以加入炒過的乾薑磨成粉末,薑汁混合,做成蒸餅狀的藥丸,每次用熱薑湯吞服五七十顆。這就是所謂的「從治反治」方法。
病情較輕的,可以使用川芎、蒼朮各一兩,炒過的梔子仁二兩,混合成細末,用薑汁混合蒸餅做成藥丸,每次用熱薑湯吞服八十顆。
病情較重的,可以使用麻黃、桂枝、石膏等量,薑汁混合做成餅狀藥丸,每次用熱薑湯吞服七十顆。
如果平時吃太多熱性的食物,導致血液凝結在胃部引起疼痛,應該使用桃仁承氣湯來清理腸胃。病情較輕的,可以使用韭菜汁、桔梗來提升氣血。
如果按壓胃部會感到疼痛,這是因為體質虛弱,應該使用二陳湯加上炒過的乾薑來調理。
如果是因為蛔蟲導致疼痛,臉上一定會有白斑,嘴脣紅潤且胃口很好,應該使用苦楝、錫灰來治療。如果大便緊實不便,就應該清腸。
在農曆上半月,蟲頭朝上,比較容易治療。在下半月,蟲頭朝下,就比較難治了。
如果已經使用過山梔子,或是其他強烈的止痛藥,但疼痛還是反覆發作,之前的藥物肯定不會有效,可以使用玄明粉一次服下,立即止痛。
左手脈搏跳動頻率高,代表體內熱氣多;如果脈搏滯澀,可能是有瘀血。
右手脈搏跳動有力,代表體內有痰濕積聚。
如果是脾臟疼痛,可以使用海粉,再加上香附、川芎、山梔子仁,一起研磨成末,用辣薑湯調服,或是用牡蠣粉和酒調服。
如果是脾臟疼痛,而且大小便都不通暢,這代表中焦有痰濕阻塞,下焦氣血不通。
如果是腎氣上攻導致的心痛,可以用生薑搗成汁,和五苓散混合做成藥丸,每天空腹時,用茴香煎成的湯來吞服。
2. 治心痛方
木香散氣飲
治一切氣鬱濕壅,以致胃脘作痛,心腹痞硬,治宜疏壅滯清濕熱可也,故用木香、陳皮、生薑、半夏、厚朴、青皮等苦辛疏壅散郁,吳萸、益智、茯苓、草蔻、蒼朮、澤瀉等以消痞滿,升麻、柴胡清熱,人參養氣,當歸調血。
木香(苦辛溫,一錢。另研末,臨時入藥),陳皮(苦辛溫,去白,八分),生薑(辛溫,三片),半夏(苦辛溫,六分),厚朴(辛溫,七分),青皮(苦辛溫,七分),吳萸(辛溫,七分),益智(辛溫,七分),茯苓(甘平,一錢),草蔻(辛溫,七分),蒼朮(辛溫,七分),澤瀉(鹹寒,一錢),升麻(苦寒,七分),柴胡(苦寒,七分),人參(甘溫,錢半),當歸(辛甘溫,一錢),水煎,食後熱服。
倉卒散
治心氣久郁成熱作痛,治宜散郁清熱可也。經云:辛以散之,寒可勝熱。是以用附子之辛散郁導滯,梔子之寒清熱。
附子(辛熱,用童便、甘草汁煮,六錢),梔子(苦寒,四十九枚,炒黑色),共為細末,每用熱酒調服三五錢。
白螺丸
治痰積鬱於胃脘作痛,法當疏郁豁痰,行滯導積,是以用枳殼、香附等以疏郁,南星、半夏等以豁痰,用青皮、木香、砂仁等以行滯,白螺殼、莪朮等以導滯積,用梔子以清熱,滑石以利濕。或問:治心氣之病何多佐以分利小水之劑?蓋心與小腸乃相為表裡,若是小腸氣通,則心氣自然暢矣。
枳殼(苦辛溫,七錢),香附(辛溫,一兩),南星(苦辛溫,八錢),半夏(辛溫,一兩),青皮(苦辛溫,一兩),木香(苦辛溫,五錢),砂仁(辛甘溫,一兩),螺殼(火煅,一兩),莪朮(苦辛溫,五錢),梔子(苦寒,炒褐色,一兩),滑石(甘寒,一兩),共為末,用薑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食後以姜白湯送下三五十丸。
連附六一湯
治胃脘久痛,乃濕熱為害,法當疏郁清熱可也,故用黃連之苦寒清熱,佐附子之熱散郁,用黃連之寒,不為鬱熱所忤,乃從治之法也。
黃連(苦寒,炒焦褐色,六錢),附子(辛熱,童便煮,一錢),為一劑,加姜三片,大棗三枚,水煎,熱服。
金匱赤石脂丸
治大寒犯心作痛,法當逐散寒邪可也。經曰:辛以散之,熱可勝寒。是以用赤石脂導心氣,引烏頭、附子、乾薑、蜀椒諸辛熱以散心經之寒。
赤石脂(甘酸寒),烏頭(辛熱),附子(辛熱),乾薑(辛熱),蜀椒(辛熱),共為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每食後用白薑湯下七十丸。
宣明神砂一粒丹
治一切冷氣心痛,法當散寒為主,故用鬱金、薑黃、附子諸辛熱以散寒。
鬱金(辛溫,一兩),薑黃(辛熱,一兩),附子(辛熱,五錢),共末,用醋打糊丸,如酸棗大。男子用酒,婦人用醋,每送下一二丸。
白話文:
[木香散氣飲]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各種因氣鬱結、濕氣阻滯所導致的胃脘疼痛、心腹脹滿、痞悶等症狀。治療原則應該是疏通壅塞、排除濕熱。所以方子裡用了木香、陳皮、生薑、半夏、厚朴、青皮等這些味道苦、性味辛的藥材來疏通氣機,散開鬱結;吳茱萸、益智仁、茯苓、草豆蔻、蒼朮、澤瀉等來消除脹滿;升麻、柴胡來清除熱邪;人參來補養氣虛;當歸來調理氣血。 木香(性味苦、辛、溫,用一錢,另外磨成粉,在要吃藥的時候加入),陳皮(性味苦、辛、溫,去掉白色的部分,用八分),生薑(性味辛、溫,三片),半夏(性味苦、辛、溫,六分),厚朴(性味辛、溫,七分),青皮(性味苦、辛、溫,七分),吳茱萸(性味辛、溫,七分),益智仁(性味辛、溫,七分),茯苓(性味甘、平,一錢),草豆蔻(性味辛、溫,七分),蒼朮(性味辛、溫,七分),澤瀉(性味鹹、寒,一錢),升麻(性味苦、寒,七分),柴胡(性味苦、寒,七分),人參(性味甘、溫,一錢半),當歸(性味辛、甘、溫,一錢)。用水煎煮,飯後趁熱服用。
[倉卒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心氣鬱結太久,化熱而引起的疼痛,治療原則應該是疏散鬱結、清除熱邪。中醫經典有說:「用辛味來發散,用寒性來抑制熱邪。」所以使用附子的辛熱來疏散鬱結、引導氣機運行;用梔子的寒性來清除熱邪。 附子(性味辛、熱,用童子尿和甘草汁煮過,六錢),梔子(性味苦、寒,四十九枚,炒成黑色),一起磨成細粉,每次用溫熱的酒調服三到五錢。
[白螺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痰液積聚在胃脘而引起的疼痛,治療原則應該是疏通鬱結、化解痰液、推動氣機運行、引導積滯下行。所以方子裡用了枳殼、香附等來疏通氣機鬱結;南星、半夏等來化解痰液;青皮、木香、砂仁等來推動氣機運行;白螺殼、莪朮等來引導積滯下行;梔子來清除熱邪;滑石來利濕。有人問:治療心氣的疾病為什麼要多用利小便的藥?因為心與小腸是相互關聯的,如果小腸的氣機通暢,那麼心氣自然也就會順暢了。 枳殼(性味苦、辛、溫,七錢),香附(性味辛、溫,一兩),南星(性味苦、辛、溫,八錢),半夏(性味辛、溫,一兩),青皮(性味苦、辛、溫,一兩),木香(性味苦、辛、溫,五錢),砂仁(性味辛、甘、溫,一兩),白螺殼(用火煅燒過,一兩),莪朮(性味苦、辛、溫,五錢),梔子(性味苦、寒,炒成褐色,一兩),滑石(性味甘、寒,一兩)。一起磨成粉,用薑汁浸泡,再用蒸熟的餅做成藥丸,像綠豆那麼大。每次飯後用薑白湯送服三十到五十丸。
[連附六一湯]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胃脘長期疼痛,是由於濕熱所造成的,治療原則應該是疏通氣機、清除熱邪。所以方子裡用了黃連的苦寒來清除熱邪,輔以附子的熱性來散開鬱結。用黃連的寒性,不會被鬱熱所干擾,這是反治的方法。 黃連(性味苦、寒,炒成焦褐色,六錢),附子(性味辛、熱,用童子尿煮過,一錢),作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金匱赤石脂丸]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寒邪侵犯心臟而引起的疼痛,治療原則應該是驅散寒邪。中醫經典有說:「用辛味來發散,用熱性來勝過寒邪。」所以方子裡用了赤石脂來引導心氣運行,並用烏頭、附子、乾薑、蜀椒等辛熱的藥材來驅散心經的寒邪。 赤石脂(性味甘、酸、寒),烏頭(性味辛、熱),附子(性味辛、熱),乾薑(性味辛、熱),蜀椒(性味辛、熱)。一起磨成粉,用煉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像黍米那麼大。每次飯後用白薑湯送服七十丸。
[宣明神砂一粒丹]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各種因寒氣引起的的心痛,治療原則應該以散寒為主,所以方子裡用了鬱金、薑黃、附子等辛熱的藥材來驅散寒邪。 鬱金(性味辛、溫,一兩),薑黃(性味辛、熱,一兩),附子(性味辛、熱,五錢)。一起磨成粉,用醋打成糊做成藥丸,像酸棗那麼大。男子用酒送服,女子用醋送服,每次送服一到二丸。